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1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也都积累了肯定阅历,但面对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仔细参与县教化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燥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仔细学习。接下来,我们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感知化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2、,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探讨教案。经分工,由一名老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探讨后的教案肯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才智的能量是很大的。 一、“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许多“空档”,有的空档是试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说明,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起先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探讨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明显是一种误会。我们
3、仔细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洁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支配的问题探讨,我们都仔细地组织学生探讨、沟通、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支配的试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试验也激励学生去尝试,然后沟通、但试验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样,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缘由,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样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终归考试是不行避开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学问、又发展了实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肯定发展得
4、好。 二、变更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假如学生仍以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新教材,那么会遇到许多“不便利”。因为与老教材比,“可接受”的内容明显削减了,教材的体系并不是把全部的学问很现成地呈现给学生的,所以迫使学生肯定要变更学习方式。首先迫使老师要培育学生变更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刚好发觉其“成果”,帮助学生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老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当探究遇到困难时,老师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干脆告知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激励者和启发者,作适当
5、点拨,启发学生思索,真正让学生主体解决问题。同时,在提倡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育,通过表达和表演,增长沟通与沟通的实力,理解别人的观点或做法,擅长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作出推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而且培育了将来走向和谐社会所不行或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实力。 三、抓住学科特点,在试验中提高学习实力 化学新教材抓住了化学是一门理论指导下的试验学科的特点,在试验教学上给了学生发展的充分的空间,家庭小试验是要求学生学会就地取材,体验化学试验的爱好,并感悟生活和化学的亲密联系,所以我们一般都不轻易放弃这些试验,布置学生回家做,而且老师也在家中做,然后再沟通试验状况
6、,理解试验的目的、原理、现象和结论。试验设计是新教材提出的新的高要求,即使是完成一项很初级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对试验原理有肯定的认知基础,对试验仪器的功能有初步了解,对试验装置的组合有肯定阅历,而且不乏有创新的意识。所以看似一个简洁的设计,也是一项高级的综合性活动,对新教材试验教学的要求,正如县教研室汤老师在“解读新教材”的讲座上提出的四步曲:知道怎样做?学会如何做?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想想还可以怎样做?前二步是培育学生的动手、协作实力,第三步就须要理性的思维(试验不单纯会做就行),对每一种仪器(装置)的运用、对每一步试验的操作都要理解。第四步就是创新,是思维的高境界。 今年中考的两个简答题,都是
7、试验载体。一题是试验探究的过程,解决了一些问题(NaCl中除去Na2CO3杂质),又发觉了新的问题(引进了新的杂质),从而进一步探究,产生新的方案。一题是介绍了试验室制备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全部装置和全过程,要求学生能解答试验中的某些问题,并在理解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本试验目的(而不是以往的先填目的),要求考生很完整地理解“别人(试题)”完成的试验,才能正确答题。我认为这正体现了课改试验教学的方向。 通过二年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体验到:新教材给我们变更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供应了平台。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勤于思索,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则在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得
8、到了发展。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2 在几轮的中学化学教学(特殊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怀疑,有时通过同行们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样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试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刚好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胜利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老师都会经验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老师学科学问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内容,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CO2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试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
9、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试验,结果发觉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始终保持澄清,后来,经过多次变更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限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学问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通过试验得以验证。 试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
10、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视察到现象:溶液先呈蓝色;Cl2接着通入,蓝色消逝无色。 缘由:Cl2+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
11、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意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态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通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驾驭。 这种教后反思内容还许多,照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试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试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留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通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
12、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试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相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
13、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支配: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运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日,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信任吗? 演示试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溢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猛烈燃烧。 补充溢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肯定量
14、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猛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缘由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老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其次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老师由刚才的试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试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
15、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老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溢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视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试验说明白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索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
16、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驾驭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实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探讨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探讨过程,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
17、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学问,思索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视察试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视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猛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索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老师说明】
18、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老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老师讲解并描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须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依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9、?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肯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老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老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视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老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老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其次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
20、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老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学问,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
21、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驾驭Al2O3、Al(OH)3的两性。 2.驾驭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学问】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爱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
22、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探讨】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探讨】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假如试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限时作业】 1.下列关
23、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缘由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l2O3MgONaHCO3Al(OH)3 A.B.C.D.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 4.某无色透亮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肯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SO42-、Na+、K+ B.K+、ClO-、Na+、NO3- C.HCO3-、Na+、NO3-、K+
24、D.NO3-、Ba2+、Cl-、NH4+ 5.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其次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其次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1:4 6.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终的结果是() A、得到澄清透亮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5、 (3)初步相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试验的操作、视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洁的防治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峻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酷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非常清晰空气究竟是什么。 本单
26、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详细物质学问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学问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淌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亲密,是人类须臾不行离开的自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相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当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究物质的奇妙。 选择以空气为题,起先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化”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肯定的学问基础,因此
27、内容的支配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学问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爱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亲密联系,并逐步深化。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爱护空气(污染与爱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探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学问。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学问,学生有肯定的学问基础。“从熟识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好。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探讨化学的起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
28、堂。 【教学模式】 调查与探讨,试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漂亮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的确存在吗? 探讨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的确存在的试验或实例。 学生相互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放松心情,示意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试验导学探究原理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探讨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解并描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
29、事。 仿照这个着名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试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学生视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听故事、思索问题: 拉瓦锡在试验过程中是如何发觉气体削减了1/5的?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试验,视察现象并刚好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知道试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试验探究过程,体验试验过程中的胜利与失败。 视察记录分析探讨 你在试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0、现象?你能分析缘由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沟通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找寻缘由。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试验现象; 2、小结并沟通胜利的阅历; 3、找寻并分析失败的缘由。 让学生在视察与探讨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视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实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看法。 分析探讨 1、依据拉瓦锡的探讨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削减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缘由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探讨、沟通
31、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缘由有: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 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接着燃烧。 2、没有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形成归纳总结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育学生的规范表达实力。 观看课件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 观看思索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相识 收: 分析探讨 合: 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
32、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驾驭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学问?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相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改变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洁地区分“溶液”和
33、“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介绍和思索,学会对试验进行简洁的描述,并进行简洁的分析。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试验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相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相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分。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今日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1、溶液的
34、形成 活动一:相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忆思索】 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 【总结沟通】 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中的试验,老师可以简洁的介绍这些试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探讨沟通】 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试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 活动三:相识生活中乳化现象 【探讨沟通】 结合教材中的试验,回忆生活中运用洗涤剂的过程,探讨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
35、总结沟通】 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探讨沟通】 依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探讨“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分? 【师生总结】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多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溶解”与“乳化”是一种过程,详细区分如上。 3、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五: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试验设计】 学生依据教材第30页“活动与探究”内容,设计试验
36、。 【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过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思索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中的“习题”内容:第1、2、3、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长 【总结反思】 学完本节课,我们学问了哪些内容? 【拓展资料】 教材第31页的“资料”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33页“习题”第4题。 2、教材第32页的“家庭小试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