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的经典现代情感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收的经典现代情感散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麦收的经典现代情感散文从山东省济南市古城商河县到市万坊村,路程大约20公里。不惑之年来到异地工作,多少有些不适应。高楼厂房平底起,饱阅沧桑纪春秋。为了生活和事业整日劳碌是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到城市的同仁们的真实写照。虽不像过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那般慷慨悲歌,但工作繁忙,一家人离多聚少,总少不了一些牵挂,多一些寂寥。有幸的是麦收就要起先了,我们村是山东闻名的“麦田爱护区”。沿商河县城316国道驱车向南30分钟,就是我们村“麦田爱护区”。麦子熟了该收获了,我和爱人驱车带着孩子回老家帮忙收麦子,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农夫们的重要节气,谚语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过五月,应当称为抢五月,所以不
2、管是上班的还是上学的,都要赶回老家帮忙。儿子还是第一次看我们收秋,特别兴奋,把车窗按下,小脑袋瞻前顾后新奇的看地里的庄稼,不停的问这问那,我们不耐烦的回答着他无趣的十万个为什么。车子在宽宽的公路上飞奔,车载音响里飘出悠扬的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唰唰的向后倒去。驾驶室里时常的飘来阵阵带有微甜的麦香,这香气是那么的熟识与迷人。广袤的大地上只有两种颜色,心旷神怡的金黄色,在天涯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接,在大片麦田中间夹杂着行道树。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金黄的麦浪。黄色是主宰,绿色是点缀!在远处黄色海洋中,有一片绿洲。起先是一个点,随着越来越近,绿点越来越大,变成绿洲。繁茂的绿树之中露出了红色
3、的房顶,几缕青烟随微风渐渐飘向天空。近了,望见了村边像镜子一样波光粼粼的池塘,倒影着岸上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小院落。车子拐进村里,一排排灰砖红瓦,高大宽敞的平房,栽满槐树和月季花的干净街道,街上有几位老人坐在大槐树下乘凉,聊着他们过去的岁月。老远就看到爸妈站在那里了,孩子兴奋的爷爷奶奶的叫个没完。父亲领着他的孙子去看他喂得小羊羔了,母亲对我说快去坡里给你哥嫂帮忙去吧,可能收着了。我和妻子走在田间的路上,和乡亲们打着招呼,让着来来往往的运小麦的车辆。远处几台联合收割机在地里收割,收过的地里就像被剃的平头,齐刷刷的麦扎很是好看。现在的麦秋用不了几个小时就完事大吉,人们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我不由想起了我小
4、时候过麦秋的情景。那时麦秋学校会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大人们收麦子。早上三四点,父亲就叫我们起来,拿着昨晚父亲磨快的镰刀,去割麦子。大地被人们用田埂分成了一条一条的,中间是是田间小路。在父亲的指认下,我们找到了我家的麦地。开镰了,我一手抓麦子的节杆,一手用镰刀割,嚓嚓,嚓嚓。我觉得很好玩,起先还能跟上大人,可一会就被拉了老远。过了一会儿,天明白,我直起了酸痛的腰,望见父母还是不停的割着,汗水把脸上粘的尘土冲的一道一道的,尽管颈项上搭了毛巾,可是都顾不得擦汗。这时我发觉地里竟然满是割麦子的人了,由于是才收割,人们都心情好干劲高,有的还大声说笑。快到八九点的光景,人们起先回家吃饭了,有的带了饭,就在
5、地头吃。那时过麦秋是吃馒头的,还有咸鸭蛋,算是很好的了,平常是吃窝窝头就咸菜,鸡蛋鸭蛋都要拿去换钱的,除了来客人一年也吃不着几次。吃完饭,父亲套了牛车去拉麦子,母亲和我们再去割麦,再次回到地里时,我的腰痛的弯不下,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可是不干不行啊,过秋有一个小孩帮把手都好啊。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头上,就像头发烧着了一样,可是不能休息,回到场里还要把麦秆用砸刀砸开,因为麦秆太长不好压。我的腿像灌了铅,拖不动,割的麦子都捆成了捆,我搬的都挺费劲,父亲用牛车拉了三车,都必需砸完才能回家吃饭。那时的我真的累模糊了,中午回家往床上一躺,浑身就像散了架,动也不想动。脸上胳膊上都是黑色的灰土,麦旺扎扎的难过
6、,浑身都刺痒,那也不想去洗,真的不想动弹。中午在毒辣的太阳底下,父母把摊开的麦子再翻几遍,我和哥哥是睡了一小觉的。下午我们又去割麦子,天黑后回场里再砸麦秆。其次天还是起那么早,还是中午砸麦秆,摊麦子,只是吃饭后就套上牛,拉着圆滚滚的石轴【轱辘】,去压麦子,牛太慢了,有时压到天黑也压不好。有驴的就好多一了,用一块布蒙住驴眼,可以转的快些。父亲在压麦子,我们还是去地理割。下午五六点钟,我们都回来起场,把麦秸用木叉叉起,放到一起,现在还不能把麦秸垛起来,因为还要压二遍,有的要压三遍的。起完麦秸,把带着麦康的麦子堆成一堆,看看有没有风,假如有风,就顺着风向,父亲拿了簸箕,哥哥用木制的掀,铲起麦子放进父
7、亲端着的簸箕里,顺手一扬,麦子就像一溜金黄的雨撒了出去,麦康就被风刮到一边去了。扬完场,天完全黑了下来,但还不能回家,还要砸麦秆,把扬出来的麦子摊开,几天后把麦子晒干了入仓。就这样过二十多天,快的也要半月,把麦秸都垛起来,上面糊上泥巴。等以后盖房子和泥用,或者冬天没有草料时喂牛。这时才能算过完麦秋,期间也把玉米给种上了。经过一场麦收的人们,都会被晒的脱一层皮,但人们不会去在意的,只有收获的喜悦,因为农夫只有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得到了满意,过秋就是农夫的节日!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去济南出差,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民工装扮的人。因为闲的无聊就和他攀谈起来,他说回家过麦。我说:“天这样旱,收成不会很好吧?
