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技巧-沟通高手完整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聆听技巧-沟通高手完整资料.doc(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聆听技巧聆听技巧沟通高手沟通高手第一章听力高手应该不讲话比起“听” ,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说”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说:“不、不、不、我说不好。 ”在这些觉得自己说不好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说话。但也确有一些不仅在很多人面前,甚至当着少数人的面也害怕讲话的人。这些人不喜欢参与小团体的谈话,或许,他们还会说:“不、不、不、即使只有两个人,我还是不太会讲话。 ”所以像这类人总是会觉得自己说的话是不得以才说的,或是会讨厌和人打交道,多多少少会和说话的人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但是,无论这种人多么不擅长,不喜欢说话,只要遇到一个能和他轻松的谈话,认真聆听的人,并且在一个适当的环境里,那么也许他会
2、在不知不觉中滔滔不绝起来。 对于我来说,听别人说话是我的职业。在迄今为止的四十年中,我还没遇见过喜欢“听”胜过喜欢“说”的人。因为即使他不太会说话,但从他的内心来讲,还是喜欢“说”胜过喜欢“听”的。并不是说,因为自己不太会说话,所以就喜欢“听”而不喜欢“说”,在向我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当中,有一些是害怕与人相处,在别人面前不敢说话的人。可是到了我这里却能一刻不停地和我聊上近一个小时。 有句话叫“能说就会听”。但这并不是指一个人喜欢“听”。而是指能说的人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但是就算是能说会道的人,还是喜欢“说”胜过喜欢“听”。这是因为比起“听”来,“说”的时候心理上会感到比较轻
3、松和简单。 人们都知道在自己烦恼的时候,如果可以向别人诉说,也许就会感到轻松许多。除此之外,当一个人有什么幸运的事,高兴的事,以及有什么令人激动的信息时,都会有向人诉说的欲望。 那么,与之相反,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聆听的欲望呢?大概大家都喜欢聆听自己心上人说的话吧!但是即使是听心上人说话,如果一下子听几小时,你也会有说的欲望吧!所以,只有音乐、电视、广播节目等才会让人自发的,主动的去聆听。因为听这些内容的时候不会给人带来负担。像广播、电视节目等只需要单方面听的内容,不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是听别人说话和听音乐或广播节目不同,因为当你听别人说话时,必须要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意思和说话时的心情
4、。 要成为一个听力高手,你要训练自己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感到紧张,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而且还要训练自己静静地听别人说话,不要轻易的开口。在本书的以后几个章节中,我写了一些要成为听力高手所必须训练的技巧。所有的这些技巧都是成为听力高手所不可或缺的。像说单口相声的人或者播音员之类的职业都是以说来赚钱谋生的,在我们看来已经觉得非常不容易了。但请你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单单以“说”作为职业来谋生的话,你就会明白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听”作为职业的人要接受和以“说”作为职业的人一样的,甚至需要接受比他们更多的专业训练。 虽然我在书的一开始就提醒大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请大家不要因
5、此而害怕,甚至放弃。如果按照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循序渐近的训练,那么你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一个听力高手。因为本书中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成为听力高手的技巧,你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每天练习一点。当你成为了听力高手后,你的人际关系会有前所未有的改观。 这一章节的题目是“听力高手应该不说话”。下面让我们具体地看一下吧! 我们假设今天你和某人有个约会,那么我们就把他作为你练习的对象。如果你想表现出一个听力高手的姿态的话,那么你就要做到不开口讲话。在你作为练习对象的面前,应该尽量放松,具备了以上的条件后,很自然地对方会和你谈起来。而你只要老实,安静地听他说就足够了。你千万不要忘记,只要老实,安静地听。那样一来,你们谈
6、话的模式就是他说,你听。也就是说应该是一种对方说,你静静地听,以对方为主导的谈话模式。 总之,你要做到除了附和之外不要再说话。如果对方有什么事询问你的意见,应该尽量简短地回答。如果一时回答不出,你可以说:“嗯”然后考虑一下。或许不用过秒,对方就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提示你应该怎么样回答。 我们所说的秒看起来很短,可是当你实际去感受的时候会发觉原来这也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一个专业的听者可以在对方说话之前营造出一种融洽的气氛,然后静静地等待,直到对方开口说话。有时候,也许你们之间会有长达分钟的沉默,但如果你可以使对方不感觉到那么长的话,你就是一个高手了。等你阅读完本书后,我非常希望你能成为一个
