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 2 作者:日期: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8 200 届高三文科地理?城乡规划?(选修 4)知识精要 学习要求:20年广东高考?城乡规划?大纲 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4、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开展的意义 5、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工程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那么和根本方法 6、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那么、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8、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考点点拨:第一局部 城乡开展与城市化 一、聚落
2、的形成和开展 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展生产的场所。、分类:乡村:以农业活动有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开展而成的。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开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2.乡村聚落形态:(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
3、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防止洪水浸淹而分布于向阳高地成条带状延伸。(2散居型村落: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 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住宅形式 多平房,住宅有院落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 帐幕式住宅 规模、密度 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 小型聚落、密度最小 聚落形式 团状聚落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 散居、流动性村落 农业生产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4、 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城市特点:)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根底()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别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开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四)世界城市的开展 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9
5、大大开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开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五)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拟 城市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东部地区 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 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开展,适于人类居住。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开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兴旺。中部地区 大城市比拟多、分布较集中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
6、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开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兴旺,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 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 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补充: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开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拟集中而且兴旺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
7、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开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开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开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开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开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开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开展质量。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
8、山(即浙东地区,共计 15 个城市。优势条件:经济根底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兴旺,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开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 500 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本钱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效劳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
9、高精尖生产制造业。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效劳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拟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
10、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开展目标:要积极开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开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开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开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开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开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个
11、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0、城市化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表达其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开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开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开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开展。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开展 原因 后果 兴旺国家 18 世纪中叶 趋缓 70左
12、右 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开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开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快速增长 0左右 不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开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密集;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等。B 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大气
13、污染 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安康;并出“热岛现象 水污染 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 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 噪声污染 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阻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安康 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立、居民生活 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害:影响土地质量,危害人体安康和环境 C 产生“城市病: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居住条
14、件差(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案 P127 和29:(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控制市中心的规模。2对城市进展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关系。如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拓宽主要干道,修建环城公路、地铁等,建立高层建筑,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等。(3建立生态城市,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包括扩大绿地面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
15、污染等。第二局部 城乡分布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1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展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构造 优点:这种构造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构造的合理化。这种多核心开展的模式,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
