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听从周王的吩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持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
2、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深厚的部族色调。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心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心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3、。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干脆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简单导致暴政,造成阶级冲突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缘由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心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
4、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心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心掌控。 影响: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消退了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心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心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
5、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改变 朝代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心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心集权: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A)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
6、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调。宗法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3.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A)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
7、号,从今天子称为皇帝。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秦朝中心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B)内容:中心: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心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中心官制作用:相互协作,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削减决策失误。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心对地方政权干脆有效的限制。秦朝中心集权制的影响。(B)(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冲突,秦朝短
8、命而亡。另:列表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血缘地域与中心政府关系世袭皇帝任免影响易造成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6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和作用。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心集权得到加强。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B)(1)内容唐朝中心设三省: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批驳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2)三省制作用: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8.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B)(1)明朝内阁:确立:明成祖在位时,正式设立内阁,随侍皇帝,并起先参加机密事务的决策。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作用:
9、加强君主专制。(2)清军机处确立:雍正设置军机处。突出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机构简洁;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9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旺盛。(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很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拓了道路,跨入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
10、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高一历史必修一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问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问点总结 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专制制度(中心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心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心,地方完全由中心管理和限制,充分执行中心的政令。专制主义与中心集权有亲密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心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心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专制主
11、义和中心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专制主义,又反映了中心集权的贯彻。2、形成缘由和条件:缘由: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须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气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心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心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心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供应了胜利的阅历。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懦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
12、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3、演化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心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心集权理论);(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3)、西汉:空前加强(汉承秦制、有因有革);(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6)、北宋:强化(北宋实行措施,使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得以强化);(7)、元朝:新发展(中心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9)、反君主专制民主思
13、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10)、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特点、功能和作用:(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肯定听从中心,中心肯定听命于皇帝;(2)、功能:压迫、剥削和镇压人民的功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抵挡外辱的功能;组织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严峻水患等功能。(3)、作用:A、进步性: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沟通和我国古代文明的长久不衰;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沟通;在明清时期还为抵挡外敌入侵供应了保证。B、消极性: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
14、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它还束缚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5、相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心行政机构,减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心对地方,特殊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限制日益加强。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须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须要。二、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心行政制度1、三公九卿制:(1)、形成和演化: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心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15、,;B、汉承秦制,汉朝接着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改变,职权范围改变不大。(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绽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三省六部制(1)、形成和演化: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心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延用并完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干脆任免。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改变,但改变了只是局限于形式。(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心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
16、义的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以后的中心行政机构的格局始终没有发生重大改变。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分:(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心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心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
17、卿制的确立,使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1、分封制:、经济基础:井田制;、受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作用:2、郡县制:(1)、起源于春秋初期。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制度在全国推广,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分封制不同,郡守与县令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干脆任免,各郡县在政治、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郡县制的实施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
18、安定和经济的发展。3、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事实上与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了王国问题。4、行省制度起先于元朝。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宽阔的统治须要,巩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我国选官(才)制度的演化1、世袭制;军功受爵;2、察举制度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须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19、3、科举制度(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朝时:、贞观时,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C、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起到了抑制门阀、扩大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心集权等作用。(2)、北宋时:发展:、北宋初期:A、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B、严格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程序,殿试成为定制;C、考试科目渐渐削减,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考试科目;D、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
20、;、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时又改革科举考试:废:;改:;设:。(3)、明朝时:八股取士:科举试卷只能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4)、清朝时:A、戊戌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B、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4、高考:1977年,我国复原高考制度。五、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御史大夫:秦朝所设的“三公”之一,(职能)2、刺史制度:西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个州,每州设刺史1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心,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权力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通判: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限制,在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4、御史
21、台:元朝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5、提刑按察使司: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6、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负责辑捕、刑狱之事,监视、侦察官民的不法行为。它干脆则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的管辖。后来,东厂和西厂则宦官统领,皇帝干脆限制。 中学历史必修学问点总结(四):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学历史必修学问点总结(四):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地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山多地少、岛多、海湾多) (2)政治: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3)经济: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4)思想:希腊公民的自办法识和剧烈的集体荣誉感。 (5)人物:改革家
22、的推动。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体现,相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1)历程: 公元前8前7世纪,希腊各邦贵族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为政体向民主制方向演化打算了条件。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制。 伯利克里在位期间,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干脆民主。 (3)主要表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4)意义:是宏大文明的催
23、化剂。 雅典民主为人类供应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建出法治基础上的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差额选举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阅历。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5)局限性: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奴隶、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制形式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养,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的可能。 过滥的干脆民主,简单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3.十二铜表法的背景、时间、内容,并赐予评价 (1)背景:共和国的诞生和平民的长期
24、斗争。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4)评价: 并未给平民带来多少实际好处,但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说明习惯法,是平民的成功。 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且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4.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背景、时间、内容、地位 (1)背景: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的须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历代制定的法律规模浩大,运用不便。 (2)完成时间:公元6世纪。 (3)内容: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建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具体的法律规范。 (4)地位:标记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5.罗马法的影响 (1)对当时:调解了社会冲突,维系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帝国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2)对后世: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制定近代法律的立法基础。留下了一系列法律遗产: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