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113685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及解析2019-2020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 2019 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祝考试顺当 (解析版) 相对原子质量:H H- - 1O- - 16C- - 12N- - 14Cl- - 35.5S- - 32Na- - 23Cu- - 64Fe- - 56Mg- - 24K- - 39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每题 2 2 分, ,共 共 2 42 分)1.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熔喷聚丙烯,具有阻隔部分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下列关于医用外

2、科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 B. 熔喷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 熔喷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 D. 用完后应投入有 标记的垃圾箱 D A.由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A 项正确; B.熔喷聚丙烯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 项正确; C.熔喷聚丙烯材料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烃类无亲水基,难溶于水,C 项正确; D.口罩用完后属于有害物质,所以用完后应不能投入有 标记的垃圾箱,D 项错误; 答案选 D。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养分物质。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的是()A. 葡萄糖 B.

3、 淀粉 C. 植物油 D. 蛋白质 A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 A 符合题意; B淀粉为多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故 B 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含有酯基,可以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故 C 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3.下列物质与水混合、振荡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现象的是 A. 苯 B. 乙醇 C. 四氯化碳 D. 乙酸乙酯 B A、苯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层,选项 A 不符合; B、乙醇和水互溶,和水混合后不分层,选项 B 符合; C、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层,选项 C 不符合; D、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

4、层,选项 D 不符合; 答案选 B。4.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 Mg B. Al C. Si D. S D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原子半径减小,不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据此推断。四种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原子半径:Mg>Al>Si>S,故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S。答案选 D。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 KOH B. CaCl 2C. H 2 O D. NaCl A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简单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简单形成共价键。A 项,KOH 中 K+ 与 OH - 之间为离子键,OH

5、 - 内 O 原子与 H 原子间为共价键,符合题意;B 项,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 项,水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 D 项,氯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6.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 Cl B. S C. P D. F D 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加,所以非金属性 Cl>S>P,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减弱,所以非金属性 F>Cl,综上所述非金属性最强 是 F,故答案为 D。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18 O2 和16 O3 互为同位素 B. 氯化氢的电子式:C. S2- 的结构示意图为 D. 23992U

6、 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 55 D A同位素的描述对象是原子,18 O2 和16 O3 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错误; 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其电子式为 ,故 B 错误; CS 是 16 号元素S 原子获得 2 个电子变为 S2-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 C 错误; D23992U 中质子数为 92,中子数=239-92=147,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147-92=55,故 D 正确。答案选 D。8.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说明的是 A. 原子半径:C > O B. 酸性:HCl > H 2 SiO 3C. 热稳定性:H 2 O > H 2 S D. 金属性:Na

7、 > Al BA、同周期从左向右,半径减小,即原子半径:C>O,符合元素周期律,故 A 错误;B、HCl 中 Cl 不是最高价,因此无法通过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不符合元素周期律,故 B 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 O 的非金属性强于 S,H 2 O 的稳定性强于 H 2 S,符合元素周期律,故 C 错误;D、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即 Na 的金属性强于 Al,符合元素周期律,故 D 错误。9.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甲烷 B. 苯 C. 乙醇 D. 乙酸 CA、甲烷性质稳定

8、,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不能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而褪色,故 A 错误;B、苯性质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不能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而褪色,故 B 错误;C、乙醇含有-OH,具有醇的性质,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 C 正确;D、乙酸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所以乙酸不能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而褪色,故 D 错误;故选 C。10.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 B.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C.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D.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B A

9、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 B乙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氯乙烷,故 B 符合题意; C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氯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属于取代反应,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11.下列物质中与 CH 3 CH 2 CH 2 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CH 4B.C.D. CH 3 CH=CHCH 3C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A与 CH 4 分子式不同,故 A 不符合题意; B分子式相同,结构也完全一样,是同一种物质,故 B 不符合题意; C分子式都是 C 4 H 10 相