8、”他说:“是啊!今年要赔本的。”我不解的问:“那你还种地干嘛?反正你打工也不少挣钱!”他说:“谁说不是那,可是心里老是割舍不了那块地,每年过麦时在外边干活心里也不踏实,不回家就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回去哪怕只收一袋子麦子也算过秋了!”我望见他说这话时眼里有泪花在出现。哥哥的麦子很快就收完了,我根本就没有帮上忙,因为用不着,大型收割机收完后,倒入早就等着的三轮车,拖拉机斗里,人们有的干脆去卖掉,有的人拉回来,放公路上晒晒再卖个高价?中午我们一家喝着啤酒,探讨着今年的收成,都很兴奋。妈妈端来一盘子淹腌好的咸鸭蛋,说:“你们快尝尝,你弟兄俩从小就爱吃!这鸭蛋我用酱油,味精鸡精等细心腌制,个个里面都有油!
9、”儿子看到摆在盘子里,都切成荷花状的鸭蛋,伸手就抓了个放嘴里,只嚼了几口就吐出来了,嚷着:“太咸了太咸了!”我们也说以后少吃盐,盐吃多了血压高血脂稠,还会致癌!爸爸看着他的小孙子眯着眼笑着说:“我们都吃了一辈子了不是好好的?来,再吃一块!”妈妈说:“现在的人都高般了!吃啥都不香了,还这病那病的!”我妻子在厨房探头说:“现在富有了,吃穿都是小事,只有健康才是大事!”妈妈叹息着,摇着头又去厨房端菜,她不明白为什么人都变了。哥哥嫂子都在村东的厂子里打工,每月八九千的工资,种的麦子去除种子农药化肥,还要雇人浇地雇车收割,真正收入寥寥无几。但他们还是坚持着,因为那是父亲的心愿。没有方法,还是要过麦秋。我
10、想老人还是忘不了过秋时,那份记忆吧!回来时儿子天真的问我,天这样热怎么还去收麦子啊,等凉快了去收不行吗,我们都笑了。孩子啊,你已经体会不到你父辈们的艰辛了。我这时突然想到了为什么父亲还坚决让我们种地,他在坚守劳动人民的艰苦本色,怕我们忘了本啊!关于麦收的现代抒情散文:麦收记忆打场不光苦累,也有乐子。打场时,正常状况下没法休息,间或有休息间隙,都是因故障或异样状况,比如停电、柴油机坏了、脱粒机不动、电动机烧了、皮带断了和电线破了等。这时,我们的孩子气就彻底地复活,马上野性大发,最终可以喘口气,玩一会了,心里那个兴奋劲简直没法形容。尽管已经累得半死,但因心理作用,疲惫便一网打尽,感觉不到累了。因为
11、处理故障全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孩不懂,只懂得玩儿!伙伴们如恶狼捕食般朝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麦垛冲去,起先爬麦垛竞赛。爬麦垛很费劲,因为麦秧特殊滑溜,稍不留神,就会滑下来。有时,我们有意躺在麦垛上,用麦秸秆当作被子盖满身子,简直比躺在席梦思上还舒适。有时歇够了,就在上边打仗嬉闹、捉迷藏、翻滚跳动、相互追逐,全然遗忘了劳累。脱粒之后,便起先扬场。那时,扬场全是手工进行,工具是木锨、扫帚等。扬场是个纯技术活,需借风助力,故要依据风向风力,选定扬场时间和作业方位。风太小起不到分别作用;风力过大则会把麦籽也刮走,没法扬场。一人用木锨铲起麦粒,迎风向上向前扬出去,借风力分别沙石、尘土、麦粒、麦糠、麦草杂物,它们
12、大致按此依次从近到远依次排列。另一人在麦堆旁持扫帚扫麦糠,扬一锨,扫一扫,依此循环。扬场动作是关键,不是干脆把麦子“整个个”扔到半空,而是用巧劲把麦粒散扬成扇形,在空中布展成一条薄薄的漂亮弧线,让风参加进来吹拂挑拣。随着一锨锨扬起,地面渐渐隆起圆形麦堆,前后两侧是小量泥沙和糠草。扫糠者不停地从麦堆上向外围顺势掠走带皮的麦粒。扬场人要戴着草帽,一是防晒,二是不让沙、尘、糠、麦掉进头发和衣领里面。扬场后,总会剩下带皮的麦粒,须要用碌碡碾轧,压得差不多后,再次扬场分别,以此类推。到最终一轮,还须要妇女出场,用簸箕手工筛选出已所剩不多的带糠麦粒。后来,队里买来金属制手摇式扬场机,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其