7、一流的听力高手。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请你始终牢记“听力高手应该不说话”这一句话。因为如果听的一方不停地说话,那么想说的一方就难有机会说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政治家相互讨论的电视节目,当中也有一些人不听别人在说什么却只顾自己说。因此经常会出现二、三个人同时说,却根本没人在听别人到底在说什么的情形。如果观众一直看这样的节目,肯定会觉的厌烦。当然,进行政治评论的人都是属于不同党派的人士,也许他们只顾申明自己的主张而不顾别人的意见。而在普通生活中,应该不会出现这样令人难堪的场面。 如果一个真正听力高手参加讨论活动时,他只会在主持人给予他发表意见的机会时,才会简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
8、其他的与会者一定会最最认真地听他的发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你总是认真聆听别人讲话,那么同样,在你讲话时,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而如果你不能认真地听别人讲话,那么当你说话时,别人也不会愿意听。但是,如果当别人反对你的意见时,你一定会忍不住要去打断他,再一次说明自己的意见。这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是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会忘记如果你在别人说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反驳的话,又有谁能听清楚呢? 所以,你首先要练的就是老实、安静地听。甚至当你想反驳的时候,也请你让对方把话说完。也许有的时候,对方的态度也会平和起来,你也就不用和他争辩了。这就是作为一个听力高手的乐趣所在。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你还会
9、在应该安静地聆听的时候喋喋不休吗?如果还是那样的话,就请你去找一位听力高手,把积在你心里的话完完全全地告诉他。等你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之后,就不会再有想说的欲望了。然后,你就做好安安静静听别人说话的准备吧。附和有很多种如果说的极端一点,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附和” 。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心理咨询家都会各种各样的“附和” ,并且,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一套独特的方法。 “果然”,“果一然”、“果然果然”、“果然是这样”、“是这样的啊!”、“果然是这么一回事啊!”就连要表达“果然”这一意思也有好几种方法。木匠的凿子都有好几种呢!而且这些工具大都是木匠为了做起活来顺手而自己制作的,同样,为了成
10、为一个听力高手,你也要学会多种多样的“附和”。 首先,请你回想一下,平时在和别人谈话时,你会怎么样去附和别人呢?如果你有已经习惯了的附和语,那么我们先从怎么增加附和语开始学起吧!如果你只会说“是”和“嗯”,“好么”就太笼统了。“嗯”,同样也可以有“嗯,嗯”、“嗯!”、“嗯,是的。”等多种说法。“是”和“嗯”要根据对方的年龄,你和对方的上下级关系以及亲密程度的不同而区别使用。并要在它们的后面加上“是的”。在对方想取得你的肯定时,“是的”是最简单的一句附和语。如果对方希望得到你更强烈的肯定,那么你还要加上刚才我们说过的“果然”一词。这些词语一般都用在肯定的场合。 表示肯定的附和语已经学了很多,接下
11、来再看一些带有否定意义的附和语。但是,使用否定意义的附和语要比使用肯定意义的难得多。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附和本身就意味着肯定,所以虽然用否定意义的词语却不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但是也请大家注意,根据用法和对象的不同,有时是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也就是仍然表示否定的意思。 最具有这种特征的词语,就是”哦” 如果加强语气说“哦”,就表示非常肯定。但如果像美国人那样语调上扬的说“哦”,在美国表示你十分认真地在听对方讲话,但在日本,也许会被别人理解为你轻视对方。在日本,当你用肯定的语气说“哦”的时候,才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讲话。但这只能在和同事或者比你身份低的人说话时使用,如果和比你身份高的人说话时用“哦,哦”
12、去附和对方,他会以为你不尊重他。所以千万要注意。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就没必要太过注意。但是最近我观察了一些年青人的附和语,所以产生了不得不写上一笔提醒他们的念头。在这里,我们尝试一下在谈话中加入一些和说的一方使用的一样的附和语。 年青人喜欢说一些“胡说,胡说”之类的附和语。也许你会皱着眉说:“我明明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说我胡说呢?”那么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角色,你听,年青人说。你尝试着像年青人那样说“胡说、胡说”去附和他们。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反应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他们会觉得你的确是一个听力高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年青人会觉得你的附和语和你的年龄不太谐调,于是就换了自己的附和语。不管是哪一种
