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5篇 对于感人事迹,大家通过参与这次英雄人物的学习,肯定都产生了不少深刻的感想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1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_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高校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成功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验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坚决果断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
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吩咐,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即起床帮她整理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嘱咐:“照看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状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迟疑,马上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
3、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聚年。” 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即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状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绽开防护学问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担当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细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
4、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细致查看患者状况,并依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决:“虽然任务艰难,我们有信念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间或能遇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2 近日,一张照片在挚友圈被许多人点赞,主子公穿着防护服,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汉开发区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参与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
5、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起先,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亲密接触者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亲密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2023年,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旧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解除了新冠肺炎。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
6、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前,她已经参加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来回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忙离开。 根据排班,接下来几天,她还要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都是12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是一般人,咬着牙也要向前冲!”李莎说。 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3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时间就是生命,无论甄别病毒,还是筛查病
7、患,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见到检验科副主任陈军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他和同事正匆忙赶往门诊,接一批要连夜检测的咽试子样本。 每一次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结果,至少须要6个小时。接到样本的一刻,新的战斗已经打响。 49岁的陈军双腿因为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学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发后,他带领检验科的27名同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每天经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妈妈辛秋丹硬是给六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小辛说,等疫情过后,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紧抱抱儿子
8、。 疫情来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发觉疫情的“哨点”,基层医护人员就是“哨兵”,他们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谭伟,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武汉科技高校医院院长。为了全力抗击这次疫情,这位博士院长带领全院320名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奋战在防疫一线,从春节前至今都未回过家。 协调人员、协调防疫物资,是谭伟每天最操劳的事。从2月9日起,武汉发起应收尽收总攻后,谭伟又主动申请将所在医院纳为第四批定点医院,分担重症患者收治压力。同时,这里还要收治从定点三甲医院转运过来的慢性病患者。从年前集结起先,医护人员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 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4 “炎
9、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缘由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高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爱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实行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觉,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
10、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全部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渐渐起先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须要供应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
11、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运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运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须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肯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抗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5 张继先,女,现年54岁,于1989年7月参与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
12、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内科党支部多次获得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个人也多次获得“十佳”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先后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省卫生厅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忠诚医生责任,是全省疫情上报“第一人”。2023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了家住医院旁边小区的一老俩口。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张继先让老俩口叫来其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显示肺上也有特别表现。同日,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
13、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张继先靠着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给这些病人做了多项流感相关检查,结果全部呈阴性,从而解除了流感。27日,她刚好把四人的状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快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28日、29日,门诊又接连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样。张继先马上又向医院报告,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对7个病例逐一探讨,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治疗,也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医院高度重视,马上上报,为省、市卫健部门快速应对处置创建了条件。 她肩负党员担当,是医院救治一线“带头人”。张继先坚持在离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早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时,张继
14、先就作出确定,在呼吸科病房隔出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隔离病房”。自此,张继先就成为医院肺炎救治的“组长”。元旦期间,呼吸科的门诊量激增,由原来每日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显著增多。医院刚好改造成立了6个病区,160张床位,担当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张继先作为呼吸内科主任,不仅每天要对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遇到紧急重病人,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抢救。她经常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抢救病人,来不及片刻休息,其次天早晨又起先新一轮的查房和制定医疗安排中。她身先士卒,对危重传染病人,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张继先作为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越是危急的地方,越是冲锋在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张继先主动细致照看到每位医护人员,为大家加油鼓劲,带领着劳碌又井然有序的医护团队,全力以赴与新冠肺炎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