10、同,结构不同,故 C 符合题意; DCH 3 CH=CHCH 3 分子式为 C 4 H 8 ,与题干分子不同,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1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 S 2 O 3 + H 2 SO 4 =Na 2 SO 4 +SO 2 +S↓+H 2 O,下列各组试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试验 反应温度/ Na 2 S 2 O 3 溶液 稀 H 2 SO 4H 2 O V/mL c/(molL-1 ) V/mL c/(molL-1 )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1、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A. A B. B C. C D. D D 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A项与B项温度相同、H 2 SO 4 浓度相同,B项中Na 2 S 2 O 3的浓度比 A 项大,反应速率:B 项>A 项;C 项与 D 项温度相同、H 2 SO 4 浓度相同,D 项中 Na 2 S 2 O 3 的浓度比 C 项大,反应速率:D 项>C 项;B 项与 D 项 Na 2 S 2 O 3 、H 2 SO 4 浓度都相同,D 项温度高于 B 项,反应速率:D 项>B 项;则反应最快的是 D 项,D 项最先出现浑浊,答案选 D。13.合

12、成氨工业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肯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 2 (g)+3H 2 (g)NH 3 (g),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 2 、H 2 完全转化为 NH 3B. N 2 、H 2 、NH 3 在容器中共存C.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N 2 、H 2 、NH 3 的浓度不再变更 A 反应 N 2 (g)+ 3H 2 (g)2NH 3 (g),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则 A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氨气,A 错误; BN 2 、H 2 、NH 3 在容器中共存,B 正确; C

1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C 正确; D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D 正确。答案选 A。驾驭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在肯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等特征。14.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 H 2 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由 b 电极经导向流向 a 电极 C. b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 2 +4H+ +4e - =2H2

14、O D. 电解质 H 2 SO 4 溶液的作用是传导电子 C A.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通 H 2 的一极是负极,A 错误; B.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a 为负极,b 为正极,则电子由 a 电极经导向流向 b 电极,B 错误; C.b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 2 +4H+ +4e - =2H2 O,C 正确; D.电子不能在电解液中传导,D 错误; 答案选 C。15.某爱好小组如图试验装置设计成了原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中铝箔为负极 B. 电子从铝箔流出,经电流表、活性炭、滤纸回到铝箔 C 活性炭表面有气泡产生

15、D.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2Al+6H+ =2Al 3+ +3H2 ↑ B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铝易失电子而作负极,活性炭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由分析可知,铝易失电子而作负极,故 A 正确; B电子从负极铝箔流出,经电流表流向活性炭,故 B 错误; C活性炭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故 C 正确; D该原电池利用了 Al 和 H+ 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总反应是 2Al+6H + =2Al 3+ +3H2 ↑,故 D 正确。答案选 B。16.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A. M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其次周期,IVA 族 B. Y 和 Z 两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后者较大 C. M、N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 D. Y 元素和 X 元素可以形成 Y 2 X 2 型化合物,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C依据图示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前7种元素位于其次周期,后7种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结合原子半径大小可知,X 为 O 元素,Y 为 Na 元素,Z 为 Al,M 为 Si,N 为 Cl 元素,据此解答。依据分析可知,X 为 O 元素,Y 为 Na 元素,Z 为 Al,M 为 Si,N 为 Cl 元素, ASi 的原子序数为

17、14,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 IVA 族,故 A 错误; BY 离子为 Na+ ,Z 离子为 Al 3+ ,两者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故 Na + 半径大于 Al3+ ,故 B 错误; CM为Si,N为Cl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渐增加,故HCl的稳定性比SiH 4强,故 C 正确; DX 为 O 元素,Y 为 Na 元素,Na 元素和 O 元素形成的 Na 2 O 2 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则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故 D 错误; 答案选 C。17.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像。PH 4 I 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

18、PH 4 I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PH 4 I 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 它是离子化合物 C. 它不行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 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 C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像。N 和 P 是同主族元素,I 和 Cl 是同主族元素,所以 PH 4 I 和 NH 4 Cl 结构和性质相像。ANH 4 Cl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所以 PH 4 I 也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 A 正确; BNH 4 Cl 是离子化合物,所以 PH 4 I 也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故 B 正确;CNH 4 Cl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所以 PH 4 I 也

