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机理、侵染循环及流行条件的探讨,提出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的防治方法,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治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rwarf virus)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给我县水稻生产带来严峻的威逼。一、危害症状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分蘖
2、增多,心叶扭曲皱缩,叶片僵硬,叶色浓绿,在叶背的叶脉、叶鞘及茎秆表面有初现蜡白色、后变黑褐色的短条状突起。(1)苗期发病,叶片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小而刚直,其叶鞘被包袱在下叶叶鞘里心叶抽生缓慢,叶片弯曲皱缩,节间距离缩短,叶枕重迭或错位,病株严峻矮化,不能抽穗。(2)分蘖期发病,分蘖增多而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主茎及早生分蘖能抽穗,但穗小且多半包穗或包颈穗似侏儒症。(3)拔节期发病,病株稍矮缩,能抽穗,但实粒数削减。(4)抽穗期:全株矮缩从生,有的能抽穗,但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而刚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
3、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这是当前该病的突出病状。二、发病机理和侵染循环1.发病机理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发病,该病毒主要在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内越冬,主要以灰飞虱(少部分以白背飞虱)传毒,灰飞虱在带病寄主作物上*后,病毒先在消化管增殖,经体液至唾液,再传给植物,获毒灰飞虱可终生传毒,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传毒,卵不能传毒,一般传毒需10多个小时,最短5-20min,一只灰飞虱一般传毒5-18粒谷秧,最多可传12粒谷秧。水稻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育期短,一般潜育期20-25d;秧龄达7叶以上潜育期长达40-50d。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上有二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秧苗期侵染在大田移
4、栽后10-15d发生,其次个高峰为本田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2.侵染循环灰飞虱在本地一年发生5-6代,大多以3-4龄若虫在大小麦田、休闲田及田埂、沟边、路边杂草上过冬,并引起有关寄主植物发病。翌年3-4月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场所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在有病的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于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逐步迁入水稻秧田,其次代成若虫于6月中下旬从水秧田稻和禾本科杂草上迁入水稻本田,第三代成若虫于7月中下旬迁入本田,第四代(8月份)受高温季节影响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第5、6代成虫和若虫在水稻收割前迁入麦田或田边杂草上越冬,又将病毒传给大小麦和杂草。三、流行因素1.毒源地毒源地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基
5、础,由于灰飞虱种群自身季节性的迁移扩散,依靠洪水等自然灾难冲带扩散,带毒秧苗人为扩散等因素,使毒源地不断扩大。2.品种抗性品种之间存在抗性差异,杂交稻汕优63号、华粳6号 等均为较感病品种。3.耕作制度稻田撒麦免耕栽培,稻麦两熟制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有利于灰飞虱持续转化,增加灰飞虱的越冬基数,成为重要的虫口来源。4.灰飞虱带毒率灰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带毒率凹凸与发病流行关系极为亲密。据有关探讨,近年来我县稻秧苗平均带毒率10.8%,本田株发病率为16.2%。5.秧苗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程度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性测定,水稻
6、秧苗1叶期至分蘖末期都能感病,但以1-6叶期为敏感期,拔节后传染一般损失较少。依据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调查和发病消长分析,本地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稻秧苗期,此时正值第1代成若虫盛发期;6月中旬至7月初为本田初期,此时正值第2、3代成若虫盛发期。一旦秧苗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会导致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6.气候条件假如上年12月至翌年1月气温偏高以及当年的7月份温度偏低,有利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近年来,我地冬季气温趋高,越冬灰飞虱活动频繁,基数大,转化率高;春季雨量偏少,有利于冬后若虫羽化繁殖;夏季雨量偏多气温偏低,有利灰飞虱发育繁殖,种群数量快速上升,发生和危害态势逐年加重。四、防治技术1.
7、农业防治(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在我地可选择连粳7号、武连粳1号、双优205、特优559等目前发病较轻的品种。(2)选择好秧田位置。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阻断迁移传病。(3)加强秧田期管理,推广保健栽培等农业措施,阻挡灰飞虱发生和迁移传毒。要主动试验、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防虫防病技术。要限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秧苗田间管理,严格限制秧苗长势过稀过嫩过绿,削减灰飞虱诱迁和传毒侵染。要讲求合理密植,削减侵染机率,减轻发病危害。有条件的农户应储备肯定数量的预备秧苗,对秧苗期防治质量差、本田期发病较重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后20d
8、内要刚好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或用储备秧苗进行补缺,适当加施速效肥,促使稻苗复原群体生长,减轻危害损失。为因急补救作好打算。2.化学防治(1)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按杂交稻每千克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如大丰收)可湿性粉剂10-15g,干脆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该方法可有效限制苗期灰飞虱传毒和稻蓟马危害。(2)驾驭防治适期,选用对口药剂,做好治虱防病,做到统防统治是目前限制黑条矮缩病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稻秧苗2-7叶期,每亩用20%啶虫脒100mL加25%仲丁威100mL加水40-50kg匀称喷雾,每隔5-7d防治1次;同时,每次施药时,对秧田边杂草和四周田也要喷药。大田初期再防治1-2次。防治药剂,应选用对灰飞虱击倒快、持效长的药剂,每亩可用优质吡虫啉有效成分5g(如大丰收)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300g或20%异丙威200mL加上80%敌敌畏50-100mL加上30-60mL叶面肥兑水40-50kg进行匀称细喷雾,以上药剂要交替运用。参考文献1 刘磊.农业论文中心. 09-09-16 11:34:00. 编辑:studa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