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206634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开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厦门大学 2011 年研;清华大学 2006 年研 答: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2 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 2004、2005 年研 答:舞蹈彩陶盆是指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其是 1973 年

2、,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 20 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3 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彩陶是指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的彩陶类型,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

3、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其中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主要类型。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4 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 2003 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是指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马家窑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5 比德说湖北美术

4、学院 2006 年研 答:比德说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6 毛公鼎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毛公鼎指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 497 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厝事。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7 鼎厦门大学 2004 年研 答:鼎是指青铜器中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

5、象征,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更具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 4000 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时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8“六齐”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六齐”是指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认识。9 原始瓷器华南师范大学 2

6、004 年研 答:原始瓷器是指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 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0马踏匈奴厦门大学 2010 年研 答:马踏匈奴石刻是指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

7、,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11 画像石厦门大学 2004、2006 年研;湖北美术学院 2005 年研 答: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

8、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2 长信宫灯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研 答:长信宫灯是指汉代青铜器。其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13 曹衣出水厦门大学 2011 年研 答:“曹衣出水”是指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

9、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14画品厦门大学 2010 年研 答:画品是指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 27 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

10、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15 六法厦门大学 2007 年研 答:“六法”是指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绘画理论著作画品中提出的艺术主张。“六法”即:“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

11、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16 以形写神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007 年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以形写神”是指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其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且“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17 洛神赋图厦门大学 2006 年研 答:洛神赋图是指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

12、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18 顾恺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 年研;厦门大学 2004 年研 答:顾恺之是指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张彦远曾借用庄子的“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来加以概括。这正是探究玄理、又在追求恬淡寂寞的胜流名图的真实写照。这种内心的恬淡

13、的心理刻画和秀骨清像的类型描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产物。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19 传神论厦门大学 2005 年研 答:“传神论”是指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理论家。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

14、、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20 迁想妙得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年研 答:“迁想妙得”是指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21 顾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5、2006 年研 答:顾绣是指明代名噪一时的刺绣类型,实际上是临摹字画的画绣,精巧生动,但又结合刺绣特点,富于装饰效果。明嘉靖时,进士顾名世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顾绣脱离生活实际,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性工艺。22 一笔画厦门大学 2004 年研 答:“一笔画”是指南朝刘宋时期杰出画

15、家陆探微的一种绘画笔法。陆探微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的绘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造型。23 曹家样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4 年研 答:“曹家样”是指对北齐时期画家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

16、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24 昙曜五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2 年研 答:昙曜五窟是指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 5 所,即今天的云冈1620 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25 颜真卿厦门大学 2012 年研 答:颜真卿是指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字清臣,人称颜鲁公。他创立了“颜体”

17、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 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26步辇图厦门大学 2012 年研 答:步辇图是指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

18、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27 雕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4、2010 年研 答:雕漆是指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19、。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28“吴带当风”厦门大学 2006、2009 年研 答:“吴带当风”是指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29“外师造化”厦门大学

20、2007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30历代名画记湖北美术学院 2003、2007 年研,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006年研 答:历代名画记是指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

21、、收藏;370 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31 唐三彩湖北美术学院 2007 年研 答:唐三彩是指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32 吴道子厦门大学 2005 年研 答:吴道子是指唐朝著名画家。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

22、,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馀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33 吴带曹衣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2 年研 答:“吴带曹衣”是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法也流行于古代造像。34韩熙载夜宴图厦门大学

23、2013 年研 答:韩熙载夜宴图是指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夜宴图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特别是韩熙战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35 风俗画厦门大学 2012 年研 答:风俗画是指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

24、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是健康自然的社会风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画像石、画像砖、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36 白描厦门大学 2011、2013 年研 答:白描指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一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由宋代李公麟所创。在白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以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而著称。白描既精密严谨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审美情致。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37“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 200

25、8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马一角、夏半边”是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的构图风格。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作“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 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38 徐黄异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8 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年研;厦门大学 2003 年研 答:徐黄异体是指五代、北宋花鸟画的两大画家,即南唐徐熙和西蜀黄筌的绘画

26、风格。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由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记艳丽的富贵气息。出身于名族的南唐士大夫徐熙,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来人称为“徐熙野逸”。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乡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39 六要中国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六要”是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的山水画的六

27、种笔法,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40 南吉北磁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南吉北磁是指宋代形成的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41太白行吟图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太白行吟图是指南宋人物画大师梁楷的减笔画代表作品,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高洁超脱的气质。梁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42 山水画厦门大学 2005 年研 答:山水画是指中国的一个

28、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43 缂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4 年研 答:缂丝是指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

29、由变化,丰富多彩;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44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4 年研 答:清明上河图是指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技艺,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风貌的一幅绘画杰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45 翰林图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年研 答:翰林图画院是指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招、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

30、模最为兴盛。46 三远中央美术学院 2001 年研 答:三远是指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47 没骨法中央美术学院 2001 年研 答:没骨法是指在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48 永乐宫壁

31、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2008 年研 答:永乐宫壁画是元代位于山西永济市的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49 元四家厦门大学 2003 年研、2007 年研;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5 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年研、2004 年研 答:“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

32、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50 文人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 年研;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

33、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51 山水画南北宗厦门大学 2011 年研 答:山水画南北宗是指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的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出自董其昌的画论 画禅室随笔。董其昌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南北宋论”,建筑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也即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这一学说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52“清初四王”厦门大学 2009 年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5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清初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

34、,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四王”一派的画家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53 南北宗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8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南北宗论是指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非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

35、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54 南陈北崔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007 年研;四川大学 2004 年研 答:南陈北崔是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陈洪绶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崔子忠代表作品有云中玉女图伏生授经图等。55 浙派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年研 答:浙派是指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画家兼学

36、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明代中後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56 扬州画派四川大学 2004 年研 答:扬州画派是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又称“扬州八怪”,主要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为“怪”。57 石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4 年研 答:石涛是指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

37、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58 明式家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明式家具是指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59 掐丝珐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掐丝珐琅是指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