19、能和 NaOH 溶液反应,故 C 错误; DNH 4 Cl 受热时会分解为氨气和 HCl,所以 PH 4 I 受热也可能分解,故 D 正确; 答案选 C。18.锶(Sr)属于第A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38,它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将锶金属加入铝合金中可以改善铸成品的性能。下列关于锶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 锶属于金属元素,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B. 锶能与水反应,但反应缓慢 C. 原子半径:r (Ca) r (Sr) D. 碱性:Sr(OH) 2 Mg(OH) 2B锶和镁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像,锶的金属性强于镁,由此推断。A锶在第五周期第A,锶的金属性强于镁,性质与镁相像,

20、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故 A 正确; B镁可以和热水反应,锶的性质强于镁,锶能与水反应,而且反应快速,故 B 错误; C钙和锶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同主族元素半径渐渐增大,原子半径:r (Ca) r (Sr),故 C正确; D镁和锶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Sr(OH) 2 Mg(OH) 2 ,故 D 正确; 答案选 B。19.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吹出塔进入汲取塔的物质只有 Br 2B. 从汲取塔流出的溶液主要含 HBr 和 H 2 SO 4C. 两次通入水蒸气的作用都是参与反应 D. 第一次

21、通入 Cl 2 的目的是氧化 Br- ,其次次通 Cl2 的目的是氧化 SO 2B A.通入过量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再鼓入空气和水蒸气使溴蒸气挥发进入汲取塔,但进入汲取塔的还有空气、水蒸气和过量的氯气,A 错误;B.在汲取塔里发生反应 Br 2 +SO 2 +2H 2 O=H 2 SO 4 +2HBr,所以从汲取塔流出的溶液主要含 HBr 和H 2 SO 4 ,B 正确; C.在吹出塔通入水蒸气,有助于溴挥发出去,没有参与反应;在蒸馏塔中,发生反应Cl 2 +2Br- =2Cl - +Br2 ,水作为溶剂,使物质发生反应,同时供应能量,使溴挥发,未参加反应,C 错误; D.第一次、其次

22、次通入 Cl 2 的目的都是氧化 Br- ,D 错误; 答案选 B。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运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运用的试剂 主要操作 A 乙醇(水) 金属钠 蒸馏 B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C FeCl 2 (FeCl 3 )溶液 过量铜粉 过滤 D 乙烯(SO 2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A. A B. B C. C D. D B A由于金属钠与水、乙醇均能反应,故不能运用金属钠来除水,而应当用 CaO,然后进行蒸馏,故 A 试剂错误; B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更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可以进行分液提纯

23、,故 B 都正确; C由于 Cu 与氯化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引入新的杂质,应当改用铁粉,故 C 试剂错误; D乙烯、二氧化硫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达到目的,应当运用 NaOH 溶液,洗气,故 D 试剂错误; 故答案为:B。21.为检验某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 KIO 3 ,取相同食盐样品进行下表所示试验:(已知:KIO 3 +5KI+3H 2 SO 4 =3I 2 +3K 2 SO 4 +3H 2 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仅由试验不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KIO 3B. 试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I- +O2 +4H+ =2I2 +2H 2 O C. 试验溶液变黄色是生成

24、了 Fe3+ ,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KIO3D. 结合试验和的现象差异,可以推断试验样品中存在 KIO 3C AKI 溶液中也有碘元素,溶液变蓝可能是 KI 中的碘元素被氧化生成了碘单质,所以仅由试验不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KIO 3 ,故 A 正确; B试验中溶液变为浅蓝色,依据元素守恒可知 KI 溶液中的碘离子在酸性环境下被氧化了,考虑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性,应是氧气将其氧化,依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4I- +O2 +4H+ =2I2 +2H 2 O,故 B 正确; C试验的浅黄色是铁离子的颜色,是亚铁离子被氧化剂氧化的结果,但氧化剂不肯定是 KIO 3 ,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

