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 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 数字地球是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的延伸。1994年美国启动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已具相当规模。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战略之一。在国内,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京、津、沪、渝和十五个副省级省会城市都把建设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并相继建立了一批专业数据库和应用开发系统,为数
2、字城市的研究积累了经验和数据。在我市,“数字哈尔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数字哈尔滨”建设作为全面推进我市信息化工作的切入点开始实施。今年5月哈尔滨市地理信息中心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哈尔滨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数字服务系统(数字哈尔滨)项目,简称GIS,并获得批准,10月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向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申请“数字哈尔滨”项目并获得批准。为此,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重要批示:“实施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是加速我市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有利契机”。为认真贯彻批示精神,做好“数字哈尔滨”建设的基础工作,构建“数字哈尔滨”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全方位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
3、,市信息产业局近日在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省市做法的基础上,对全面启动“数字哈尔滨”工作,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及框架体系 1、数字城市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是城市信息化,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数字城市的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和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关键技术,建立共同的数据标准,采用共同的基础数
4、据,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其本质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2、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框架 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包括:(1)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包括城市地表、上空及地下等自然地理数据的自动获取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更新体系,城市人文、经济、政治等社会数据的变更与监控系统等。(2)数据处理储存体系。包括高密度高速率的海量数据储存设施、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实时地存贮、压缩、处理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空间数据仓库等。(3
5、)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包括数据互操作、多元数据集成、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海量空间数据的智能提取与分析、决策支持等设施与技术。(4)网络体系。包括高速宽带网络、智能网络,支持基于网络的分析计算操作系统,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网络服务,分布处理和互操作协议等。(5)应用体系。包括城市规划、地籍管理、城市防灾、城市交通等。同时还包括城市网络生活方式等。(6)管理体系。包括专业人员小组、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系统维护、标准与互操作规范、相关法规等。 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五个方面:(1)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机统一,构建起一个具有平等关系及互动网络形式的管理体制及机构,形成公平、有序的 市场
6、秩序。(2)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空间信息共建共享政策、空间信息投资政策、空间信息产权保护政策、空间信息标准化政策和技术标准等,体现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好空间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促进基础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实现对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的集成调度与增值应用开发,为政府办公、公众服务提供空间信息支持和服务。(4) 建立各类应用系统,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优先建立应急联动指挥、智能交通管理等综合性应用系统,并带动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城市资源管理系统等一批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5)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培养信息化人才,为构筑学习型数字城市服务。 二、“数字哈尔滨”建设
7、的基础性工作情况 1、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哈尔滨市地理信息中心,拥有空间信息资源的优势,目前基础数据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并对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分级处理。 已完成建成区178平方公里范围的地形图属性数据录入、建成区468平方公里的正摄影像图的制作等工作,以及完成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查询系统、街道查询系统、单位查询系统、绿地查询分析系统、地下管线分析系统、房屋动迁分析系统、岩土工程分析系统的应用系统建设。并于2023年5月,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哈尔滨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数字服务系统(数字哈尔滨)项目,简称GIS,并获得批准,被列为建设部2023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是
8、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统称3S技术)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为城市、政府、企事业的管理与决策和城市经济、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目前已经完成了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城市系统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映射到信息空间(Cyberspace),建立城市现实地理环境的空间信息模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应用海量城市信息,对城市进行多尺度、多时空的三维描述,构造一个与现实城市相对应的虚拟“数字城市”,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改造城市和发展社会经济。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在技术
9、和设备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对城市地理编码、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通过统一标准的地理编码模型和地址定位工具,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撑及直观、真实的可视化和互操作环境,实现随时、随地的为用户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服务。省地理信息中心于2023年10月,向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申报基于SIG的数字城市示范系统数字哈尔滨的示范项目,简称SIG,并获得批准。同时列入示范项目的城市还有北京市和东营市。该项目是根据城市建设、管理与产业化发展等需求,完成空间数据的采集、专业属性数据以及社会各类属性信息的空间化,利用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建立分布式空间信息数据仓库,在哈尔滨市空间
