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调研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调研提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调研提纲 一、目前我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1. 影响我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是供稿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官修志书,内容来源主要也只能是各级各部门,作为主要内容来的一些供稿单位和部门只注意日常业务工作,忽视年鉴供稿工作。往往快到交稿的截止日期,七拼八凑,草草应付,将简报和信息不进行编辑及内容核实,有的甚至把领导讲话、文件等内容不加选择地实行干脆复制、粘贴的形式上交。这样导致年鉴内容不精确,条目混乱,给组稿和编辑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比如,在编辑汉源年鉴(2023)时,万里乡将昨年年鉴内容照搬全抬,甚至连数据都未修改,被编
2、辑人员发觉后又只修改几个数字,企图蒙混过关;县委宣扬部到截止日期仍未交稿,经编纂人员提示后发送的文件夹高达1.6gb,各种简报信息表格讲话稿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县上领导未经采纳的讲话稿。 二是供稿人员流淌性大,撰写水平参差不齐。每年组稿文件下发后,各单位按文件要求指派专人撰稿,有些单位经常是上一年某个人写,下一年换另一个人写,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稿件的质量难以提高,供稿的速度难以加快。比如,政府办人员撰写县政府政令辑要条目,往年的人员写得很好,今年编写人员写得很差,大部分只写出了 三是因为年鉴具有工具书性质,必需保证其内容的规范性和精确性,才能保证其存史价值和社会的借鉴作用。有些地方综合年鉴中,
3、一些涉及专业性的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精确度。例如常常简单混淆的法律概念和术语有“法制”与“法治”,“违法”与“犯罪”等等。部分单位撰稿中有大量专业简缩语未能标识清晰,比如“反宣币”、“cd4免费筛查”、“sce项目教学系统”等语,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也让编辑人员分不清对错。 2. 我市地方综合年鉴在编纂纲目、条目设置和入鉴内容等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是功能定位问题仍不够精确,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情文献,是资料性工具书。但是落实到详细工作层面,在内容选取和观点表述上,就存在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例如,关于“官书”与“民书”的争辩。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情文献,这一地情文献记载的内容如何支配,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为重点,
4、还是社情民意为重点,差别很大。假如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为重点,整个年鉴基本就是党和政府、人大、政协若干套领导班子的工作总结汇编;假如以社情民意为重点,可能会把一个地区基层社会的状况反映出来,把民众的生活状态和舆情需求记载清晰。假如片面强调年鉴的“官书”性质,在内容选取和观点表述上就会出现领导讲话、会议文献积累,高扬颂歌、突出成果、掩盖缺憾的问题。我们汉源年鉴的主要问题就是“官书”有余、“民书”不足。 二是内容反映不全面。主要表现在表述不够客观公正,表功多,讲成果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不足涉及较少;不同年份的年鉴基本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侧重点的新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改革开放的
5、不同进度和特点没有充分得到呈现,数据比较往往只是空泛的文字叙述,或者简洁表格,缺乏各类图表等现代化表现形式。 3. 我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在体现时代性、连续性和地方特色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一是缺乏创新思维,年鉴框架陈旧老套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年鉴逐年编纂连续出版,每卷年鉴的条目都着重反映对应领域年度发展改变状况。年鉴框架从类目到分目连续几年都没有改变,即使组稿方案有改变,一些供稿人往往也留意不到这些改变,只会依据刻板印象,根据以往的阅历撰写。这既奢侈了供稿人的时间和精力,又没有供应有效的信息。 二是地方特色不足。地方作为地方政府的官书,高度地反映各项全国性的方针政策在地方实施的业绩与成就,反映当地社
6、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的成果,所以应反映地方资源特色、经济特色和人文特色,这些年我们都从图片、内容等方面作了些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大,还不能完全反映地情实际。另外,地方综合年鉴是连续出版的文献,装帧、版式、色系、编排都应有连续性,形成显明的风格,每年在统一的风格下微调,而不应当今年学这里,明年学那里,五花八门没有主见。 4. 我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在把握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语言文字关、出版关等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一是保密机构等部门审查流于形式。近年来,随着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工作日趋规范严谨,各级编纂机构都在编辑人员审核的同时,将年鉴终审稿送交宣扬、保密等部门审核,以期把好政治
7、关、保密关。但因年鉴体量很大,字数许多,相关部门往往只是批阅图片、大事记等内容,大部分内容未能仔细审核,造成时常有不适合刊载的内容出版。 二是部分出版机构不够仔细负责。地方综合年鉴出版已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地年鉴出版招标中标的往往是文化公司等机构,传统的出版社已居于产业链上游,不再与地方志编纂单位产生干脆关系。部分出版机构不具备审校实力,或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将传统的三校三审、两人对审等改为电脑机器差错,使得出版最终的程序不够严谨。 二、对提高我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详细建议看法 1. 加强培训,提高编写技能,保证供稿质量。年鉴供稿者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学问背景差别较大,队伍变动也较
8、为频繁,因此,要想保证供稿质量就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供稿者的年鉴编写技能,尤其是对于首次加入年鉴供稿者队伍的同志,要通过培训使他们驾驭年鉴编写的基本规范和要领。为保持组稿人员、编辑人员与撰稿人员之间联系,可以建立年鉴撰稿人通信录、年鉴q群、年鉴微信群等平台,刚好发布编辑信息,在人员有变的状况下,也可以实现刚好沟通沟通。在培训中,在编纂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加强相应的政治学习,比如前段时间下发的关于志书编纂中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军事政法以及涉台、涉外、涉侨政策把关要点对把握志书年鉴的政治关就具有重大意义,应逐字研读。对基层撰稿人员的培训,除基础的理论学问外,更多应是实例的学习,从最小的条目撰写入手
9、,使其快速具备基本的撰稿实力。 2 . 树立质量第一的原则,年鉴涉及专业性的内容由相关专家审定 。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建立年鉴质量保障体系,严把质量关,将质量意识贯穿年鉴编纂的全过程。由于地方综合年鉴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众多内容信息,无论是组稿和撰稿人员,还是编辑人员都不行能对全部的专业领域了如指掌,因此以培训授课的形式或评议会议的形式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年鉴内容进行把关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出版招标环节,应在肯定层面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不合格和表现不佳、不负责任的商家解除在外。 3 加强分工合作,强化流程管理,提高编校水平。供稿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要想保证年鉴编纂质量,编校环节是关键。动辄几十万字的年鉴著作,编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加强分工合作,强化流程管理尤为重要。编辑工作要依据内容范围进行任务分解,做到守土有责,在校对环节要有交叉互校,审稿要层层把关,层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