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人大调研城乡低保工作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县人大调研城乡低保工作汇报[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县人大调研城乡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大调研城乡低保工作汇报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20*年以来全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XX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管理、务实化运作、创新化推进、全优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多层次、广覆盖”的总体要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助残、灾害等专项救助为支撑,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运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民政部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
2、本生活,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网”的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救济救助困难群众4.3万人(次),发放各类救济救助资金4721.3万元。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严格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自然增长机制,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是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实现每年提标10%的目标,保障标准由152元提高到213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14.3元提高到203.5元,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78%,同时积极落实了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58元的物价补贴政策。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728元提高到1488元,年均提标34
3、.8%,月人均补助水平由52.3元提高到89元。二是保障资金逐年增加。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都足额列支城乡低保配套资金。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和物价补贴资金3383.3万元,城市低保及物价补贴资金由2023年的403.18万元增加到486.8万元,增长20.7%;农村低保资金从552.1万元增加到793.6万元,增长43.7%。三是动态管理不断规范。严格执行低保对象公开评议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每年都组织开展1-2次低保对象入户核查,确保了低保对象规范准确。健全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因死亡或因生活水平提高超过低保标准的对象给予及时注销、停
4、发,对因家庭收入变更的对象及时进行类别调整,将因灾因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2、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面提升。坚持把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共有乡镇中心敬老院6所,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42人,其中集中供养95人,分散供养247人,集中供养率28%。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全县乡镇敬老院新建全覆盖。2023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44.5万元,新建了柏树、黄花
5、、新窑、黄寨、木林5个乡镇中心敬老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503平方米,购置了冰箱、压面机、橱柜、健身器材以及衣柜、衣被等各类生活用品,全面改善了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管理制度建设科学规范。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敬老院组织领导、经费管理、民主管理、膳食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等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敬老院管理逐步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同时,为了确保敬老院管理人员更好地为五保老人服务,2023年县上将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五保供养水平逐年提升。县财政足额列支配套资金,建立健全了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
6、23年以来,先后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县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880元,提标44%;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400元,提标33.3%;年度供养资金从60.1万元增长到70.4万元,增长17.13%,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逐年提升,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保障。 3、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坚持把落实医疗救助政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县困难群体,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管理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救助范围逐步扩大。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之初,救助对象为城乡低保、农村
7、五保和长期患各种重大疾病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家庭。2023年以来,结合患病群众的实际情况,县上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先后将户籍在本县城乡困难居民和特困职工列入救助范围。年度救助人数由303人增加到556人,救助资金由122万元增加到372万元,增长率分别达到83.5%和204.8%。同时,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给予了参合参保资助。有效缓解了患病群众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救助门槛进一步降低。2023年,修订完善了XX县城乡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降低了救助起付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零起付,城乡低保对象和其他城乡困难居民起付线分别由
8、5000元、10000元降到2000元和5000元,特困职工起付线由50000元降到20000元。三是救助标准不断提高。2023年以来,农村五保对象医疗救助从自负费用的50%-80%到实现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比率由自负费用的20%-40%提高到60%-80%,其他城乡困难居民救助比率由自负费用的10%-20%提高到40%-60%,年度最高救助金额由的5000元提高到3万元。全县累计救助城乡大病患者168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74.3万元,为6567人(次)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高龄老人代缴参合参保基金16.8万元。 4、临时救助制度规范高效运行。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
9、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县制定出台了XX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实行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坚持及时、适度、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了属地管理,规定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救助标准,一次性最高可救助金额提高到1500元。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救助79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3.7万元。 5、民政福利项目建设实现突破。2023年,为了全面改善城市“三无”人员和空巢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为社会养老提供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目标,经县上多方考察论证,投资530万元,在县XX区实施了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成抗震标准7度以上框架
