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读书心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爱莲说读书心得爱莲说读书心得(通用5篇)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2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宠爱的特别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宠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宠爱牡丹。我唯独宠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穿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芳香,笔直干净地直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欣赏(莲),而不行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
3、人数当然就许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宠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闻名人。是闻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一直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非常。说:一种争论文的文体,可以干脆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
4、:花。甚:很,特别。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y)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漂亮而不端庄。通:贯穿;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干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屹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
5、汉语的„„啊‟‟„„呀‟‟,助词。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情愿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改变,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宠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记)鲜(xi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许
6、多人吧。宜乎:当然(应当)。宜:当。众:众多。周元公集周子之学以主静为宗。平生精粹,尽於太极图说、通书之中。词章非所留意,故当时未有文集,周元公集为编修朱筠家藏本。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见: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殊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许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爱莲说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明哲保身
7、的生活看法,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通书通书是周敦颐读易经的心得。学易经,搞预料的也多,搞风水、看相算命的还不少,但原委探讨得怎么样?这些预料大师的境界、文化、气质就未必能高超起来。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释道三教,在通过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将其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这四十章里,融通了儒释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释道的才智通过易经的读书心得凝练在一起。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3 记得童年的那个夏夜,父亲指导我第一次读爱莲说。说实话,那时还不能全部理解这篇文章的涵义,但我却爱上了这篇透射着精神光彩的文字,直到我走向社会生活以后,我逐步理解了这篇文章的精神内容,直
8、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它的全文。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庐陵家谱也和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他的爱莲说可以说是他洒落胸怀的光辉写照。据史,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即作爱莲说相赠。莲,俗称荷花,历来是古今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赞美它的清姿素容,而周敦颐的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而名贵的品行,从而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和潇洒胸襟
9、。爱莲说的全文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莲之美在于一个洁字。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描写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精神风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行亵玩,写莲如傲然君子,而决不被世俗轻慢玩弄。文章的其次部
10、分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在于感慨,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爱莲说的说,即托物言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志向人格的确定和追求。同时,文章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漂亮,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的主题得以深拓,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加深立意的作用,艺术手法极其新奇而高超。并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们看到,现实世界里的污泥浊水,也不泛荡涤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人既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能像俗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她)们要在污浊的世界中坚决不移,恒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在古代屈
11、原的代表作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我爱荷莲,不仅爱其品质的高洁和美妙,而且爱其精神不落世俗的娇媚。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4 素养教化强调以人为本,即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素养教化的详细活动中,发挥主体的作用,主动主动的参加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很多老师所追求的,也是我校开展课题探讨的主要目的,通过观看万春艳老师的爱莲说一课后我收获多多,感受多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问的海洋里畅
12、游,在学问的天地中遐想。.传统的语文课堂长期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一是老师喜爱依靠朗读带,认为读音精确而省事。事实上,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古人也始终特别提倡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目前的部分老师不大重视朗读,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阅读的时间大大削减,使得一部分学生的朗读实力很差。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当极力给学生创设朗读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朗读实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更是必不行少,这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朗读在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万老师在简介作者之后,用背诵的方式先引出课文(同时出示幻灯片爱莲说的全文内容),大部分学生脸上露出了艳羡之情,有了参
13、加学习的欲望。再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指出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觉完成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重点指出对偶句和排比句的不同读法,加强阅读方面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听到这里,我有很深的感受,平常,我总认为拿录音机让学生听,然后把字词校对了就完事,而且再加上部分学生也不重视阅读,因此我也就疏忽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这节课,我相识到只要老师能以声传情,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建的艺术境界,感受到作品所蕴涵的感情与意境,他们是会觉得听老师的阅读比听范读带朗读更有亲切感,同时也会喜爱上阅读的,而我们的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爱好,才会有自得的
14、动机。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需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爱好。通过上边的朗读指导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大有信念,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让他们更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人民教化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创建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建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建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大胆的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畅所欲言。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林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她跟学生的关系特别融洽。课堂上总是微笑着激励学生发言。如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时候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回答
15、。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约了时间,还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中,要对学生活动的结果适时的加以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主动性加以爱护。这一点林老师也做得很好。如第一个主动起来背诵课文的同学,让全班同学给她一阵热情的掌声,还给这个学生送上一幅莲花图,并激励学生像莲花一样高洁。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胜利的力气源泉。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东西转化成为一种实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学与练结合起来,从课内向课外延长。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知道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就是通过描述某种事物来表达一种志趣。万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要求学生用托物言志的方
16、法写一种喜爱的花。这时学生的主动性很高,都很想用刚学到的方法练练。结果学生完成的效果特别好,有的写自己喜爱的是牡丹,有的说喜爱的是菊花,写出了各种花,有描写也有抒情,这样一来,学和练结合起来,课内和课外也结合了起来,而且也进一步巩固了课内的学问。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把平常认为比较味同嚼蜡的写作变成好玩的练习,同时也无形之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比较高。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老师要做到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实力这样学生就会恒久处在主动乐观的发展状态,
17、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这是我万老师的这节爱莲说之后个人的一点体会,或许说的不是很到位,但我想它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一些启示。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5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行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赏 析】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羡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
18、花坚贞的品行,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其次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方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厚的慨叹.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珍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行亵玩",写出了莲如
19、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其次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志向人格的确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
20、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超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行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许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美丽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
21、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其次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行.事实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行,就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阅历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珍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行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躲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周敦颐的爱莲说从&quo
22、t;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厚大气,既点明白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白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干脆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行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剧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
23、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分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下句周敦颐就干脆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挥而就,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道.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方,让花的特性喻
24、人,虽平淡,但比方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味道."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干脆指责.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方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自命不凡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厚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傲岸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珍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喜闻乐见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假如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