16、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二、城镇布局与协调开展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构造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开展,取得最正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城镇合理的标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构造、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展考察。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效劳范围不同。补充资料小城市提供的效劳种类少、级别低,效劳范围比拟小;大城市提供的效劳种类多、级别高,效劳范围相对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大城市的效劳范围可以包括附近中小城市的效劳范围。这样在一定区域内,各
17、级城市的效劳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织,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 效劳范围 数目 城市距离 效劳级别 高级城市 高级城市 大 少 远 多 高级 低级城市 小 多 近 少 低级 注意:一个城市的效劳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阔的农村地区。一个城市的效劳范围并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城市效劳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4.长江三角洲地区案例分析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 城市 城市职能 效劳范围 核心城市 上海 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
18、际投资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副中心城市 南京和杭州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效劳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以及周边省的局部地区 第三层次城市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 其制造业功能比拟突出 效劳范围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县级市 第四层次城市 镇江、扬州、南通 为城市和周边乡村提供效劳 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第三局部 城乡规划 一、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一城乡规划 含义: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社会开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19、。.分类:1)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2)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明确城市的性质 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利用 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立(三村镇规划 1分类: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2.小城镇规划的要求:(1)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效劳的载体。(2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开展。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2 要将生态环境建立列为重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建立生态型小
20、城镇。3乡村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立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开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那么,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立布局,并适当留有开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立。(四)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开展意义 1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3.有利于保障城乡平安 4有利于协调城乡开展 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一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1)利用它的空间营造生存开展场所;2利用它的生产功
21、能,获得各种生活、生产物质.构成比例:国家公布的城乡主要建立用地构成比例标准 城市规划建立用地构造 村镇建立用地构成比例 3.原那么:合理用地 二城乡规划中的工程选址的原那么:1.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立工程的关系,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2.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极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立工程,应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三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成因:城市土地面积
22、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一样,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划分:无明确界限,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地租:影响地租上下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其他因素:历史.收人、知名度、宗教和种族因素等。3.类型:(1)住宅区: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0%,团块状 地位:是城市最根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别离,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出
23、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开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高级住宅区那么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拟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别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居民点内。(2)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异很
24、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交类别名称 占建立用地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 032 工业建筑用地 1525 道路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 815 类别名称 占建立用地的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 3070 工业建筑用地 620 道路广场用地 91 公共绿地 26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3 通干线两侧或干线交汇处 3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根底设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面积、形状:较大局部,环状或带状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25、为了寻求低本钱、大空间的经济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根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 4.功能分区原那么: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平安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防止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三、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一)工业布局 1.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布局: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
26、业可以有组织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的影响,并用绿化带隔开。如下列图: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1)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如水泥厂、酿造厂应布置在居民区的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的郊外,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2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量污水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造纸
27、厂、电镀厂、皮革厂等,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防止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进展工业布局或判断某工业部门布局是否合理必须弄清该工业部门属于何种污染,然后再进展布局或判断。如下表:污染类型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因素 污染空气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保护环境 保护大气、水、土地 水泥厂、酿造厂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化工厂、炼油厂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电厂、钢铁厂 .保证一定的工业用地比例,但是不要
28、无限度扩张 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4.相关企业、机构就近布置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4 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那么 工业部门 生产特点与制约因素 布局主导因素 制糖、炼铁 耗原料多,制成品重量大大减轻 交通方便,接近原料地 钢铁、有色冶金、化工 消耗能源多 接近水电站等能源地 织布、石油化工、运输产品比运输原料本钱高 接近消费市场 自来水厂 优质水源 河流上游方向,水源清洁 汽水、家具、印刷、啤酒 运输不方便 接近消费市场 普通服装、纺织、电子装配 劳动力本钱比重大,消耗劳动量多 接近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 化工、电子、飞机、仪表 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 接近科技兴旺
