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过程(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学设计过程(精选多篇).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学设计过程(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过程) 过程资料 教学设计:体会古诗词、昆曲、荷文化与苏州园林的比较法学习 (2023-04-14 17:54:51)编辑删除 转载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 2: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山水精神; 3:领会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苏州园林的意境之美,体会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探索。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园林?各地不同园林风格特点? 1、看世界园林图片找出各地
2、园林不同点。提问: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不同风格的园林。 一方水土养育养育一方文化,各地的文化不同。 2、学生总结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局,一般建造在城市中。 园林是供人们可游、可观、可居的地方。 园林是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3、欣赏欧洲园林和东方园林的不同。 欧洲园林的代表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形、对称、规则、人工修建、一目了然、开门见山、规模很大、多是皇家园林。人工修建说明了什么?(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人工美) 东方园林的特点:小而精、多是私家园林。 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描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
3、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我国古代人从开始就敬天、顺天,逐渐发展为崇尚自然、表现自然,处处离不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孟儒家思想,所以我们的园林风格追求的是自然美。 东方园林的审美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隐逸文化 今天我们要走进苏州园林,想要了解苏州园林就必须要了解苏州文化,首先了解苏州隐逸文化。 1、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据统计清朝状元有112位,江苏49位,苏州有24位。苏州可是一个状元
4、城,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进士。苏州有这么多做官的,但是对朝廷作出特别大贡献的却不多,因为他们不喜欢做官,而喜欢做隐士,他们可不是要隐居在山林中,而是要隐逸在艺术里,隐逸在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里。这些文人雅士经过仕途的风风雨雨之后,感到身心疲惫,要回到自己童年的地方,去领略清风明月。好像他们的人生又走了一个简单的轮回,但是不一样的是去时满船诗书,回来时一车银两。明朝时有一位富商,叫沈万山,富可敌国,但是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半亩园林,历史上商人和文人不能归为一类,二者之间是有楚汉鸿沟。 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些大隐士隐居在闹市之中理水、叠山、建造亭台楼阁,经营花木,寄情于山水享受着“天人合一
5、”,领略着“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的精神世界。 2、看图片,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芭蕉。 3、从园林命名看隐逸文化 n 拙政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政也。 n 网师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n 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三、欣赏昆曲牡丹亭 1、昆曲的美学特征与园林美学特征相似之处 曲折幽深,直露中有迂回,舒展中有起伏 4、营造山水的手段 :以小见大。 用一句佛家用语来形容以小见大,“芥子纳须弥”营造园林要使人感到占地不大,但咫尺之间有天地,园林虽小,意境无穷大,玄妙无比。 游览路线的特点 :曲径通幽
6、观看曲径通幽的图片 四、空间经营手法 1、借景是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天地重叠在一起,扩展视野,加深景深。 2、障景多用在园林入口处,把园内之景收藏起来,不会让人在入口就把景色一览全余,这就是:景越藏,意境越深。 3、敞景先障后敞,让人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4、点景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空间主次分明,兼有凝聚视线的作用。 5、框景利用门框、窗框门窗外看,或形成山水立轴、或幽兰扇面、或竹花鸟册。 6、对景人对景,移步景异。景对景,你在这个景点看着那个景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隔景、分景园越隔越大,园越拆越小,隔景、分景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隔景有实隔和虚隔两种,实隔一般用墙,
7、虚隔一般用廊 (叶圣陶)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漏景隔景不主张将园景完全隔死,要漏景,用窗来实现,并要有窗花,可以看到墙外朦胧不清的景物,成为下一步游赏园林的引子 考考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借景 2、点景 3、障景 4、敞景 五、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学生朗读 2、这首词轻轻地起调,很轻很淡,淡淡的阴
8、冷,淡淡的郁闷,淡淡的愁思,回头看看房屋中挂的画屏,淡烟流水,再看看窗外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一种甜美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首词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细雨微风,这些事情都是人们平时熟视无睹的,无动于衷的,可是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能化成美的瞬间,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木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诗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六、草木情结、荷情结。 1、在花草树木的栽种中少不了“四君子”“梅兰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植物?(这些植物能表达优雅、挺拔、傲寒的特点,这都是文人雅士借用植物的品性来比喻自己)。 3、景点题名 芙蓉榭、远香堂
9、(取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益清)、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等,这些题名就像一节节相连的藕,只有这些水下相连的藕,才使我们看到苏走园林中这些美丽的荷花。 荷花所表达的丰富精神内涵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看图、品画、品诗。 盛开的荷: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景的荷: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枯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七、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园林呢? 首先要做到“净心”,使自己心灵纯净,不染凡俗。是我们在对美进行欣赏时,要抛开一切尘俗欲念、一切功名利禄,只有这样,才能毫无妨碍地欣赏到美。如果心中装满了烦恼与世故,会对美景视而不见,很难做到
10、欣赏美。其次要达到“静心”,不仅要做到心灵纯净,还要达到心态宁静、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品味其中的意韵。躁动不安的心会看到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热闹,却不会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淡泊。 再次是要有一颗“镜心”,像镜子一样观照景物、观照自然、观照人生,不仅要看到园林之美,还要形诸于心。与镜子不同的是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不是被动的行为,不是映照,而是观照,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在对古典园林的欣赏中,不仅要会赏景还要返观内心,与景相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知道,审美欣赏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面的欣赏,如道德、人生理想、信念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四君子、岁寒三友的欣赏,自古至今久
