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重点知识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重点知识归纳.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重点知识归纳 选择题 1、当地时间 2021 年 4 月 21 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 53 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随着“南伽拉号”下潜,海水温度的变化为()A.先下降,后上升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D.逐渐增加 (2)“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 B.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C.海水压力突然增加 D.海水盐度突然增加 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
2、致水循环()A.环节加强 B.环节减小 C.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D.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2 3、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减少蒸发 增加地表径流 增加下渗 稳定地温 A.B.C.D.(2)农田覆盖秸秆的主要作用是()A.蓄水保墒 B.防风固沙 C.增加光照 D.增大昼夜温差 4、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A.B.C.D.5、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
3、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 3 个实验组:(1)实验组: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 95%;(2)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 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 5 月和 8 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为各径流小区 5 月和 8 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降雨月份(月)降雨场次 降雨量(mm)降雨强度(mm/h)土壤流失量(g)甲 乙 丙 5 1 26.70 1.46 7.818
4、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75 386.549 8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867.960 (1)造成该地 8 月降雨强度多大于 5 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A.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 B.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 C.实验组、实验组、对
5、照组 D.实验组、对昭细、实验细(3)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降雨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A.B.C.D.6、海雾是指悬浮在滨海、岛屿海面大气边界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天气现象,是在适宜的海温、气海温差、洋流等条件下形成的。黄海是海雾生成范围广、浓度大、影响最严重的海区,海雾主要发生在 37 月,绝大多数属于平流雾(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年际变化规律。图 3 为黄海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1)黄海局部海域海雾的时
6、空分布特点是()A.大黑山岛强于海洋岛 B.西岸变率大于中部 C.主要集中在秋冬季 D.白天海雾延伸到陆地 (2)黄海海域海雾近年来呈现逐年递增变化规律的原因是()A.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大气中凝结核增多 B.全球气候变暖,海面蒸发量增大 C.生态环境建设,沿海防护林面积扩大 D.海陆变迁,海平面上升(3)黄海海域洋流()A.平均盐度高于同纬度洋流 B.冬季强度小于夏季 C.可增加石岛附近海域浮游生物量 D.流经海域雾日减少 7、洞成湖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潮,不同奉节润成湖水城面积差别很大,在 5-10 月面积可维持在 200km2 左右,在 11 月-次年 4 月可仅有 311.56km2。水域面
7、积大小对湖岸附近“湖陆风”强而会产生很大影响,一般而言,湖5 泊面积越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越大,湖陆风也越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洞庭湖冬夏季水面面积大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冬夏季海洋水汽输送规模差异 B.冬夏季三峡工程拦截水量差异 C.冬夏季洞庭湖湖床深度的差异 D.冬夏季上游雨水下渗量的差异(2)下列关于洞庭湖湖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湖陆风比夏季强 B.夏季湖陆风比冬季强 C.沉江湖陆风比岳阳强 D.安乡湖陆风比岳阳强 8、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建设雨水花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 (1)雨水花园中
8、()A.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 B.花草灌木减弱蒸腾作用 C.种植土层加剧土壤侵蚀 D.砂层可防止排水管堵塞(2)在种植上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其主要目的为()A.增加雨水下渗量 B.保持土壤的湿度 C.净化雨水污染物 D.增加土壤有机质 (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A.减少径流 B.增加大气降水 C.增加下渗 D.调节水汽输送 9、如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回答下列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最主要补给分别是()7 A.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B.雨水、地下水 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9、、高山冰川融水(2)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参与该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内陆水循环 B.大多是内陆水循环、少量是海陆间水循环 C.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 D.只有海陆间水循环 10、2019 年 8 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斐济以东海面航行时,无意中发现了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的漂浮物群“浮石筏”。目前,这艘“浮石筏”正慢慢向西飘向斐济和澳大利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浮石筏”漂流的主要动力来自()A.盛行风 B.洋流 C.引潮力 D.海水密度(2)与同一经线的赤道附近海域相比,目前“浮石筏”所在海域()A.水温高 B.水温低 C.密度小 D.盐度低 11、
10、2017 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整体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8 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雨水花园可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 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渗、滞、蓄、净、用、排等各个系统单独运行,系统之间没有衔接 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B.C.D.12、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
11、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列小题。(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 C.内涝积水 D.干岛效应(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9 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B.建海绵城市降低地表蒸发量 C.人工
12、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D.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 14、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纬度位于 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B.C.D.(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10 D.欧洲西部地区冬
13、季降水增加 15、2021 年 11 月央视地理栏目报道:在广东省梅州市隆文镇的石灰岩山体密林中,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龙宫的绿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见度高,当地大旱时,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时潭水下降了 20cm,三天后反倒涨了 70cm,地 质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该潭内没有水流动的痕迹,也无外界河流联通,专家考察后做出了绿窟潭的结构图,同时解释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1)对绿窟潭竖潭和横潭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板块运动挤压断裂形成 B.为抗旱而专门修建的地下水库 C.石灰岩地区,断裂发育,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形成 D.竖潭沿着裂隙溶蚀形成,横潭沿着层
14、理溶蚀形成(2)绿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A.抗旱抽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层小溶洞的水将裂隙冲大流人 B.暴雨过后,地表水沿着竖潭流人和地下水通过裂隙补给 C.地表水库的蓄水通过裂隙渗人 D.山体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强,土壤和植被蓄水渗入(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为干扰少 11 B.土层薄,石灰岩层厚,沿裂隙下渗时经过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少 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无流动,长期沉积作用导致水清澈 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扰动,导致泥沙随水流出洞外 1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
