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Word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Word版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32 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课时训练知能提升 限时式检测 梯级式提升 (时间:40 分钟 分值:90 分)测控导航表 学问点 题号及难易度 1.群落的概念、争辩的问题及空间结构 1,2,6(中)2.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实例 3,8,9(中),10 3.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特点 4,7(中),11(中)4.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5 5.综合考查 12(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5 分。1.(2021 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叙述中错误的 是(D)A.把握“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 参数,可实现人口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协调进展 B.群落中
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整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转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接受样方法,不用标志重捕法 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2.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 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 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解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是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其地下层主要有一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及某些昆虫等;草底层主要有另外一些昆虫及爬行类、啮齿类动物等;草本
3、层(即草本植物或灌木枝条的上部)主要有另一些不同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如某些鸟)。由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必定会导致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3.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生死,共患难”,相互依靠,相互依存,分开后双方不能独立生活或至少一方生活不好;寄生的生物从寄主那里获得养分,所以是异养的,寄主则既可以是异养的也可以是自养
4、的;竞争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的,同种生物个体间对生活资源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不能叫做竞争。4.(2022 湖南望城联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D)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转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 解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中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会发生转变;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消灭了新的生物种类,种间关系不断调整;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小灌木或灌木丛。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争辩”试验的说法,错
5、误的 是(B)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行忽视,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很多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力量,可接受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接受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解析:土壤中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精确 性。6.(2022 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
6、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推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A.在-200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消灭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 b 处植物消灭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在-200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分;影响 b 处植物消灭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7.(2021 四川乐山调研
7、)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挨次是可以猜测的,如弃耕地上可猜测的演替挨次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养分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打算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 A 到 E 的取代挨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A.在演替期间,养分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 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养分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 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力量也 较强 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猜测其后的次生演
8、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完全相同 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在演替过程中,可获得的养分物质在增加,而可获得的光在削减,A 正确。由演替过程可知,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又由可获得的光在削减可推想后来替代物种耐阴的力量也较强,C 正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根本区分在于演替起点不同,因此演替的过程、速率不同,D 错误。8.(2022 江苏涟水金城检测)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相关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试验组别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粉苞苣的干重 1 单独种植 M 2 种植在同一花盆中 枝叶隔开 0.68 M 3 种植在不同花盆中 枝叶混合
9、 0.47 M 4 种植在同一花盆中 枝叶混合 0.31 M 下列有关该试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D)A.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养分物质和水分等重要资源 B.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对养分物质和水分的竞争 C.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养分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 D.两种植物对养分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等学问。1、2、3、4 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间存在竞争;2、4 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光照,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光照对粉苞苣干重的影响值为 0.68 M-0.31 M=0.37 M;3、4
10、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养分物质和水分,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影响值为 0.47 M-0.31 M=0.16 M,说明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养分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会影响两种植物对养分物质和水分竞争。9.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C)群落 种 1 种 2 种 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
11、害虫攻击且危害程度渐渐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攻击且危害程度渐渐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识别、概括和推断力量。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淌,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 A、B 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10.(2021 河南三市调研)(15 分)如图是科学家争
12、辩种间关系的试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 1 中在 410 天时,混合培育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育时的缘由是 ,16 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 0 的缘由是 。(2)图 2 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育的最终结果是 。争辩发觉,混合培育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育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解析:(1)由图 1 可以看出,单独培育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肯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育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头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头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最终达到稳定,
13、但没有单独培育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2)由图 2 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育,两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消灭象发生。答案:(1)混合培育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像,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猎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共存 垂直(3)诞生率和死亡率 1
14、1.(15 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争辩。(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争辩发觉,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争辩得到如下数据:分析下表可知: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平均高(m):撂荒 7 年的次生林 22 8.7 6.3:撂荒 25 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撂荒 50 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150 年以上的近自然 林 128 13.7 10.5 ;。
15、(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接受 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留意 。同时发觉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 。解析: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第(2)小题关键是要理解表格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渐渐增多,林木不断生长。物种数量在前 50 年内增长速度快,在 50150年内增长速度慢。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接受样方法,在取样过程中肯定要坚持随机取样。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会发生竞
16、争。答案:(1)群落的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的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在次生演替的前 50 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 50150 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 放缓(3)样方 随机取样 争夺资源和空间 12.(15 分)某争辩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 A、B、C 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依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 草 蕨类 灌木 松树 落叶树 地点 A(山腰)3 种 7 种 15 种 0 种 20 种 地点 B(山腰)5 种 5 种 4 种 2 种 5 种
17、 地点 C(山腰)9 种 8 种 2 种 0 种 0 种 非生物 因素 风速 距地 1.5 m 的光强 土壤湿 度/%土壤中 有机质/%土壤深 度/cm 土壤氨量(mgkg-1)地点 A(山腰)低 低 48 6.5 300 9.4 地点 B(山腰)高 中 35 3.8 100 4.5 地点 C(山腰)高 高 15 2.5 15 2.3 (1)依据调查结果推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2)假如患病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 的方向进展,直至达到 为止。(3)假如地点 A、B、C 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分,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
18、光能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缘由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 才能被植物吸取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取,据此可知根吸取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 C 不能生长的缘由是 (说出不少于两个缘由)。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 A、B、C 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 A 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2)患病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简单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进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3)在地点
19、 A 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4)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取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取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简单化、功能完善化 稳态(3)A 地点A 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 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老师备用】1.生物爱好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 0
20、.169 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 1 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类群 样本 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 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样本 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
21、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C)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甲类群中有7个物种,乙类群中有9个物种,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两类群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相比较,物种 4 的种群密度甲小于乙,物种 7 的种群密度乙小于甲,因此正确答案为 C。2.某生物爱好小组预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争辩。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争辩”,下列说法错误
22、的 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接受标志重捕法 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 的群落。(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 4060 W 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 中。(4)在观看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请
23、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6)通过对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争辩,绘制曲线如图。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物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争辩。(1)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同。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争辩时,常接受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肯定规格的捕获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想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目测估量法或记名计算法。记名
24、计算法指在肯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量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量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格外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3)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4)调查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记录两种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动物数量。(6)图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植被 4 最少,说明其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答案:(1)C(2)目测估量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 酒精试管(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 土壤类别动物数量动物物种 花园土壤 菜地土壤 (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期,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6)植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