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点梳理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知识点梳理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劝 学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荀子,名 况,字 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儒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2)荀子,战国末期 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该书由论语 孟子的 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木直中绳 合乎 (3)虽有槁暴 晒干 (4)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 (5)而闻者彰 清楚 (6)假舆马者 借助,利用(7)善假于物也 外
2、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8)用心躁也 浮躁,不专心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四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声非加疾也 疾: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3)假舆马者 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蟹六跪而二螯 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5)輮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
3、黄金。(7)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古:寄居,托身 今:托付 五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下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 (6)用心一也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六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博闻强识 见闻见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候 扬名 假:乃以吴广为假王 临时的 假有
4、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不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宽容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很,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过 恩断义绝 断绝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驰椒丘且焉止息 兼词,在这里 圣心备焉 语气词,不译 盘盘焉,囷囷焉 的样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怎么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三十日
5、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希望 吾令人望其气 观察 七写出下列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定后、判断)(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省、判断)(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后)(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后)(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省)(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省)八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6、舍,金石可镂。劝 学随 堂 检 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輮使之然(ru)舟楫(j)舆马(y)B蛟龙(jio)跬步(ku)骐骥(j)爪牙(zho)C镂金(lu)弩马(n)生非异(xng)洞穴(xu)D跂而望(q)锲而不舍(q)二螯(o)参省乎己(xng)答案:B(A 项中“楫”应读为 j;C 项中“镂”应读作 lu,“驽”应读作 n;D 项中“锲”应读作 qi。)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2C(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
7、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答案:C(A 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 项中“疾”意为:强;D 项中“备”意为:具备。)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答案: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
8、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A(名词作状语,BCD 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B(A 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 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 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9、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 项为宾语前置,B 项为状语后置,D 项为固定句式。)8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师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二、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2.吾未见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3.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4.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5.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
10、以为师)6.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虚词归纳(一)而 1.小学而大遗。2.则群聚而笑之。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吾从而师之。(二)之 1.青,取之于蓝。
11、(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郯子之徒。(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9.彼童子之师。(的)10.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11.古之学者必有师。(的)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
12、消句子独立性)1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四)乎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4.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13、五)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六)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五、一词多义(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吾师道也。(学习)5.齐师伐我。(军队)(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
14、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三)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惑而不从师(有疑惑)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四)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实行)3.必能使行阵和睦(队伍,行列)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品行,行为)5.行弗乱其所为(用行动)(五)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又)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再,又)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繁复)5.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回复)(六)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七)道 1.师者,所
15、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3.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德)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8.废先王之道。(治国策略)(八)解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六、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16、(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七、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4.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6.学于余。(状语后置句)7.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10.不拘于时。(被动句)八、其他重点词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
17、于吾乎(岂,难道)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4.小学而大遗(丢弃)5.士大夫之族(类)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九、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