25、,故 C 错误; D对比试验和的现象差异可知试验中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反应:KIO 3 +5KI+3H 2 SO 4 =3I 2 +3K 2 SO 4 +3H 2 O,溶液快速变蓝,颜色比试验要深,可以推断试验样品中存在KIO 3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二、填空题(共 8 58 分)22.如图是三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回答以下问题。(1)A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B 的结构式为_;C 的分子式为_。(2)将 B 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视察到的现象为_;将 B 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A 的同系物 D 有 5 个碳原子,其分子式为_;写出 D 全部

26、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4)C 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下列试验的结果可以作为证据的是_(填序号)将苯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是否褪色; 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都是 1.40×10-10 m 苯在肯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将苯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看是否褪色(1). 正四面体(2). (3). C 6 H 6 (4). 溶液褪色(5). CH 2 = CH 2 +Br 2 →CH 2BrCH 2 Br(6). C 5 H 12 (7). CH 3 CH 2 CH 2 CH 2 CH 3 (8). (9

27、). (10). 依据比例模型知,A 是甲烷、B 是乙烯、C 是苯,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都是平面结构,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本结构中不存在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依据比例模型知,A 是甲烷、B 是乙烯、C 是苯, (1)A 是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B 是乙烯,乙烯分子中含有 1 个碳碳双键和 4 个碳氢键,其结构式为 ,C 是苯,分子式为 C 6 H 6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C 6 H 6 ; (2)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2 = CH 2

28、 +Br 2 →CH 2 BrCH 2 Br;故答案为:溶液褪色;CH 2 = CH 2 +Br 2 →CH 2 BrCH 2 Br; (3)甲烷的同系物有 5 个碳原子,为 C 5 H 12 ,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H 3 CH 2 CH 2 CH 2 CH 3 、 、,故答案为:C 5 H 12 ;CH 3 CH 2 CH 2 CH 2 CH 3 ; ; ;(4)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 C-C 单键与 C=C 双键的交替结构,故正确; 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

29、双键的交替结构,故正确; 苯能在肯定条件下跟 H 2 加成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具有的性质,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 C-C 单键与 C=C 双键的交替结构,故错误; 将苯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苯不因化学改变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 C-C 单键与 C=C 双键的交替结构,故正确。故答案为:。23.已知有机物 A、B、C、D、E、F 有以下转化关系。A 是分子量为 28 的气体烯烃,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记;D 是食醋的主要成分,E 是不溶于水且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相对分子质量是 C 的 2 倍,F 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结

30、合如图关系回答问题:(1)写出 B、D 中官能团的名称:B_、D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类型是_。_;该反应类型是_。_。(3)试验室用如图的装置制备 E,试管 A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B 中的试剂是_;关于该试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加热试管 A 不仅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还可以蒸出 E,促进反应进行 从试管 A 中蒸出来的物质只有产物 E振荡后 B 中油状液体层变薄主要是产物 E 溶解到试剂 B 中 B 中导管应当插入到液面以下(1). 羟基(2). 羧基(3). CH 2 =CH 2 +H 2 O 肯定条件CH 3 CH 2 OH(4). 加成反应(5). 2CH 3

31、CH 2 OH+O 2ΔCu 2CHCHO+2H 2 O(6). 氧 化 反 应 (7). CH 3 COOH+CH 3 CH 2 OHΔ浓硫酸CH 3 COOCH 2 CH 3 +H 2 O(8). 催化剂和吸水剂(9). 饱和碳酸钠溶液(10). A 是分子量为 28 的气体烯烃,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记,所以 A 为CH 2 =CH 2 ,A 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 B 为 CH 3 CH 2 OH,B 被催化氧化生成 C 为 CH 3 CHO;D 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所以 D 为 CH 3 COOH,D 与 B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E 为 CH 3