11、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富含精神内涵的景象比比皆是,有一颗“镜心”者会得到更高的审美享受。 要做到这三“心”,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在人少的时候去游园,试想身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你怎能“净心”、“静心”?再有,去游园前应先阅读其背景知识,对园林知识、美学常识有所了解,在游览时认真看简介、楹联碑刻,有助于欣赏理解,这样才不虚此行。 我国的自然山水园如同山水画一样,可观、可居、可游,又运用抑景、透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为你的观赏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可赏之景,动观、静赏皆可。以静赏为例:静坐一角,总有可览之景。静坐细观时,会有许多妙处,看竹影上墙,风来影动;看风飞蝶戏,花木摇动;
12、看小桥流水,波光荡漾;四时之景,阴晴晨昏,风霜雨雪,各有不同。再加上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一大特色的楹联题咏,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底韵,更通过它的表意功能给游人的观赏以提示,触发人们的联想使人体验到园林中所蕴涵的无限意境,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若是动观,则 可边走边看,风景一层层地展开,步移景换、移步易景。总之,永远有你赏不完的景,会不完的意。在园林中,除了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美感,如松涛声、雨声、水声、虫唱声、鸟鸣声、风声,若是宗教园林,还有钟磬声、诵经声。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中,自有多方胜境。它可令你流连忘返、永不厌倦。许多人以“到此一游”为荣,拍
13、照留念,但他只是到过而已,可曾知道,景非此景,情非此情,可曾品味过园林中深邃的意境?所以,我们不必凑热闹似地赶旅游旺季,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对于古典园林的的欣赏是很不相宜的。我们应该拣个人少的时候,在园林中漫步,让躁动的心平和下来,也许,你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八、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苏州园林的美,必须要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些都包含那些文化呢?(诗词文化、戏曲文化、荷文化、隐逸文化、佛教文化、绘画、吴门文化等)。 今天我们是对古代风雅的体味,与自然交流的一种体验,对人生情怀的一种追思和舒展,使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对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14、我们再次感受音乐之美、自然之美、园林之美。 推荐第2篇: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界面。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教学设计要有时代性、挑战性,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要融人教师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实施新课程,一定要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一、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
15、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
16、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2)教学过程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教学过程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4)教学过程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5)教学过程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
17、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 (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
18、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
19、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八)确定课堂教学
20、过程设计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过程设
21、计的含义。我们以前经常强调备课要求备得很细、很周全,其实这里面就大大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 推荐第3篇:教学过程设计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教学重点:种间关系 教学难点: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PPT课件;狼追捕驼鹿的视频以及爱护地球视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能说出群落所研究的问题 2.能举例说明种间关系 3.能划出不同种间关系中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爱护其他生物以及地球母亲的热情 导入语: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们在个体水平上研
22、究了呆小症、巨人症、糖尿病以及植物的向光性等问题;接着在本章的前两节内容中在种群的水平中研究了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问题,那种群水平是不是我们生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生:不是! 师:比种群水平高的研究层次还有哪些? 生: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于群落的问题之群落结构 (与此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标题“群落的结构”并展示第一张池塘的图片),请问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种群? 生:有芦苇,荷花,蜻蜓等等 师:那池塘里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那个水平呢? 生:哪个水平都不是。原因是池塘里的鱼有很多种,如青草鲢鳙等,所以它不属于种群水平,又没有包含池塘里的
23、所有生物所以它也不属于群落水平.师:分析的很好,请坐! 我们再回顾一下群落的概念(展示群落概念的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一.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师:在本章前两节内容中我们研究了,种群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内容;那么在研究群落时我们要关注哪 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71页(展示第三张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二.群落水平所研究的问题”) 假设以池塘为例的话,我们主要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其中的两个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中间关系。首先我们先看一组图片,福建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
24、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这两个地区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群落,那么这两个群落的是一样的么?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生:因为群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这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物种的种类不同(课本图片中介绍了两个群落的组成) 师:总结的很好。我们规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本72也中间偏左偏下有一段文字,其中说明了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分别所含有的物种的数目,请问两个地区所含有的物种的数量一样么? 生:不一样 师:那么群落中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少我们称之为? 生:丰富度!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同的
