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59811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9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多角度写景及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掌握写景角度和写景技巧,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

2、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

3、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

4、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

5、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

6、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动静结合) (四)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

7、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五)讨论以下问题: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

8、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

9、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

10、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推荐第2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11、和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教学设想: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

12、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

13、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

14、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指名

15、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

16、列问题: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

17、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18、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

19、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

20、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

21、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推荐第3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初步背诵课文。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体会作者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风光片(课前) 你到哪些地方旅游过?怎样留下你的记忆?(照相机、DV) 人们大多愿意到知名的胜地游览,但有一个人却不喜欢名山大川,偏爱到无人知的荒僻之地游山玩水。他就是唐代文

22、学家柳宗元。他没有高科技的设备,但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一处处迷人风光记录了下来,奇丽的山水穿越千年依然让人如临其境。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二、介绍作者情况。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有无难读的字?出示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音。 2.再读,注意停顿。学生评价。 三、译读。 自己先默读课文,再对照注释,说出重点词意思,然后再翻译整句话意思。若有疑难字词先画出,等会小组合作解决。(限时1

23、0分钟) 学生质疑讨论。 出示检测题,以组为单位相互提问。 重点词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其岸势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四、整体感知。学生齐读,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用几个词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小石潭。 石、水、树、鱼、溪: 秀美、幽静、深邃 五、赏读。 刚才我们初步感受了小石潭的美景,柳宗元确实不简单,他像一个高明的导演,没用高科技仪器,只是用短短的200字就为我们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 1.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环境气氛 。 2.找出你最向往的景物、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看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3.他

24、还为短片配上了背景音乐,你能听出是什么风格的曲子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任选一项主题活动,讨论。 预设:1. 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 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2.学生读原句,描绘画面,试背诵。(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清脆、悦耳、空灵,也写出了石的奇特,联系“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25、)读出空灵之感,愉悦之情。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是在写鱼,实则表现潭水的清澈。(侧面描写,联

26、系“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先是鱼儿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描述生活体验,体会动静结合,朗读体会。读出动静变化、快乐之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溪身曲折、蜿蜒、参差不齐) 作者用他细腻的观察、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虽不是名胜,却别有一番情致。不是摄影师,胜似摄影师。 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

27、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下面我们边欣赏画面,边读全文。 3.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写作背景)美丽的自然景物只能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不期然地涌上心头。 (资料助读:元和九年,也就是柳宗元在永州的第九年,他作了囚山赋一文,文中他把永州看作是拘囚自己的牢狱。与李翰林建书中说:“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顾

28、天窥地,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指导读“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读出抑郁忧愤之情) 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老师暂时以一首相似的古筝相配,让我们以这样的情调一起读一读全文,感受作者的失意与哀伤吧。 配乐朗诵全文。 五、正视逆境,笑对人生。 柳宗元世家出身,少年得志,正值壮年却被弃置蛮荒。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于是他探山访水,觅得如此佳境,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遂成一篇千古

29、华章,真是山水有幸,文坛有幸。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最后,让我们在动听的音乐、华美的文章、和大家精彩的吟诵中结束这堂课。 推荐第4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原文,能给小石潭的景点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 2能结合写作背景,说出作者“悄怆幽邃”的原因,并通过想像来表达作者忧伤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进小石潭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

30、尽致,形神兼备。 作为这幅画的欣赏者,你最喜欢的景点是什么呢?请仿照示例,给你喜欢的景点取个名称,再配上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解说词要尽量引用原文的话,最后要有自己的感受。 课件展示: 请仿照示例,给你喜欢的景点取个名称,再配上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解说词要尽量引用原文的话,最后要有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喜欢“奇石图”。你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形状各异,千变万化,怎不让人心生奇趣呢?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动笔拟写并交流评价,时间约8分钟) 刚才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发现了不少美的景点吧。也许你喜欢“游鱼清水图”,你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31、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水是那么的清澈透明,鱼儿是那么的怡然自得,动静相生,光影闪烁,怎不让人心生快慰! 当然,你也可能喜欢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翠蔓图”, 喜欢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溪流图等等。是啊,石潭虽小,但却环境清幽,景致优美,真可以让人洗涤尘埃,心地空明,暂时忘却那尘世的烦扰!那就让我们一起小声地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中。 (学生齐读课文) 二:走近柳宗元 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上又有什么感受?感受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下面,让我们一起