15、则()A.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2)若此图表示水循环示意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A.代表水汽输送 B.代表地表径流 C.代表蒸腾作用 D.代表蒸发 17、2020 年 11 月 19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布放入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潜水艇下潜过程中最担心遇到“海中断崖”,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造成潜艇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由表层至深层()A.急剧增加 B.先大幅度下
16、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C.急剧减小 12 D.先小幅度下降,后随深度变化很明显(2)导致海中断崖事件发生是因为()A.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B.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C.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D.海底发生海啸造成海水涌动 18、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的主要目的是()A.隔离人行道和车道 B.美化环境 C.缓解城市内涝 D.灌溉绿化带 19、2020 年 1
17、1 月 10 日,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1)上图所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中,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最可能是()A.B.C.D.(2)推测下列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赤道 B.回归线 C.副热带 D.北极圈 20、泥炭是在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其用途广泛。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的沉积物剖面,当地地下水位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A.荒漠一河流一沼泽一湖泊 14 B.沼泽湖泊一河流一荒漠 C.湖泊一沼泽
18、河流一荒漠 D.荒漠一沼泽一河流一荒漠(2)若在该地大规模开发泥炭,对当地地下水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蒸发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B.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C.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D.蒸腾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 处的地质构造为 ;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N 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理由是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处的 岩。(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 。15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内涝
19、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材料三:城市水循环示意图。(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23、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
20、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16 (1)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之所以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是因为水循环中 (环节)导致地表水损失大;坎儿并的地下输水渠属于水循环 (环节);蓄水池的作用是 。(2)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3)坎儿井集水区的地貌类型是 ,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24、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的是:;。(2)比较南北纬 60附近海区
21、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大小,并说明成因。(3)描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2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叙利亚进入伊拉克境内,在下游形成了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湿地(如图),该湿地曾孕育了两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但过去 30 年间,由于流域内水利设施的修建及湿地人为排干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原有的 2 万平方千米湿地现已不足原来的 7%。17 (1)据材料信息,分析近 30 年来,美索不达米亚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2)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的恢复迫在眉睫,有人提出直接引人海水,来扩大湿地面积,此建议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对
22、,请阐释反对理由。2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分别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 。c d 。(2)在城市建设中,提倡使用透水砖铺设地面,主要是为了 (增加或减少)下渗环节的水量,进而 (增加或减少)城市内涝。27、读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8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 ,地质构造为 ,形成该地 貌的主要原因是 。(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 ,原因是:。(3)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名称是 。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 (填序号)。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华北地
23、区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28、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及某类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甲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19 (2)、处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 。(3)在流水作用下,乙、丁三处形成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和 。丙处 (北岸或南岸)建城市,理由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其中 C 环节为 ,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 (填图中字母)。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 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 12 月 25 日在我国福建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 3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
24、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分别为泉州位置示意图和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20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泉州市降水特征及成因。(2)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据图分析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有何影响。(3)海绵城市建设缓解了城市内涝,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成功的案例,可以向国际范围内许多城市推广,请你选择一城市向其推广活水公园收集系统,并阐述推广的理由。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 处的地质构造为 ,该处地形是 ,该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是 (水循环),在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参与下,处的 岩可转化为
25、处的 岩,和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3)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21 (4)N 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22 (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_007 参考答案 1、答案:C 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2、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的环节,地表径流环节的季节变化变大,对。环节是大气降水,受影响小,可能减弱,错。不影响环节,海水蒸发量的大小,错。环节陆地蒸发、蒸腾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26、错。23 3、答案:B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1)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地面温度,减少蒸发环节;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地表径流环节,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2)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下渗环节,能很好的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解答】(1)覆盖秸秆可减少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降低地温,减少蒸发,正确,错误;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正确,错误。故选 B。(2)农田覆盖秸秆可减少蒸发,增加下渗,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A 正确;覆盖秸秆不能防风固沙,B 错误;覆盖秸秆会减少地面受到的光照,