32、 COOCH 2 CH 3 ,乙酸乙酯的对分子质量为 88,CHCH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符合题意;F 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应为乙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乙烯。(1)B 为 CH 3 CH 2 OH,其官能团为羟基;D 为 CH 3 COOH,其官能团为羧基; (2)反应为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2 =CH 2 +H 2 O 肯定条件CH 3 CH 2 OH,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反应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2CH 3 CH 2 OH+O 2CuD 2CHCHO+2H 2 O,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反应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 3 COOH+CH 3

33、 CH 2 OHD浓硫酸CH 3 COOCH 2 CH 3 +H 2 O; (3)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和吸水剂;B 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汲取挥发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 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蒸诞生成物,促进反应正向移动,故正确; 从试管 A 中蒸出来的物质,除了乙酸乙酯之外,还有乙酸和乙醇,故错误;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振荡后 B 中油状液体层变薄主要是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被碳酸钠溶液汲取,故错误; 从试管A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二者被碳酸钠溶液汲取,若将B中导管插入到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故错误; 综上所述选。24.

34、X、Y、Z、R、W 为常见的主族元素,依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信息 X 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元素不参加比较) Y +3 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Z 原子核外 M 电子层与 K 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 R 与 Z 同周期,主要化合价为−1、+7 W 原子结构示意图: (1)写出元素 X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元素 W 在周期表中位置_。(2)Y、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_>_(填化学式)。(3)用电子式表示 X 和 R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4)下列对于 W 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W 的最低负化合价与

35、 R 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W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 R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W 的单质可与 X 和 R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强 (5)为验证卤族部分元素单质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试验,请回答:A 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棉花中浸有的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验证 Br 2 与 I 2 的氧化性强弱:通入肯定量 R 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 A 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视察到_。该试验必需限制加入的 R 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Br 2 的氧化性比 I 2 强。理由是_。从原子结构的

36、角度说明卤族元素单质氧化性渐渐减弱的缘由:_。(1). (2). 第四周期 VIIA 族(3). Mg(OH) 2 (4). Al(OH) 3 (5). (6). (7). Cl 2 +2Br- =Br2 +2Cl- (8). 2OH- +Cl2 =Cl- +ClO - +H2 O(9). 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10). 过量的 Cl 2 能与 KI 溶液反应置换成 I 2 (11). 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实力减弱X 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元素不参加比较),推知 X 为 Na 元素;Y 的+3 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37、推知 Y 为 Al 元素;Z 的原子核外 M 电子层与 K 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推知 Z 为 Mg 元素;R 与 Z 同周期为第三周期,主要化合价为−1、+7,推知 R 为 Cl 元素;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推知 W 为 Br 元素。(1)元素 X 为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 W 为 Br,其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 VIIA 族。(2)镁的金属性强于铝,故 Y、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 Mg(OH) 2 >Al(OH) 3 。(3)钠失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得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其过程为 。(4)W

38、与 R 同主族,两者的最低负化合价均为-1 价,正确; R 的非金属性强于 W,则 W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于 R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正确; Cl 2 的氧化性强于 Br 2 ,故 W 的单质不能与 X 和 R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反应,错误; R 的非金属性强于 W ,则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弱,错误; 答案选。(5)A 中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是 Cl 2 +2Br- =Br2 +2Cl-。氯气有毒,棉花中浸有的 NaOH 溶液防止污染空气,发生的用离子方程式为2OH- +Cl2 =Cl- +ClO - +H2 O。为验证 Br

39、2 与 I 2 的氧化性强弱:通入肯定量 R 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 A 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视察到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该试验必需限制加入的 R 单质的量,若氯气过量,过量的 Cl 2 也能与 KI 溶液反应置换成 I 2 ,得不出 Br 2 的氧化性比 I 2 强。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实力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25.探讨化学反应的能量改变和速率改变是探讨化学反应的重要角度。(1)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_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_能量。(填放出或汲取)(2)用铝热法可冶炼铁,其反应为:Fe 2

40、 O 3 2Al 2FeAl 2 O 3 ,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 1molAl,则理论上可炼制 Fe 的物质的量为_mol。(3)为探究反应过程中 能量改变,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试验。 装置 装置 装置中,Fe 与 CuSO 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装置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关于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a.H+ 在 Cu 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电流从 Zn 片经导线流向 Cu 片 c.电子从 Zn 片经导线流向 Cu 片 d.Zn 和 Cu 的都是电极材料,也都参加电极反应(4)某爱好小组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

