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72678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第一篇: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331-202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 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胜利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

2、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限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限制和持续改良。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正确的节能实践与阅历。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良其整体绩效。 通过胜利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相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强调对能源管理的过程限制,标准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组织为兑现管理承诺和实现能源方针应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订正持续改良PDCA等过程。其中,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

3、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并接受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正确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供应所需的资源,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实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限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与订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状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持续改良:实行措施持续改良能源绩效。 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和困难程度、体系文件的多少、所投入资源的多少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

4、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能源消耗的类型及消费量要求等。 实施本标准能够改良组织的能源绩效,但能源管理体系的胜利实施还需要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支持。因此,组织应在相宜和经济条件答应时,考虑接受最正确可行的节能技术方法,同时充分考虑到接受这些节能技术和方法的本钱效益。 本标准针对的是组织自身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要求,而不对其所供应产品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尽管我们提倡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面考虑。 本标准并未对能源绩效提出具体指标值的要求,也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平安、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

5、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 本标准不是用于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也不增加或变更组织的法律责任。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限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能源因素。本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能源绩效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需求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良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c)通过以下方式证明符合本标准: 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

6、确实认; 3)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确实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组织应根据其能源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确定实施本标准的程度。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激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探讨是否可运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dt ISO9001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运用

7、指南idt ISO14001GB/T19011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dt ISO190113 术语和定义 除以下术语和定义外,本标准还接受GB/T19000和GB/T24001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3.1 能源 energy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自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干脆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3.2 能源因素 energy aspect 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3.3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3.4 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 组织所

8、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3.5 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 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3.4)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6 能源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ergyEMS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管理能源因素,及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互相关联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7 一次能源 primary energy resouce 从自然界干脆取得而不变更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原煤、原油、自然气、水力、太阳能、生物物质、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

9、。3.8 二次能源 secondary energy resource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石油等。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排出的余热、余能,如高温烟气、可燃气、蒸汽、热水、排放的有压流体等也属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称为二次能源。3.9 新能源 new energy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特殊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自然气水合物等。3.10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

10、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3.11 清洁能源clean energy 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自然气、核电、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3.12 能源绩效energy performance 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3.13 能源管理基准 energy management baseline 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状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3.14 能源管理标杆 energy management benchmarking 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4 能源管理体系要

11、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良能源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4.2 管理职责 4.2.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良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开展以下活动供应证据: a)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 b)组织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和进展方向的组成部分; c)进行管理评审; d)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宜资源。4.2.2 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其: a)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

12、和服务的特点,并与组织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 b)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持续改良的承诺; c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d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供应框架; e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f可为相关方所获得; 4.2.3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应能够: a)确保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 c)提出改良建议; d负责与能源

13、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4.3 策划 4.3.1 能源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已有的或潜在的能源因素。此时,应考虑已纳入支配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根据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限制的能源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刚好更新。4.3.2 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建立刚好获得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 b)识别适用于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

14、及其他要求。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 4.3.3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建立能源管理基准,相宜时,建立能源管理标杆,作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绩效的主要根据。建立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应形成文件。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 组织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 a在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 b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限制的能源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节能技术方案

15、、财务、运行和经营等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4.3.5 能源管理方案 组织应针对能源目标、指标,制定并实施一个或多个能源管理方案。能源管理方案应包括: a有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 b方法、技术和措施; c时辰表; 适用时,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 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良能源管理体系供应相宜的资源,特别是: a)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实力的人员; b)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及能源计量器具; c充分识别和利用最正确节能管理实践和阅历,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d配套充分的资金。4.4.2 实

16、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 a确保全部从事能源管理有关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实力并保存相关的记录。该实力基于必要的教化、培训、技能和阅历; b确定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供应培训,或实行其他措施来满意这些需求; c对与能源管理工作有重大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并保存适当的记录; d组织应实行措施,使全体人员都意识到: 1)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2)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给组织带来的效益,以及个人工作改良所能带来的能源绩效; 3)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4.3 信息沟通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旨在就有关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

17、行沟通: a)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沟通; 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回应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定是否就其能源因素以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与外部进行沟通,假如确定进行外部沟通,应将其确定形成文件,规定沟通方式并予以实施。4.4.4文件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b组织为确保能源管理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限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c)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互相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4.4.5 文件限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记录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件,按4.4.6限制进行限制,以便: a)在文件发布前应由

18、授权人进行审批,以确保其相宜性和充分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运用途可获得运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限制; g)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假如出于某种目的保存作废文件,应作出适当的标识。4.4.6 记录限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明符合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爱惜、检索和处置。全部记录均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4.7 运行限制 组织应根据能源

19、方针、目标、指标,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能源因素有关的运行进行识别与策划,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对缺乏文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应制定、供应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或操作指导书; b必要时,在运行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和能源绩效的评价方法 c当这些运行限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适用时,这些运行应包括: 1产品和过程设计 在进行新的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应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良能源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适用时,应: 考虑所运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等; 合理匹配各系

20、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 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正确节能实践与阅历; 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2)设备、设施配置与限制 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确保: 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选购、运用和处置进行有效限制; 确定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允许的能效限定值,定期监控其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在新设备和替代设备选用时,应优先考虑能源效率; 进行有效的设备维护、保养,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 必要时,进行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认可和操作人员资格的鉴定。3)能源选购 组织应确保选购和配置相宜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到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适用

