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50 第一章人口的改变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学案导学: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始终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料,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实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原委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学问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是指环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
2、数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是多少?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容量?3、环境人口容量对于环境人口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更详细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的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相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而提出)4、环境人口容
3、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重点、难点)(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给的人口数量就越多。(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得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更,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日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行能的。(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改变,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生活确定是越过越好,假如说刚才我们探讨的那个时代是只能吃饱饭的时代,但我们现在探讨的问题是处于大家都要顿顿吃肉,出门开车,家家都住洋房别墅的时代,
4、也就是说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了,那聘用人才的价格也会提高,比如说改成500元/人。那么你们在自身拥有的资源基础上还会不会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因此,消费水平的凹凸也影响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原委有多长。假如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图1.10“木桶效应”图中画的是
5、桶板长短不齐的木桶。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原委有多长。假如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但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改变?其改变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亲密?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越多。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影响资源供应实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所示: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5、人口容量的估计(重点、难点)留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详细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
7、定性。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一共有四个方面,而且各种制约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沟通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改变。因此,估计环境人口容量难度很大。但在详细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改变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详细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给的人口数。人类的生存条件在
8、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活除了满意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改变,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假如探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乐观派学者认为,地球能够维持的人口,要比今日地球上生存的人口高出许多。个别学者甚至断言,地球能够养活500亿人口。其依据有三:第一
9、,目前地球陆地上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就是已经开发的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利用潜力。其次,尚处于起步开发阶段的海洋,向人类供应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的实力是难以估量的。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有足够的力气遏制环境退化。悲观派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过多,假如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可思议。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地球上的人口不应超过10亿。其依据是:第一,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和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频繁出现,这说明人口规模已经过大。其次,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枯竭指日可待。第三,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华蜜,还必需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
10、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使全球人类能够吃得比较好,并且维持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合理人口限度。应当实行辩证的、发展改变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当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一个过度的人口规模,人口过多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问题更加严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土地规划管理署在探讨全球的土地资源时,测得全球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保持在110亿人口左右,与中间派学者的观点是相吻合的。结合人类发
11、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当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还从未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信任,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供应更为广袤的将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限制。但必需强调的是,乐观的看法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肯定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状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究
12、竟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学问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华蜜,同时又不降低将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究竟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一)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根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相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志向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
13、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峻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土的范围。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峻,解决的难度也很大。(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就整个世界来说:国际社会要提倡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限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允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同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敬重人地协调
14、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活动题: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实力及人口承载力探讨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当限制在16亿左右。2022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限制,但是不行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殊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冲突已经非常突出,尤为突出的是淡水资源的短缺。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有限。2、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
15、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奢侈现象比较严峻,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3、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的模式从传统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200年达13亿),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旧浩大(超过1000万)。4、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已经相当严峻,因此我国仍旧须要接着实施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的基本国策。例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
16、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解析: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答案:B例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B、科技水平C、生产实力D、消费水平解析: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数量越多,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越多,呈正相关关系。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相应地越大。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中的资源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越少,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答案:D例3、环境人口容量的改变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
17、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解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不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方法不同,因而影响着资源的供应实力。一般状况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范围越广,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越多。答案:D例4、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是因为()A、科技发展速度缓慢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改变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改变中,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肯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
