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_陈朴.pdf

上传人:w****8 文档编号:8132735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_陈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_陈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_陈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_陈朴.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陈朴林垚刘凯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和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过去 20 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能够刻画生产率、 产品流动性摩擦、 劳动力流动摩擦以及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将模型应用于 30 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进行校准, 本文研究了中国从 19972012 年间的经济增长, 发现生产率冲击和投资冲击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 贸易壁垒冲击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也对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 省际间贸易壁垒冲击的影响更强。此外,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伴随时间推移越来越

2、重要。利用本文的模型, 我们还在一般均衡视角下分析了广东省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区域传导效应以及北京和上海劳动力流入壁垒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还发现, 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流通进行改革以构建更高层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和产品流动摩擦, 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区域贸易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陈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2, 电子信箱: puchen ruc edu cn; 林垚( 通讯作者)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610065, 电子信箱: rdlinyao1992 163 com; 刘凯, 中国人民大

3、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2, 电子信箱: liukeynes rucedu cn。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BJL023) 和北京高校 “双一流” 建设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一、引言在过去七十年,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 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名义汇率下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购买力平价下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条: 一是逐步构建有效率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使市场机制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努力实现生产要素以及各种产品和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二是积极融入世界

4、市场, 深度参与国际分工, 充分挖掘自身比较优势。这两条都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其中第一条,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尤为重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包括: 努力消除区域之间阻碍生产要素( 资本、 劳动等) 流动以及商品和服务流通的区域壁垒、 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不合理政策, 努力消除行业之间以及部门之间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垄断行为、 行业壁垒以及不合理政策和规定。2020 年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 , “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而加快构建更高标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打破各种壁垒, 以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的

5、高效流通, 则是为国内大循环搭好平台、 形成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任务。历史和经验分析表明, 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会受到区域和行业因素的影响。例如, 过去几十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区域因素; 最近几年中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行业因素。这些区域和行业结构差异以及潜在生产率变化的差异04陈朴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都说明行业和区域构成是理解宏观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影响区域和行业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间贸易、 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区域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区域和行业对整体经济表现的影响。中国经济过去

6、数十年的快速增长也体现了国内区域间的产品流动和劳动力流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小鲁和樊纲, 2004; 邓慧慧, 2009; 盛斌和毛其淋,2011; 许统生等, 2013;郝大明, 2015; 蔡昉, 2017)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经济增速下滑, 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应对经济增速下滑, 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重大挑战。区域间产品流动、 劳动力流动和生产率变化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 通过降低区域间产品流动摩擦和劳动力流动摩擦能否推动未来的潜在增长?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不仅能够帮助梳理和归纳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 而且有助于确立未来新的增长动力,

7、 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大部分的宏观研究主要强调总体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少文献认为总体冲击的假设并不合理, 并且证实单一行业或者区域的冲击对宏观经济也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Horvath( 1998,2000) 最早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数据来刻画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通过多部门行业冲击模型也能够刻画宏观经济的波动。最近的文献除了关注行业冲击, 也开始关注区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区域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亚于行业因素, 同时考虑行业和区域因素对于研究宏观经济更为重要( Caliendo et al, 2015; Caliendo et al, 2018; Tombe Zhu,

8、2016) 。因此, 考虑区域因素是了解微观层面对宏观、 行业、 地区经济增长波动的关键。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扭曲在逐渐减弱, 限制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在过去几十年来显著减弱, 产品在地区之间的流通成本也在显著下降。随着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入, 资本能够以更多形式在地区之间有效配置。因此, 区域间贸易、 劳动力流动等因素所导致的区域间相互作用成为冲击传导的重要机制。在这一背景下, 测度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摩擦并刻画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就更为重要。此外, 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区域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机制并量化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按照这一思路,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区域和多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9、 以此来定量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历史贡献。我们的模型建立主要依赖于 Eaton et al( 2016) 。在此基础上, 本文将模型扩展到不同部门。此外, 我们在模型中引入区域因素, 包括国家内部区域间贸易和劳动力流动。区域间贸易和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由区域的投入产出关系来刻画。区域间劳动力的流动会受到流动成本的影响。在劳动力流动存在成本的假设下工人会面临工作地点的选择问题。给定劳动力流动成本, 工人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收入。部分工人会选择在区域间流动, 另一部分工人选择留在原有工作地点。此外, Eaton et al ( 2016) 的框架能够帮助刻画资本积累。利用模型计算