13、,我们都可发现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谦让。当然,你也没有必要刻意去附和对方。只有自然的、发自内心的附和才真正起到了附和对方的作用。如果你为了附和而去附和,就不太尊重对方了。最后要说的是最难的一种附和方法,就是重复对方说的话。能够把对方说的话重复一遍,会使你的附和更加出色。为什么说是最难的方法呢?因为我所说的重复对方的话,并不是指完完全全的,毫无重点的复述,这样也会被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所以在重复时要注意技巧。如果只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对方的话,这只是孩子玩的一种游戏。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你的附和有这种倾向。 我们假设因为偶然遇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于是他非常兴奋地来告诉你。在你们谈话间,你用
14、一般的附和语也可以,但如果在谈话停顿时你能说一句:“唉,这么巧,真不可思议啊”,那么对方就会觉得你不仅认真听他讲话,还非常能理解他的话和他的心情。重复对方的话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明白通畅”、“简洁”、“抓住要点”、“使用对方说过的话”这几个要点。 具体的说,就是你要从说的很长的话中,判断哪些是关键的语句。然后你就把你所选择出来的关键语句重复一遍。这样你就能做到有重点的、简洁的,明白通畅地重复对方的话。这个时候,能够重复对方的话是对你们谈话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对方听到自己的话被对方重复,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但如果你不重复对方的话,而是尝试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去表达所说的内容,那么会觉得你在解释他的
15、话,于是他会把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一遍,而无法再往下说,比如,讲话的一方说:“真叫人吃惊啊!”,而你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唉,吓了一跳吧!”那么对方一定会纠正你说:“是吃惊,并不是吓了一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说的一方认为你说的“吓了一跳”里有“胆子小”的意思。就算你完全没有这种意思,但一旦对方产生这种想法后,对于你们之间的交流将会产生不小的障碍。所以说,如果你能够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有时候,即使你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对方还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是非常敏感的人。我们知道,一个人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和这个道理一样,如果自己说过的
16、话再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时候,不要轻易地去重复他的话,还是用一般的附和语比较保险。 下面我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的例子,以供大家练习。和家里人说话时,说的一方总是会问:“你有没有在听啊?”在这个时候听的一方也总是回答:“我在听呢!”但是光凭这句话,说的一方也无法肯定对方是不是在听。而这个时候如果听的一方可以使用重复的技巧,回答说:“你在说,对吗?”那么说的一方就知道对方是在听。因为如果没有听,就不可能重复对方的话。或许只听了一半,那么对方还会继续追问下去:“接下去还说了什么呢?”根据你的回答,对方就可以判断你听到哪里。如果发生这种
17、情况,就应该向对方道歉,并且认真的听下去。 有一些附和语连专业的听者都不太使用,但普通人却经常使用。这就是“理解”、“我可以理解”、“十分理解”。为什么专业的听者却不太使用呢?因为能够理解对方真的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理解”这个附和语是听的一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来自我满足的词语。请想像一下,你说话时,对方附和道:“理解,理解。”也许你就会产生反感并且想“难道你真的能那么理解我吗?”要理解一个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内心活动非常复杂,一个人说的和想的不一定一样,或者当时的心情是兼而有之。 像我们这样的心理学家做自我介绍时,人们总是会说:“好可怕啊,我在想什么你好像都能看穿”。确实,把“不”说成“
18、是”,也就是说,虽然对方嘴上否定,但其实是肯定,问对方的问题其实是在问自己等,这些都是人类心理复杂的表现。而心理学家深知“人类的内心终究令人无法捉摸”这一点。 就因为深知这一点,心理学家才会成为一个听力高手。如果见一面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和性格,就没有听的必要了。因为不明白,不理解,所以才耐心地听对方说话。自以为“理解”对方却招致对方的反感,明明不清楚对方说什么,需要很投入的听的人,却想让对方以为他非常理解对方。这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实在是很可笑。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最多只能一小时如果集中精神听别人说话,一定会很累的。一般来说,听的人要比说的人累的多。所以,当人已经很疲劳了却又不得不听别人讲话时,
19、恐怕没有人不会感到厌烦的。当你下班回到家觉得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你的孩子或妻子却要和你说话,你当然就无法集中精神听他们在讲什么了。于是你就随便回答他们,当他们还想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你就想快点把话题结束。结果你把对方的心情都破坏了。我想,这种情况在谁的身上都发生过。当然这还算好。有时候你甚至根本就不想听他们在说什么,希望他们等到以后再说。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你们夫妻之间或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产生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每一次和病人的谈话时间大约从分钟到一小时左右。如果是关于个人隐私的话题,无论对于听的一方还是说的一方,由于互相都还不熟悉,所以一个小时就是最大限度了。所以,心
