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207474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pdf(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本试卷共 30 页,38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

2、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Zn 65 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细菌、噬菌体、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等 C.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其中含有少量 DNA 和 RNA

3、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 错误;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 错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正确。【答案】D 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若选取烟草花叶病毒为实验材料,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B.该实验中每组先后两次用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的目的不同 C.子代噬菌体的 DNA 全部来自于亲代,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 D.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 【解析

4、】烟草花叶病毒为植物病毒,不会侵染细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A 错误;第一次培养大肠杆菌是给噬菌体作标记,第二次是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以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两次培养的目的不同,B 正确;子代噬菌体的 DNA 部分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C 错误;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答案】B 3.下列关于能量代谢和能源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糖类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依有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需要水 D.组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5、的单体,其结构都具有多样性【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糖类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 ATP,A 正确;酶的特性之一是高效性,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有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 正确;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是 ATP 的水解过程,需要水的参与,C 正确;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也无单体,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其结构具有多样性,构成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其结构不具有多样性,D 错误。【答案】D 4.从一出生打第一针乙肝疫苗开始,人的这一生就与各种针剂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下关于注射针剂及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

6、毒素进行治疗,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乙肝疫苗需要注射三次,是为了引起更强的特异性免疫,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 C.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产生抗体帮助机体消灭抗原 D.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解析】肉毒杆菌抗毒素属于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 正确;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B 正确;肌肉注射青霉素是为了直接消灭抗原,若产生抗体对抗原没有作用,且会引起过敏反应,C 错误;注射免疫抑制剂(有些可口服)能有效延长移植器官在患者体内的存活时间,D 正确。【答案】

7、C 5.人类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其性染色体模式图如下,在同源区的相同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绿色盲、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分别位于、区段 B.存在于同源区段即区段的基因在遗传时没有性别差异 C.就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不同区段其基因型种类有所不同 D.判定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区段,需用隐性个体作母本进行测交【解析】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区段,外耳道多毛症为伴 Y染色体遗传病,其基因位于区段,A 正确;存在于同源区段即区段的基因在遗传时有性别差异,B 错误;就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不同区段其基因型种类有所不同,如位于区段可表示为 XBY,位于区段可表示

8、为 XBYB,C 正确;判定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区段,需用隐性个体作母本进行测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D 正确。【答案】B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B.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 C.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A 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而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见,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

9、的自我调节实现的,B 正确;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C 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错误。【答案】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 PM2.5的污染 B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C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 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黄芽指的是黄铜【解析】A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 PM2.5的污染,A 正确;B 铁的金属性强于铜,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

10、生腐蚀,B 正确;C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C 正确;D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不是黄铜,D 错误;答案选 D。【答案】D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11.2L 氟化氢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0.5NA B室温下,21.0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是 NA C室温下,2 L 0.05 mol/L 的 NH4NO3溶液中所含有的氮原子数目是 0.2NA D22.4L Cl2与足量

11、 NaOH 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解析】A 标况下,氟化氢不是气体,11.2L 氟化氢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大于 0.5NA,故 A 错误;B室温下,21.0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 CH2的物质的量为21g/14gmol-1=1.5mol,所含的碳原子数目是1.5NA,故 B 错误;C 室温下,2 L 0.05 mol/L 的 NH4NO3溶液中所含硝酸铵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含有的氮原子数目是 0.2NA,故 C正确;D未注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 22.4L Cl2的物质的量,故 D 错误;故选 C。【答案】C 9 依曲替酯用于治疗严重的牛皮癣、红斑性角化症等。它可

12、以由原料 X 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 Y 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用酸性 KMnO4溶液鉴别 X 和 Y C1 mol Y 能与 6 mol H2或 3 mol NaOH 发生反应 D依曲替酯只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解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原料 X 与中间体 Y 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A 正确;X 和 Y 中苯环上都含有甲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OOH,所以二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故 B错误;Y 中苯环、羰基、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能与 NaOH

