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学评语(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学评语(精选多篇).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学评语(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分 配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胡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2、。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继续学习、探索。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这是工人师傅为学校的厨房墙面贴的瓷砖,可以输出或算出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
3、瓷砖? 2、学生先估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学生汇报验算方法和结果。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1:(3+5)10 生2:310+510 =810 =30+50 =80(块) =80(块) 生3:(4+6)8 生4:48+68 =108 =32+48 =80(块) =80(块) 4、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的好。请你仔细观察这四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
4、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3+5)10=310+510;(4+6)8=48+68 5、观察、讨论算式的特点。 师:这两个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呢?两边的计算结果师怎样的? 生1: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2: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6、举例验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能再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
5、师板书。 如:(40+4)25 和4025+425; 6364+6336 和63(64+36) 师:这几个同学举得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内验证。 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小组代表汇报。 7、教师小结。 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8、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并字母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板
6、书:(a+b)c=ac+bc 并带读。 9、寻找简算原因: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分配律能否使计算简便呢?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看哪个算式计算简便,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题目里两种不同的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概括、归纳,从而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收获,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0、请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试一试”。 1、观察(80+4)25的特点并计算。 (1)出示题目。 (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算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
7、)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第(1)题: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第(2)题: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小组内数以说,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全班点评。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1)限时一分钟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有准。 (2)集体订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师:你能快速的算出算式2621的结果吗? 引导学生知
8、道,可以将21看成20+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最后让学生自主计算5811和47102。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 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 它。 板书设计 (3+5)10 生2:310+510 =810 =30+50 =80(块) =80 (3+5)10=310+510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胡
9、明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设计的。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的感知,对所列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多种方法和算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验证,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这个规律,不是仅仅满足学生的理解、掌握,同时注重运用,帮助学生明白
10、这个规律给我们带来计算上的方便,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胡明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 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 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
11、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 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生:可以 板书:(7228)2=722282 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
12、元? 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 (生计算,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3218)64=32641832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 【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让
13、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 生: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 师: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生举例验证) 汇报: 生1:(32)5=3225 师:你计算过了吗? 生1: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2:(3050)5=30
14、5505 生3:(2476)2=242762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 生:是。 师: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那个规律可能真的存在。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可是,万一除了咱们举得这些例子外有一个不能成立?那我们举得这么多例子也就失败了。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计算,就能够判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 (生思考) 生:老师,我能。 师:你说说看。 生: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
15、举得例子吗? 生1:我写的是(5322)4=534224,左边是75个4,右边是53个4加上22个4,也是75个4 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 生: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 【评析:学生在已经初步得出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
16、的发挥。】 师:这么看来,同学们猜测的那个规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认为的规律吗? 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 ,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 生2:(爸爸妈妈)我=爸爸我妈妈我。 生3:(AB)C=ACBC 生 4、(ab)c=abac 生 5、()=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验证了这个规律,你觉得用那一种表示这个规律更好一些? 生:第三个用小写字母的那一个。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好? 生:这样简单好记,而且前面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 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咱们数学的简洁美的体现。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读一读这个式子。
17、(通过读式子,完善语言表达) 【评析:教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不是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多个算式的计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火眼金睛,判对错。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维敏捷,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422533)26 2025425 36152615 (6634)66 66666634 422625263
18、326 3899381 (3626)15 (204)25 38(991) 师: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 生 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结果是600.师:你是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 生1: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 师: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 生1: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 师: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 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 生1:不是.
19、生2: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 师: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结果是150,是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那样简便。 师: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 师:看来我们的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 补充板书:(ab)c=acbc 师:有没有计算(422533)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 生4:我算了,结果是2600,算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 师:看了它,你有没有想说的? 生: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师:如果是4
20、个、5个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 生:能。 3、合理选择,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层次性强,特别是第2题设计的非常巧妙,既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练习,又对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让学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呢? 板书:(ab)c=acbc ?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 推荐第2篇:人教
21、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口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 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22、出示“10人要多少钱?” 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 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边
23、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0”?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 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207200 72000 7 - 1 - 20 440 660 8 600 5500 4500 8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