20、理咨询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左右。一年到两年的心理咨询。这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那是因为许多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不是马上能够调节好心理的。这也是我经过很多年临床治疗之后得出的经验。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一般每天要看八到十个病人。也许你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只有当和你谈话的人换了,你才能再次集中精神听他讲一小时。假设一个人需要一小时,那么十个人就需要十小时。十小时可以乘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来回两趟。就算从头到底乘一次也已经相当累了。那么乘两次会是什么感觉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大家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明白心理咨询也是一种需要体力的职业。也许这样的比喻不太恰当,我只是想让大家懂得“听”也是一件非常累的事。
21、大概许多人有过和好友通宵聊天的体验吧!你也许会觉得通宵很累,但很少有人因为说了一晚上的话而觉得累。因为当你和朋友聊天时,你们处于平等的位置,而且说的人和听的人是在不停交换角色的。当你“听”累了,那么你“说”的时候带来的乐趣会将它完全抵消。但是,谁也不会愿意每天都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谈话或者聊天。只有许多好友在一起聊天,或者热恋中的情人,才能这么长时间的聊天。而且热恋的情人一旦结婚后,就不再那么想听对方的讲话了。 无论你和多么亲密的人聊得多么开心,如果只有一方不得不处于一直“听”的状态,那是非常累的。但是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家里,这种情况却会经常发生。如果是上司可以经常听听员工的话那还好,可事实上,
22、与此相反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比如说有些人和上司一起应酬完回家后,把刚才吃的都吐掉,如果自己不再喝点酒的话就会怎么也睡不着。这不是因为他没有喝够酒,而是因为他没能理解上司说的话。有的人甚至因为有太多的话不能完全理解而真的闹肚子。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去理解那些话。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听他的妈妈对自己的祖母和父亲发牢骚,那么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些微妙的情绪。像这样的一些人大多都担负着调节家庭矛盾的责任。所谓调节家庭矛盾,就是要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可是如果一直被迫听一些他们自己都无法接受,无法理解的话,那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家里人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所以
23、他们也总是不得不听别人诉苦。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心理咨询家这一职业的最重要的理由。 从早到晚 ,就算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家听自己的家里人讲话,有时候也会觉得麻烦。因为一般他们和病人最多谈一小时,可是和家里人说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而他们也怕家里人说起一些和他们自己有关的事情,因为一旦打开话匣子就很难收住。在本章节开头我就已经说过。如果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话,最多只能一小时。而和家里人没完没了的说话,身心得不到放松,无论他是多么专业的一个人也没有心思再听下去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当家里人要和我说话时。而当一个人年轻时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但是,需要这么努力听别人说话的情况一年也只不过一到两次。其余
24、的时间你只要认真听了,谈话在一小时左右就可以结束了。这样一来,对你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一直绷紧了的神经也可以得到放松。 有时和其他人也会有一些长时间的谈话。一般住在一起的人发生这种情况会多一些。这里所说的“住在一起”是指在一些团体的体育竞赛中,各支队伍 为了增加团队精神而让队员们住在一起。这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团结一心而使用的一种方法。而且,住在一起的人如果不体谅周围的人,集体生活就不会融洽。但是如果你一味地为别人考虑那就太委屈自己了。在考虑到集体关系的同时,也应注重自己的身心成长和健康。 有时候为了培养健全的性格也会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或者管理人员培训或者工作年的员工进修活动等都会