13、 反应,所以 1 mol Y 能与 5 mol H2或 3 mol NaOH 发生反应,故 C 错误;依曲替酯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苯环、酯基,具有烯烃、醚、苯和酯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A。【答案】A 10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 C 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答案】D 11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能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

1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每有 0.1mol O2反应,则迁移 0.4mol H+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2OH-CH3CHO+H2O D负极区溶液的 pH 减小【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A 正确;B由电极方程式O2+4H+4e-2H2O 可知,每有 0.1molO2反应,则迁移 H+0.4mol,故 B 正确;C正极发 生 还 原 反 应,电 极 方 程 式 为O2+4H+4e-2H2O,负 极 为CH2=CH2-2e-+H2O=CH3CHO+2H+,故C错 误;D 负 极 反 应 为CH2=CH2-2e-+H2O=CH3C

15、HO+2H+,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 pH 减小,故 D 正确;故选 C。【答案】C 12W、X、Y、Z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Y 是植物生长所需化学肥料中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1.5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Z 一定高于 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强于 Y CW、X、Y、Z 都能分别与氯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 D仅由 W、Y、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属于盐类【解析】W、X、Y、Z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

16、元素,则 W 是 H。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所以 X 是 C。Y 是植物生长所需化学肥料中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则 Y 是 N。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1.5 倍,即最外层电子数是 6,所以 Z 是 O 或 S。A 项,若 Z 为 S,则硫化氮的沸点低于氨气的沸点,错误;B 项,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氮,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CO3弱于 HNO3,错误;C 项,W、X、Y、Z 都能分别与氯元素形成共价化合 物,例如 HCl、CCl4、NCl3、ClO2、SCl2,正确;D 项,仅由 W、Y、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盐类,例如

17、硝酸铵是盐类,错误。【答案】C 13 室温下,将 0.10 molL1盐酸滴入 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溶液中 pH 和 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OHlg 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点所示溶液中 c(NH4)c(NH3H2O)c(Cl)BN 点所示溶液中 c(NH4)c(Cl)CQ 点消耗盐酸的体积等于氨水的体积 DM 点和 N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解析】A 中所示的式子必须在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氨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才满足,M 点显然不成立;B 中,N 点,盐酸已经明显过量了,c(Cl)c(NH4);C 中,Q 点处溶液为中性,

18、但是此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比氨水的体积小;D 中,M 点与 N 点对应的 pH与 pOH 相同,所以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作用相同,所以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答案】D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利用图象来描述物理过程、探寻物理规律是常用的方法,如图是描述某个物理过程的 图象,对相应物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若该图象为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前 2 秒内质点的平均速率等于 0 B若该图象为一条电场线上电势随坐标变化

19、的图象,则可能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 C若该图象为闭合线圈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闭合线圈内一定产生恒定的电动势 D若该图象为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质点运动过程速度一定改变了方向【解析】若为速度时间图象,则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表示位移为正,时间轴以下表示位移为负,前 2 秒内位移为 0,平均速度为 0,但是对应的路程不等于 0,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之比,所以平均速率不等于 0,选项 A 错误;若为一条电场线上电势随坐标变化的图象,则图象的斜率xE,由于斜率不变,所以可能为匀强电场,不可能是点电荷的电场线,选项 B 错误;若为闭合线圈内磁场的磁感应强

20、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斜率Bt是定值,根据感应电动势EnBtS,可判断感应电动势恒定,选项 C正确;若为位移时间图象,则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质点运动过程速度方向不变,选项 D 错误。【答案】C 15“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使我国天基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显著提升。关于“高分四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分四号”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很高,采取措施使它距地球更近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B“高分四号”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 C“高分四号”卫星的向心加速

21、度小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D“高分四号”卫星的向心力与其他同步卫星的向心力的大小相等【解析】所有同步卫星都具有相同的周期、相同的离地高度和相同的速率,所以不能采取措施使“高分四号”卫星距地球更近,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v2r,有v GMr,因为第一宇宙速度对应的轨道半径为地球的半径,“高分四号”卫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半径大,所以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B正确;根据向心加速度a42rT2,“高分四号”卫星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周期,所以“高分四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C 错误;由于“高分四号

