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儿童偏头痛中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儿童偏头痛中医.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儿童偏头痛中医 偏头痛属于中医“偏头风”、“脑风”、“头痛”、“厥阴头痛”等范畴,丹溪心法曰:“头风之痛在一侧者,又名边头风、偏头痛,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或左右移换,有连目痛或痛久损目者,有恶心呕吐者,兼症不一。”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故经络脏腑病变皆可发为头痛。小儿头痛的辨证也要辨内外虚实,而偏头痛多属内伤头痛,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头痛以肝阳上亢和风痰上扰之症相对多见。“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可以诱发偏头痛而症见风寒阻络或风热头痛。儿童偏头痛临床并不少见,且近年发病率有
2、增高趋势。有调查表明,612岁儿童偏头痛发病率2%5%,1418岁儿童发病率约10%;6岁之前,男童发病相对较多,随年龄增长,女童发病渐渐多于男童,进入青春期后尤为明显。中医药对儿童偏头痛也有肯定的治疗方法,假如辨证施治得当,中医治疗可取得较佳的疗效。以下简述中医对儿童偏头痛的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肝阳上亢,扰动清空 “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 头颞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精神刺激或情志不舒致肝失条达、郁而化火、内风上旋、上扰清空而致头痛。一侧头部呈胀痛或抽掣痛,游走不定,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或见头痛而眩,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少或苔黄,脉弦细数。 治宜通窍潜阳,熄风止痛。方
3、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天麻、钩藤、牛膝、山栀、黄芩、茯神、夏枯草、郁金、菖蒲、当归、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甘草等。 风痰上扰,蒙阻清窍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阳失运,痰湿内生,流窜经络,上蒙脑窍。症见一侧头痛,沉重而昏蒙胀重,时发时止,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呆无味或口苦,多形体偏胖,大便不畅,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宜化痰降逆,祛风止痛。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川芎、法半夏、天麻、白术、茯苓、羌活、白蒺藜、地龙、胆南星、黄芩、竹茹、枳实、川厚朴、枳壳、陈皮等。 气滞血瘀,瘀阻脑络 气滞痰浊瘀血内停,脉络瘀阻,不通则痛。症见一侧头痛,发作频繁,病程较长,日久不愈,痛处固
4、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暗红甚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红花、赤芍、川芎、柴胡、枳实、桔梗、甘草、牛膝、桃仁、郁金、菖蒲等。久痛入络、难受甚剧者加全蝎、蜈蚣等。正值青春发育期女孩如伴有月经失调,或难受与月经周期相关,经行头痛,以肝郁气滞、瘀血内停多见,活血化瘀的同时重用理气药以疏肝解郁,调气止痛。 气血两虚,脑窍失养 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久病体弱,脾肾虚亏,生化无权,气血两亏,不能上荣于头,清阳不升,脑髓不养,不荣则痛,致头痛。症见头痛头晕,绵绵而痛,时作时止,遇劳痛剧,神疲乏力,偏气虚者少气畏寒,多汗,口淡纳呆;偏血虚者目眩耳鸣,
5、心悸不宁,腰膝酸软;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此类型儿童较为少见。 治宜养血益气,濡养清窍。方以八珍汤加减,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黄芪、生地、蔓荆子、柴胡、僵蚕、生姜、大枣、甘草等。偏气虚者加升麻,偏血虚者加何首乌、阿胶等。 风寒外袭,凝滞阻络 一侧头痛或全头痛,多因风寒之邪诱发,呈跳痛或掣痛,恶寒风,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紧。 治宜散寒通窍、疏风止痛。方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羌活、荆芥、防风、白芷、薄荷、郁金、菖蒲、丹参、白芍、蔓荆子、防风、木瓜、秦艽、白芷、甘草等。 风挟热邪,侵扰清窍 头痛而胀,难受较剧,因风热外邪
