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常见病筛查疾病谱_对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疾病谱变化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常见病筛查疾病谱_对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疾病谱变化问题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妇女常见病筛查疾病谱_对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疾病谱变化问题的思考 A R 179 G 478.2 R 195.4 1000-9817(2008)10-0955-02 疾病;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蛔虫、沙眼、贫血、养分不良、肥胖、龋齿、视力不良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1。它们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产生严峻影响。199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要做好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工作。1992年卫生部和教化部联合下发的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制定了常见病综合防治详细目标、策略及措施。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贯
2、彻实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一些常见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学生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50年头起,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就起先发生改变,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急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青少年健康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因此,对常见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 学生常见病防治现状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沙眼和蛔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城乡学生的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下降为2000年的7.5%和8.0%
3、;蛔虫感染率从1992年的14.94%和26.60%,下降为2000年的1.1%和6.6%;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1992年我国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47%和24.10%,到2000年下降为9.1%和11.4%,且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中、重度基本消逝;养分不良患病率也是明显下降,1995年我国中小学生养分不良患病率为21.2%,到2000年下降为19.5%,养分不良程度构成发生变更,2000年学生重度养分不良已很少见。 儿童青少年的卫生意识渐渐增加,良好的卫生行为渐渐形成。如1995年城乡学生的刷牙率达到83.0%和74.2%,分别比20世纪90年头初增加了13.2%和18.4%,2
4、000年更进一步达到92.8%和87.1%。 尽管在学生常见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目前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小学生、初中生和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6.96%,53.43%和72.80%,到2004年分别上升为32.5%,59.4%和77.3%。有2/3左右的省份儿童青少年恒牙充填率低于40%,全国平均的乳牙龋齿充填率不足10%,少数省份甚至是空白。 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1985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只有0.2%(男)和0.1%(女),2000年全国城市中
5、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上升到6%8%(男)和4%6%(女)2。2002年我国养分调查结果显示,与1992年比较,717岁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加了30%以上,一些大城市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20%以上;一些发达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有的已接近城市水平,达到20%左右。假如这种趋势不能有效限制,到201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将达到18.46%(男)和9.18%(女),将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儿童少年3。 2 学生常见病疾病谱改变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的日趋加速,我国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重大改变,一些早已在发达国家流行的与心理、情感、行为问题有
6、关的“现代文明病”起先在我国扩散,心理问题和健康危急行为以及损害成为现阶段影响学生健康的新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了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以及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网络成瘾等健康危急行为4。心理行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5。 中小学生损害死亡率是疾病死亡率的2倍。损害是我国儿童死亡的第1位缘由6,也是儿童少年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缘由。农村儿童青少年损害死亡率总体上超过城市,经济发达快速的沿海地区损害死亡率上升极为快速。在各类损害的类型中,交通事故损害是儿童少年损害最常见缘由,居致死性损害的首位;溺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
7、问题,在我国是114岁儿童损害死亡的首要缘由;中毒及自杀等致死性损害也占有肯定比例。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儿童少年养分状况日益好转,养分过剩导致肥胖逐年增多,肥胖不仅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峻影响,而且也成为各种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的隐患。目前,各种成年期疾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渐渐上升,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3 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限制 3.1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治策略 在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时,要全面地分析学生常见病患病的特点和规律,依据目前学生常见病疾病谱改变现状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防治工作除对传统的常见病(近视、沙眼、蛔虫、养分不良、贫血)进行防治以
8、外,还应增加对成年期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早期预防和限制;开展损害(车祸、溺水等)项目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有效地防制损害的发生;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健康危害行为的预防监测工作。 3.2 依据各地常见病患病现状,实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一样,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着肯定的差距,应依据当地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实行相应的防治措施,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防治目标要求,有重点地开展常见病防治工作。在贫困的乡村地区,要坚持传统的“六病”监测工作,特殊是对沙眼、贫血和蛔虫感染的防治;在城市发达地区,重点则要放
9、在近视、肥胖、损害的一级预防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龋齿的防治工作,提高学生龋齿充填率。 3.3 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健康危急行为发生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情、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针对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和健康危急行为持续增高的现状,要加强预防监测工作。心理问题与健康危急行为的发生,不是某一个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不和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惊慌,抑郁和焦虑等负性心情,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因此,预防和限制心理问题和健康危急行为的发生应从多方面入手:
10、一方面要求家长变更不良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模式,削减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老师与学生形成相互同等、相互敬重的人际关系,削减师生冲突。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各方面的压力,有安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教化和行为规范教化,教会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心情限制,抵制来自同伴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实力及自我爱护的意识和实力,培育其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4 有效防制损害 损害严峻威逼着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平安,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损害的发生并非偶然,既有外部缘由,也有内在规律,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实行适当措施,消退一切可能发生
11、损害的隐患,从而有效预防和限制损害的发生。 预防儿童少年损害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须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与支持,要把儿童少年损害纳入疾病预防限制的轨道,实行综合性预防措施。要建立儿童损害登记报告卡和监测系统,组织多学科对各种损害发生的危害因素、预防干预措施和建立高效急救转运系统等进行探讨,普及现场急救和转运急救的方法和技能,降低儿童少年损害率和死亡率。预防和限制儿童少年损害关键在于做到医务人员、家长、学校三结合, 要开展健康教化工作,加大社会宣扬力度,普及全民平安卫生学问,强化儿童平安意识,提高儿童自我爱护的实力和技能,从而自觉地预防儿童损害相关行为,避开损害的发生。 3.
12、5 限制肥胖,预防成年期疾病发生 成年期疾病通常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人易患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可严峻影响成年期的健康和老年期的生存质量。有探讨显示,成年期疾病与人类的生活行为和生态环境有亲密关系,很多成年期疾病是儿童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接着。致病的危急因素往往自幼年形成,如不刚好干预、订正,大多可持续终生。 肥胖是多种成年期疾病重要的危急因素。据调查显示,肥胖儿童患高血压、血脂紊乱症、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儿童的数倍。北京健康教化所探讨发觉,近20%的肥胖儿童血压偏高,近50%的肥胖儿童血脂偏高。哈尔滨医科高校探讨表明,中重度肥胖儿童的高血压发病率为30%,脂肪肝的发病率
13、则高达80%。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亲密相关的养分性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7。因此,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教化,主动实行干预措施。以运动处方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进行饮食调整,变更肥胖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合理养分、平衡膳食;以家庭为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实力以改善儿童的养分状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探讨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2002:142-228. 2 汪玲.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及其疾病谱的改变.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77-278. 3 徐勇,谭琪.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7(3):166-167. 4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急行为预防.中国健康教化,2004,20(5):415-417. 5 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探讨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21-922. 6 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探讨协作组.中国妇幼卫生项目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206. 7 于洋,李辉,夏秀兰,等.父母肥胖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2):1463-1464. (收稿日期:200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