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教案16课(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文化》教案16课(优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传统文化教案16课(优秀) 第1课 周易选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来概括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的。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从广度和时间一横一纵两个方面来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各个特点的思维模式;关注社会文化现象,联系自身生活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本文为阐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所列举的众多 事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考一些文化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设计: 讲授课 一课时 五
2、、教学步骤 :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
3、”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课后搜索周易相关知识。 第2 课 诗经选读 教学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4、明确恭、宽、信、敏、惠的儒家思想。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5、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理解恭、宽、信、敏、惠的含义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评析】“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
6、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五、拓展延伸 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
7、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第3课 左传选读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左传 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二、教
8、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9、、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左传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第4课 礼记选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
10、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
11、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
12、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5课 老子选读 教学目标: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 学习重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有无相生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 1、 3、 4、 5、6
13、则 (二)梳理内容: 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教师指导、点评 第1则: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3则: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4则: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 第5则: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第6则: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4、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三)探讨: 1、从第 1、 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2、从第 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三、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四、作业: 1、完成导
15、学相关练习 2、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之辞 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有无相生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 第6课 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而不应当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2则
16、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 (二)梳理内容 第1节: 蔽:遮蔽 絜:测量 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可以用来 旁:将近 市:赶集 第2节: 厌:满足 第3节: 已矣:够了,不要再说了。 若是:像这样 第4节: 剥:击打 辱:挫伤 泄:拖拉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 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 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你 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
17、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明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四、作业: 1、课本完成练习 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第七课孙子选读 教学目标 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 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谋
18、政篇选段。 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曹操集孙子序中人物剪影孙武。 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 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 二、学习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 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 2、师生交流译文。 【原文】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译文】战
19、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20、译文】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3、熟练朗读,尝试背诵。 三、学习故事链接,对孙武更进一步的感知。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 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 传统文化教案16课(优秀) 传统文化16 传统文化班队课教案 青岛市地校课程教案传统文化16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二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