25、安排集体生活这一内容。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对他们进行工作上的培训,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人的性格。许多人都认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会很孤独。而真正要克服这种孤独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为了治疗现代人的孤独感,更加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就产生了一个叫做“朋友团体”的组织。这种组织在美国十分盛行,然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效仿。 在各种“交朋友团体”中应该有一个专门听别人倾诉,帮助别人(也就是推动团体活动进程)的核心人物。随着这个团体组成的时间越长,这个人的人品,人格就变得越发重要,如果这个人不够成熟,比较武断,或者身心不够健康(太相信神的力量),那么这个团体里的成员甚至会自杀或者有点病态,就像
26、一些宗教组织(迷信团体)里的人那样无法自拔。因为这些成员过于盲目地相信这位核心人物,于是他的一些无心的话却对成员产生了一些心理暗示,或者他们容易处于一种被别人控制意识的状态也许你会认为这种事很愚蠢,如果你敞开心扉向别人倾诉,而对方从心底里聆听,那么你在这个时候是毫无防备,非常薄弱的 以对方为中心,集中精神听对方讲话,这样虽然“说”的一方得到了释放,但也很容易使他们渐渐失去警惕心。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成为能够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话,取得对方信任的听力高手时,他也就随时可以“掌控”或者“击垮”对方的意志。如果一旦变成这样后。一切都来不及了。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说你不想成为这样的一个听力高手。你只是想改
27、善你的人际关系,做一个普通的听力高手。当然,我也非常明白大家的想法。所以本书的目也是为了告诉大家怎样成为一个“普通的听力高手”。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会有这种危险性而稍微提及了一下。附和应该合乎时机看戏的时候,该在什么时候拍手,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合乎时机的拍手会使节目更精彩,而不合时机的拍手反而会破坏气氛。在看歌舞伎的时候。也需要观众为演员喝彩,但是怎么掌握喝彩的时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正是观众为什么这么喜欢歌舞伎的原因。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看一场歌舞伎。如果他们知道今天是哪个名角演“便庆” (便庆是日本古代源义经的心腹大臣,是一个勇武之人)就说什么也会去。有一句俗语叫“迎合
28、观众口味,博得全场喝彩” ,所以这些观众深知该在什么时候喝彩才是最好。因为看不懂剧情的人是不可能在合乎时机的时候喝彩的。 “附和”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炼钢时用来不停敲打钢块的锤子(在日语中),所以如果掌握不好时机,不光炼不好铁,也很容易造成和对方的话撞车的情况。“咚、锵、咣”这样有节奏的声音就是炼钢时的声音。光听这样有韵律的声音心情也会很好。 说到附和语的时机,其实在说话人的停顿中就已经暗示了你,就像炼钢打铁的人一敲一停、也要掌握敲的时机一样。掌握对方说话的节奏,并且配合对方,适时的做出附和,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 另外,谈话是继续下去呢还是就此结束,也许都会由一句附和语来控制。这一点我们到
29、后面再说。在日常谈话中,我们总是会担心话说过头了。听别人说话本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再加上如果对方话说多了,说过头了,又要担心对方会不会后悔。如果别人向你敞开心扉,坦露自己的隐私,那么你就要为对方保守秘密,这也是件麻烦的事。因此,在平时谈话时,就应该注意既不要伤害对方,又能使谈话适可而止。 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家却正好与此相反,他们会想方设法的使谈话深入下去。因为心理咨询家就是要探寻人类的内心深处。但是,一般来说要窥探别人的内心深处,为别人保守秘密,这可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也许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对方,失去对方对你的信任。除了那些喜欢打听别人隐私,说闲话来消磨时光的人之外。还是不要问及别人的隐私为好。
30、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一(不问及隐私的例子) 主妇:最近我和丈夫闹别扭了。 主妇:这种事情嘛家家都会有的。 主妇:也许是吧! 主妇:当然是的。婚后五年,哪家都一样。 主妇:你们家也是吗? 主妇:是啊。 主妇:那我就放心了。 主妇:别太放在心上了。 主妇:太好了,这下我可以放心一点了。 主妇:那我们不如到百货公司去购物吧?一起去吧? 主妇:好的,走吧。 谈话就这样回到日常的话题上适可而止了。具体说到底和丈夫为什么吵,怎么吵,互相并没有问。这样的谈话是令人心情轻松和愉快的。 但是,同样的谈话内容,如果附和语不同,那么就会问到别人的家庭隐私。请看第二个例子。 例二(问及隐私的谈话) 主妇():最
31、近我和丈夫闹别扭了。 主妇():是吗? 主妇():我总觉得有点奇怪。 主妇():很担心吧? 主妇():也许是因为他太忙了吧,但是他一句话也不说,我一和他说话,他就心不在焉的。 主妇():是很奇怪啊! 主妇():也许是有第三者了吧 主妇():你这样觉得吗? 主妇():未必不会这样。 主妇():真的啊? 主妇():最近他经常在外面过夜,可是也不和我解释。 主妇():这的确令人担心啊。 两个人越谈越深,越谈越具体。但是,如果可以改变一下附和语,那么谈话就可以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比如主妇在第句时如果说:“我们家那位也经常这样的”,那么主妇()就会说:“是吗?”主妇()又非常适时的说:“不要放在心上。”