29、人才集中的地区 电子、感光器材 特别要求环境干净 选择环境干净之地 二农业布局 1.宏观布局,总中各农业部门自身运作规律。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3.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开展方向。.在村镇一级规划建立用地时,要尽量防止占用农业生产用地。附:A、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那么:(最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土地多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另外距城镇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本钱高,应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蔬菜、花卉、禽蛋、乳牛等。2)近郊的外围那么多进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以谷物种植粮食生产与饲养牲畜为主。B、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三交通运输业布局 1分类: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2.城
30、市内部交通:1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如线路选择要结合地形,注意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道路走向应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等。(2)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城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3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城市主干道、轻轨、地铁、高速环线、非机动车道、步行道等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为不同人群包括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城乡环境的运行效率。(4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根据城市的特点构建方格道路网、环境辐射道路网、方格环形道路网等道路构造。3城市对外交通:()统
31、筹布局对外交通设施,创造联运条件(2)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感到系统密切联系)对外交通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分区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附:A 交通站点、线路布局的原那么:铁路、公路的区位选择: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暴雨频率小、水系影响小、经济开展的需要、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一般公路最好连接多个城镇,以照顾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需要,但过境道路尽量防止通过市区。2)港口的区位选择:水深、地平、可用地多、凹位港湾、避风、封冻期短、经济腹地广、交通便利、离大城市近。(3内河航道的区位选择:水系兴旺水网稠密、流量大、水流平稳、无结冰期、经济开展的需要。(航空港的区位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以
32、保证排水;地质条件良好,以保证地基稳定;考虑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综合因素。(5)火车站、汽车站的区位选择: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方便乘客。A B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5 附:B 城市内部门道路网布局 方格放放射式道路网 A 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优 点 缺 点 方格道路网 1路网容量使用均衡,车流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所有街道上,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负担过重现象;(2)道路与道路之间不会形成复杂的穿插口,以十字型或丁字型穿插口为主,交通组织与管理简单便利;(3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因此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在重新分配车流方
33、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一条街道受阻,车辆绕道行驶的路线不会增长,车辆行驶时间也不延长;4)城市道路整齐,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对外交通直接方便。1 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增加了居民的无效出行距离,增加了路网的负担;(2)干道网密度一般较高,存在很多穿插仁 口,既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又不易于交通管理和控制;3)把城市交通分配到全部道路网上,不能明确划分主十道和支道,限制了主次干道按功能划分并影响作用发挥。环形辐射道路网(1)放射性干道有利于市中心的对外联系,有利于形成吸引强大的市中心,保持市中心繁荣;2)为减少中心的交通流量和缩短运输距离,在放射式路网中加人一条或几条环行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
34、路网。放射干道担负城市内外的运输任务,而环形干道那么负担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并疏散过境交通,以防止对市中心产生过大的压力。可以使市中心和各功能区以及市区和郊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市中心通达性好,城市纵横交通便利,出人城方便。路线曲直结合,灵活冲动,行程距离短,行程时间少;3)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防止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那么扩展。(1)放射形干道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地引人市中心区,中心区路网负荷过大,交通拥堵,而外围路网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了路网时空资源。道路曲折,交通不便,机动性较方格网差。城市边缘分区之间联系不便;(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型放射式道路网
35、形式,易造成一些不规那么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方 格 环 形放射式道路网 主体采用方格式布局,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上放射式对角线直通道路,既缩短了两点间的交通距离,又不增加市中心的交通负荷 自 由 式 道路网(1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道路结合地形地势呈不规那么状布置而形成的一种道路网;(2)布局灵活,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地形与河流的变化;道路网络没有一定格式,变化复杂;道路曲折,弯道较多,道路起伏较大,影响车辆行驶速度,交通不便;复杂多样的道路网格局,易造成一些不规那么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造成城市无序开展。混 合 式 道路网(
36、1)一些历史上为半殖民地的城市,由于受几个国家的租界各自为政、自成道路体系的影响,或因城市各历史开展内阶段的特殊情况,往往形成混合式道路网;2)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要将各个街道系统在城市不同区域结合起来,使道路网既能满足行车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建筑上的需求。附: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因素和规划原那么 1形成因素(1)自然因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地形、河流等。(2历史:具有继承性和不易改变性,如北京、西安等古城。3现状:现代的城市规那么。4)建立条件:经济技术的影响。2规划原那么(1)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3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4)保护环境。3城市道路网中各组成局部的作
37、用 放射状线路的作用缩小城市中心到周围郊区之间以及城市各端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城市与郊区以及城市各端点间的交通联系。()环形线路的作用防止大量人流、车流聚集到城市中心,造成交通拥堵,从而利于人们出行。4城市交通布局是否合理的评价 (1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等工作区不能太远。如果过远,会加重工作人员负担,增加城市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6 交通的运载量,造成交通拥堵。(2)商业效劳区和文娱场所不能过分集中。过分集中,会把大量的车流、人流引到同一地点,造成交通拥堵。(3)过境道路应同市内道路相别离,不能穿过市里。过境道路与市内道路相别离,对市内交通的千扰因素减少,可提高市内交通及过路
38、交通的通达性,防止市区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果,降低建立本钱,防止加剧城市用地紧张,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平安。(4)从城市布局看,布局紧凑的城市,可以缩短城市道路里程,有利于人们出行。第四局部 城乡建立与生活环境 一、城乡人居环境 一人居环境: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局部。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根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根底。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根底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丁牛存的根本空间和条件。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二城乡人居环
39、境的评价内容:人居环境核心是“人,始终以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为根本目的的。人居环境对环境的要求不仅表达在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表达在人文思想的建立上。当人和环境协调开展,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持续开展。结论:对人居环境的评价着重考虑与人类居住和活动有关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开展,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和评价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心居住的“质量。人们在选择居住区位置的时候,首先要在经济承受能力以内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选择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小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充分尊重大自然,逐渐成为新时期城乡建立的主导理念。三中国古代居住观的科学依据 中国古代居住观非常讲究“风
40、水,下面是一些观点:)背山面水、聚气藏风;坐北朝南,负阴抱阳;3)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4孟母择邻而居。“风水实际包括了风、光照和水。“山南水北谓之阳,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国土大局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背山摒挡冬季北来寒风,面水迎来南方暖湿气流,抱阳具有良好的日照,其居住的自然环境宜人。二、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一)城市商业及其布局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居民的使用频率 设施的规模效益.城市商业分类:社区商业效劳点、区域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 2.城市商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1)居民的使用频率 2)设施的规模效益 3城市商业布局 社区商业效劳点:规模小、数量多,消