22、”卫星与其他同步卫星的质量有可能不同,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充当向心力)大小也可能不同,向心力大小不能判断,D 错误。【答案】B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绳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倾角为的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斜面体使斜面体缓慢地向左移动,小球沿斜面缓慢升高(细绳尚未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在此过程中 A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减小 B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 C水平推力F减小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重力的大小、方向不变,平移另两个力构成一首尾相连的闭合的三角形,斜面体左移会引起FT的方向及大小的变化,而FN的方向不变,且合力为 0,则三力

23、始终为闭合三角形,则FT与FN相互垂直时FT最小,此时细绳恰好和斜面平行,闭合三角形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则细绳尚未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时,FT逐渐变小,FN逐渐变大。故 A 正确,B 错误;对斜面体分析,受推力 F、支持力、重力和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压力大小与FN始终相等,根据平衡条件,有:FFNsin,FNMgFNcos,由于FN增加,故支持力FN和推力 F 均增加,故 C、D 错误。【答案】A 17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细杆上O点套有一个电荷量为q的小环,在杆的左侧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杆上a、b两点与Q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c是ab的中点。使小环从O点无初速度释放,小环通过a

24、点的速率为v。若已知abOal,静电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在a点,小环所受弹力大小为kQql2 B在c点,小环的动能最大 C在c点,小环的电势能最大 D在b点,小环的速率为 v22gl【解析】在a点,小环所受的库仑力沿aQ方向,大小为kQql2,水平方向小球受力平衡,所以小球受到向右的弹力大小等于库仑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kQql2sin 603kQq2l2,A错误;从c点到b点,小环所受重力做正功,库仑力做负功,由于重力和库仑力大小关系未知,在c点,小环的动能不一定最大,B 错误;c点距离正点电荷Q最近,对应电势最高,带负电荷的小环在c点电势能最小,C 错误;从a点到b点,由点电荷电场

25、分布特点及几何关系知,a、b两点电势相等,则电场力不做功,应用动能定理:mgl12mv2212mv2,v2v22gl,D 正确。【答案】D 18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弹簧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C时,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d,速度为v。则此时 AB的质量满足m2gsin kd BA的加速度为Fkdm1 C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Fvsin D此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Fdm1gdsin 12m1v2【解析】开始A、B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26、弹簧弹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当B刚要离开挡板C时,弹簧的弹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m2gsin kx2,x2为弹簧相对于原长的伸长量,但由于开始时弹簧是压缩的,故dx2,m2gsin kd,故 A 错误;当B刚要离开挡板C时,对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1gsin kx2m1a,已知m1gsin kx1,x1x2d,故 A 的加速度为Fkdm1,故 B 错误;拉力的瞬时功率PFv,故 C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做的功减去系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为Fdm1gdsin 12m1v2,故 D 正确。【答案】D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对

27、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B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37Cs 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137 55Cs137 56Bax,可以判断x为电子 C若氢原子从n6 能级向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 能级向n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解析】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没有提出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故 A 错误;根据137Cs 的核反应方程式 1137 55

28、Cs137 56Bax,可知x的质量数为 1371370,电荷数为 55561,故x为电子,故 B 正确;氢原子从n6 能级向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频率大于从n6 能级向n2 能级跃迁时 辐射出的光子的频率,故若从n6 能级向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 能级向n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 C 正确;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需要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质量亏损m2m12m2m3,由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mc2(2m12m2m3)c2,故 D正确。【答案】BCD 20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匝数n1500,副

29、线圈b匝数n2100,线圈a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的交流电源上,“3 V,6 W”的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阻R218.5,电压表为理想电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100 Hz B穿过铁芯的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为 225 Wb/s C电压表的示数为 44 V DR1消耗的功率为 8 W【解析】由题图乙可知,f1T50 Hz,故 A 错误;在副线圈中,灯泡正常发光,知副线圈中的电流为63A2 A,R2两端的电压为 218.5 V37 V,故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40 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 40 V,故 C 错误;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 402 V,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n2t402