32、这样一来一去,谈话又可以像例一一样回到普通的谈话上来。通过两个例子,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附和在谈话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日常谈话是一回事,而有时候你必须和你的孩子,你的丈夫或妻子认真的谈一谈,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有让谈话深入下去的本领,但是有些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家无法使谈话深入,却使谈话只停留于日常谈话的水平,适当的附和。如果你为了让谈话深入,所以一味的想着怎么使谈话深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一来说的一方会警觉起来。深入的谈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对方面前。如果你一直非常急的要问下去,那么对方就会怀疑你究竟有什么企图而不信赖你,这样谈话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如果父母亲发现自己
33、的孩子最近有点奇怪,或者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犯了错误时,他们都会和孩子或学生好好的谈一谈。这种时候,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问清事情的真相。虽然说家长,老师的谈话和警察盘问不同,而且平时和他们非常熟悉,但如果被问到自己的秘密和缺点,他们就会不安起来,并且疑虑重重,那么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你的附和语要为了话题的深入而准备。所谓话题的深入,就是要循序渐进,不要把谈话的顺序搞乱了。认真听对方讲话,然后通过附和语告诉对方你接受他的意见。 就像在“附和有很多种”一节中所说的,要说一些“是是是”“是啊”、“确实”“果然”之类的附和语,这样说的一方就会自然而然地吐
34、露自己的心声。在例二中主妇()句中说的:“也许是有第三者了吧!”就是无意间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她虽然说得很轻,但确实是心里话。 与此相反,怎么去附和也是十分关键的。在主妇()说好后,如果不想再让话题深入下去,就可以说:“你丈夫可不会这样的。”这样很自然的就使话题中止了。但是如果像主妇()那样说:“你这样觉得吗?”就等于顺着对方往下说,那么话题就这样往深层次发展了。虽然前面的例二只说到句,其实还可以往下说。 主妇():而且,我把存款都取出来了。 主妇():啊,至于这样吗! 一直会说到什么时候呢?只有意识到自己说了太多,自动停止,谈话才算结束。到那时,也就自然不再会问下去,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
35、 一个专业的听者,会非常严格的遵守这条准则。如果说的一方不便再往下说,而听的一方却要他继续说下去,有时候这种情况甚至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明的听”是人与人交流时最有用的武器。因为它既可以帮助人,又可以伤害人。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一个专业人士时刻不会忘记将自己手中的刀磨得锋利些,但他绝不会拿这刀去对着人。同样,大家现在学习“听的方法”,就好比是在磨刀,可是当大家学成之后,一定要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学会附和对方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的一些采访节目。那么我们会发现采访节目心理咨询家看病人时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后者会附和对方。 无论是采访节目还是各种人之间的谈话,都不会像心理咨询家那样积极地
36、做出附和。因为他们在与对方说话时,会考虑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或者说的话,或者受到对方的提醒,考虑到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也就是说,看上去似乎在听,但实际上他还是处于一种说的状态。如果你的耳朵和脑子都没有处于听的状态,那么你当然无法做出附和。 电视里播放的一些时事讨论或时事辩论就是典型的没有附和的对话。如果你经常看的话,就会知道除了主持人有时会附和发言的人之外,一般不太会有人附和对方,就算是持相同观点的一方,最多也只不过点点头罢了。因为他根本就没听别人说话,又怎么去附和对方呢、在这种场合附和对方,就意味着你要去听对手的理论,就无法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理论。因为附和就是接受和承认对方的标志。 但是如果反过来
37、想一想的话,要想告诉对方你非常认真地在听他说话,那么附和是一个最好的方法。要判断一个人,比起语言人们更愿意从这个人的态度来判断。举个例子,我经常出去做一些演讲。等演讲结束后,经常有人会对我说:“您的演讲非常精彩。”可是虽然他这么说了,其实在我演讲过程中他一直在打瞌睡,就从他的态度上来看,我是不会因为他的话而高兴的。没有认真听对方讲话,就不可能附和他。还有如果你不能体会对方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或者你不同意他的说法,那么你也绝对不可能附和他。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大发雷霆的同时脸上却笑嘻嘻。语言和行为(态度)可以传递相反的信息,但是行为(态度)和行为(态度)本身不可能传递相反的信息。所以说,人们是从态