25、群落它所含有的丰富度不同。 生:可以 师:物种的丰富度在地球上呈现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生: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呢? 生:逐渐减少 师:随着水深度加深呢? 生:逐渐减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群落是由很多个物种组成,组成群落的物种他们之间是一个机械的组合呢,还是有其内部联系呢? 生:有其内在联系。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判断要有依据。 好,首先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狼捕驼鹿,2分钟) 从这个视屏中我们可以的得出什么结论? 生: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如捕食)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 师:总结的非常好,请坐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72至73页资料,等会儿我请同学回答与其相关的一些内容。
26、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讨论讨论(留给学生两分钟时间) 请问在单独培养大草履虫以及双核小草履虫时他们的数量变化情况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类型?(同时在课件上展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时间-数量变化曲线) 生:S型 师:一开始种群的数量为什么会上升?后来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其数量不再增加了? 生:一开始种群密度比较低,食物,空间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因素都是相对较充足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但是随着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对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激烈,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师:解释的非常好!请坐。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时间顺延,请问曲线应该怎么样变化? 生:
27、下降;原因是食物逐渐被消耗尽 师:分析的很好,请坐。 当我们把它们混合培养时,情况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展示混合培养时时间-数量变化曲线) 生:混合培养起初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少,食物,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充足,所以两个种群的数量都会增加,但是由于它们所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随着种群的数量增加,它们之间的斗争加剧,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核草履虫占据优势,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将逐渐被淘汰。 师:生活中不同生物争夺资源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让我们一起看两张图片。(鬣狗与秃鹫争夺猎物,大象与狮子争夺水源) 像这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争夺资源而形成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竞争关系(展示竞
28、争概念图片) 师: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的数量为纵坐标,那么竞争关系的图线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一下,等会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 画。(与此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让同学分析其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展示正确的曲线图) 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了竞争之外有没有别的关系了? 生:有!捕食、寄生、共生 师:很好!我们先看材料中猞猁与雪兔的关系。它们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为什么呈现出课本上的关系?(提示雪兔是猞猁的食物) 生:猞猁与雪兔存在相关性!猞猁的数量增加导致雪兔减少;雪兔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的数量又大量增加。长期调查发现,雪兔与猞猁相互制约,使他们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29、师:解释的很好。但如果没有猞猁了,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雪兔大量繁殖,会啃食树皮,吞噬大量牧草等,破坏植被,将导致水土流失! 师:回答的很好。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多吧? 生:多,狼吃羊,牛羊吃草(展示捕食图片) 师:同样地,我们应该怎么用图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共同回答,展示图片包含捕食的概念并分析图线并总结出捕食关系曲线中所表现出的三个特点:1.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2.数量多的是被捕食者,数量少的是捕食者;3.两个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变化) 好让我们再看一组图片,分析其中的关系是什么? (展示菟丝子和蛔虫图片,分析后总结出寄生的概念) 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建模的
30、思想来呈现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呢?请同学思考一下,一分钟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你的想法。 生:(如果对,先鼓励肯定一下,然后让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如果错了,敢于尝试,不错! 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析图线应该再么画,画出来之后分析其中的特点:1.起始阶段寄生者的数量会随寄主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当寄生者的数量太多时会导致部分寄主死亡;3.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二者均产生了适应性变异,所以最后二者数量都达到新的稳定阶段) 师:我们再分析下面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自己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地衣的图片,白蚁的图片;呈现图片后得出共生的含义) 那么这个我们又如何用曲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留半分钟思考,如
31、果时间允许就请同学到黑板前做,其后步骤如寄生!) 师:刚刚我们解释了四个常见的种间关系,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那么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呈现表格和学生一起做! (做完之后播放保护环境以及其他生物的公益广告) 我们人类也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与地球母亲的关系,那么最后饱尝苦果的还是我们的人类。爱护其他生物,共建美好未来! 反 思 由于是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教学大奖赛,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心中的第一愿望并不是拿奖而是在课堂上要和同学们把问题分析透彻,把复杂的问题简