13、优点是好用性强,可以说,适于各种粮食的扬场分别作业。1975年前后,出现了机动扬场机,由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其好处是不需借助自然风,有风无风照扬不误。关于麦收的现代抒情散文:麦收记忆“麦浪滚滚闪金光,男女老少收割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社员心里喜洋洋啊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喜闻乐见的歌曲时,眼前总是出现一望无际的麦田,金色的麦浪此起彼伏,收割的情景特别壮丽,令人心潮澎湃。我家位于练江河畔,每年5月下旬,就到了即将收获小麦的季节。每当我置身麦田,拂面的风似乎是蒸熏过的,好像空气中隐隐漂移着麦香的味道。我不由得抽了抽鼻子,笑容可掬的母亲说:“你准是闻到了谁家刚掀开锅盖,蒸出了一锅白馍了吧!”这时,我
14、会站在村西头的槐树下,举目远眺骄阳朗照的大片麦田。只见地平线上风生水起,空气像亮晶晶的水波一样,静静地流淌,劳作的人们,神仙般地在风中款款游走,有一种空气的曼妙之美。母亲站在我身后,告知我那就是土地的风水。“麦季定收成,一季保全年。” 麦收,对于农夫来说尤为重要。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粮食等电影时,都有这样的场面:遍地麦子熟了,鬼子就从据点炮楼里出来抢粮食。乡亲们从抢种到抢收,到手的麦粒儿都不是轻易得来的,不仅要与坐享其成的日本鬼子夺,还要与不等人的时辰、天气抢。夏收紧连着夏种,即使是和平年头,一旦到了收割时,也犹如遭受了一场突击战。要在晴好的天气里,在阴雨的间隙里,确保夏季的收成。届时,
15、庄户人家会走进金灿灿的麦田里,掐一穗麦子在手掌中搓弄一番,喷一口气吹去散碎的麦壳儿,将掌心剩下的麦粒儿丢进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说:“该开镰啦!”于是,吃过晚饭,就起先蹲在各家门口,庭院里蘸着月光磨镰刀了,那节奏明快的磨镰声就像一道道战前动员令,在乡村宁静的夜晚传播得很远很远,一把又一把被磨亮的银镰就像一弯弯新月,挂在每家庭院的墙壁上。翌日,天色未亮,麦田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收割景象。男女老少齐动员,年轻力壮的男女在前头挥动着镰刀,刷、刷、刷,一垄一垄的麦子应声倒下;年迈的老者把割倒的麦子打成铺子,打算装车运到村头的打麦场。那时的孩子们是要放麦忙假的,有的帮大人们送水送饭,有的在车辆装运之后拾
16、麦穗。我上初中之后,每年都干起了踩车的活儿。上了中学后,个子长成了,就与男劳力一样割麦、打场。我清晰地记得,在那溽热难耐的天气里,还必需穿上长衣长裤,即使这样也不能防卫麦芒的锐利,麦芒照旧会穿透衣裤,将手掌、胳膊、大腿刺得伤痕累累,又痛又痒,浑身黑油油的当时的体会是:白馍好吃,割麦辛苦。尽管家里才几亩地,可我最怕的是割麦。每当割两个小时后,腰疼难忍,只好在地上围。记得有一次,我为不割麦,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收割机(事实上是手扶拖拉机带的剪割台) 。当我把收割机领到我家的地头时,母亲和爱人已经把麦子割完了。后来,这件事常常被爱人提起。当然,现在与过去大不相同了。每当豫南金色麦浪翻滚的季节,中国第一镰就从我们驻马店起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排着雁阵般的大型收割机,由此向北起先收割,缓缓迁徙,大片的麦田依次被收割得干干净净,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少了很多繁重和辛苦!我记忆中的打麦场、滚动的石磙、翻麦秸的木杈、扬场的木锨,以及面包般的麦秸垛等,都已成为渐远渐逝的风景和封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