38、度上来判断一个人的。 所以,附和就意味着肯定。听的一方通过“附和”这一行为告诉对方他同意其说法。当然你不能说“不对,不对”之类的话,因为首先这也不是附和对方。有些年青的女性在和别人说话时,会说“胡说,胡说”之类的口头禅。可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听了这话可不会高兴的。因为这种话会让人觉得你不相信他说的话。更有甚者会对着这些年青人发火并告诉他们:“我没有说谎。” 但是,这些年青人并不是因为真的觉得对方在说谎才说:“胡说,胡说”的。因为像这样的一些口头禅表示了否定的意思,一般不是用来附和的,所以在交流时会产生一些误会。其实,年青人之间在说话时,为了加强语气,就在“是吗”之前 加个接头词,于是听起来就像在
39、说“胡说”(日语中的发音译注)。所以,即使是一个否定意义的词语,在他们中间仍当作肯定意义的词语来附和对方。但是如果你说“你的脸色怎么这么差啊?”那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青的都会反感的,那也没人再会附和了。最多别人只会说一句:“胡说”,所以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附和最重要的就是要肯定对方。 为了使谈话顺利,愉快地进行,学会肯定对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自己所说的得不到对方的肯定,那么谁也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心情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能够肯定的接受对方说的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容忍”。但是,如果说是“容忍”的话,就带有一种无论说的一方说什么,听的一方都不得不接受的意思。所以
40、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我也不太清楚。能够认识到对方说的只是和他自己有关的事,就能够以肯定的态度来接受了。因为一个人所说的话,和听的人并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他是这么想的。仅此而已。这一点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 比如,我们假设说了句:“我喜欢吃果酱面包。”那么作为听的一方,你得到的信息就是“这个人喜欢吃果酱面包。”但这和你自己是否喜欢吃果酱面包根本就没有关系。就算你不喜欢吃果酱面包,你也可以接受对方喜欢吃果酱面包吧。因为根本没有必要去反对他。事实上,他喜欢吃果酱面包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如果只谈论果酱面包,人们还可以接受对方说的话。但如果提到棒球,那些超级球迷一定会大大的赞扬一番,可是不喜欢的人也会把
41、它说得一无是处。如果作为听的一方的你非常喜欢棒球,而对方却说的和你的意见相反,那么这时你还能安静地听下去吗?或者有的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的话,那么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好朋友坏话时,你会怎么样呢?人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和接受那些和自己关系不太大的观点,但如果一旦和自己有了联系,人们就无法再保持冷静了。即使你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去迎合对方,那么你的态度上也一定会露出破绽来。但是,从说的一方来看,他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罢了。就像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的“喜欢果酱面包”这句话一样。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已经锻炼出即使对方说一些责难的话,也能做出肯定的附和,从我的经验来看,在年青的时候,有的病人对我说:“
42、像先生这样的职业,是以指点别人来谋生的。”也许是因为太年青了,我的脑海里掠过一丝自负。想想也许正如他说的那样吧!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于是我就会附和他说:“也许确实是这样的。”经过以上的对话,我和这位病人的谈话就变得更加顺利了。因为他觉得他的想法可以得到我的理解,所以我们之间就可以变得融洽。 能够明确地区分自己和别人,是作为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家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应该在听的同时也要肯定对方。而且,能证明你是否认真地听并且肯定对方的方法,就是学会附和对方。如果你没听别人在说什么,就不知道怎么去附和对方。如果你不附和对方,却说一些“但是”、“不过”、“可是”之类的带
43、有转折意思的词语,那样你就失去了做听力高手的资格。或者可以说,对于听的一方来说,有可能会陷入一种危险的状态。 无论是谁,只要注意怎么去附和对方,就能成为听力高手。在对方说话时,不要一言不发地听,而必须要适时地加入一些附和对方的话,这样对于讲话的一方来说,也会更容易,更有兴趣再说下去,欧美人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从语言上附和对方,还会加入一些肢体语言。比如点点,摊开双手,或者睁大眼睛表示惊奇等。特别是像意大利人和拉丁人等,他们好像不满足于附和,还要加入一些幅度很大的肢体动作。但是在日本,如果你做出大幅度的动作,会使对方不知所措的。日本人更喜欢做诸如点头之类的简单的动作再加上一些简单的语言来附和对方。
44、 看了以上的内容,我想大家已经明白,听力高手应该比一般人更多、更好地运用“附和”。所以,为了成为一个听力高手,你不妨也练习一下怎么使用好“附和”。第二章像避雷针那样人们经常会问:“心理学家总是听病人向他们倾诉秘密,那么他们自己的心理会不会也出现问题呢?” “心理学家怎么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有些心理学家会自我嘲讽的回答:“心理学家本来就是些奇怪的人, ”但是事实上,自己心理有问题的人是无法胜任心理学家这个工作的。 而且,就算是再专业的,如果仍然象普通人那样没有听的技巧,而他却要听无数人向他倾诉自己的隐私,这也正是令人烦恼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家,如果把病人的隐私告诉别
