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 民间传闻,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今以后,雨水会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
2、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起先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起先。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确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阔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夫们就要春耕、播种了,特别须要土壤潮湿,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珍贵了,所以
3、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须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复原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说明,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说明,这往往被人忽视。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加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
4、油烹而食之,曰熏虫。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起先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方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逐。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旧时农村多有户户打五谷囤之俗,一般是于这一天的早晨,由当家人来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一圆圈,名曰囤,中间再放少许五谷即成,以祈丰年。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畅饮于山野。建国后,此俗已废,现在比较盛行的是炒蝎豆,据
5、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块炒。此外,现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忧人间生路断绝,便违背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挽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其次年二月初二,人们正
6、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接着给人间兴云布雨。从今,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
7、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料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其次年二月二,龙母果真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小公主一每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找寻真正的华蜜。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肯定要到人间去,找寻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静静地把她送出龙宫,还给她带了一个锦囊。龙女恋恋不舍地告辞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远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
8、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方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怜悯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连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特别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忽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谢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再说公主离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
9、道后,龙王特别愤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每天惦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闻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吩咐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起先醒悟。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也许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
10、载。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挽救龙王,到处找寻开花的金豆。到了其次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望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
11、庭,接着给人间兴云布雨。从今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这一天,其它习俗也许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起先解冻,天气渐渐转暖,农夫告辞农闲,起先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假如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喊它了。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过,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