41、费人群多,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注: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2)区域商业中心:效劳对象以居民区附近为主,兼有本区域居民。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3市级商业中心:效劳对象为全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二乡村集市 1.定义:是指乡村按约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进展商品交易的场所。乡村集市布局:1)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一般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效劳设施;2)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
42、人流量大,成为集市分布的理想地点;(3)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易场所。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三、城乡公共效劳设施与生活环境 (一)城乡公共效劳设施的合理布局 1分类: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7 1)从类型看:包括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牛等设施。2从规模看:既有大型的剧场、中心学校、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也有小型的健身房、图书室、社区小学和医疗点等。2.城乡公共效劳设施的布局:各项公共效劳设施都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乡环境的实际状况和效劳对象的
43、需求。(幼儿园的布局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2中小学的布局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以免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民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拟安静的地方。(二)创立有文化品位的城乡环境(1)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不是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的简单组合,还应负载着艺术和文化。)城乡环境中效劳设施的设计和建立,应该讲究整体和谐、风格高雅和个性鲜明,到达传递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的效果。(3)完善的城乡公共效劳设
44、施,既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中(如众多的文化产业,又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效劳,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融、展现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功的城乡建立,实际上是在进展文化建立。guodoalidu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8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概念及 分类 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协调 协调阶段(工业以前):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伦理: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怎样才算正当、合理的问人 类 与 环 境 的关系环 境 问 题 的 产 危害概念:指人类赖
45、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一些地方病如次生环境问题:1 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染、工产自 然人 为(1)人类向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人 类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酸雨危害:导致(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可持续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人 类与 环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人类认识提高 形 成正 确大 气分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
46、用途 19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概广义:指人类生存开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分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要注意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要注意如何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新的代替品 主要 资源 土 地 资问题 1:耕地日趋减原人口增加,住房面积扩大 城市的扩张 问 题:表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原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过度樵问题:能源供给紧张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耕地 利用 和保(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安排农林牧业生产(2)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措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退
47、耕还林还草 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安康;危生生物物种锐减: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食物链断裂,生态失衡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0 能 源 问原水 资源 问问题: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原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 资源 措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或清洁生产)开源方面: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开采活动对土地造成直 接 影响:植被破坏、水开发 中应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建 立 循 环原那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实 行矿 区(1)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措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8、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非 可再 生资 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广义的水资源:指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1 促进社会构造和社会组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展特色产业 水 资 源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原我 国 的 水)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巴、俄、加、美、印尼、中)人均占有量缺乏,仅占世界水 资 源的 合 理开源方面: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建立退田还合 理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2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生态环生物物减少的现状:物种灭绝呈现加速趋势;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森林资现状:全球每年损失的森林面积
49、惊人;热带雨林损失尤其 湿 地 湿地概念及其作用(“地球之肾,其作用见P48)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我国不现状: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不同 分比 拟突 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一些丘陵山区地区 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3 生 态问 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南方一些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是夏季降水集中,降水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概荒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人 为 原因:人口防治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生态恢复与建立:开展立体生态农业、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4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环 境成因:人类生活和生活
50、中产生污染物:颗粒物、硫氧化物、危害: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以致措施:()调整能源消费构造,使用清洁能源、新成因: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污染物:工业废水(最重要的污染源、农业污水 牲危害:1 影响生产生活用水;措施:1 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2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放强度;3推进重点流成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污染物:工业和城市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危害: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大 气水 污土 壤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5 措施: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 利用,防止向土壤任环境污环 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污染物:工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