10、结构楼房三栋,设住宿、办公、健身、文化娱乐及医疗用房80间2774平方米,可容纳100名老人入住。2023年,筹资50万元,为福利服务中心购置了床、衣柜、桌椅等室内生活设施用品80套,安装室内外健身器材12套(件)。同时扎实开展了入住人员调查摸底、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及早投入运营奠定了坚持。 二、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主要做法 在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中,县上始终坚持公开、公平、规范原则,着眼构建长效机制,不断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操作程序,创新社会救助管理,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为保障民计民生、构建
11、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推动了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性民政工作会议,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人大、政协联系民政工作的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并对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经常关心和支持民政队伍建设,并将民政工作纳入对乡镇和部门的责任目标考核,严格奖罚兑现,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2、建立完善制度,强化政策宣传。按照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时
12、,还组织民政、宣传、广电等部门,通过电视公告、悬挂条幅、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申报程序和救助标准,民政部门还编制了社会救助工作指南、低保制度等政策宣传资料,方便广大群众查询和了解民政政策。通过宣传引导,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和工作透明度,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民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3、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在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严把调查摸底、对象审核、民主评议等关键环节,实行户主申请、村(居)民代表评议、乡镇政府(街道办)审核、民政部门复核三级审批、三榜公示制,坚持保障对象、救助标准、资金发放“三公开”,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实行每户“一表
13、一证一册一袋”,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档案管理体系,做到了基本情况清楚、对象界定准确、审批程序合理、操作管理规范、档案资料健全。加强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敬老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供养水平不断提升。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管理。县上将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所需县级配套资金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各类资金按进度及时发放。严格实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城市低保、医疗救助和集中供养五保资金全部通过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拨付到邮政储蓄所,以存折形式发放到户;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由各乡镇资金管理中心拨付到农村信用社,通过“一折统”存折发放到户,减少了
14、资金流通环节,确保了社会救助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全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各类救助制度普遍得到落实,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救助实力还有待增强。随着救助体系的逐步完善,救助标准的不断提高,救助对象人数不断增加,虽然省级补助资金在逐年增加,但还不能满足患病群众和临时困难群众人数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严重短缺,需要增加预算进行兜底保障。二是基层队伍还比较薄弱。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特殊性多,工作量大,虽然各乡镇、管委会均已明确了民政工作人员,但基本都属于兼职,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对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带来了困难
15、。三是社会救助管理还不够规范。部分基层档案资料不够完善,信息网络滞后,标准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打造社会救助平台。一是打造公平的审批平台。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一评议两公开”制度,完善审批机制,打造快捷、透明的社会救助审批平台。通过公开救助政策、公开救助对象基本信息,力争使困难群众公平共享各类救助资源。二是打造动态的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强化救助对象核查,全面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全面落实。三是打造信息化救助平台。不断
16、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着力建设“第一时间核灾、第一时间报灾、第一时间救灾”的快速反应救助机制和“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设施。一是创新养老机构建设模式。在现有5所新建敬老院的基础上,创新建设模式,逐步实施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五保“幸福家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加快灾害应急中心建设。遵循“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功能完备”的原则,充分整合现有公共资源,XX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协调中心,配备救灾车辆等救灾应急装备,努力提高全县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三是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加快建设
17、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争取建设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购置储备一批救灾物资,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开展救助工作。 3、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管理。一是健全社会救助队伍。进一步加强乡镇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对现有三级社会救助网络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村级社会救助人员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救助水平。二是规范低收入家庭认定。认真贯彻落实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民政、金融、公安、住建等部门联动认定机制,对低保、住房等社会救助对象的房产、车辆、工商经营等财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进一步规范社会
18、救助工作。三是严格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和自然退出机制,对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严格入户调查,多方核实,摸清底子,把好“入口关”,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全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审议,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XX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探索创新,为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崇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化同步”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以“三大工程”(项目到村、举措到户、乡村在线)、“两项活动”(争先进位、三带三进三促)为抓手,创新机制促发展,凝聚合力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步入提档升级、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00万元,同比增长5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同比增长17%。 一、落实四大关键举措,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的实