30、V,可得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t225 Wb/s,故 B 正确;由U1U2n1n2,I1I2n2n1,可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200 V,电流为 0.4 A,故加在R1两端的电压为(220200)V20 V,R1消耗的功率为 200.4 W8 W,故 D 正确。【答案】BD 21如图甲所示,质量m3.0103kg 的金属细框竖直放置在两水银槽中,细框的水平细杆CD长l0.20 m,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11.0 T、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匝数n300、面积S0.01 m2 的线圈通过开关 K 与两水银槽相连。线圈处于与线圈平面垂直、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B2随时间t变化的关

31、系如图乙所示。t0.22 s 时闭合开关 K,细框瞬间跳起(细框跳起瞬间安培力远大于重力),跳起的最大高度h0.20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10 s 内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3 V B开关 K 闭合瞬间,CD中的电流方向为由C到D C磁感应强度B2的方向竖直向下 D开关 K 闭合瞬间,通过CD的电荷量为 0.03 C【解析】由题图乙可知,00.10 s 内,BS(1.00)0.01 Wb0.01 Wb,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nt3000.010.10 V30 V,故选项 A 错误;由题意可知开关 K 闭合瞬间,CD所受安培力方向竖直向

32、上,由左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为由C到D,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由题图乙可知,在t0.22 s 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磁感应强度B2方向竖直向上,故选项 B 正确,C 错误;对细框,由动量定理得:B1Iltmv0,细框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则v22gh,电荷量:QIt,解得:Qm2ghB1l31032100.201.00.20 C0.03 C,故选项 D 正确。【答案】BD 第 II 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

33、29 分)22(6 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实验时都先正确平衡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同学在实验时用细线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连接钩码,钩码的重力作为细线的拉力;乙同学利用钩码和小车之间连接的力传感器测出细线上的拉力,两位同学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确定加速度与细线拉力F的关系。已知甲图中小车的质量等于乙图中力传感器与小车的质量之和。(1)为减小实验误差,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质量要_(选填“”或“”)钩码的质量。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这个条件。(2)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中采用相同质量的小车,用甲、乙两位同学得到

34、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图象aF,如图丙所示图线,其中图线是_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线是_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象中随着F的增大,图线_将发生弯曲。【解析】(1)甲同学的实验中,小车实际受到的合外力为细线的拉力,为减小实验误差,则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由FMaMMmmg11mMmg,当Mm时,满足Fmg。乙同学实验方案中,力传感器测得的拉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对小车和钩码质量的大小关系没有要求,即不需要满足前述条件。(2)由小车的质量相同,当甲、乙两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时,细线的拉力相等,对乙,细线的拉力为合外力,传感器测出的就是细线的拉力;对甲,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线的拉力,即当

35、加速度相同时,甲的F值大于乙的F值,故图线是甲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图线是乙同学所作出的图象。当F较大时,Mm这个条件将不满足,图线将发生弯曲。【答案】(1)不需要(2)乙 甲 23(9 分)某同学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为了精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需用欧姆表对金属丝的电阻粗测,用多用电表“1”欧姆挡粗测其电阻示数如图甲,则阻值为_。(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从图乙中可以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d_mm。(3)除刻度尺、金属丝Rx、螺旋测微器外,实验室还提供如下器材,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选填“A1”或“A2”),电压表应选_(选填“V1”或“V2”)。电源E(电动势

36、为 3 V、内阻约为 0.5)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 20)电流表 A1(量程 0.6 A、内阻约为 2)电流表 A2(量程 1 A、内阻约为 1)电压表 V1(量程 15 V、内阻约为 3 000)电压表 V2(量程 3.0 V、内阻约为 1 000)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4)在测量金属丝Rx阻值时,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并且多次测量,请在图丙中画完整测量金属丝Rx阻值的电路图(图中务必标出选用的电表、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符号)。(5)若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电流表的 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为_(用L、d、I、U表示)。