10、如下省际冲击: ( 1) 各生产部门的生产率; ( 2) 省际间贸易成本; ( 3) 省际间劳动力流动成本; ( 4) 资本品投资冲击; ( 5) 产品需求。因此通过模型能够清晰刻画产品流动摩擦、 劳动力流动摩擦、 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和资本积累, 确定不同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主要分析了 19972012 年中国经济增长。计算主要依赖中国不同行业省际贸易数据、 省际人口流动数据和工业产出数据。我们通过 1997 年、 2002 年、 2007 年和 2012 年省际间投入产出表获得各省不同行业的双边贸易额。各省人口和省际人口流动数据通过中国 2005 年、 2015 年 1%抽样人口调查

11、和 2000 年、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获得。此外, 我们收集 31 个省份的价格和产出数据。利用模型和数据计算 19972012 年不同冲击的时间序列。142021 年第 6 期由于省际人口流动数据和省际间投入产出的限制, 本文利用数据主要讨论了 2012 年之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人口流动和产品流动的特点仍旧是 2012 年之后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 因此本文的分析框架仍旧适用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模型中引入不同的省际冲击, 通过反事实模拟发现生产率冲击和投资冲击是过去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贸易壁垒冲击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也对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

12、省际间贸易壁垒冲击的影响要更强。此外, 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伴随着时间越来越重要。最后, 分析了各种冲击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简要讨论了相关反事实模拟下区域经济的变化。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构建了能够全面刻画区域间贸易、 劳动力流动和资本积累的动态均衡模型, 从而能更系统地讨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包括区域因素和行业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Eaton et al ( 2016) 主要讨论了国家之间冲击的传导对贸易的影响, 并没有将劳动力流动考虑在内。Tombe Zhu( 2016) 讨论了区域间贸易和劳动力流动, 主要是省内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13、但其模型没有将资本积累纳入, 而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且劳动力流动往往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动态变化, 忽略资本积累讨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遗漏掉很多重要的传导机制。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同时引入了区域间贸易、 劳动力流动和资本积累,更贴近中国经济的实际, 也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各种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由于引入了资本积累过程并考虑了资本积累与区域间贸易和劳动力流动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本文中区域间贸易和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同 Tombe Zhu( 2016) 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本文的机制分析更加丰富。第二, 结合中国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 并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 从而可以对各种冲击进

14、行定量研究和反事实分析, 进而能够对中国未来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增长提供严谨的政策分析。第三, 基于所构建的模型, 研究了广东省生产率提高和北京上海劳动力流入壁垒上升通过一般均衡效应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 有助于为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二、文献述评本文主要探寻区域间和行业间要素流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区域间贸易、 区域间人口流动和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 从以下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 区域间贸易中国省际贸易成本反映了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一体化程度的上升主要体现在地方行政保护和垄断的

15、下降, 物流交通成本的下降。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推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协作, 并帮助企业形成统一的市场。最近几十年间中国区域和省际贸易成本逐渐下降, 成为推动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盛斌和毛其淋, 2011; 沈坤荣和李剑, 2013; 张少军和李善同, 2017) 。评估区域市场整合程度, 测度省际贸易成本并确定影响省际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是这一领域的关注点之一( 陈勇兵等, 2013) 。此外, 交通基础设施被认为是影响省际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有效降低贸易成本, 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刘建等, 2013;许统生等, 2013) 。伴随交通基础设施的

16、改善和市场分割度的下降, 中国加入 WTO 后区域间贸易成本下降, 国内一体化水平上升( 刘生龙和胡鞍钢, 2011; 潘文卿和李跟强, 2017) 。( 二) 劳动力流动较多文献关注影响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劳动力流动主要是由产业政策造成的, 地区间的差异增强了这种趋势( 蔡昉, 1995) 。因此, 产业因素被认为同劳动力流动有密切关系( 范剑勇等, 2004) 。此外, 户籍制度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孙文凯等,2011; 周文等, 2017) 。房价差异会对劳动力流动带来影响, 并推动产业发生转移( 高波等, 2012; 张莉等, 2017;