10、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基于SIG(空间信息格网)框架,建设以元数据和地理编码为基础的空间和非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与提供平台,实现城市各种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连互通,为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整合和增值服务提供支撑,最终建立起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数字哈尔滨”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在完成了SIG项目的申报工作之后,已经完成了“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总体规划框架,并初步完成了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空间地理基础硬件平台的建设。 2、非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各专业部门的专题应用数据即为非空间信息资源,在空间数据技术标准的支持下,可以通过空间化处理,建立起相应的专业空间数据库,为城市各级政府部
11、门和组织的应用和决策提供支持。 在各类专业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建设了政策法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俄罗斯经贸 等一系列市级数据库。其中政策法规数据库收录了建市以来的269个政府规章和法律法规。招商引资数据库发布221个大型招商项目信息,193个企业招商信息,61个企业产权招商信息。重大项目数据库发布全市140个重点项目信息。俄罗斯经贸数据库记录了2970条口岸过货情况、边贸动态等信息。此外,还建设了政务数据库、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招商管理数据库、建设管理数据库、人才管理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等。绿色农业、旅游信息、科技信息等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建设了金税工程、银行卡
12、工程、金盾工程、计委办公自动化系统、财政信息系统、“校校通”工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重点信息化工程和应用系统。金税工程二期工程,实现了把税收征管业务放在网上运行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方式,全年有3700余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年收入递增10%。银行卡工程,各行银行卡系统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年底全市8家商业银行完成银行卡联网测试检查工作。其中5家银行发行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31万张。目前,各商业银行发卡总量为759万张,发卡网点276个,设有ATM机795台,POS机470台,特约商户8153家。金盾工程建设了市公安局机关 1、2号办公楼局域网,完成了办公
13、大楼1200点的综合布线工程,实现了100兆到桌面。计委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改版工作,引入了“中经专网”系统,建设了重大项目信息发布系统。财政信息系统,启动了“预算外资金直缴、OA系统和预算应用软件”3个应用系统。市教育局建设“校校通”工程,全市城区学校90%实现“校校通”,30%建成“校园网”,农村学校50%实现了“校校通”。市环保局开发了环境监测管理系统、污染源监测、烟尘黑度监视监测、市区噪声监测和环境信息发布户外显示等15个应用系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哈尔滨数码城”网站建设情况 “哈尔滨数码城” 是由市信息产业局主办,黑龙江信息港提供技术支持的城市门户网站,于2023年
14、12月29日开通。目前已形成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专业网站集群,已有29个党政机关网站链接到数码城上,市审计局、建设局、公安局等单位的网站也正在建设中。网站内容主要围绕市情介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旅游休闲、城市服务、文化体育、实时新闻等各方面综合信息,同时,围绕“五个基地、一座名城”(机械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经贸合作基地,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发了体现哈市特色的“311”工程、政府在线服务、绿色农业、企业信息、对俄贸易等内容。建有政务信息、企业信息、政策法规、旅游信息、生活信息等数据库;为提高信息更新速度,保证信息质量,在网站
15、维护上,对于具备上网环境的部门,实行信息远程更新维护,由信息提供责任单位在本机登陆,自行更新维护本单位的信息;为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功能,开展深层次服务,加强了政府在线应用系统的建设,目前启动运行了网上报税系统、政府网上采购系统、企业网上注册年检系统、广告企业信用体系、12315网上申诉举报系统、市长信箱以及开发区企业联合年检系统、企业信用体系、110在线咨询求助系统等5个单位9个系统的在线服务。其中,开发区网上投资服务中心,实现“一网式”网上并联审批和企业联合年检,企业入门审批一天即可完成,网上110在线咨询求助系统,办结了352件咨询求助事项。 目前,我市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非
16、空间的行业和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系统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总体上看,已经具备建设数字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三、数字哈尔滨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实施“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意义 建设目标: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框架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哈尔滨市空间信息数据仓库和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系统的、先进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在这个平台的支持下,根据政府各部门的需求,建立 起各类应用系统。 总体结构:数字哈尔滨总体结构分为四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实现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建库与更新。在空间数据技术标准的支持下,完成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各
17、类专业数据的空间化,并建立起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业空间数据库,以及这些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库;管理层实现城市多源信息集成、融合与管理。针对空间信息的多样性和分布性,利用地理编码(Geo-Coding)技术集成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以城市的空间信息作为关联其它信息资源的桥梁与纽带,整合数字线划、数字航空影像、遥感影像、文字属性以及多媒体等信息,建立城市空间信息的一对多的集成与融合关系。在建立城市基本空间信息库的基础上,研究网络环境下空间信息的管理、共享和互操作技术,以提供各种增值的空间信息和服务;服务层实现城市信息共享服务与应用。数字城市的服务层包括接受用户的请求,对用户请求进行分析,信息提供,以及提
18、供各种数据与应用互操作的接口等;应用层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各种应用,这些应用建立在服务层之上,由数字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应用所需要的信息。 示范项目的建设意义:“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建设是我市在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技术标准将作为全国省会级城市建设“数字城市”的标准加以推广应用,有利于重塑哈尔滨市在全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新形象。二是“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市的GIS和SIG项目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进一步在全国率先建设G
19、IS和SIG项目研发基地创造条件,有利于带动我市发展软件应用产业、壮大信息产业,进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应用,有利于拉动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促进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正确处理好“数字哈尔滨”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1、统一管理,分工协作。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数字哈尔滨建设的指挥中心,组织和领导全局性工作,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避免出现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地理数据管理实行国家、省、市三级管理体系的特点,即1:10000以上的小比例的地理数据由国家和省级生产和管理
20、,1:5000级以下的大比例尺的地理数据由城市的专业部门生产和管理,协调好省地理信息中心和市地理信息中心的关系,共同建设好空间基础数据库,市各有关部门负责开发本行业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数据库。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完成“数字哈尔滨”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盲目建设、追求形式的资源浪费现象。各部门参照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和行业特点,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规范流程、统一应用推广,分行业、分阶段地实施。 3、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加快制定统一的空间地