37、【解析】(1)题图甲中多用电表的读数为 5.01 5.0。(2)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1.5 mm20.00.01 mm1.700 mm。(3)因电源的电动势为 3 V,所以电压表应选 V2,因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约为 5,所以流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约为IUR35 A0.6 A,所以电流表应选 A1。(4)在测量金属丝Rx阻值时,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并且多次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因为金属丝的电阻约为 5,与电流表 A1的内阻相差不多,因此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5)由RUI,RLS,Sd24,解得Ud24LI。【答案】(1)5.0(2)1.700(3

38、)A1 V2(4)见解析图(5)Ud24LI 24(12 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A从圆弧最高点M由静止释放,在水平面上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求:(1)小球A刚好到达圆弧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若要求两球发生二次碰撞,小球B的质量mB应满足的条件。【解析】(1)设小球A到达N点时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2mv2 在N点处:Fmgmv2R 联立解得F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对轨道的压力为FF3mg。(2)小球A与B发生弹性碰撞,设碰撞后速度为vA、vB

39、 由动量守恒有:mvmvAmBvB 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212mvA212mBvB2 解得:vAmmBmmBv,vB2mmmBv 要使两球发生二次碰撞,则有vA0,vB3m。【答案】(1)3mg(2)mB3m 25(20 分)如图所示,M、N为两平行金属板,其间电压为U。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M板由静止开始经电场加速后,从N板上的小孔射出,并沿与ab垂直的方向由d点进入abc区域,不计粒子重力,已知bcl,c60,b90,ad33l。(1)求粒子从N板射出时的速度v0;(2)若abc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要使粒子不从ac边界射出,则磁感应强度最小为多大?(3)若abc区

40、域内存在平行纸面且垂直bc方向向下的匀强电场,要使粒子不从ac边界射出,电场强度最小为多大?【解析】(1)粒子在 MN 间加速:qU12mv02 解得v0 2qUm。(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rmvBq知,磁感应强度越大,半径越小;当磁感应强度最小时,恰不从ac边界射出,粒子到达ac边界时,速度方向沿ac方向。设轨迹圆的最小半径为r,根据Bqv0mv02r 由几何关系知:rl3tan 60 解得B1l 6mUq。(3)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电场强度最小时,恰不从ac边界射出,粒子运动到 ac边界时,速度方向沿ac方向。设此时bc和ab方向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y,到达边界时沿ab方

41、向分速度大小为vy,xv0t y12vyt 由几何关系知:vyv0tan 60 xtan 6033ly 解得y33l 设粒子到达ac边界的速度大小为v vv0cos 60 由动能定理得qE0y12mv212mv02 解得E033lU。【答案】(1)2qUm(2)1l 6mUq(3)33lU 26 CuCl 晶体呈白色,熔点为 430,沸点为 1 490,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易溶于浓盐酸生成 H3Cu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s)3HCl(aq)=H3CuCl4(aq)。(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uCl,反应原理:2Cu2SO28Cl2

42、H2O=2CuCl34SO244H CuCl34(aq)=CuCl(s)3Cl(aq)装置 C 的作用是_。装置 B 中反应结束后,取出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操作,得到 CuCl 晶体。混合物冷却倒入溶有SO2的水中过滤洗涤干燥CuCl 晶体 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操作中宜选用的试剂是_。实验室保存新制 CuCl 晶体的方法是_。欲提纯某混有铜粉的 CuCl 晶体,请简述实验方案:_ _。(2)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 CO、CO2、N2和 O2的百分组成。已知:CuCl 的盐酸溶液能吸收 CO 形成 Cu(CO)ClH2O。保险粉(Na2S2O4)和 KOH 的混合溶液能吸收氧气

43、。D、F 洗气瓶中宜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写出保险粉和 KOH 的混合溶液吸收 O2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根据制备 CuCl 的原理,可以判断 C 装置是吸收 SO2,防止空气污染。根据 CuCl 性质,将其倒入溶有 SO2的水中,是为了促进 CuCl 固体析出,并防止其氧化;选择操作所用试剂应根据其溶解性。(2)应选用碱溶液吸收 CO2气体,Na2S2O4和 KOH 混合溶液吸收 O2(应先吸收 O2,再吸收 CO,以防止 CuCl 被氧化,再用 CuCl 的盐酸溶液吸收 CO,最后用量气管量 N2的体积)。【答案】(1)吸收 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促进 CuCl 固体析出、