17、 周颖刚等, 2019) 。Jiang Shi( 2015) 通过多部门模型估计了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成本, 发现流动成本很高且呈现不对称的特点。24陈朴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地区收入差异伴随劳动力流动发生改变。已有的理论和现实数据表明,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差异有一定影响。由于中国劳动力流动成本过高, 仍有潜力通过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来减小地区差异( 姚枝仲和周素芳, 2003) 。劳动力流动成本也会影响不同地区市场准入的差异, 而不同地区市场准入的差异会导致收入差异( 范剑勇和张雁, 2009) 。另外,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和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表明劳

18、动力市场改革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也能为未来整体生产率的提高提供有益启示( 郝大明, 2015; 伍山林, 2016;蔡昉, 2017) 。当前劳动力配置扭曲仍旧很高, 导致过多劳动力滞留农村, 带来效率损失( 盖庆恩等, 2013)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导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例如,资本流动的特征决定了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许召元和李善同, 2009; 邓慧慧, 2009) 。( 三) 投资大量研究认为中国投资效率存在各种问题, 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 资本收益率下降, 投资效率低下( 袁志刚和何樟勇,

19、 2003; 李治国和唐国兴, 2003; Zhang, 2003; 沈坤荣和孙文杰, 2004) 。中国的投资仍旧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较差的制度环境将容易诱导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增加并加剧其投资冲动, 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awski, 2002; 陈志勇和陈思霞, 2014)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整体资本回报率下滑的现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白重恩和张琼, 2014; 张勋和徐建国, 2014; 陈志勇和陈思霞, 2014)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大幅度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 资本在不同行业间的配置出现了更多的扭曲, 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 陈彦斌等, 2015; 柏培文和许捷, 20

20、17) 。综上所述, 已有文献虽然就区域间贸易、 劳动力流动和资本积累等对中国经济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系统地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全面考察商品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畅通及其与资本积累的互动、 定量分析这些因素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的动态变化, 这类研究较为缺乏。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弥补相关文献空白, 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出政策建议。三、区域经济特征本文主要讨论 19972015 年区域间劳动力和区域间贸易的变化。由于数据限制排除西藏, 仅讨论余下其他省份。1958 年以来户籍制度被认为是阻碍省际

21、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和劳动力的分布和配置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造就了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产业政策转向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制造业。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已经先于人口分布转变发生, 这为劳动力在区域间转移提供了基础和初始动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诸多特殊政策, 其发展逐渐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不平衡增强了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政府逐渐开始户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 2003 年全国范围实施行政制度改革, 颁布 行政许可法 , 不同地区逐渐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的要求, 这些措施

22、加快了人口在区域间的流动。但是, 由于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有限, 不得不面对过高的医疗和教育成本,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仍旧很高。在本文中, 我们利用 1%抽样人口调查和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劳动力区域间的流动数据。将五年前常住地同现住地不同的工人划分为省际间的流动人口。数据显示, 相对不发达内陆省份, 沿海和发达地区外来人口所占份额更高。同时, 2015 年沿海和发达地区外来人口所占份额仍旧高于不发达内陆省份, 但是发达地区移民份额出现了显著下滑。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对外贸易取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对外贸易成本342021 年第 6 期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 中国区

23、域间的贸易成本也发生了显著下滑。区域间贸易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推出, 降低了区域间市场的分割程度。同时, 加入 WTO 后, 对外开放促使地方政府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动了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物流成本的降低也降低了区域间的贸易成本。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区域间的贸易数据。将行业划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行业, 并计算各个省份从其他省份的进口份额, ni=xniNi =1xni, 其中 xni是省份 n 来自省份 i 产品的支出。从 1997 年和 2012 年各省份的耐用品省际进口份额可以看到, 各个省份都更倾向购买来自本省的产品。

24、从 19972012 年, 随着省际贸易成本的下降, 本省产品所占份额发生了显著下滑。从1997 年和 2012 年各省份的非耐用品进口份额可以看到, 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各省越来越多购买其他省份的产品。通过投入产出数据我们还计算了各省来自国外耐用品和非耐用品进口份额, 结果显示伴随贸易成本下降, 来自国外的产品份额逐渐上升。四、模型( 一) 模型设定假设经济体中有 N 个地区, 每个地区的生产者分为三个部门: 耐用品的生产部门( D) , 非耐用品的生产部门( N) 和服务业的生产部门( S) , 我们用 =N, D,S 表示三个部门的合集。其中, 耐用品全部用于当期投资, 非耐用品和服务则