27、减小昼夜温差,CD 错误。故选 A。4、答案:B【提示】24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吸收、转化、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 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错。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对。故选 B.5、答案:A C D【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2)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3)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25 【解答】
28、(1)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5 月份受锋面雨带影响,8 月份台风活动较多。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大量降雨。A 正确。(2)根据材料,实验组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约 95,植被盖度最大,根系深长,水土流失最少,对应乙。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 75,植被盖度相对较小,水土流失相对较多,对应甲。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最多,对应丙。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故 C 正确。故选 C。(3)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降雨,降水量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对。蒸发对水土流失没有影响,错。下渗量越大
29、,地表径流量越小,对地表侵蚀作用越弱,水土流失越少,对。地下径流对水土流失影响小,错。故选 D。6、答案:B A C【提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26 (1)本题以黄海海雾为背景,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本题以黄海海雾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黄海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3)本题以黄海海域沿岸流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流经沿岸气候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解答】(1)黄海主要是平流雾,是暖气团受黄海冷洋面冷却形成的。纬度越高,海面温度越低,海雾越强;西岸海
30、陆交界,受大陆影响,气温变化大;海陆对比,春夏季海洋面为相对冷洋面,故海雾集中在春夏季。白天当海雾延伸到内陆时,由于地面温度升高,湿度减小,不利于海雾的维持,因此深入内陆的海筹会消散,而海面上的雾仍可维持,夜间由于地面冷却降温,海雾逐渐延伸到沿海内陆区域。故 B 选项正确。(2)海雾沿海地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耗煤量、废气排放量、建筑,工地扬尘量等不断增加,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利于水汽凝结。故 A 选项正确。(3)洋流沿岸汇集大量来自大陆的淡水径流,平均盐度低于同纬度洋流海域;冬季风和洋流流向一致,夏季风和洋流流向相反,故洋流冬季强度大于夏季;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挟带黄河
31、输入的悬浮体中的营养盐可增加石岛外海营养盐值;洋流是南下寒流降低流经海域水温,雾日增多。故 C 选项正确。7、答案:A 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7 解析:(1)洞庭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范围,湖泊水体主要受周边河流水的注入补充,因此,降水多则河流注入湖泊水就多,湖泊面积就 大。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根据材料所述,陆地上湖泊面积越大,则其与陆地之间因为水陆比热容差异导致的热量差异越明显,因此湖陆风越明显。所以 夏季湖陆风比冬季强,岳阳附近东洞庭湖面积要比其他地区面积大,因此湖陆风强。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8、答案
32、:D B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 28 【解答】(1)略(2)略(3)略 9、答案:C C【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信息,河流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分析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判断补给类型。(2)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该河上游 7 月份流量最大,即出现夏汛(该河在北半球),但是整体流量不大,因此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川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故选 C。(2)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下游 2 月份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降水多,8 月份径流量小,
33、说明夏季干燥少雨,因此该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河流参与海陆间循环;位于大陆西岸地区,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故选 C。29 10、答案:B B【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浮石筏”漂流的主要动力来自洋流。故选 B。(2)结合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可知,与同一经线赤道附近海域相比,目前“浮石筏”所在海域水温低、密度大、盐度高。故选 B。11、答案
34、: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昼夜长短的变化 水循环的意义 30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2、答案:C B D【提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化的利弊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城市中心区的降水大部分转化成了地表径流,即降水很快会流入下水道和城市河流,如果下水道和河流排水较慢,可能引起城市内涝。表中数据看不出来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降水下渗量少,但不能说明城市地下水缺乏。故选 C。31 (2)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地降水量多,城市中心
35、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多,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进行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导致的。故选 B。(3)城市多为硬地地面,绿地少,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所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都有利于增加城市降水的下渗,有利于城市水系统的合理分配与管理,也有利于地下水量的增加;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故选 D。13、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修建水库可以降低其下游地区洪峰流量,可以增加枯水期径流量,从而改变局部地表径流,A 正确;建海绵城市会增加非硬
36、化地表,有可能增强地表蒸发量,B 错误;人工降雨可以改变局部小范围内降水的时空分布,但不能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C 错误;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量减少,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导致上升,D 错误。故选 A.14、答案:C A 32 【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2)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1)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
37、度减小,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正确;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错误。故选 C。(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故选 A。15、答案:D A B【提示】33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板块运动挤压水平岩层会挤压变形,而图中岩层水平,A 错误;抗旱修水库一般会直接在地上修水库,修地下水库的成本高,材料中也没有提及,B 错误;石灰岩地区,沿裂隙溶蚀时会从上往下溶蚀,只会形
38、成竖潭,C 错误;从图中看,横潭溶蚀在一个水平岩层中,D 正确。故选 D。(2)潭水上升,说明一定有水进入潭中,没有抽水时,潭水处于稳定状态,地表密林,说明植被覆盖好,涵养水的能力强,图中水潭上有裂隙和小溶洞,抽水后,因落差增大,水下渗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增大,地下水沿着裂隙流入潭中,水位上升,A 正确;潭水上涨是在村民抽水抗旱后,并没有下暴雨,B 错误;材料和图中没有提及地表水库,如果有水库蓄水,可以直接抗旱,没有必要抽地下水,C 错误;绿窟潭位于石灰岩山体密林中,该地虽然植被覆盖率高,蓄水能力强,但土壤总厚度只有 40cm,不可能使溶洞水位升高 70cm,D 错误。故选 A。(3)绿窟潭是地