24、添上去的“0”。 2、提高练习 40( )12030 ( )210 80 ( )24050 ( )250 700 ( )4900600 ( )3000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神州六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然后出示题目: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大约每秒千米,分钟它大约飞行有多远? 请班里的男同学作答。 出示嫦娥一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之后出示题目:它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秒9千米,半分钟大约飞行多远呢? 请班里的女同学作答。 4、游戏 以刚才做完的两个题目为男生命名神州队,为女生命名嫦娥队。指名选取队长各一名。各队代表从袋子里先抽一张数字卡片(19的数字卡片各有两张),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因数上;再抽一
25、张放在另一个因数上。所得的积较大的队获胜。 游戏一共进行两到三次。 三、课堂总结 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时你会注意什么问题。 - 2 - 推荐第3篇:四级英语上册教学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是小学低段的教学工作,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们练习听说能力,创造说英语的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色彩,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本学期,我还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四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活
26、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认真学习,反之,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他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培养、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说,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
27、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除了课堂练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讲,多练。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组长监督的方式,以确保他们不落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完成,我也按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点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就采取面批方法,单独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讲求方法,丰富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讲求方法,丰富课堂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需要多运用。困此,除
28、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到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四、培优转
29、差,快乐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出现了优差分层,一方面,有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们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成绩较好。因此,讲得太浅,没有照顾到整体,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生进行课外的知识补充,对差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辅导,使学生成绩整体提高。从而建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五、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
30、醒、鼓舞。”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我就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就感。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在课堂交流中,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努力找到学生的优点,常以“Very good!”、“Great!”、“ 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来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充分唤起他们说英语的自豪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业布
31、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对于组长,课代表缺少表扬和监督机制,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些口头作业实效不大。 2、在教学方面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定式,没有创新以及大胆实践的勇气。我应该多看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多听几位有经验教师的课,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点没有学到,听课的次数也还不够多,有些缺乏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希望在下个学期能多学习新课标,多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我下学期要进行探索的内容,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2、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总的来说,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优势,改善不足,虚心学习,继续努力!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第4篇:四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人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深入研究课本,通读教材内容,抓住知识重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完成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应该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
33、学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例如,1.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正面”、“侧面”的实际含义;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等。通过设计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在学习找规律时,利用路边栽树的故事情节,根据“中间数等于两头数减 一、两头数等于中间数加一”。学生自己总结了计算方法。 其次,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
34、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会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买洗衣机”这一节,研究“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解法,然后再进行分析,排除错误的方法,选择最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既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35、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资源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赵国文 2023-7-12 推荐第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设计 中卫市第九小学 申淑娟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师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
36、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计算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出示“聪”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那怎样让我们变得聪明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字:耳(认真听),上面两点相当于我们的眼睛(眼睛要看),口(嘴巴要说),心(用心想),课堂上只要做到这样四点,我们才能变得更加聪慧。今天课堂你们上能做到这些吗? 1、考考你。口答: 202 503 2004 5002 30003 ( )个( )乘( ),
37、就是( )个( ),所以( )( )=( ) 122 411 213 333 口算( )( )时,把( )拆成( )和( ),先算( )( )=( ) ,再算( )( )=( ),最后算( )+( )=( )。 【设计意图】:分析“聪”字的各部分,激发学生兴趣,旧知的复习为本节课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乐乐、点点和糖糖要参加绘画比赛,每人有12枝彩笔(用放大镜放大)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场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大镜的使用让学生数一数每盒彩笔的数量。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谁来分析题。(只列式不计算) 问
38、:为什么用乘法算?(3个12) 所以:123 2、寻找计算方法。 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1:121212 生2:12拆成10和2,先算103=30,再算23=6,最后算30+6=36 生3:列竖式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请同学们快速的用小棒摆一摆来计算123。 学生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1)、加法竖式。 (2)、摆学具。 (3)、数的分解组成方法:23= 6、103=30、630=36(强调先算与后算)追问:23=6怎么来的?1个12可以分出1个10和1个2,3个12中就有3个2。103=30怎么来的?1个12可以分出1个10和1个2,3个12中就有3个10
39、。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边对照小棒边引导学生说算理也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笔算方法算理。 那我们能不能把你们的这种想法用竖式表示呢?一起列竖式,学生说,老师板书。 1 2 3 6.3个2.32 3 0.3个10.310 3 6.30+6 请生继续说算理,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请生板书。 4、学生体验用竖式计算。 请生板书。 利用学生的竖式。 1 2 3 3 6 将学生的算法用展台演示出来。有问题老师用红笔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投影的展示让学生对学生的做法一目了然,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提醒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集体板书。 考考你: 请生板书。集体订
40、正。 提问: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乘起。 3、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 (三)位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边板书,边总结。 再请生说一说。 5、两种方法对比,择优选择。问:既然两种算式都是对的,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它简单些。 说明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都是直接使用简便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针对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择优选择。 再次强调乘法竖式的格式。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法竖式也就是笔算乘法(出示课题) 6、巩固练习。 (1)、判断: 4 4 3 1 3 1 4 2 3 2 4 8 9 1 9 3 8 (2)
41、、竖式计算: 223= 1423= (学生直接在屏幕上书写)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针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学生在屏幕上直接板书第(2)小题列竖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也感受一下高科技的作用。 三、全课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我们乘法竖式应该怎样算呢? 生: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个位,再依次去乘十位、百位 (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四、作业布置: 1、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2、选做:思考题:一根木头锯两次,锯成每段23厘米的小段,原来木头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让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并对优秀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 五、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
42、进位)的笔算 1 2 3 6.3个2.32 3 0.3个10.310 3 6.30+6 简写: 1 2 3 3 6 【设计意图】:第一种方法是对算理的理解,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简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推荐第6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宋丽丽 2023.11) 我们最近在讲第六单元,本单元本单元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