25、全部用于当期消费。i 地区生产的商品可以运送到 n 地区消费, 不过运输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输成本。假定该运输成本类似冰山贸易成本, 即从 i 地运送1 单位商品到n 地需要djni, t1 单位的商品。非耐用品和耐用品属于可贸易品, 用集合 T来表示, 服务属于不可贸易品, 该商品的冰山贸易成本无限大。生产要素由资本和劳动构成, 生产函数为科布 道格拉斯形式。一个地区某个部门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可以用一个闭集 z 0, 1 来表示, 因此, 在 t 时期 n 地区 j 部门 z 产品的产出 yjn, t( z) 可以写为:yjn, t( z)= ajn, t( z) Bjn( Ljn, t(

26、z) )jn( Kjn, t( z) )1jn( 1)其中, ajn, t( z) 代表 t 时期 n 地区 j 部门 z 产品的生产率, Ljn, t( z) 和 Kjn, t( z) 分别表示生产该产品所用的劳动和资本。jn表示 n 地区 j 部门劳动所得占总产出的比例。常数 Bjn=1()jnjn11 ()jn1 jn。地区资本的积累方程为:Kn, t+1= n, t( In, t)( Kn, t)1+ ( 1 ) Kn, t( 2)其中, Kn, t表示 t 时期 n 地区的总资本, In, t表示同期的投资, n, t则表示该地区的投资冲击, 其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类似于 Chari

27、et al ( 2007) 中的投资楔子。参数 0,(1刻画了投资的调整成本, 为折旧率。地区的代表性消费者最大化其效用函数 Un, 可以用下式来表示:Un=t =0tn, t( NlnCNn, t+ SlnCSn, t)( 3)其中, 为贴现率, 表示消费的时间偏好。n, t表示 n 地区 t 时间消费的总体偏好。N和 S分别表示该地区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的相对偏好。在( 3) 式替代弹性为 1 的情况下, N和 S也表示非耐用品和服务分别在总消费中的占比, 因此有 N+ S=1。社会计划者给每个地区分配一个权重 n, 最优化问题为:44陈朴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

28、长由于篇幅限制, 结果备索。W =Nn =1nUn( 4)这里假设Nn =1nn, t=1。整个经济体面临如下约束:( 1) 在 t 时期分配到 n 地区 j 部门的生产 z 产品的劳动力总和不超过该地区劳动供给:j10Ljn, t( z) dz Ln, t( 5)( 2) 在 t 时期分配到 n 地区 j 部门的生产 z 产品的资本总和不超过该地区资本总量:j10Kjn, t( z) dz Kn, t( 6)( 3) 对于可贸易品 jT, 所有地区对 n 地区 j 部门 z 产品的总吸收不超过其产出:Nm =1djmn, txjmn, t( z) yjn, t( z)( 7)其中, xjmn

29、, t( z) 表示 t 时期在 n 地区生产 m 地区消费的最终产品, djmn, t表示从 n 地区运往 m 地区的冰山贸易成本。( 4) 对于可贸易品 jT, n 地区 j 部门 z 产品的总吸收不超过该地区从所有地区所得的进口:xjn, t( z) Ni =1xjni, t( z)( 8)( 5) 假设消费者对不同商品 z 的替代弹性为常数 , 则对 t 时期 n 地区 j 部门的总吸收可以定义为:xjn, t10 xjn, t( )z1()1( 9)( 6) t 时期期初在 n 地区的总人口等于上期末的劳动力总人口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Nm =1Mmn, t= gn, tLn, t1=

30、 LOn, t( 10)其中, Mmn, t表示 t 时期从 n 地区到 m 地区的人口流动。邓羽等( 2014) 用类似的方法刻画中国省际人口的空间格局特点。( 7) t 时期期末在 n 地区的劳动力总人口等于当期劳动力的流入总和( 包括仍然留在地区的人口) :Ln, t=Ni =1Mni, t( 11)( 8) 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总吸收为当期消费:CNn, t= xNn, tCSn, t= xSn, t( 12)( 9) 耐用品的总吸收为当期投资:In, t= xDn, t( 13)( 二) 模型求解1 产品价格和区域间贸易基于 Eaton Kortum( 2002) , t 时期 n 地区

