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61810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幼儿教案模板示例(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4.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

2、显示雪域高原的地方风情) 同学们,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站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可以超越自我极限,在高耸入天之处生存后,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当时随登山队采访的郭超人记者在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记录了这一经典的历史时刻。今天,我们将重温征服珠峰那段往事,体会昔日英雄征服自然的毅力和勇气。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

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其中最为高耸的则

4、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3.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活动简介: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

5、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整

6、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主要信息(如有提示和概括性作用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1)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的? (3)用简洁的语句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同学补充,教师明确: (1)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在体力衰弱的情形下,承受着寒冷、黑夜和缺氧对生命的严峻考验,完成了从北路攀登珠峰的壮举。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

7、岩壁上登攀”“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等提示语。 (2)作者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和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3)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艰难向前行进。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刘连满反应最强烈

8、,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他留下休息,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氧气全部用完,三人开始了危险的无氧攀登。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在凌晨成功登顶。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四、精读探究,揣摩运用: 1.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1)文中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在登顶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 (2)文中第12语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是

9、否有些离题? (3)本文在叙述事件经过时很注意详略处理,试结合事例说说其作用。 (4)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无疑是文笔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指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结。明确: (1)刘连满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毅然为队友作人梯,以致过度疲劳,体力衰弱,放弃登顶。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他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他的崇高行为鲜明地体现出自我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联系全篇通讯看,登顶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刘连满就是这样

10、一个突出的例子。 (2)文中的引文是为了表现珠峰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困难的巨大和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段话中强调了登山队员到达顶峰最需要、最重要的是勇气,而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恰是靠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人民的委托的力量勇往直前。 (3)课文叙述事件详略有致,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征服“第二台阶”中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而“第二台阶”恰如文中叙述攀登垂直而光滑的顶部的三米岩壁耗时长达三个小时,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被外国探险家所公认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刘连满的行为,则是全体登山队员的团结协作的情操美的写照。 总之,

11、课文详写的内容很典型地表现出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团结协作、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4)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如: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运用比喻手法)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渲染登山环境的恶

12、劣,这是为了衬托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是用了较多笔墨描写了美丽的珠峰景色,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胜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会走得更稳健、更远。 教案示例二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

13、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眺望远方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登峰实况(录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

14、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D再次阅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四、重点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

15、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自主探究 A找出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以上内容在再次默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时可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好。) 教师指导: A“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

16、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这样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相结合,起到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 B刚开始的攀登是略写,最后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因为攀登最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体现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C提示从修辞手法、语气等方面进行思考。 D学生畅所欲言,想

17、像合理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中国人民伟大的、坚强的品质,中国也有高水平的探险家。 E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试想像把自己置身于刘连满的角色,谈心得体会。 五、课堂练习 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章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景色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

18、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六、课堂延伸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会登山运动员所承受的痛苦。) 1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运动员的心情。 2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3想象一下,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4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能自圆其说。教师作调整性解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七、教师小结 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险队员

19、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八、布置作业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推荐第2篇: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电荷 库仑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质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5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难点:对静电感应现象的认识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 三、教与学 教学过程: 在初中我们已学

20、过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能使物体带电除了摩擦起电外,还可以用一种叫做静电感应的方法 (一)电荷 电荷守恒 1自然界中只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 【注意】通常,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数表示 3摩擦起电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转移造成的结果是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注意】摩擦起电没有创造电荷 4

21、静电感应 【演示】如图所示,把带正电荷的C球移近彼此接触的导体A和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这表明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片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再移走C,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接着让A和B接触,它们的金属箔片都闭合,这证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静电感应的原因:把带电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

22、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5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元电荷 1元电荷:电荷量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某电荷 3元电荷的值: C 称为元电荷 C作为一个电荷量单位),不是指 4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5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 电子的比荷为 (三)库仑定律 1点电荷:没有大小的带电体 (1)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实际的带电体在本身的大小跟带电体间

23、的距离相比小得多时可看作是点电荷 【注意】是否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不是看它本身的尺寸大小 2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演示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把挂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等位置,如图所示,发现挂在处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角最大把小球挂在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它所带电荷量时,偏角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1)影响两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因素:距离和电荷量 (2)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库仑力)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表示: 静电力常量 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对空气中的点电荷近似适

24、用 静电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任一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任意两点电荷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合成法可采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结:摩擦起电和感应电荷的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总量不变,真空中两电荷间的静电力遵循库仑定律 教案点评: 本节重点是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本教案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由浅入深,思路明确,同时结合实验演示合例题讲解,合理使用此教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3篇: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观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是稳重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5、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26、 ) 僦( ) 绮( ) 溢( ) 2读懂词义。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 倏尔黄烟四起 _ 方其远出海门 _ 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三、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

27、,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四、赏读。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

28、句子是: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写“静”的句子是: 写“动”的句子是: 五、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

29、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

30、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六、背读。 七、练习(略) 说观潮 一、教材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

31、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观潮是新教材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基础上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也就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观潮一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进行热爱大自然,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

32、的好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的特色,确定了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治美的情趣。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注意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能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并从中选二至四个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三、四自然段,争取背下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描述,发展语言培养语感、陶治情趣。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事物特点的观