20、施意见,按照三业并举,四轮驱动,举措到户的思路,落实四大关键举措,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一是提升特色产业促增收。大力实施农民增收“34556”工程(全县农民人均3亩核桃、4亩粮食、0.5亩烤烟、0.5亩蔬菜、6头家畜),修订完善了财政支农有关政策规定,将新增财力的42%用于支持“三农”工作,县财政预算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今春一季,全县新建核桃园3.16万亩,核桃建园面积累计达到17.6万亩,今秋核桃总产达到460万公斤(干果),实现产值644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元;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小麦总产达到2.07万吨,建成玉米高产
21、创建示范田2.1万亩,种植地膜玉米6.8万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总产5.79万吨,实现粮食总产值1.58亿元;种植烤烟3万亩,实现产值2040万元、税金448.8万元;发展订单蔬菜1000亩、大路蔬菜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3650万元;羊、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1.6万只、9.6万头和3.8万头,分别出栏9.9万只、3.1万头和2.3万头,新发展“闫怀杰户营模式”户402户、秦宝模式养牛户156户,建成千只肉羊育肥示范场1个、百头肉牛育肥示范场2个、双千只肉羊基地村10个、千头肉牛基地村10个、万头生猪示范村1个,全县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24.5%,实现畜牧
22、业产值4.07亿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入社农户56户。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3382.9元,增长18.2%。二是推动就业创业促增收。在江苏无锡、浙江义乌等地建立定向劳务基地7个,组织大型劳务组团输出5次1250人;在县内建立农民工创业基地4个,投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2200万元,扶持500户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创业,带动1500人就业;依托麟北煤田开发、宝麟运煤铁路和官坪新区综合开发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安置1800名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开展农民技能培训4期,培训农民1076人,扶持120多户农户发展餐饮、服务产业。预计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次),实现劳务
23、总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可达到1226.7元,同比增长20.8%。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促增收。及时足额落实兑现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兑现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八项涉农补贴资金3607万元;发放新农保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农村低保户低保金共计3430万元;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支农贷款4.075亿元,建成10个信用村,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预计全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可达到591.4元,同比增长5.3%。四是实施“举措到户”工程促增收。将全县所有农户划分为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五种类型,以“千名干部进百村、包万户助农增收”活动为载体,派驻
24、1000多名县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包户,与万户农户开展结友帮扶活动,因户施策,逐户落实增收措施,建立了“一户一卡一策一干部”助农增收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包抓帮扶、分类指导、政策落实、劳务培训、科技服务“五到户”,开创了助农增收工作的新局面。 二、强化四大载体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以创建三星级县和四星级镇为目标,以项目到村工程、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乡村在线工程和农村民生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晋星创建”工作,全县今年36个晋星创建村全部完成了晋星创建任务,累计将建成五星级村5个、4星级村17个、三星级以下村78个,创建四星级镇1个。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到村”工程。坚持把实施“项目到村”工程
25、作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行“一村一牌一卡一册一库一规”的项目到村管理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到村项目计划,建立了五年到村项目库,编制了2023年到村项目手册,下发到村到户,农户到村项目知晓率达到100%;今年先后两次召开到村项目衔接会,整合到村重点项目160个,其中整合到晋星创建村项目120个,完成投资1.1亿元,资金整合率达到75%,改造升级县级公路2条33公里,水泥硬化通村道路和村庄道路21条33.2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处,完成了18个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1.6万亩,整合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项目资
26、金,完成移民搬迁480户1900人,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10处,建成沼气池603座,节柴灶359口,太阳灶808个。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和优化。二是不断深化文明家园建设。大力实施村庄绿化、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村治规范等文明家园建设“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现代气息、村治规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生态家园绿化197亩4.2万株,修建花坛50个1.2万平方米,完成了15个村生态家园创建任务;积极实施旧村改造,以“道路硬化、街巷绿化、宅院靓化、村庄净化”为目标,完成了70户民房新建和1929户危房改造工程,粉刷涂白墙面1.2万平方米,
27、绘制文化墙210块2300平方米;扎实开展“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活动,投资2036万元,完成了1100户“一池三改”工程,新建垃圾台(点)130处,制作安装垃圾箱120个,清理“三堆”4100处,配备村级卫生监督管理员310名,农村环境卫生监管实现常态化,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村域治理,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域治理的新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选派了76名县镇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村级党组织换届圆满结束,第八次村委会换届依法进行。三是加快实施乡村在线工程。两次召开“乡村在线工程”管
28、理人员培训会,新购置设备15套(件),县镇两级和67个村网站建立开通,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及时、准确、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四是积极推进农村民生工程。积极推进惠及民生发展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兑现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资金5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合(保)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4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率达到98.8%;为6200名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875万元;落实兑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942万元,在21所中小学持续实施蛋奶工程;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建村民活动广场13处53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70套,新建农家书屋75个,全县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覆盖。在各级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打造出了酒房镇两川三段3个十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带、崔木镇木龙盘居民集中居住点、招贤镇永丰村旧村改造示范点和九成宫镇栗川村村治规范化建设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的典范。 县人大调研城乡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人大调研工作汇报 乡镇人大调研工作汇报 乡人大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城乡低保工作汇报 人大调研汇报 人大调研汇报 人大调研汇报 甪直镇城管工作汇报(人大调研) 人大调研汇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