31、 j 部门 z 产品的生产率 ajn, t( z) 是一个随机数, 服从Frechet 分布, 其概率分布函数为:Fjn, t( a)= Pr( ajn, t( z) a)= exp( Tjn, ta( z)( 14)其中, Tjn, t反映该部门生产率的总体情况, 而 1 则决定了该部门不同产品间生产率的差异性。更高的 Tjn, t表示更高的生产率均值, 更高的 则表示较低的生产率差异性。542021 年第 6 期对于生产者而言, 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当地工资 wn, t和资本回报 rn, t成正比, 与生产率成反比。假设 n 地区 j 部门生产一单位产品需要的一篮子投入为:bjn, t=

32、 ( wn, t)jn( rn, t)1jn( 15)则从 i 地区运送 1 单位货物到 n 地区出售的价格可以表示为:pjni, t( z)=bji, tdjni, taji, t( z)( 16)由于 n 地区的消费者会购买价格最低的同类商品, 该地区 j 部门商品 z 的价格可以表示为:pjn, t( z)= min pjni, t( z) ; i = 1, , N( 17)根据( 14) 、 ( 16) 和( 17) 式, 可解出 t 时期 n 地区 j 部门的商品价格为:pjn, t=Ni =1bji, tdjni, tAji,()t1( 18)其中,Ajn, t=1( Tjn, t

33、)1, = + 1()11我们可以计算 t 时期 n 地区 j 部门的总吸收中, i 地区的进口占总吸收的比例为:jni, t=bji, tdjni, tAji, tpjn,()t( 19)其中,Xjni, t= jni, tXjn, t( 20)2 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假设 i 地区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到 n 地区, 但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需要付出成本。简单地,假设从 i 地区流动到 n 地区的劳动力将受到实际劳动收入的损失, 即该劳动力只能收到 vni, t= qni, twn, tpCn, t的实际收入, 且随机变量 qni, t服从 Frechet 分布:Fni, t( q)= Pr( qn

34、i, t q)= exp( ni, tq)( 21)其中, ni, t描述了劳动力从 i 地转移到 n 地的实际收入均值, 更高 ni, t意味着劳动力的转移不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 也即人口流动壁垒越低, 可以将该值视为跨地区人口流动壁垒。该值升高意味着人口流动壁垒降低。pCn, t表示消费品的价格指数, 根据上文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该指数可以表示为 pCn, t=( pNn, t)N( pSn, t)S。劳动力会选择实际收入最高的地区作为其迁移的目的地。对于从 i 地区迁移到 n地区的个体有:vni, t= max vmi, t; m = 1, , N( 22)据此可以得出从 i 地区迁移到

35、 n 地区的概率( 下文用迁移比例) 为:mni, t= Pr vni, t vmi, t; m n =ni, t( wn, t/pCn, t)Nm =1mi, t( wm, t/pCm, t)( 23)或者可以表示为:mni, t=ni, t( wn, t/pCn, t)i, t( 24)i, t=Nm =1mi, t( wm, t/pCm, t)( 25)因此, 从 i 地区迁移到 n 地区的人口为:64陈朴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Mni, t= mni, tLOi, t( 26)而 n 地区的总劳动力可以表示为:Ln, t=Ni =1Mni, t=Ni =1

36、mni, tLOi, t( 27)3 消费由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解出各个地区的消费为:pNn, tCNn, t= nn, tNpSn, tCSn, t= nn, tS( 28)4 投资投资的 Euler 方程为:pDn, tn, tIn, tKn,()t1= rn, t+1+1 ()pDn, t+1In, t+1Kn, t+1+1 ()pDn, t+1n, t+1In, t+1Kn, t+()11( 29)( 29) 式左边表示形成一单位资本所需投入的耐用品, 右边则表示一单位资本的回报, 包括利息回报和未来产出的提高。5 市场出清最终产品市场出清要求整个经济体的产出全部被消费, 因此有

37、以下公式:Yjn, t=Nm =1jmn, tXjm, t, CNn, t= xNn, t, CSn, t= xSn, t, In, t= xDn, t( 30)劳动力市场出清要求工资收入等于生产中的劳动投入:wn, tLn, t=jjnYjn, t( 31)资本市场出清要求当期资本回报等于生产中的资本投入:rn, tKn, t=j( 1 jn) Yjn, t( 32)( 三) 外生变量为求出以上方程的解, 需要将一些变量定义为外生变量。在外生变量给定的条件下, 内生变量可通过以上各个方程得到。定义如下外生变量: ( 1) 各地区的生产率 Ajn, t; ( 2) 地区之间的贸易流动壁垒 dj