18、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改变具有肯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答案:B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2、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当是基本相同的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D、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
19、给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志向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消费水平的凹凸,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4、环境人口容量的改变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给的人口数,作为环境
20、人口容量的估计值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基础之上的A、B、C、D、6、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文化D、生活消费水平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2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全部的人口数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C、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爱护环境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9、为了简便,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主要依据的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能源资源D、生物资源10、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正确的是()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B、将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将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11、中国土地资源生产实力及人口承载力探讨报告中
22、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限制在()A、12亿左右B、13亿左右C、16亿左右D、20亿左右12、读“我国人均耕地改变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人均耕地改变曲线上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22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2)回答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缘由是_。(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和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削减,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缘由是_。13、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年份194919571966197119771982
23、1986人口(亿)5、46、47、48、49、410、310、6人均耕地(公顷)0、180、1560、1350、120、110、100、099(1)表中数字反映的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是_。(3)为爱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的两个基本国策是_;_。14、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分析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推断的理由。A是_,B是_,C是_。推断的理由是_。(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的冲突已经非常突出。(3)据科学家估计,2022年全国人口已达_多。15、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4、。“简洁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什么问题?(2)它是采纳什么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的?(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包含几层意思? 试题答案1、C2、D3、D4、D5、D6、B7、A8、C9、A10、B11、C12、(1)削减无地可耕(2)人口增长过快(3)黑龙江新疆草地(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
25、失严峻,土地变薄,肥力下降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13、(1)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3)实行安排生育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爱护耕地14、(1)中国美国印度中国人口13亿,美国约2.8亿,印度约10亿;从耕地看中国约1亿公顷,美国约1.85亿公顷,印度约1.7亿公顷由此得出(2)1/3资源(3)13亿15、(1)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2)先简化、后解剖分析。(3)包含四层意思:环境人口容量,首先应指明详细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
26、素;人口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假如探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家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2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1教材版本鲁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学书必修其次册,第一单元第三节1课时。2目标确立(1)教材分析基于新课标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相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
27、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人口学问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都与人口有关。因此,必修二以人口与地理环境作为开篇,本单元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依次上先讲人口增长,次讲人口移动,再讲人口分布,最终学习人口合理容量。这样层层递进的支配,有利于学生学问水平逐步提升,科学人口观的培育也水到渠成。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在通过前面两节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首先从世界人口分布入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进而介绍我国的人口分布。最终重点探讨人口合理容量,揭示人口发展的目标: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关学问,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28、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问题等,学生对人口分布已经有了肯定相识。不过尚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本节在教材支配上,侧重于分析人口分布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更多地强调为什么,这对学生的分析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背景学问,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姜成、唐司靖等同学平日里对地图的情有独钟,利用地图叠置法分析问题时,可以借助他们对地图的敏感带动其他同学。吕金汇、杜雅伟两名同学初中地理基础薄弱,对地图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而本堂课更多地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困难,课后要刚好跟他们沟通,争取转变他们的先入为主。(3)自我背景性阅
29、历剖析任教两年来,借助学校这个成长平台使我具有肯定的教材解读与课堂驾驭实力。为了尽快成长为优秀老师,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潜心探讨新课堂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新课改要求引导学生相互谛视特性化的思维过程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相互碰撞、相互启迪,从而提升思维境界和思维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不断钻研课标,琢磨教学目标,娴熟教材内容,充分挖掘、重组教材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已有学问储备,充分发挥老师特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师生间主动的思维碰撞,生成以下教学目标:(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
30、高其分析问题的实力(3)依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育学生读图、析图实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通过问题探讨,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相识(1)培育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3.教学流程一、漫谈人口问题,切入主题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反应世界人口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索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抛出问题我们的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养活多少人合适?切入主题,板书课题。其次,在讲解世界人口分布与人口合
31、理容量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概念。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师:那么,人口密度相同的两个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给学生思索时间,大部分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有疑问,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假如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状况)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干脆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二、调动学问储备,激发学生自办法识世界人口分布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总结和加深,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利用教材
32、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楚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找寻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依据所学学问,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缘由分析)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学问储备和阅历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实力和情感看法,须要经验体验、思索、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须要老师细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奇妙铺设从阅历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
33、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供应课堂沟通和探究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性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三、巧用地图叠置,分析影响因素本节有四个框题,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若按常规教学,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我国人口分布的处理上存在前后重复之嫌,同时也将占用不少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我选择了案例教学,把中间两个框题进行了合并处理,以我国人口分布为例,在教学时采纳地图叠置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通过读图加深直观印象。首先给出我国人口分布图,结合学问窗,引导