32、走近柳宗元。请大家在课文中划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三句话来,并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思考,划出有关语句,旁批引起心情变化的原因。时间约6分钟) 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文中先后出现这样三个句子: 课件展示: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刻画了作者初闻水声、觅到新景时的快乐。“似与游者相乐”表面是写水中鱼儿的自得其乐,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看到如此自由自在的生活时得到的快慰。但是一个“似”字,又让人感觉到作者是“似乐非乐”,想乐却乐不起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行文至此,作者的忧伤终于冲破的了快乐的防线,彻

33、底占据了自己的心灵。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而似乐非乐,最终悲从中来的过程。为什么呼朋引伴,随性而游,觅到如此一处清幽之境,结果却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黯然神伤呢?作者内心深处究竟有什么无法排遣的伤痛与忧愁呢?我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柳宗元的了解先说一说。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发表看法,时间约3分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这当然与作者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 课件展示: 写作背景: 柳宗元年轻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20岁的考中进土,31岁任见习监察御史。后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当时的永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

34、,生活十分艰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柳宗元年轻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20岁的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柳宗元29岁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见习监察御史,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与好友刘禹锡共同成为王叔*新派的重要人物。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

35、展。 但是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

36、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通过刚才这段介绍,我们知道了,柳宗元遭遇政治迫害,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于是他探山访水,“寻寻觅觅”,觅得如此佳境,却发现她是如此“冷冷清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遭遇,更不免“凄凄惨惨戚戚”了!美丽的自然景物只能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不期然地涌上心头。 三:告别小石潭 所以,在这种心境下,即使看到石奇,水清,鱼欢,岸曲,树荣,他也是满怀凄凉、无心流连,只好抽身而去,悄悄告别了。临别时,他一定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小石潭说。假如你是作者,你会说

37、些什么呢?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地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时间约5分钟) 刚才同学们一定说得声情并茂,很好。假如我是柳宗元,我可能会说: 小石潭啊,远在百二十步之外,我就听到了你的潺潺的水声。你的声音如鸣佩环,是那么的清脆悦耳,似乎要荡涤尽我心间的一切尘埃,使我宁静而又快乐,纯净而又空明。可惜啊,这声音响在这深山密林里,不被世人欣赏,却声声敲在我心坎上,勾起我的忧伤,让我倍感凄凉! 小石潭啊,你石头的形状是么的奇特,高高低低,卷卷曲曲,树影婆娑与你共舞,溪流潺潺与你同唱,可惜啊,无情的岁月已经吞噬了我的健康,我像一只坠落的蝴蝶,已无力踏上你的舞步,我像一支喑哑的破笛,已无能和上你的旋律! 小

38、石潭啊,你的水是那么的清澈,金色的日光洒下斑驳的身影,水中的鱼儿留下快活的身姿,它们忽动忽静,忽近忽远,似乎要与我这样的游者玩乐。可惜啊,我内心忧伤如一支哀怨的曲子,我的魂魄已经飘向远方! 小石潭啊,小石潭,你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你是“流水无情草自春”,你是“远客无心空自明”啊!睹物伤怀,情不能已,不如去也! 刚才老师与大家一起揣摩了临别时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准确地说,这就是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那颗倍受压抑、深感愤懑的心始终没有找到快乐的归宿。他寄情山水,借景消愁,却未能如愿。但是美丽的小石潭从此却刻上了作者那郁郁寡欢的身影,中国的文学史上从此便多了一篇情景

39、交融的山水名作。 其实,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像作者这样因命运遭受挫折而在文学上却写出大量优秀作品的不在少数。屈原、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都是这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研究一番。 今天的作业是: 课件展示: 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哪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推荐第5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课题是小石潭记,它是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

40、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

41、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

42、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出示多媒体)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也曾经写过一篇景色十分优美的文章,他当时的感受是否也和大家一样呢?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出示多

43、媒体)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出示教学目标(见多媒体) (四)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 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出示多媒体) 2) 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 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