38、ni, t; ( 3) 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壁垒入 ni, t; ( 4) 地区投资效率 n, t; ( 5) 地区的消费偏好 n, t;( 6) 各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gn, t。以上六个外生变量构成了本文的外生变量向量组 t= Ajn, t, djni, t,ni, t, n, t, n, t, gn, t , 在外生变量以及参数给定的条件下, 本文其他内生变量可由上一节的方程给出。五、动态变化为解出经济体各个变量的动态变化路径, 引入各变量的变化值xt +1= xt +1/xt, 并且将上一章的各方程改写, 表示成当期值和下一期变化值的函数, 即将 F( xt, xt +1) =0 改写

39、成 F( xt,xt +1) =0。在给定初始值和外生冲击的条件下, 方程组能够确定一条唯一的动态变化路径。( 一) 外生冲击和初始变量上一章定义了六个外生变量, 这些外生变量的变化可以视为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冲击可以表示为 t +1= Ajn, t +1, djni, t +1,ni, t +1,n, t +1, n, t +1, gn, t +1 , 分别是: 生产率冲击 Ajn, t +1、 贸易壁垒冲击 djni, t +1、劳动力流动壁垒冲击ni, t +1、 投资冲击n, t +1、 消费偏好冲击 n, t +1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gn, t +1。为确定唯一的动态变化路径, 需要给出

40、 t0期的五个初始值, 分别是: 各地区总吸收 Xn, t0、 各地区总产出 Yn, t0、 地区之间的贸易比例 jni, tj0、 地区之间的迁移比例 mni, t0以及各地区初始资本变化值 Kn, t0+1。742021 年第 6 期( 二) 动态变化路径在上述冲击 t +1以及五个初始变量 Xn, t、 Yn, t、 jni, t、 mni, t和 Kn, t +1给定的条件下, 可以刻画内生变化路径的方程。通过方程, 解出所有内生变量下一期的变化值, 包括: 各地区间贸易比例的变化值 jni, t +1、 商品价格的变化值 Pjn, t +1、 迁移比例的变化值mni, t +1、 劳

41、动力的变化值 Ljn, t +1、 总吸收的变化值 Xjn, t +1、 总产出的变化值 Yjn, t +1、 资本的变化值 Kjn, t +2、 工资的变化值 wjn, t +1和利率的变化值rjn, t +1。根据定义 Xjn, t +1= Xjn, tXjn, t +1, Yjn, t +1= Yjn, tYjn, t +1, jni, t +1= jni, tjni, t +1, mn, t +1= mn, tmn, t +1, 在给出外生冲击 t +2的条件下, 就可以求出各内生变量 t +2 期的变化值。以此类推, 可得出所有时期内生变量的动态变化路径。六、外生冲击的估计为了估计外

42、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设定, 并且用实际数据反向迭代出外生冲击 t +1, 为反事实模拟做准备。( 一) 数据来源投入产出数据来自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 包括 1997 年、 2002 年、 2007 年和 2012 年。省际间贸易流动的数据来自中国 30 个省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时期为 1997 年、 2002 年、 2007 年和 2012年。采用插值的方法, 得出 19972012 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和省际间贸易的年度数据。人口迁移率采用 2000 年和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 年和 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我们将五年前常住地

43、视为人口的迁出地, 现住地视为人口的迁入地, 并平均分配五年内的迁移率, 得到人口迁移的年度数据。各省份的投入产出数据包含了进出口, 在沿海省份如广东、 上海等, 对外贸易的占比很高。因此为使数据构造完备, 同时探索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将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视为第 31 个地区。该地区的投入产出以及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本文不考虑跨国的劳动力转移, 因此假设中国各省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没有人口流动。( 二) 模型参数参数的赋值如表1。模型中参数 和 的赋值参考了 Eaton et al ( 2016) , 分别为2 和0. 55, 参数 的赋值参考了 Tombe Zhu( 2

