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讲座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整合的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两个层面 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
2、即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主要扮演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媒体功能,体现是媒体特征,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或者说教学结构的改革。 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不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扮演的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改变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3、1、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有些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
4、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4、课件
5、代替试验,削弱学生的试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另外,多媒体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多种动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更完整的知识。所以说不是所有试验都用课件代替完成。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
6、半功倍、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而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过程),既然是革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2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
7、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在一节课里,不见得你用了电脑,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 3注意运用“教学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
8、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现在大部分老师正在用的) 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所处的层次。代替幻灯、投影、粉
9、笔。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在互联网上或局域网上,采用简单的论坛、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工具,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让学生参与而教师对交流进行组织与管理 (三)、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作 (QQ的远程视频,远程协助) 操作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实现个别辅导教学。 (四)、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找到自己要的各种资料)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需要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也可提供网址、搜索引擎、机关人物,学生上网搜索。受硬件限制,如
10、上网速度等。 (五)、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工具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对知识的重构。例:小学作文你最向往的地方,学生在网上遨游,选择祖国山河壮丽一景,然后将文件、图片等重新加工,用WORD写作业。 (六)、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多人视频聊天) 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教师有心无力,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协作或学习提供良好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协作学习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和进行分
11、工合作。 (七)、信息技术作为研发的工具 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协作,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提供研发工具的角色。 例工具型教学软件。 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 程序设计软件小海龟画图 结束语 整合是一种和谐,需要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调节和适应这种和谐。 整合也是一种互动,促使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适应。 但是,从实现层面上看,要做到完美地整合,是根本不可能的,整合只是人们的理想,或者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整合不是简单地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总能“守得云开见明月”。 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