39、下溶洞的水,整个潭中水清澈,能见度高,与地表环境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地表土层薄,石灰岩层厚,裂隙发育,经过厚厚的石灰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很少,潭水清澈,B正确;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在潭底形成淤泥层,绿窟潭中没有淤泥存在,C 错误;抽水抗旱前,潭水就非常清澈,与抽水抗旱无关,D 错误。故选 B。16、答案:B 34 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由图中信息可知,气流由乙处流向甲处,说明甲处气压比乙处低,A 错误;甲处气流受热上升
40、,乙处气流冷却下沉,说明甲处气温比乙处高,B 正确;气流由甲处流向丙处,说明丙处气压比甲处低,C 错误;气流由丙处流向丁处,说明丙处气压比丁处高,D 错误。故选 B。(2)若此图表示的是水循环过程,甲为海洋,乙为陆地,那么代表水汽输送,代表大气降水,代表地表径流,代表蒸发。故选 A。17、答案:B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35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性质。【解答】(1)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大幅度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1000 米以内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变化较明显,1000 米2000 米变化较小,2000 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所以
41、 B 正确。故选 B。(2)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 300 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故 A 正确。故选 A。18、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的利弊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36 19、答案:A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 D 20、答案:C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
42、地质构造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由下而上,由早到晚,下面的先堆积,上面的后形成。因此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湖积物(湖泊沉积)泥炭(沼泽)冲积物(河流搬运堆积)风积物(风力搬运堆积形成荒漠),C 正确,37 ABD 错误。(2)据材料”泥炭是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可知,若大规模开发,会导致泥炭裸露,蒸发增强,泥炭水分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故 A 正确,BCD 错误。【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1、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不适合;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海陆间
43、;沉积岩(4)夏(秋)季;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降水 解析:整体分析:向斜岩层因受到挤压,物质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断层处,易渗漏,不适合建大型水库。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 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该处地形是山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部位岩层因受到挤压,物质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2)N 处的河流上,不适合建大型水库。理由是位于断层处,易渗漏。(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处的沉积岩。(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理由是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44、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利于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小提示】向斜属于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向斜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之两翼,如向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几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曰偃卧褶曲。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22、答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38 (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解析:(1)根据表格降水量信息可以判
45、断,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降雨,所以降水较多。(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建设,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降水量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形成内涝。(3)根据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是降水量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主要措施是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所以答案是:(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
46、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小提示】试题以城市内涝作为考查背景,考查了热力环流对城市局部降水的影响,城市建设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了解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理,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内涝形成的原因。城市化过程中,地表硬化,导致下渗减少,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治理措施要根据内涝原因分析。23、答案:(1)蒸发;地下径流;调蓄灌溉水量(2)陆地内循环(3)冲积扇;流水堆积(沉积)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新疆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为减少蒸发,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可以减少蒸发;坎儿并的地下输水渠属于水循环的地下径流;蓄水池的作用是调蓄灌溉水量。坎儿井
47、所在地区在我国新疆,属于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读图可知,坎儿井集水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是冲积扇,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流水堆积。所以答案是:(1)蒸发 地下径流 调蓄灌溉水量(2)陆地内循环 39 (3)冲积扇 流水堆积(沉积)【小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坎儿井水利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水循环类型,地质作用与地貌。综合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24、答案:(1)密度;盐度;温度(2)北纬 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同纬度地区。成因:北纬 60附近海域,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较低;南纬 60海域面积广阔,缺少陆地淡
48、水的汇入,盐度较高。(3)特点: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解析:(1)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为海水的温度曲线;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为海水的盐度曲线;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为海水的密度曲线。(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纬 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 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 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60S 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
49、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其成因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小提示】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 1000 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 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40 25、答案:(1)上游及支流大量
50、修建水库,导致两河流量减少;两河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人为排干;全球变暖,蒸发旺盛等。(2)引入海水(咸水),破坏陆地原有淡水生态系统;改变地下水水质;加剧土地盐碱化。解析:(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主要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可以对材料的仔细阅读发现,“过去 30 年间,由于流域内水利设施的修建及湿地人为排干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说明主要包括水利设施的修建,人为排干等。(2)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对直接引人海水,来扩大湿地面积的原因主要从引海水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海水含盐量高,引进海水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由于当地蒸发量大,所以土地盐碱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