21、理信息数据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避免由于大量的信息资源掌握在不同的部门中,造成采集、处理空间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过程中低水平重复投入与资金浪费。使不同部门的信息格式相互匹配、相互兼容,相应的系统建立在统一规范的信息平台上,相互之间容易沟通,易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 4、整合发展,拉动产业。数字哈尔滨建设必须实行整合原则,通过跨越省、市政府部门、企业等主体之间的鸿沟,鼓励和推动各种形式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实现从技术层面、信息、体制和管理全方位的整合。以“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为突破口,以需求为动力,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自主开发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软
22、件产品,要在符合标准的 条件下,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促进我市软件产业的发展。 五、工作措施建议 数字哈尔滨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应组织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认真研究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产业链模式,通过政策、法规和调控的手段,保证数字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数字哈尔滨”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环节,组织协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为了有效地协调建设“数字哈尔滨”,应在哈尔滨市信息化领
23、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二个示范项目工程,成立“数字哈尔滨”推进办公室和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协调省测绘局、省地理信息中心和市地理信息中心及相关部门,组织空间基础数据库和行业信息资源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制定“数字哈尔滨”的发展纲要以及资源共享的政策与标准,解决各自为政,互相封锁等问题。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就政策规划、推广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2、以“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构建起“数字哈尔滨”的基本框架。分阶段目标和任务,加快我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抓紧城市空间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城市空间数据网络体系,实现城市地理空
24、间信息的共享;自主开发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及空间数据库管理体系。集中人力物力,突出重点,优先考虑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生态城市建设虚拟显示及仿真应用系统、城市规划应用系统、土地利用与地籍管理应用系统、企业管理应用系统、绿色农业应用系统、工商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大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等。加强“数码城”与城市地理信息的结合,以及与重大应用系统的结合。促进管理体制的完善,并带来新一轮投资、就业与商业开发的巨大商机。从而对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积极的作用,拉动我市经济的发展。 3、加强市场化体系建设,多渠道投融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25、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创立建设载体支持体系, 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项目法人单位,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广泛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全方位市场化融资体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4、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GIS(地理信息系统)、SIG(空间信息格网)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产业基地依托“数字哈尔滨”示范项目的应用服务平台为核心,围绕空间数据服务产业、空间信息软件产业及空间信息应用产业来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全系列GIS、SIG软件产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面,开发城市的电子地
26、图,实现电子地图的网上多维查询、企业和个人供需信息双向发布等功能。以SIG框架为支撑,实现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通过以定位为基础的服务,满足用户寻人、导航和紧急情况下提供位置确定等多种需求,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为用户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服务。 5、研究制定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信息标准化是实现网络和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交换的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支撑,制定统一的数据传输、交换、操作标准,整合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建设,保证数据的权威、准确、统一并得以充分利用,是成功地实施“数字哈尔滨”的重要基础,围绕数字化应用,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法
27、规。在信息化发展的知识产权、技术、税收、投资政策以及信息化建设、信息工程建设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安全规范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起数字化运行的安全体 系、安全对策、安全技术和设备。 6、注重金字塔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数字城市建设既需要管理者又需要使用者。管理数字城市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同时,建成数字城市后,需要有人来使用,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数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金字塔形人才。数字化人才一靠吸引,二靠培养。人才集聚靠的是吸引人才的机制与政策及“以
28、人为本”的理念,要系统研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要造成高级信息人才云集的氛围,为吸引优秀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创造研究和创业的特殊环境。金字塔形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应该有金字塔形的教育结构,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任务,建议强化高校信息技术、信息经济相关专业的教学,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7、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通过设立专栏和专题节目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城市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信息与网络技术知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利用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在职职工、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技术的
29、再教育,提高人们提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个普及信息化知识、强化信息化意识,参与信息化建设,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数字哈尔滨”,支持“数字哈尔滨”,参与“数字哈尔滨”建设。 “数字哈尔滨”建设是推动我市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和牵动性工程,我们要按照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数字化城市,以此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进程。 关于建设“数字哈尔滨”调研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哈尔滨城市调研报告优秀 关于数字化城管建设的调研报告 数字城管哈尔滨等案例 哈尔滨市银行调研报告 哈尔滨数字影视专修学院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调研报告 哈尔滨国际啤酒节调研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调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