6、诱发,发热或恶风,口渴喜饮,面赤目赤,便秘尿黄,舌尖红,苔黄,脉浮数。辛凉解表、清热止痛。治法采纳疏风清热,泻火止痛。方以芎芷石膏汤加减,石膏、菊花、川芎、白芷、黄芩、蔓荆子、栀子、薄荷、藁本等。 专家提示 头为清窍,病位在上,治当选清轻之剂。川芎是治疗头痛圣药,化瘀止痛,引药上行,直达病所,用量以1015g为佳。羌活、防风等祛风之药走散且偏燥,气血不足以及肝阳上亢之证要少用。气血瘀滞、久痛入络,通络搜风药必不行少,但蜈蚣、全蝎、地鳖虫、地龙、僵蚕等搜风止痛之虫类药,多属温燥之品,且蜈蚣、全蝎等还具有毒性,配伍不当或长期应用,易耗伤阴血,故儿童运用应谨慎,用量不宜过大,更不宜久服。 中成药治疗
7、 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亦多含辛香走窜之品,儿童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大多不宜久服。中成药的运用也应辨证施治,有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等症状的,可适用正天丸,疏风活血,通络止痛,口服可12粒/次,3次/日,疗程1周左右。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导致头痛,证属实证者可口服羚羊角口服液(或胶囊),清泻肝热,熄风止痛,1支/次(或1粒),2次/日,症状缓解即止;也可选用全天麻胶囊,12粒/次,3次/日,平肝熄风止痛。对于瘀血阻滞,内风上扰头痛之症,可服通天口服液,510 ml/次,23次/日,疗程3天。风寒之邪诱发头痛,可选口服川芎茶调颗粒,0.51袋/次,2次/日,疏风止痛,亦中病即止,不宜久服。风
8、热头痛则可服芎菊上清颗粒,0.51袋/次,3次/日,以清热疏风止痛。 非药物治疗 除口服中药治疗外,年龄较大的儿童也可适用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 推拿按摩 偏头痛发作时,实行推拿按摩疗法可以缓解或减轻难受,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较为适用,常取穴位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天冲、风池、肩井、头维、风府、合谷,以及太阳、四神聪等经外奇穴,督脉的神庭穴等为治疗偏头痛要穴,治疗时亦需审证求因,辨证施治,依据不同证型加减选用不同穴位,协作推、拿、按、摩、揉、捏、点等多种推拿按摩手法,治疗35分钟/次为宜,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如肝阳上亢加按角孙、率谷、悬颅、太冲等
9、穴;风痰上扰加按足三里、丰隆、中脘、脾俞、天枢等穴;气血亏虚加按气海、血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穴;气滞血瘀加按攒竹、合谷、血海、太冲及分抹前额部位等。风邪阻络诱发偏头痛时,除常用太阳、风池、风府、风门等穴外,还可按揉大椎穴和阿是穴。 针灸 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的特点,常用头维、太阳、风池、外关、太冲、百会、印堂、大椎等穴位,发作时予以强刺激,则可减轻或消退难受,缓解期予以弱刺激,可以促进经络血脉畅通,延长发作周期、削减发作频率。治疗时同样须要依据不同证型取穴,详细取穴可参见按摩推拿的辨证取穴。 总之,中医治疗儿童偏头痛应首先辨别内外寒热虚实,分型施治。治疗总则当以“通”
10、为法,用药以祛风止痛,调理肝胆,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补虚通络,疏风止痛等法,对年龄较大儿童,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亦有良好效果。须要留意的是,中医偏头痛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疾病并不完全相同,且儿童偏头痛症状多不典型,证型较为困难,故在诊断时,应完善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部影像学等各项检查,除外具有偏头痛症状的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以免误诊。 此外,饮食调整在治疗偏头痛中可能会有一些作用,患儿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避开过食肥甘厚味,如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等,以免诱发或加重偏头痛的发作。近年儿童偏头痛发病率的增高,考虑可能与学生面临的学业竞争压力较大、情志不舒有关,故在治疗的同时,尽量为患儿身心营造轻松开心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可以削减偏头痛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