《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用文档.宁波朱金漆木雕 遗产编号:-4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年 遗产级别:国家 一、简介 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朱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二、溯源 宁波地区的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那么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至唐代,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开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的朱金木雕就是此类风格,它与唐乾元二年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所建招提寺讲经殿和舍利殿上的朱金漆木雕十分相似。宁波的朱金漆木雕,根本形成于唐宋时期。这里
2、面有三个原因。一是古明州(注:宁波古称明州)气候温湿,是漆器和木雕的最早发祥地;第二,唐宋时期明州的经济繁荣,木构建筑及装饰物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第三,当时中国北方处于战乱,浙东相对稳定,加上航海业的拓展,朱金木雕的技艺更是得以开展。今天,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和明州当时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木雕,既讲究又排场,以致有千工床、万工轿之说。另外,用以迎神赛会和参与灯会的雕花木船、鼓亭、台阁等也均以朱金漆木雕制成,皆是绝妙的民间工艺品。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金木雕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
3、数艺人制作。1964 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屏风,箱柜、花板出口。1974 年宁波朱金木雕屏风?群仙祝寿?大型优秀作品问世,107 个神仙罗汉千姿百态、神形兼备,朱金并置,辉煌灿烂,被日本客商重金购置,陈列于日本富士饭店大厅中。1984 年以后,宁波工艺美术厂的朱金木雕逐渐停止生产。三、艺术特色 朱金漆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通过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运用贴金饰彩,结合沙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开金等工艺手段,撒上云母或蚌壳碎末,再涂上传统的中国大漆制成,图案造型古朴,刀法浑厚,金碧映辉。朱金漆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
4、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漆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 1 丈,小可造 1寸的人物。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漆木雕的京班体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颇有装饰性。诸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句话,是宁波朱金漆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可见木雕和漆工必
5、须通力合作,才能造就朱金漆木雕工艺的完美。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即漆料和漆艺而不在雕。由于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进行装饰,因此其雕刻并不十分精细,但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华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著名的天一阁内的秦氏支祠就是朱金漆木雕的代表之作。从晚清的孙雨田至今,朱金漆木雕历代均有传承人,现在的传承人主要有宁海黄才良、奉化童小海、鄞州陈盖.实用文档.鄞、东钱湖谢武宏、宁海戴新国、奉化周锡芳、宁海葛安飞等五十余人。宁波朱金木雕构图饱满,内容多是喜庆吉事、民间传说,画面充实,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用朱金木雕形式制成的屏风、箱柜、古代人
6、物、佛像、动物、彩灯等远销欧、美、亚许多国家。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窦寺等著名的寺院里,很多佛像在造型上也运用了这种工艺。在木雕工艺上,大致又可分为:建筑雕刻、朱金佛像雕刻、日用装饰雕刻、小型欣赏雕刻 4 类。至今仍能看到许多寺院庙宇的木结构建筑和构件上,有精致的木雕作品。保存在宁波市博物馆的朱金木雕千工床、万工轿,那么是集宁波日用装饰木雕之大成的杰作。在宁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一个宁波村姑救了他。脱险后,赵构容许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都要戴凤冠霞帔,乘龙凤花轿。倘假设路遇官员,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于是从南
7、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而与万工轿齐名的千工床,犹如一座小型的宫殿,床前有高高翘起的数层楼阁挂落,不厌其烦地雕刻着戏曲人物、奇珍异兽,床的前部包含了衣帽柜、食品柜、梳妆台、马桶箱,真正是满足了老宁波人人生在世,半生在床的愿望。四、传承意义 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宁波朱金漆木雕在人们生活中已远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现今民间在制作仿古家具的时候,还依然使用这一工艺手法,但已远远不如往昔,主要的原因就在失却真传,水平日趋下降。制作者不再严格地遵守工艺程序,常随意简化制作环节或使用替代品以减低本钱。传统中那种熟练而完善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表现能力,以及漆工与雕工相得益
8、彰的关系等均难再见于今日。由于缺乏传承制度和社会保障,朱金漆木雕工艺将难以继续以原来的形态存在开展下去,亟待抢救、扶持、挖掘、保护。梁祝传说 文化遗产名称:梁祝传说 遗产编号:7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日期:2006 年 遗产级别:国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传说自 1600 年前的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
9、传于宁波、上虞、杭州、宜兴、济宁、汝南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断丰富开展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此外,梁祝传说还流传到朝鲜、越南、缅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影响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实属罕见。据梁祝传说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气,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同其他口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近 20 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口头传承为主的梁祝传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口头传承
10、人相继去世,年轻一代不愿接续,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绵延。宁海平调 文化遗产名称:宁海平调 遗产编号:9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实用文档.申报日期:2006 年 遗产级别:国家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
11、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宁海平调的唱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不用管弦而单以锣鼓衬托。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演出中除小丑对白外,根本使用宁海方言和“读书音。“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粗暴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 200 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宁海平调中的耍
12、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那么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根底上得到改良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开展成十颗耍,赢得了广阔观众的一致赞誉。宁海平调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奉化布龙 文化遗产名称:奉化布龙 遗产编号:4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年 遗产级别:国家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
13、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较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根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毅;南方龙舞那么精巧细致,活泼敏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
14、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那么一人舞双龙,多那么百人舞一大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发奋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奉化布龙因起源和流布于浙江奉化而得名,是全国颇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它由敬神、请神、娱神的民间仪式逐渐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
15、史。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整个舞蹈由盘、滚、游、翻、跳、戏等根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技艺娴熟。所有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能做到“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造型生动,转换巧妙,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由于龙身轻,舞动起来速度快,龙圈环环相扣,龙身紧紧缠绕。奉化布龙传统套路多.实用文档.达四十余个,为一般龙舞所罕见,其中有的已被用作国家体育舞龙比赛的规定动作,为大江南北的龙舞所移植。由于奉化布龙的文化价值较突出,且民间流布的生态环境面临潜在的危机,故地方政府已将它率先列入保护范畴。1990 年,奉化布龙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1996 年,奉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 年,奉化布龙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