21、时,组织应: 根据满意组织要求的实力来评价和选择能源供应商; 制定标准或规范,其中应考虑能源质量、可获得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在发布前评审其相宜性和充分性; 对选购的能源产品进行计量和或验证; 规定相关能源的贮存要求。4生产和服务供应过程的限制 组织应确定和限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过程,使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运行。适用时,可包括: 识别和管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识别能源管理方面的最正确可行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并予以实施; 监测过程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定期进行能源统计和消耗状况分析; 有效利用余热、余压及其他废弃物等; 对用于能源计量和监测装置进行适

22、当的校准和维护,并保存相关记录。4.4.8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状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 组织应对发生的紧急状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和或削减随之产生的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和紧急状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4.5 检查与订正 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以下方面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 a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 b比照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对能源绩效进行评价; c)能

23、源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现状况。监测、测量和评价的结果应进行记录。4.5.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它要求的遵循状况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的记录。4.5.3 不符合、订正、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实行订正、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要求: a)识别和订正不符合,并实行措施削减其造成的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缘由,实行订正措施,并避开重复发生; c)对于潜在的不符合,评价实行预防措施的需求,若需要,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开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实行

24、订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实行的订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f)所实行的措施应与问题的严峻性相适应。 组织应确保对订正和预防措施涉及到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4.5.4 内部审核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的程序,内部审核程序应包括审核准则、范围、频率和方法,以及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便: a)判定能源管理体系是否: 1)符合组织的需要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2)已经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应根据对组织节能工作的影响和过去内部审核的结果对内部审核

25、进行策划并形成审核方案。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将审核中觉察的问题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进行必要的整改。4.6 管理评审 4.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相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良能源管理体系(包括能源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4.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内部审核结果和合规性评价结果; b)与外部相关方的沟通与反馈; c)组织的能源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订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f)

26、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能源管理体系的客观转变; h)改良的建议。4.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a)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工作的持续改良措施; b)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 c)资源需求。 其次篇: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 依据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依据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依据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 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意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良能源绩效和能源管

27、理体系。4.2管理职责 4.2.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良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供应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良所需要的资源,以到达能源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确保依据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实施管理评审。4.2.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

28、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实力的人担当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确保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良能源管理体系;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限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相识。4.3 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良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

29、源方针,并确保其满意: 与组织能源运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包括改良能源绩效的承诺; 包含供应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供应框架; 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选购,及改良能源绩效的设计;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4.4策划 4.4.1 总则 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样,并保证持续改良能源绩效。 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注:关于能源策划的概念图如图A.2 所示。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

30、建立渠道,获得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3 能源评审 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 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包括: 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评价过去和如今的能源运用状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基于对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运用的区域等,包括: 识别对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为组织

31、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运用的其他相关变量; 确定与主要能源运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评估将来的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 识别改良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运用有关。组织应依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转变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4.4.4 能源基准 组织应运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转变。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状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

32、整: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运用和能源消耗状况时; 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转变时; 其他预先规定的状况。 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4.4.5 能源绩效参数 组织应识别适应于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 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样,能源指标应

33、与能源目标保持一样。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运用以及改良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看法。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 职责的明确; 到达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 验证能源绩效改良的方法; 验证结果的方法。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4.5实施与运行 4.5.1 总则 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运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4.5.2 实力、培训与意识 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运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

34、教化、培训、技能或阅历所要求的实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运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限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供应培训或实行其他措施来满意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相识到: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满意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改良能源绩效所带来的好处; 自身活动对能源运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奉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4.5.3 信息沟通 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

35、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良提出建议和看法。 组织应确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沟通,并将此确定形成文件。假如确定与外界进行沟通,组织应制定外部沟通的方法并实施。4.5.4 文件 4.5.4.1 文件要求 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互相关系。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 注:文件的困难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 过程及其

36、互相关系的困难程度; 人员实力。4.5.4.2 文件限制 组织应限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 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 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确保在运用途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 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限制;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运用。如需将其保存,应作出适当的标识。 4.5.5 运行限制 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运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样,以确保

37、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以下方式运行: 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运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峻偏离; 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将运行限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状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选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根据之一。4.5.6 设计 组织在新建和改良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状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良的机会和运行限制。适当时,能源绩效的评估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选购活动中。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选购 在购置对主要能源运用具有或可

38、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选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 当选购对组织的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支配的或预期的运用寿命内对能源运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为实现高效的能源运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选购规范。4.6检查 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 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确实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 主要能源运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与主要能源运用相关的变量; 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 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39、 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 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支配,且测量支配应与组织的规模、困难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 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方式(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好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确定。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供应的数据是精确、可重现的,并应保存标准记录和实行其他方式以确立精确度和可重复性。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实行应对措施。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4.6.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与能源运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状况

40、。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 符合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支配,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良了能源绩效。 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支配。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4.6.4 不符合、订正、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通过订正、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缘由;

41、评估实行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相宜的措施; 保存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评审所实行的订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峻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良。4.6.5 记录限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明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 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限制。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7管理评审 4.7.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支配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相

42、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能源方针的评审; 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转变;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 改良建议。 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事项相关确实定和措施: 组织能源绩效的转变; 能源方针的转变; 能源绩效参数的转变; 基于持续改良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 资源支配的转变。 第三篇

4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37/T1013-2023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本标准与DB37/T1013-2023相比,主要转变如下: 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3章; 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5章; 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6章; 将原标准“运行限制气第7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良“第8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7章、运行限制“第8章、内部审核“第9章和管理评审“第10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7章,增加了节能改良方案“第8章

44、; 2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7章和合规性评价“第8章; 3将原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章整合到不符合、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第8章; 4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7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8章.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超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泼、慕晓燕、张士波。本标准于202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进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运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运用。本标准对运用对象统一表述为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胜利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得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限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良;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接受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