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分数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相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须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和爱好。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打算: 课件、水彩笔。
2、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快乐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允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老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接着相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老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
3、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沟通,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假如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
4、分得这盘桃的( )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 )。(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假如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齐读) 5、比较。 探讨: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
5、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 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日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特别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嬉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
6、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示同学们留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嬉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
7、分之一? (1) 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相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简洁的分数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简洁的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相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洁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相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
8、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洁分数的大小。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打算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探讨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打算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假如你是他俩,你准备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殊?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日,我们就来探讨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
9、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相互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挚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终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
10、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日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觉了?小组里探讨。(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沟通,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相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终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你认为贴在哪里
11、好?为什么? 4、(师选四分之一,不给学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认为放在哪里好?为什么? 拿出圆形纸,验证。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索: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究竟谁吃的更多?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相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驾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沟通探讨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育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索及合作沟通的实力。 3培
12、育学生宠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知老师吗?今日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态的图形? 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学生互动沟通。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沟通。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
13、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揣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算法。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沟通下,看看有几种状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假如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
14、你的同桌沟通下。(其次幅图留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准备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其次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留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相识? 教学反思: 突出“空间与图形”学问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相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实力;注意使学生经验视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实践创新的学
15、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化价值。堂课上学生通过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视察、操作、揣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育了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又通过沟通、探讨、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驾驭了肯定的计算实力,从已有学问阅历动身,通过视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运
16、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探讨获得学问,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育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沟通实力。 学问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并驾驭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漂亮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观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漂亮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准备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须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
17、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须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日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18、老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 2 = 12 (厘米) 4 2 = 8 (厘米) 12 + 8 = 20 (厘米) (3)(6+4) 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洁呢?(问题明显,齐答) 结论:(6+4) 2=20(厘米)最简洁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探讨)(探讨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
19、长公式) 探讨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2(老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假如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
20、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 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 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周 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
21、含义。 2.学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及视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究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 点:周长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没有包边的小镜子。 老师:大家看,镜子的边很锐利,一不当心就会把手划破。这样的镜子你们敢用吗?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平安地运用小镜子呢? 2.师生沟通。 引导学生明确要平安地运用小镜子可以给小镜子包上边。沿着镜子的边包上一周的长度就是小镜子的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二、教学例3 1.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3图形。 2.说一说。 你能说说什么
22、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得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摸一摸。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留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2)找一找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 4.(出示角)谁来指指它的周长? 老师:它有没有周长?为什么?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老师让说“有周长”的同学指出“角”的周长,使其在认知冲突中感悟“封闭”) 老师追问: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通过探讨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合作沟通,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等物品。 2.小组合作探究图形的周长。 议一议,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
23、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 3.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周长的?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用在尺子上滚的方法测量出来; 量出各边的长度是多少,再计算等。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 2.练习十八第1题。(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画出路径。 (2)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 (3)怎么求? 4.练习十八第3题。 (演示平移法,比较左右图形是否相等) 五、课堂小结 今日同学们学得很仔细,想一想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沟通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
24、,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一步变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练习一(1)练习一(2)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练习二(1)练习二(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练习三(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三(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四复习(1)复习(2)千克的相识克的相识练习
25、五相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相识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六(1)练习六(2)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除法的验算练习七(1)练习七(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八(1)练习八(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被除数有0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练习九复习(1)复习(2)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练习十平移和旋转图形轴对称图形相识几分之一相识几分之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简洁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相识练习周长是多少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数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两、三
26、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图形与几何学问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相识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洁的时间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洁的时间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究简洁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洁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育课外阅读的爱好和多渠收集信息的实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非常到几时几非常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挚友你们喜爱过星期天吗?老师信任我
27、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欢乐!明明也有一个开心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支配。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熬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支配,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找寻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沟通。 2、依据学生的提问依次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28、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沟通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非常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熬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熬炼起先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熬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挚友们,假如你每天都坚持熬炼几非常钟,那你的身体肯定会棒棒的。 (2
29、)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熬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非常钟? 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非常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沟通计算方法。 (2)老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沟通。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沟通。 4、想想做做4。 (1)
30、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沟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沟通。 (2)集体沟通。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学问延长,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事?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时间的学问,学会了简洁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学问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学问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学问许多许多,小挚友假如感爱好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学问。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学问。 (2)用24
31、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辰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相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相识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克的相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相识。 教学目标: 1.创设详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洁的估测,培育学生的估测实力。 重点难点: 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3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打算: 老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相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相识小型电子秤。 介绍小型电子秤的运用方法。 1克究竟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运用特别简洁,我们
33、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老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探讨,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足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
34、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视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觉?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留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视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
35、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先出示一个橘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索的。 4.想想做做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视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假如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沟通: 5.填空 ( )大约重1克 ( )大约重1千克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问呢?
36、板书设计: 认识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相识千克后自然要相识一个更小的单位-克,并且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关于千克和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驾驭得还可以,但对于估测实力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有待加强。由于课前教具学具打算得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完全感知到克适用于哪些物体的单位,老师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讲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相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相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相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2页例3、例4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沟通,联系已有基
37、础相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洁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验实际操作和沟通,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四位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4 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 揭示课题:相识几分之几 二、相识四分之几 1、相识1/4 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沟通 :老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 学
38、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相识3/4 老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 思索: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 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 3、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相互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 1.学会比较大小。 出示例4。 让学生用打算的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听。 沟通: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 追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
39、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 指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视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 2、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阅读第5题,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沟通:各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教学反思: 相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相识中的又一个学问
40、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相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洁的分数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相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实力。在动手操作、视察比较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相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教材结合相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别支配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只出现通过操作或干脆视察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不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其意图就在于通过直观比较,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是能接受的,对加深分数的相识是有效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