34、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指图说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大致经过的地方,线的两侧包括的主要省份,补充数据说明线两侧人口所占比例。其次,在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我国人口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给学生思索时间)教材对自然环境因素做了重点讲解并描述,在教学中我选择将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中国土壤分布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别与我国人口分布图叠置,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在讲解气候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些问题:热带地区哪些地方人口最稠密?这与温带和寒带有什么不同?为什
35、么会有这样分布?引导学生阅读学问窗,得出结论。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解并描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这部分的处理选择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国铁路网的分布、20世界50-80年头的人口迁移三幅图与我国人口分布图叠置,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并激励学生自己举出详细事例。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回扣P17的活动题,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缘由。随着课改的推动,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的培育,特殊是
36、地理读图、分析等综合实力的培育。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其次语言,是最丰富、最形象的地理教材和工具。在地理教学中,仅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而不借助于地图,要使学生形成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这部分时,我采纳了地图叠置的方法,让学生依据地图自己分析各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在学生回答过程中,留意引导启发,培育学生运用地图深化分析地理现象的实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推断、对比和逻辑推理的实力。四、以问题探究为载体,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承受
37、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为引出谋求合理人口容量作铺垫。强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是本节学习的重点。首先,应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分?学生回答。老师强调: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如超过这个警戒值,易造成环境生态破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相宜的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这本分内容的处理实行举例方式进行,降低学问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养活一个中国人和养活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资源一样吗?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日本资源很少,但是人口容量
38、却很大?老师展示图表总结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更加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受教化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化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化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为什么我国要坚决不移地实施限制人口数量,
39、提高人口素养的基本国策?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依据我国的国情,为使我国不突破16亿的环境人口容量、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我们必需坚决不移地实施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爱护相协调。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学问,分析活动案例三峡移民的三种方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第三种方案比较科学。第一种方案将导致当地人口压力增大,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种方案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第三种方案则既爱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经济负担。师生共同总结,探讨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相识环境与人口
40、的关系,有利于人们了解各种环境问题,促使人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新课标始终提倡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子,地理学习必需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老师作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得学问,发展实力,做到自己能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精彩片段片段一:世界人口分布这部分的处理,我选择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图表,总结规律,效果反而很不错,既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
41、,又能强化学生读图、析图的实力。曾经看过一则关于教化的冷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索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索。传统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听从,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再去解决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进入中学阶段,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最起先,不少学生不适应,课堂放给他们反而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在这个摸索适应的过程中,老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再是轻易地告知方向,而是引导他们
42、怎样去辨明方向。多媒体播放出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第一个学生可以很快给出结论,再给出表1-3-2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其次个学生(基础不是特殊好)在回答的时候,出现卡壳的现象,不知道给出的表格该看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理清分析思路。这样,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知道该从何处着手了。片段二:在处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这部分时,前几个因素学生都能给出详细事例进行有效分析,但在提到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时,部分学生理解出现了问题。在这部分,我给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日本资源很少,但是人口容
43、量却很大?一提到这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参加进来,探讨过后总结。日本虽然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但是日本的科技发达,人口文化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而且日本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口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运输,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和市场有限等弱点,成为经济发达的加工贸易国。5自我反思(1)敏捷运用教材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把教材奉为圣经照本宣科,把书本里的学问全盘教给学生。可我们忘了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载体,教教材不是最终的目的。过分注意教材,单纯重视学问,就可能忽视了实力的培育。而用教材教,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
44、此过程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教学的实际状况,选择有针对性、趣味性、更具有时代性的内容进行教学。用教材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是新课程发展的必定。(2)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运用地图来分析、推断、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相互联系和演替规律是培育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查阅有关的一般地图和专题地图,使学生熟识地图要素,了解地理事物,获得感性的地理学问,并进而从感性相识阶段上升到理性相识阶段。诱导启发,使学生会分析地图是培育学生运用地图深化分析
45、地理事象,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3)问题引领,师生共同探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许是一个科学上的试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须要创建性的想象力,而且标记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探究的动力之源。对课堂教学来说,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可能更重要的是创设了学习进行思维、进行探究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提出的方式、时机和背景,应当是老师教学设计时特殊应留意考虑的环节。6.专业点评高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一、教材分
46、析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解并描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晰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白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分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育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实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学问基础。其次“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具体地阐述,对第一节和其次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学问的铺垫,学生比较简单理解,
47、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干脆陈述。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学问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需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决不移地实施“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爱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学问的总结和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学问与技能最终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详细实例
48、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化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驾驭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缘由;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详细分析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确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相识;相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退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实行相应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