44、防止 CuCl 被氧化 水、乙醇或稀盐酸 避光、密封 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大量水,过滤、洗涤、干燥(2)NaOH 溶液(或“KOH 溶液”、“Ba(OH)2溶液”等其他合理答案)CuCl 的盐酸溶液 2S2O243O24OH=4SO242H2O 27 随着科技的进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甲胺铅碘(CH3NH3PbI3)用作全固态钙钛矿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可由 CH3NH2、PbI2及 HI 为原料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甲胺的反应为 CH3OH(g)NH3(g)CH3NH2(g)H2O(g)H。已知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则该反应的H

45、_kJmol1。(2)上述反应中所需的甲醇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反应为 CO(g)2H2(g)CH3OH(g)H0。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CO 和 2 mol 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CH3OH 的体积分数(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平衡时,M 点 CH3OH 的体积分数为 10%,则 CO 的转化率为_。X 轴上 a 点的数值比 b 点_(填“大”或“小”)。某同学认为上图中 Y 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_。(3)实验室可由四氧化三铅和氢碘酸反应制备难溶的 PbI2,则每生成 3 mol PbI2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

46、4)常温下,PbI2饱和溶液(呈黄色)中 c(Pb2)1.0103 molL1,则 Ksp(PbI2)_;已知 Ksp(PbCl2)1.6105,则转化反应 PbCl2(s)2I(aq)PbI2(s)2Cl(aq)的平衡常数 K_。(5)分解 HI 曲线和液相法制备 HI 反应曲线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反应 H2(g)I2(g)2HI(g)的H_(填大于或小于)0。将二氧化硫通入碘水中会发生反应:SO2I2 2H2O3H HSO42I,I2 II3,图 2 中曲线 a、b 分别代表的微粒是_、_(填微粒符号);由图 2 知要提高碘的还原率,除控制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

47、1)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393 kJmol13351 kJmol1463 kJmol1(293 kJmol1393 kJmol12463 kJmol12)12 kJmol1(2)CO(g)2H2(g)CH3OH(g)起始(mol)1 2 0 转化(mol)x 2x x 平衡(mol)1x 22x x x32x100%10%x0.25。所以(CO)0.251100%25%x 轴代表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H3OH 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 a 点比 b 点压强小。(3)根据 Pb3O43PbI2得,每生成 3 mol PbI2应转移 2 mol 电子。(4)Ksp(PbI2)c(Pb2)c

48、2(I)1.0103(2.0103)24.0109 Kc2Clc2IKspPbCl2cPb2KspPbI2cPb21.61054.01094 000。(5)升温,HI 的物质的量减少,即平衡左移,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根据 SO2I22H2O3HHSO42I II2I3得,随着nI2nSO2的增大,n(H)、n(HSO4)保持不变,而 n(I3)增大,所以 a 代表 n(H),b 代表 n(I3),c 代表 n(HSO4)。【答案】(1)12(2)25%小 随着 Y 值的增大,c(CH3OH)减小,平衡 CO(g)2H2(g)CH3OH(g)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 Y 为温度(3)2 mo

49、l(4)4109 4 000(5)小于 H I3 减小nI2n SO2的投料比 28 Li4Ti5O12和 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还含有少量 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 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2)“酸浸”后,钛主要以 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TiO2xH2O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 40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 40时 TiO2xH2O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4)Li2Ti

50、5O15中 Ti 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5)若“滤液”中 c(Mg2+)=0.02 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 1倍),使 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Fe3+)=1.010-5 mol/L,此时是否有 Mg3(PO4)2沉淀生成_(列式计算)。FePO4、Mg3(PO4)2的 Ksp 分别为 1.310-22、1.010-24。(6)写出“高温煅烧”中由 FePO4制备 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由图像推出浸出率为 70%时有 2 个点满足;(2)反应物为 FeTiO3,因为酸浸,故反应物应有 H+,因生成物为 TiOCl42-,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