41、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试验,试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改变状况如图曲线所示,对该曲线的说明中正确的是_。A.从 t 1 →t 2 的缘由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上升 B.从 t 1 →t 2 的缘由水蒸发,致使酸的浓度上升 C.从 t 2 →t 3 的缘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镁条的质量下降 D.从 t 2 →t 3 的缘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 的浓度渐渐下降(1). 汲取(2). 放出(3). (4). 1(5). Fe+Cu2+ =Cu+Fe 2+ (6). 2H+ +2e - = H2 (7). ac(8). AD(3)试验 I 和试验 II 都是

42、原电池,试验 I 的反应原理为 Fe+Cu2+ =Cu+Fe 2+ ,Fe 为负极,Cu 为正极;试验 II 的反应原理为 Fe+2H+ =H2 +Fe2+ ,Zn 为负极,Cu 为正极; (4)镁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起先反应时,温度不断上升,反应速率不断增大,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渐渐减小,反应速率渐渐减小,以此解答。(1)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汲取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故答案为:汲取;放出; (2)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方程式 Fe 2 O 3 2Al 2FeAl 2 O 3 可知,若消耗了 1molAl,则理论上

43、可炼制 Fe 的物质的量为 1mol,故答案为:;1; (3)试验中,Fe 与 CuSO 4 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Fe 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则 Fe 与 CuSO 4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是 Fe+Cu2+ =Cu+Fe 2+ ,故答案为:Fe+Cu 2+ =Cu+Fe 2+ ; 装置中,正极为 Cu,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 +2e - = H2 ,故答案为:2H+ +2e - = H2 ; a铜为正极,H+ 在铜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H + 被还原,故 a 正确; b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应当从 Cu 片经导线流向 Zn 片,故 b 错误; 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44、即从 Zn 片经导线流向 Cu 片,故 c 正确;dZn 和 Cu 的都是电极材料,但 Cu 不参加反应,故 d 错误。答案为:ac; (4)A从 t 1 →t 2 的缘由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反应速率渐渐增大,故 A 正确;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至于使水蒸发,故 B 错误; C镁条(固体)的质量下降,但是浓度不变,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故 C 错误; Dt 2 →t 3 的缘由是盐酸的浓度渐渐降低,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此时浓度因素大于温度的影响,故D 正确。答案为:AD。本题的(3)小题需驾驭原电池的基本原理,(4)小题要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尤其是抓

45、住只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6.NaNO 2 是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其中+3 价的 N 具有肯定的氧化性。某试验小组利用以下反应2NO 2 +2NaOH=NaNO 3 +NaNO 2 +H 2 O 制备 NaNO 2 ,并探究其性质。I.制备 NaNO 2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B 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3)为检验 B 中制得 NaNO 2 ,甲进行以下试验:序号 试管 操作 现象 2mLB 中溶液 加 2mL0.1mol/LKI 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2mLB 中溶液 滴加几滴H 2 SO 4 至pH=5,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

46、淀粉溶液 变蓝 2mLH 2 O 滴加几滴H 2 SO 4 至pH=5,加2mL0.1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试验的目的是_。(4)乙认为上述 3 组试验无法证明 B 中肯定含 NaNO 2 ,还需补充溢验,理由是_。II.探究 NaNO 2 的性质 装置 操作 现象取 10mL1mol/LNaNO 2 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 H 2 SO 4 酸化,再加入 10mL1molL-1 FeSO4 溶液,快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 O 2 。i.溶液快速变为棕色; ii.溶液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资料:i.Fe2+ 遇 NO 会形成Fe(NO) 2+ ,该离子在溶液中呈棕色。ii.HNO 2 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 NO 和 NO 2 气体。(5)现象 i 溶液变为棕色的缘由是_。(6)已知现象 ii 棕色溶液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