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8165448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00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三、比较鉴赏示例(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比较) (一

2、)不同诗歌体裁及意象比较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这两首都是抒发_。 参考答案: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3、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1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

4、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对比问题: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拟人表现手法。 2、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5、,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题要领: 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小结: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 较”这一程度。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四、习题 提高对比赏析型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2 参考答案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第一首好。作者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

7、,颇有积极意义。 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课内外联系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 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简要赏析。 评分要点提示:

8、“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顷刻中领悟和想像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这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侧面落笔烘托主体的手法,确实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歌比较鉴赏命题角度及解答要领 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扩大了诗歌鉴

9、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为此,我们归纳出了诗歌比较鉴赏的主要命题角度,并总结了一些解答要领。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10、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解答要领: 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

11、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人同一描写景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

12、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对比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解答要领: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 3、结合全诗描写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鉴赏。 四、不同诗歌相同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3、。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对比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题要领: 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14、五、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的比较 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人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

15、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解答要领: 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 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 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六、不同诗歌相同用词和描写对象仿例比较鉴赏 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

16、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参考答案:(1)柳诗之“望”用在结尾,其作用是收束全篇。“望故乡”三字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表达了对京华亲故援手帮助的急切期待之情。 (2)尖山割愁肠,表明诗

17、人思家念国的愁肠如剑割般痛楚,表现手法上是既有比喻又有想像,抒发自己被贬后的万千愁绪。 答题要领: 1、读清题干,认准鉴赏点; 2、读懂示例,分析示例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归纳出要点。 3、理解分析要求鉴赏的诗句,对照示例,逐一落实各个要点。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

18、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

19、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 对春逝的惆怅意绪。 (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 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

20、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城 东 早 春杨

21、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送 春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6 注 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 (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 和 。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 。 (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 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 D.

22、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 答案:(1)诗家(或“诗人”) 看花人(或“其他人”) 刚刚吐出嫩黄的幼芽尚未全绿的柳枝。 (2)表达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败,但仍有新花开放;代表着春天到来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飞来飞去;痴情的子规鸟半夜还在鸣叫:它们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将逝的春天。 (3)选D A项,“杨诗重在描写”“丰富的细节”错。B项,“重在议论”“明丽的意象”错。C项,“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错,杨诗强调的是诗人应敏感,超前,不随大流。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

23、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答: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1)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 (2)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高诗

24、:“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1)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

25、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 7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 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26、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

27、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 (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

28、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或者: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 莲 曲(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 莲 词 (唐)张 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

29、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 8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 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 三、四句。 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30、。(“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

31、,(1分) 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点拨】(1)王诗和周诗都是 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9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

32、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2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23 江西)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解析】本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金陵,但都有共同点,即伤心,伤心的原因相似,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诗句表达了表达了相同的思

33、想感情。(要透过异找出同)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23 湖北)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10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这两道题有

34、求同有求异。内容相同,作者不同,写作时间不同;运用得表现手法相同,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异。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这要求找出共同之处,分析细节的不同。) 4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

35、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燕子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

36、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5辽宁卷第17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分析:王安石的诗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为人们所称道。他的诗意境空灵、用语精警、富有画意。江宁夹口是其后期作品,回荡在前期诗作中的强

37、烈的政治热情锐退,诗风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或闲淡,或凄婉,或孤寂。舟下建溪是一首描写旅途夜泊的七言绝句,诗中选用最有特征的景物,通过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写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静谧境界,使人如临其境。诗中化用前人成句不露痕迹,另出新意,清新隽永。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2 【解析】从题目看,第一题是从两诗的共有词“月黄昏”切入,结合诗句明确统一词营造的相似的氛围,相近的心绪。抓住题干里的有用信息,找他们的同,把对两首诗的有效比较结合起来,得出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

38、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分析:该问答案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不能只答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 是个开放题,比较后选择自己最能说好的做答。可以有三种答案: “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犹有”

39、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无 题 白 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尽枯黄。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13 (1)前一首诗描写(春)季旱情,后一首诗描写( 夏)季旱情。 (2)试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两诗所运用的相同的表现手法。 对比。前一首诗以农民祈雨的殷忧、不幸和富贵人家的歌舞嬉戏作对比,揭露社会制度的

40、不合理,显示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寄寓诗人的悯农情怀。后一首诗以稻禾枯焦、农夫忧心和王孙公子摇扇乘凉、悠闲自在作对比,揭露世道不正、社会不公的严峻现实,表现作者的悯农情怀。 (3)你认为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语言风格: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泼辣。观祈雨第二句表面写农民吹奏箫管、表演节目,恭迎龙神,场面热热闹闹,其实热闹之下不难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虑不已,语句表达比较含蓄。后一首诗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绘农夫焦急忧虑的心理,语言比较明快直接。(联系两诗其他语句来分析亦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41、。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解析】首先是审准题意,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点。从比较对象来看,对象相同,都是木芙蓉;作者不同,一是吕本中,一是范成大。从设置问题来看,前一题主要是求同,后一题是求异。从比较内容来看,形象与修辞。其次是找准切入点,抓关键句,对照相关问题涉及的内容思考。第三是精心组织答案;第四是形成文字。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42、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14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较两首诗,所写对象为荷;分析题干,要找出他们写景和意象的共同的地方;要找出所使用的共同的表现手法,分别出表现的不同情感特点。按题干要求一一着手,不做无用功,不做无效思考,按要求做题。按要求组织答案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