44、015) 和 Jiang Shi( 2015) 的赋值 2。折旧率 选择 0. 1。时间偏好 选择 0. 95, 对应 5%的年均利率。总消费中的服务占比 s定为 0. 4625, 该值是将 2011 年CPI 篮子中的居住、 医疗保健、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归为服务业后得出的比例。jn使用了2012 年地区投入产出表中的劳动所得占总收入的比例, 各省份的 jn有所不同,但不随时间变化。表 1 为各省份 jn的均值, 方括号内为所有省份 jn的范围。表 1模型参数设定参数赋值参数描述2生产率的差异性2劳动力流动收入的差异性0. 55投资转化率0. 1折旧率0. 95时间偏

45、好s0. 4625总消费中服务占比84陈朴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限于篇幅, 动态路径变化方程未列出, 如有需要, 可向作者索取。续表 1参数赋值参数描述Dn0. 396 0. 188, 0. 524耐用品部门的工资占总产出的比例Nn0. 296 0. 081, 0. 471非耐用品部门的工资占总产出的比例Sn0. 542 0. 364, 0. 753服务部门的工资占总产出的比例( 三) 外生冲击为了迭代出外生冲击 t +1, 首先解出 1997 年至 2012 年间 Kn, t +1的变化。计算出所有时期的Kn, t +1以后, 根据实际数据反向迭代, 得出 2

46、000 年至 2012 年的外生冲击 t +1。结果显示三个部门的生产率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显著上升, 且上升幅度也是所有冲击中最大的, 可以预计生产率的提高是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大部分地区生产率的冲击逐渐减小, 这符合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贸易壁垒冲击数据显示, 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 耐用品的贸易壁垒在样本期内显著减小, 非耐用品的贸易壁垒虽然减小幅度没有耐用品显著, 但减小趋势依然明显。值得注意的是, 耐用品的国际贸易成本减小幅度较大, 显示中国制造业进出口的各项成本在快速降低。通过对劳动力流动壁垒冲击的分析, 我们发现在 2000 年至 2012 年期间, 整体劳动力流动壁垒经历了先上

47、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 我们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人口流动管理较松, 大批劳动力涌入北上广务工, 造成了人口的大迁移。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提升和准入的管制, 21 世纪初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遭遇了急停, 因此劳动力流动壁垒显著升高。2002 年后,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各项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出台, 人口流动的规模再次提升。因此, 整个样本期间人口流动规模呈倒 U 型。七、量化分析( 一) 模型和数据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校准和外生冲击的估计, 可以评估模型对实际观察数据的拟合程度。模型中引入所有外生冲击并计算动态模型的结果。表 2 比较了模型所生成

48、20022007 年和 20072012 年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和数据中所观察到的实际产出增长率。整体上讲, 引入所有外生冲击能够解释大约 80%的产出增长, 模型能够刻画 2007 年之后实际产出增长下滑的现状。由于本文通过 1997 年、 2002 年、 2007 年 和 2012 年省际间投入产出表插值近似得到每年省际间贸易份额, 省际贸易数据同实际省际间贸易数据可能出现偏差, 因此模型无法完全解释所有产出增长。为了更好地刻画冲击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本文也计算所有外生冲击对耐用品行业和非耐用品行业的影响。利用 2002 年、 2007 年和 2012 年的投入产出数据, 将制造业划分为耐用品

49、和非耐用品行业, 并利用 GDP 平减指数估算了 20022007 年和 20072012 年的耐用品和非耐用品行业的实际产出增长率。表 3 比较了模型所生成两个时段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和数据中观察到的实际产出增长率。整体上模型结果能够较好刻画耐用品和非耐用品部门实际产出的增长变化。表 2实际 GDP 增长率单位: %年份模型数据2002200778. 473. 82008201232. 456. 720022012136. 3172. 4942021 年第 6 期由于篇幅所限, 外生冲击的估计方法和外生冲击在各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未给出, 如有需要, 可向作者索取。表 3耐用品和非耐用品部门实际产

50、出增长率单位: %年份耐用品部门非耐用品部门模型数据模型数据2002200711910360. 3542008201215. 633. 931. 14320022012153172110122( 二) 实际冲击的影响为了对区域间贸易、 劳动力流动和投资冲击对产出影响的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给定样本期内的外生冲击 t +1的基础上, 我们计算了 20002012 年间这些冲击对实际 GDP 增长的影响。表 420002012 年不同冲击对实际 GDP 的影响单位: %冲击类型实际产出增长百分比20002004 年20042008 年20082012 年1内部贸易成本 dnin, i31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