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4835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一、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从表1可看出,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三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2000年上海、深圳和北京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下简称“高新产值”)分别以1427亿元、1065亿元和8677亿元列全国前3位。从增长速度看,1999年和2000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2000年增速达到48.7,高于上海和深圳同期增长速度。在高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方面,深圳自1999年以来均在40以上,居全国之首;北京高新产业比重高于上海,居全国第三,但其增幅却是三地中最大的,2000年

2、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37.8。从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新企业”)发展状况看,北京高新企业数量最多,1999年仅中关村海淀园的高新企业就有4837家,远多于上海(905家)和深圳(142家)。但在企业规模上,北京高新企业的平均规模小,高新企业平均产值不足1600万元,而上海和深圳分别为1.25亿元和5.77亿元(依据深圳市科技统计要览19912000、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据报告2000和上海科技进步报告2000供应数据整理)。北京高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也反映出小企业创业活跃,多数高新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京沪深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显明,上海特点是高新产业总量大,比重和增速相

3、对较低,高新企业平均规模较大。高新产业比重低与上海作为传统工业基地,其传统工业产值比重很大有关,但上海传统工业基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供应的强劲支持是其它两城市无法相比的。深圳的高新产业总量和增速指标都较高,而且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最高,企业平均规模很大。北京的状况处于两者之间,高新产业总量虽不是最高的,但增速最快,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快速提高,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肯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确定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扶持实力。在三地中,北京经济的特点是国表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及增长率注: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中

4、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据。资料来源:深圳市科技统计要览19912000;深圳第三产业2022;中国科技统计网站:1999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分析。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总量指标较高,人均指标低。在GDP指标上,上海GDP水平2000年全国排名第一,为4551亿元;北京GDP水平高于深圳,2000年居全国其次位。但在人均GDP指标上,北京人均GDP退居全国第6位,而深圳人均GDP水平跃居第一。2000年三地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深圳增长最快,北京次之(见表2)。从财政实力的比较看,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2000年在全国分居前三位。在人均财政收入上,深圳领先京

5、沪居首位,北京最低,居第3位,可见北京财政实力相对沪深而言稍弱。在财政支出上,尽管北京财政支出只有上海的3/4,但其支出收入比却大于深圳和上海,财政承表2三地GDP比较资料来源:相关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深圳第三产业2022。受的压力相对较大,由此可以预料北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扶持实力会弱于上海(见表3)。表3三地财政收支比较注:表中未注明年份的均为1999年数据,下同。资料来源:相关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三、京、沪、深三地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确定因素之一,其中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以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为对象,

6、从资金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比较三地的科技投入水平,以专利数量、新产品创新实力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三个指标衡量科技产出水平。(依据中国统计年鉴,本文考查的三地科技机构由独立核算的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属技术开发机构和非独立核算的全日制一般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机构构成)。(一)科技投入水平1.科技经费投入的分布。在三地中,北京科技经费投入总体水平最高,其中绝大部分科技经费投入来自科研机构,而企业探讨开发(RD)支出偏低。1999年北京RD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17.9,RD占本市GDP比重达到了5.59,远高于上海1.26,深圳2.23和全国0.83的水平,从总体水平上看,北京科技经费在全国是最足够的。从各

7、机构的RD支出来看,北京的科研机构可谓“一枝独秀”,其RD支出占全市总支出的81,而企业和高校支出之和还不足16。相反,深圳则是企业RD支出占70。上海居于二者之间,企业略高,占47.6,科研机构稍次之,占34.6,高校支出比重高于北京(见表4)。总的来看,北京企业RD支出比重在三地中最低,仅占6.1,与上海和深圳相差很大。在反映科技经费投入密度的人均科技经费指标上,北京人均科技经费12万余元,其中科研机构投入密度最大,人均经费近16万元,远高于企业(7万元)和高校(5.8万元)。上海人均经费略低于北京,其中企业和科研机构经费投入密度基本相当,分别为12.49和12.39万元。深圳的人均经费总

8、体水平最少,仅有北京的1/3强,但企业经费密度却是三地中最高的,为13.93万元。从企业角度看,北京企业经费密度是三地中最低的,分别比上海和深圳企业少5.42万元和6.86万元(见表5)。表4三地科技投入比较注:深圳数据为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三种研发机构所占比例之和不为100。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相关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表5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占有量(万元/人)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深圳统计信息年鉴2000年。2.科技人员的分布。科技人员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投入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此采纳科技人员密度这一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北京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有280名科技人员,

9、科技人员密度高于上海而低于深圳。在科技人员的分布上,北京有约60的科技人员集中于科研机构,而上海的这一比例仅有30左右。北京企业所占比重仅有约20,而上海和深圳的科技人员分别有50和90集中于企业。科技人员的分布在1998和1999两年有所改变,北京科研机构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61.44下降到1999年的59.56,企业和高校中的科技人员比重分别增加了1.8和0.09个百分点。上海企业比重下降了6个百分点,科研机构和高校比重都增加了3个百分点(见表6)。从以上三地科技经费和科技人员分布状况来看,上海和深圳的科技活动都以企业为主体,经费和人员投入力度是各机构中最大的,尤以深圳最甚。北京的科研机

10、构无论在经费还是人员投入上都占支配地位,是北京探讨开发活动最主要的力气,也是产生科技成果的主要源泉。相比之下,北京企业无论在经费还是人员投入上,不仅远低于本地科研机构,与上海和深圳企业投入水平相比也相差较大。表6科技活动人员的分布比较注:不同于北京和上海,深圳企业办的科研开发机构中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自办的探讨开发机构。因此其大中型企业一栏中指的是全部三种类型所办研发机构。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相关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深圳市统计信息局:1999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企业科技投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三地的企业在研

11、发活动中的表现却不尽一样,表7对三地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状况进行了比较。上海企业的科技经费筹集额和支出额最高,而北京企业的科技投入总额不足上海的1/5,仅比深圳略高。在人均指标上,企业科技人员人均科技经费占有量深圳最高,1999年为14万元,北京是上海的1/2强,不足深圳的1/3。在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指标上,1999年北京为1.13,分别低于上海和深圳1.14和0.58个百分点。从1999年企业科技投入的增长状况看,北京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支出增长快速,分别比上年增加了76和78,而上海仅增长13和4,深圳也仅为8和20,从而使经费投入和支出总额超过了深圳,但仍与上海差距很大。北京企业科

12、技支出的增加也反映在其占GDP比重的较大幅度增加,1999年增加了0.44个百分点,而深圳仅增加了0.04个百分点,上海则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见表7)。表7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9和2000年;相关城市统计年鉴1998,1999和2000年。在企业科技人力资源方面,北京企业科技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从1997年的6.89大幅下降到1998年的5.28,1999年又回升到6.5,不过大趋势仍是削减了。同期上海企业科技人员比重从1997年的5.79猛增到1999年的12.54,使北京从高于上海1.1个百分点变为落后上海6.04个百分点,落后深圳6.3个百分点,是

13、1999年三地中企业科技人员比重最低且唯一没有超过10的(见表8)。表8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改变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深圳统计信息年鉴2000。从上述各项指标的比较可看出,科技经费投入低、科技人员相对不足,使企业成为北京研发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它势必降低企业创新实力,造成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相脱节,对企业和产业技术进步乃至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以下对科技产出的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探讨力气的失衡产生的后果。(二)科技产出水平1.专利状况。专利状况是一个地区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北京的专利批准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1999年达到6.33,远远超过上海和深圳的同期水平,并在1997年至1999年保持了与上海和深圳基本相当的高速增长(见表9)。表9专利批准量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