32、单化,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最关键的是不能有知识点上的错误。一节课下来后有成功之处但问题让然存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越来越好! 一:成功之处 1.板书的布局比较合理(图文结合) 2.工作近两年来发现学生容易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走神,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所以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设计了一个狼追捕驼鹿的两分钟视频。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能够看出这一设计还是有成效的。 3.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单纯地用语言去表述效果不会很好,为了让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消化与吸收所探讨的新内容,我使用适当数量的图片去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4.这节课讲述的是种间关系,人也是地球上生物的一种与其它生物存在着千丝
33、万缕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人与其它生物以及我们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不然人类也会走向灭亡!在偶然的情况下我想到应该在本节课的最后把本节内容升华一下,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选择了一个保护生物与地球的视频去表达我的这一设想,目的是加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本节课情态度与价值观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1.板书还有待于提高 板书布局比较合理,但黑板上的字并不是很理想。书写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向学生呈现出一副富含知识又充满文化功底的画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与三次讲台配合的才更
34、加默契。 2.语言功底不够 表现为普通话说的不标准、言语缺乏启迪性、措词有时候并 不是很恰当以及有重复性语言等等 3.应急预案不健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部分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恰当地解释清楚,导致本节课的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不足! 4.本节课预设性强,生成性内容较少,学生的主动没能够充分地发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其它资料等,在课上与大家共分享其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领会所学的知识,收获付出的快乐! 推荐第4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
35、成就。 大家熟悉的好汉歌中有这么几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林教头”。(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 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ro)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
36、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
37、,称为“回”或节、则。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因符合民众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是: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
38、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尚且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
39、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推荐第5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节 连通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件、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40、,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 2培养观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在前一节课后,布置学生观察:1茶壶壶身与壶咀的连接情况和壶口与咀口的高低;2锅炉外的玻璃管与锅体的连接情况。 教具准备 盛有水的烧杯,连通器演示器,课本第123页图1022装置(附铁架台、夹具,并将玻璃管换为尖咀的),底面积相同
41、的圆柱体2个,与圆柱体底面积等大的硬纸片,U形管,水片模型(比U形管内径略大的橡皮膜与比U形管内径略小的薄塑料片,中心正对,用万能胶粘牢),活动船闸幻灯片,葛洲坝彩色图片或彩色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1请仔细观察过茶壶的学生举手回答:咀口与壶口哪个高?(指名回答后板书答案) 2请观察过锅炉的学生举手回答:炉外玻璃管与锅体是否上、下相连接?(指名回答后板画图1) 二、复习提问 1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处、各向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 3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三、创设情景 问: 1先让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公园里的喷泉实验
42、。(问:谁为什么能够喷出?) 2自来水塔为什么要高过屋顶? 3茶壶咀口为什么要比壶口高? 四、新课教学 1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茶壶壶咀和壶把与壶身连接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壶咀与壶身下部相连通后,用多媒体展示茶壶结构图。) 提示学生比较该图片与图1后问:锅炉(水位计)与茶壶的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让学生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给出几个容器让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讲解他是怎样判断连通器的?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a.让学生做课本图1022
43、所示实验,一位同学向装置中灌水,另一位同学使玻璃管升高、下降或倾斜; b.另找三位同学给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容器组成的连通器演示仪中灌水。 问:这些实验中,各容器里的水面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后老师说:我们发现了一条有用的规律。 请学生看书后再连续提问:连通器原理的前提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请学生仔细分析课文、正确回答后板书: (3)水面相平的道理 老师演示双手分别握着的两个圆柱体所夹硬纸片AB静止在竖直平面内,提问:硬纸片静止时,两边圆柱体对它的水平力以及对它的水平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边听学生回答边板画图2) 演示:将水片模型置于U形管内,加水使之下移,再从另一管口加水调整“水片
44、”位置,使之停在U形管底部的正中间。提示学生注意两边水面的关系。 问:若再向左管中加些水,塑料片会怎样移动?再向右管中加些水,又会怎样移动?(指名回答后进行实验验证) 又问:要使塑料薄片重新静止在U形管底部的正中间,两边水对它的压强大小应如何?两边水面高低应如何? 再问:若取出塑料片,那它占据的空间会怎样?(启发回答:为“水片”所填完) 再问:这时,该“水片”两侧压强的大小应如何?两边水柱的高低应如何? 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后请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推理过程。(其余同学边看边看边思考) (4)启发: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如何给一家工厂设计茶壶,如何设计楼房供水系统?(学生抢答) 2.连通器的应用: 挂图展示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作用: (1)牲畜自动饮水器。(学生分析) (2)水塔自动供水系统。(学生分析) (3)锅炉水位计。(学生分析) 3.船闸(多媒体展示) (1)提出问题:全世界都关注能源问题,水力是一个重要能源。我国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可以拦河筑坝,以提高水位进行水力发电。但是,筑了坝,船就不能通行。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蓄水与通航两不误?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设想后出示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