33、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法 1、抓契机,奔中心,激发兴趣。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第一课时有一种新鲜感,抓住这一最佳时机,直奔课文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况且这一部分生字最少,可以随课文解决。如先让学生畅谈看过中央电视台的钱塘大潮直播节目后,有什么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兴趣黯然的时候,引导学生直奔课文 3、4自然段,学习潮来之时,感受大潮的雄壮磅礴,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2、播录象,创情境,直观感受。当学生畅谈感受之后,播放录像,让学生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再次感受一下那壮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情

34、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理解横贯浪潮飞奔山崩地裂等精彩语句时,适时进行一些小镜头精彩回放,减少了琐碎的分析,更好地帮助了理解。精读课文后,放第2遍,让学生边看边背诵,既促进记忆,又加深理解。同时也能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3、重朗读,促背诵,积累语言。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例如学习 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喜欢的精彩的语句

35、,练读几遍以后,读给大家听,要能让别人受到感染,开展赛读,看准读得好。在学生自由选读后,通过引读理清观潮顺序,从中了解作者观察与描述的顺序,精读后,配上录像,练习背诵,将课文中的精彩语言积累起来。 4、设练习,重积累,运用词语。在读书理解课文之后,结合在我校阅读活动课中开展的做读书笔记读书卡 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做读书卡,摘录下好词佳句,积累语言。再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巩固和加深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寻找积累。接着选择其中的二三个词语,练习说话,鼓励能同时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为学生灵活准确运用本课学习的词语,构建一个训练场。 三学法 1学生学习语文,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主要目的。本课语言丰富生

36、动,理解词语方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等方法自学自悟。例如理解观潮和天下奇观,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弄明白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的意思,理解人山人海、水天相接等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理解横卧横贯,播放画面直接感受。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 2多读自悟,感受语言美。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学法,在教师引导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语言的魅力,诱发出内心视像,减少了不必要的讲解,分析,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例如,在学生直观感受后,让学生自由地读

37、课文 3、4自然段,充分地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努力地把它读好。在学生交流一句句精彩的片段时,更以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比较读等各种读书方式来学习、感悟、理解语言。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由第一自然段引入后,就直奔课文重点 3、4自然段,领略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进行理解、积累、运用的训练。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指导阅读潮来前和潮过后的第2和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述钱塘江大潮的,继续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事物的特点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方法。最后学生质疑问难,答疑解难。 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引入。 1从今年的电视直播引入,请同学谈一谈观后的感受。

38、 2小结:不愧为天下奇观。 二播放录象,再次感受。 三学习潮来之时 1 自由地、充分地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努力读好。 2 学生交流精彩的语句,老师相机进行理解词语、朗读的指导。 3 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4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5 指导背诵。 四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做读书卡 五运用语言。 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精彩词语造句。鼓励同时用上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推荐第4篇:教案示例 华中师范大学 心心火义教之家 2023大悟暑期支教队 5教 案 设 计 l 课题:个人生活中的安全 授课年级:二年级 授课教师: 夏育 : 授课时间:7月11日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卫生与

39、安全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安全,和生活习惯的安全 3、情感目标: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三、教学分析: 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吃发霉或者放了长时间的食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食物不易储存过久。要勤洗手,运动后适量饮水,用毛巾擦拭汗水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提问法为主,讨论法为辅 五、具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要求我们要讲卫生,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2、每年都可以在报纸网络上看到有的地方的学生食物中毒之类的事情。不注意个人卫生引发的疾病更多。 总结:生命在你们手中

40、,交通安全不可忽视,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讲解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安全隐患,同学们是否是直接饮用生水,直接吃瓜果不洗呢?吃放了很久的事物,发了芽的土豆等蔬菜呢?想必都应该有的。然而这些不好的习惯很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人身安全有极大的危害。举个例子:有个同学在上学路上看到路边有瓜果,他想也没想就过去采摘吃了,但是过后被送进医院才知道那些瓜果还没完全成熟老农刚打了农药的,这是何等的危险啊,同学们你们是否这么做过呢?没有最好啦。因为安全无小事,一定要主义饮食安全,在生活中那些变了颜色的食物,发霉了的等不要食用。上学来去路上要注意安全,路上的陌生人给你们的食物不要接受,遇到突

41、发事件大声呼喊。另华中师范大学 心心火义教之家 2023大悟暑期支教队 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勤洗手等生活习惯,夏季勤换洗衣服,因为我们的衣物上有很多汗渍,细菌或残留物,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设计几个简单场景让学生来描述遇到这类事件该怎么做。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的生活中除了以上不良习惯外还可能出现什么危害大家安全的? 三、课堂小结: 1、设计一个安全问卷让学生答题 2、烦死自己的生活习惯 3、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总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和快乐掌握在你的手中。珍惜生命。 六、板书设计。 推荐第5篇:教案示例 26“ 红领巾”真好 学情分析 本班有29名学生,18名男生,11

42、名女生。整体素质不太好,女生优于男生,这可能是低年段儿童的发育特点吧,再加上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就能差一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小鸟美丽可爱,叫声婉转动听,还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最喜欢什么鸟?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鸟,并简单讲述理由。 2、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欣赏图片: 1 师:看了这些可爱的小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小鸟惹人喜爱,要爱护它们等等。 3、师:今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