45、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法律上来说,都是不允许的,为病人保守秘密,这是要成为心理咨询家的首要条件。 保守秘密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记得有一个叫“长着兔子耳朵的国王”的童话故事吗?是不是像故事里面的理发师那样在地上挖个坑,然后对着坑说出想说的话再把它埋起来呢?这样的话,风一吹秘密还是会泄露出来的。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是我们说的谣言。或者还有一些人无论听到什么都可以不动声色,无论怎么样都坚持为别人保守秘密,你想不想培养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呢?一个人能具备这种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品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正如“车子不能一下子停,人不能一下子改变?”这句话所说出的道理一样。 那么究竟该怎么样
46、保守别人的隐私呢?也许听过就忘是一种好方法。这样的话,也许说的一方会无法容忍。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总是把别人说过的话记住,甚至连说这话的本人也已经忘了,可你却还记着。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别扭呢?心理咨询家一般每周一次和一个病人谈一小时左右,一直要进行好几次,直到病人能够解除自己的烦恼。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家把上周的谈话内容全忘了,那么下周就无法继续谈下去了。因此,心理咨询家当然不会忘记有关的谈话内容。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记得比病人还清楚。因为令人心烦的事人们总是努力想要忘掉。 有时候,心理咨询家一天要治疗十几位病人,因此有人又会问了。“一下子听那么多人说话,会不会把他们的话混在一起啊?”说到这一点
47、,我要解释一下。当然不会混同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的话,就不能成为心理咨询家了。为什么能做到不混同呢?还是因为前面说过的“把听过的话忘记。”像我们这样的心理咨询家一直在训练自己做到这一点。 一些一直记住的话,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和自己有关。大家一定也有这种经验,和自己有关的一些事总是能记住,而和自己无关的一些事很快就会忘记。那些能被许多人无法忘记的,也是因为能引起许多人的同感。一说到潜意识之类的词语,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卑感”。但这只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大人情绪”、“孩童情绪”、“悲剧里的英雄情绪”、“学历情绪”、“新娘情绪”等,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感情缠绕在一起,就叫做潜意识的综合表现。但是,如果
48、一个专业的听者也时常被这种感情所牵绊的话,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 在不断的和不同的人谈话过程中,要做到一看到这个人,就可以想起上次和他谈到哪里。然后和他谈完后,要尽量忘记刚才的谈话内容。如果还是非常清楚地记着和前一个人的谈话,就会对和后一个人的谈话产生影响。如果这样,和后面的人无法顺利的谈话,那对方就会不高兴。 看到这个人,就可以想起上次和他谈到哪里,这的确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像一些国际象棋的棋手是不会忘记自己下过的棋谱的。而且就算走了多步也能记住。当然,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这还是一种很难做到的技艺。可是如果棋子放的毫无章法,那就无法再复盘了。因为记棋谱其实是记下棋的招式。因此,同样的道理,
49、我们记谈话的内容其实也是记谈话的条理和顺序。 就这样一直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结束了无数次的谈话后,也许现在已经忘了说的是什么。但是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会想起,只要一见到那个人马上就能想起。这种记忆的状态和自身的某种潜意识有关,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审视自我的方法来认真对待。因为如果是一些能引起人们潜意识的同感的话,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专业的听者应该像避雷针一样。避雷针其实不是为了避雷,而是为了吸收雷而设计发明的。避雷针被设计成连接地面,这样不会对建筑物产生损害。同样,无论是牢骚也好,气话也好。总之,当对方把积蓄的情感向你发泄的时候,你要能够忍耐和接受。但是如果全都积存在你自己心里,你不久也会承受不了。所以不要让这些情绪积存在你心里,而是要通过你,再向外发散出去。 一个人积存的苦闷心情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心理咨询家并无关系。因此,如果心理咨询家把对方的感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放在心里,反而会让对方不知所措。当然如果对方是对心理咨询家有意见的话,就要认真对待了。在我们所说的“积蓄的情感”中,恐怕最多的就是牢骚了。发牢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