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990016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天津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破解经

2、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从供给侧想办法,通过去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新平衡。供给侧是指与需求侧相对应的生产端、供给端;结构性是指供给结构的配置组合;改革是指对原有的扭曲资源要素配置、束缚资源要素供给以及供给结构调整的制度进行革新。这三方面有机统一,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内涵。落实重点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经过5年努力,要

3、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同时,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决胜阶段。

4、这一时期,我省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具体到我省的经济发展现实来看,目前已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的高增长逐步过渡到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当中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更与经济运行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当前经济运行主要面临三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居民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很多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金融

5、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房地产高收益进一步诱惑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这“三大失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中,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性失衡起着主导性作用。如果只是简单采取扩大需求的做法将会加剧产能过剩、抬高杠杆率和企业成本,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因此,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破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结构性失衡,就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从供给侧想办法,通过去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新平衡。准确把握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中央对新常态下“怎么干”的具体要求和精准施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理解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生产端、供给端,与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关联,包括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投入方式和投入结构的安排,以及对促进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的制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管理,它也重视适度扩大总需求,但更强调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结构性,是指供给结构的配置组合。改革是指对原有的扭曲资源要素配置、束缚资源要素供给以及供给结构调整的制度进行革新,用改革的办法,调整供给结

7、构,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三方面有机统一,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样、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加强激励、鼓

8、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落实重点任务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注重加减并重、增存并举,将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与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有机结合,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下一步,要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

9、推动“一提一创一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经过5年努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取得明显成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格局基本形成,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供给体系日趋完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

10、持续用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因城施策解决商业地产和部分市县商品房库存过多等问题,降低企业杠杆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短板。应该讲,我省“三去一降一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下一步任务更加艰巨,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的进展。分类推进去产能。过剩产能挤占信贷、土地、劳动等资源,却不能提供有效供给,客观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应持续化解过剩产能。下一步,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采取市场化手段化解其他过剩产能。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环保、能耗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条件推动钢铁等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到2023年,全省实现工业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僵尸企业处置基本完成,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基本建立。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房地产业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又是满足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更好满足新市民居住需求,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加强土地供应分类管控,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契机,鼓励农民工等新市民在城镇购房,把棚户区改造和去库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

12、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商业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过度加杠杆不仅拖累企业发展,控制不好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当前,部分实体企业高杠杆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蕴藏了一定的债务违约风险。应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实体经济降杠杆。下一步,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点,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到2023年,全省直接融资将突破3000亿元,在融资中的占比超过3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得到进一步降低。多策并举降成本。企业综合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高成本既不利于提高本土企业竞

13、争力,又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失去企业、失去投资最终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保持我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应打出“组合拳”,切实降低实体企业综合成本。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电力油气等能源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运输组织形式,降低物流成本。力争到2023年,全省实体经济企业要素成本明显降低,涉企税费逐步下降,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进水平。全力以赴补短板。补短板作用于供需两侧,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补短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做加法,精准对接发展需要,提供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补短板本身也会增加投资、扩大需求,起到稳

14、增长的作用。当前,无论从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从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来讲,都需要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下一步,要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到2023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剩余83个县摘帽、9064个贫困村退出、27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以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出川大通道建设为重点,优化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

15、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到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着力推进“一提一创一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减法,更要做好创新驱动、

16、新动能培育的加法,通过“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打造我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全面提升质量。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把质量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质量先行赢得发展主动。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企业全员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质量行为能力。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企业按照高标准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以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为重点,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2023

17、年,全省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保持在全国前10,基本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全力创建品牌。推动品牌建设有助于企业产品价值提升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创品牌要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推进、部门监管、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品牌工作机制,严格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天府质量奖等评选和认定标准,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管理和使用、保护水平。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开区、高新区等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到2023年,力争培育四川制造品牌企业10

18、0家以上、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0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6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力培育新动能。下一步,要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加快国家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和“9张清单”落地落实,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扎实推进创新创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分

19、享经济、数字经济。打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施“创业四川行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实施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川籍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高端人才、大学生、民间能人在川创业。加强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到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农业大省这个金字招牌不能丢。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

20、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施“十大行动”,建设“四区四基地”,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川酒、川茶、川菜、川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村改革示范区、农业休闲养生示范区和全国优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优化农业产品体系。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积极供应特色农产品,探索发展

21、功能农产品,做优“川字号”品牌。完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农业经营体系。落实“三权分置”政策,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开展生态退化区恢复和治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造成当前经济运行结构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性关键性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

22、充分发挥,导致要素自由流动受阻、资源配置扭曲。有效破解上述问题,必须深化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引导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由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转变财政支持发

23、展方式,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着力破解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深化政府投资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范围,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参与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建设。高标准推进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大服务业、制造业开放力度,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下一步,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和落实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破解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瓶颈,通过落实“清单制+责任制”,建立健全会商协商通报机制、调研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培训宣传推广机制,进一步凝聚改革合力,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