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_颈动脉硬化如何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_颈动脉硬化如何治疗.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_颈动脉硬化如何治疗 摘 要 目的:临床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视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状况比较,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发生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关系亲密。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42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5月缺血胜脑血管病患者84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
2、检查,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3586岁,平均65岁;缺血胜脑血管病采纳1999年WHO ISH的诊断标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修订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并经CT或MRI证明。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脑梗死49例。 检查方法:采纳飞利浦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受检查者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肩部垫高,头向后仰,头偏向对侧,沿胸锁乳头肌外侧探查,先右后左,先下后上,先纵后横依次检查,检查颈总动脉(CCA)近段,中段和远端至分叉处、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每一指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二维超声检测:从颈总动
3、脉起始部20mm处,颈内外动脉起始部10mm处测量动脉内径,视察其管壁及管腔状况,内膜-中膜厚度(IMT)确定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多少及回声状况,推断斑块类型,管壁有无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视察有否充盈缺损及湍流,确定狭窄或堵塞部位。用脉冲或连续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血流速度,记录有关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期末最低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推断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型异样标准:1型(血管内膜增厚):CCA,ICA或ECA的IMT为1.01.2mm;2型(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IMT1.2mm,但未造成管腔狭窄
4、;3型(血管轻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20%50%,无明显血液动力学变更;4型(管腔明显狭窄):管腔狭窄50%99%,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5型(血管完全闭塞):未见彩色血流通过2。 动脉硬化斑块超声分型推断异样标准:IMT以局部厚度1.0mm可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IMT1.2mm判定为斑块形成。依据斑块的形态和回声,将其分为4种类型:扁平斑:早期少量类脂质聚集,局部隆起或充满增厚,显示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软斑:随病程纤维组织及钙盐沉积,斑块内出血,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可显示为不同程度混合性回声,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的光滑纤维帽;硬斑:强回声型部分伴声影,来自斑块内的纤维组织及钙化灶;溃疡性:斑块表
5、面不平,有时可显示壁龛,溃疡边缘回声较低)。 结 果 发病年龄:本组年龄3586岁,其中3039岁2例,4049岁12例,5059岁16例,6069岁26例,7079岁23例,8089岁4例;平均65岁。 临床表现与原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32例,眩晕28例,头痛10例,肢体麻木无力25例;缺血胜脑血管病共84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脑梗死49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3例),其中病灶位于左侧28例,右侧30例,两侧26例,左侧肢体瘫痪13例,右侧肢体瘫痪12例;合并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3例,血脂异样38例,肥胖29例,吸烟24例。 超声检测结果: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均检出两侧颈动脉
6、粥样硬化,其中检出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33例,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10例,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11例,两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5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3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2例,左右侧颈外动脉起始部斑块各1例;左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各2例;合并两侧椎动脉粥样硬化2例,左侧椎动脉狭窄1例,左侧椎动脉闭塞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1例,右侧椎动脉狭窄1例,右侧颈总动脉扭曲变形1例;检出扁平斑12例,软斑19例,硬斑21例,溃疡型斑块2例, 统计方法:采纳SPSS1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纳X2检验,计量资料采纳XS表示,采纳t检验。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可造成斑块内出
7、血、斑块裂开或溃疡、钙化及血栓形成,若血栓脱落,是构成脑梗死的重要危急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裂开,脱落的小斑块栓塞远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导致颈动脉狭窄,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形成低灌注性脑梗死3。 本组资料有以下特点:年龄本组资料发病年龄5079岁64例,占76.19%,说明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发生率,但本组中发病年龄最低35岁,对青中年发病也应引起重视。性别本组资料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性别差异不显著,可能女性绝经期后随着各种危急因素增加,性别之间的差异不
8、明显。本组资料中左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斑块形成无差异性,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普遍性。本组资料84例中,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84例,检出率100%,其中检出硬化斑块的54例,检出率64.29%,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本组资料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样、肥胖、吸烟等因素,这些因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急因素;血压的持续性上升,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内膜损伤及弹力纤维断裂,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肥胖者血脂紊乱造成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并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化、钙化导致管腔梗死,引起心脑血管事务的发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