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五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诗五首》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5.诗五首导学案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 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这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尝和审美实力。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首回乡偶书 1、作者简介及导入课题:贺知章,以
2、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当,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一般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家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揭示题目: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2、据题质疑:这里的“偶书”是什么意思?诗人并非着意作诗,只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登记来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3、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视察,你发觉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订正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范读,生画节奏分组读诗齐读古
3、诗4、细读品尝,感悟理解思索: (1)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这时他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哺育了自己的家乡与家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肯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视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当儿童笑问客人的时候。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悲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4、?(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沟通)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是啊,“月是家乡明,人是家乡亲,树高千丈,饮水思源”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变更,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悲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悲伤读一读这首诗。5、主题: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夜雨寄北 1、学生齐读诗歌。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
5、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当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心情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3、品尝感悟。(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2)“何当”体现出
6、主子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主子公当时急迫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4、主题: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5、课堂小结。 回乡偶书抒写久客伤老之情。这首诗不事雕琢,言辞亲切平和,却深情表达了回乡的喜悦和对岁月流失的感伤。夜雨寄北(又称夜雨寄内),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其次课时一、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
7、、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1)诗中第句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妙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挚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显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际、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2)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别的情境。4、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留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8、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老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驾驭读诗的方法。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概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看法,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5、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
9、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看法。6、有感情地背诵。 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留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遇贬谪表示怜悯。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评点:4、名句赏析: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
10、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2)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挚友。嵇康因不满当时驾驭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挚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望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
11、贬的心境。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孤独,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孤独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担当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惋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样性)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
12、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遇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5、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受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看法和进取精神。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孤独,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五、作业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默写背诵诗歌 初一语文25诗五首教案25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绚丽文化,增加爱国主义感情。2学习观赏诗歌作品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难点:诗中意境的体会教
13、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回乡偶书1作者简介2解题“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偶然,还流露了诗人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情丝。3内容分析二、二句中,诗人置身于家乡熟识而又生疏的环境之中,一路行来,心情颇不安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归家,却年迈,不禁感慨。三、四句从充溢感慨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一问,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无穷的感慨。4小结二、学习夜雨寄北4作者简介2内容分析一、二句:诗人从对方来信写起,对方问“归期”,而诗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无奈之中转而写巴山秋水潇瑟之景,寄予离别愁绪。三、四句:诗人在巴山夜雨中想像:终会有一天回家与亲
14、人重逢的,同时也道出了离愁别恨。这两句诗是由当时的苦况所激发出来对于将来快乐时间的向往,诗人想像日后重逢之时,与亲人共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苦痛。用相聚的快乐衬托出今夜的苦痛,曲折委婉,余味无穷。3小结。这首诗抒发了游人羁旅他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作者把情与景紧密结合,把现实与想象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构思独特,耐人寻味。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1.作者简介2解题: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3内容分析一、二句:交代与友人握别的时间、地点、表达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心情。三四句,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
15、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半吐半吞,握手告辞,特别的环境,特别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4小结。四、作业其次课时三、检查背诵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王勃与“初唐四杰”2内容分析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两个好挚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诗人出于对挚友的依恋和关切,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呈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挚友而伤感,因为同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挚友的感情。语言形
16、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劝慰鼓舞。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劝友人要心情安逸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3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颂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主动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爱护,读来亲切感人。三、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2内容分析首联:直抒对二十三年来被朝廷“弃置”在“凄凉”之地的愤懑与苍凉。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芜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这两句是承诗人白居易诗尾“二
17、十三年折太多”而来,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他被贬之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颔联:借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哀思和岁月蹉跎的感慨。借用两个典故,示意因贬时间许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主生的生疏,怅惘心情及对当时生活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地分困难的心情。颈联: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这联突然振起,一改悲伤低沉情调。尾联:照应白居易赠诗一事,表示自己要振作精神,主动进取,同时也是激励友人。此诗是诗人二十三年来被贬生活的总结,也是诗人对友人赠诗的一首和诗。表达了诗人虽被贬多年,但仍奋勉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引用历史典故贴切,是本诗
18、的一个胜利之处。巧用对比,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事物之中,创作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本诗写得起伏跌宕。沉郁之中见豪放。作业。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3.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用一般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指导预习,驾驭文章的基本字词。3、品尝鉴赏诗歌。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走近作者1、李白(701-76
19、2),代宏大的诗人,字,号,有“”美誉,与杜甫并称为“”。其诗想象丰富奇妙,意境奇伟奇丽,语言清爽明快,气概雄浑奇丽,风格雄奇豪放,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2、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世人称公、先生,(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为:、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3、常建,代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4、杜甫(712-770),字,世称杜工部、杜少陵,自号,代宏大的诗人,后人尊称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诗因多涉笔社会动荡、
20、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誉为“”,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有杜工部集传世。5、曹操(155-220),字,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诗以见称。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二)字词梳理1、留意下列字音:岱宗()决眦()碣石()澹澹()万籁()竦()峙()萧瑟()钟磬()哉()2、说明加点字词(诗中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重要,对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请你把它们的含义记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万籁此都寂万籁:岱宗夫如何岱宗:夫(f):齐鲁青未
21、了未了:造化钟神秀造化:钟:阴阳割昏晓阴:阳:决眦入归鸟决:眦会当凌绝顶会当:凌:一览众山小一:览:水何澹澹何:澹澹:山岛竦峙竦:峙:幸甚至哉幸:至:(三)朗读背诵1、请同学们依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读懂诗歌大意。2、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你最喜爱的诗句,反复品尝其妙处。3、请根据你的理解,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6)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4、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力争熟读成诵。 【合作探究】
22、1、把握文学常识与主题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B、登飞来峰C、题破山寺后禅院D、望岳E、观沧海在五首诗中,属五言律诗的是:属七言绝句的是:属唐代作品的有: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寄予作者宏大理想的作品是: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五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飞来峰: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岳: 观沧海: 其次课时一、学习目标:熟读背诵五首诗,赏析诗歌,品尝美丽的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二、复习反馈三、学习过程:【诗文赏析】1、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
23、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 2、赏析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该如何理解?答: 3、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答: 4、赏析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绽开,热忱赞美了泰山的气概和的景色。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烈;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
24、的理解。答:5、赏析观沧海(1)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成功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2)这首诗哪个字统领全篇,哪几句写实景,哪几句写虚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作者这样虚实结合来写有什么用意?表达作者怎样的胸怀?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这几句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答:三、名句积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舞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其中
25、运用拟人手法,借明月表达怀念挚友、对友人宽慰的诗句:登飞来峰一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名句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对仗工整,巧夺天工,紧扣题眼的诗句(颔联):。而全诗主旨之句(颈联):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我的收获与体会: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