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怜悯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2、注意学生进行操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3、经验与同学进行探讨、沟通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觉、经验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打算: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起先分桃子。2.板书课
2、题二、问题探究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师听汇报后依据学生说的板书: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遇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允呢?板书:同样多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察,指导。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三、体验感悟3题师问:一个奥运会标记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其次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主动思索、大
3、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四、实践应用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2.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视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挚友说一说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分桃子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2
4、、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教学重点:进一步领悟等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实力。教学打算:挂图、20个圆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调皮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款待客人,要调皮把苹果分一分.2.板书二、问题探究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调皮分一分吗?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A老师巡察,指导。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须要()个盘子。三、体验感悟尝试第1题你还发觉了什么?基本练习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四、实践应用试一试第4题1.出示做操图2还
5、可以怎样排?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分苹果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初步的抽象概括实力。并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亲密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沟通的学习中,学会确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看法。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打算:黄豆一杯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一、参与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挚友,你们知道今日是什
6、么特别的日子吗?”然后,我很神奇的告知他们:“今日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挚友参与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等他们略微宁静,我就犯难地说:“可是老师今日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二、问题探究1、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挚友来分,
7、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学生起先小组探讨,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沟通.2、全班沟通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状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激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三、体验感悟讲解并描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惊奇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打算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嬉戏,好吗?玩嬉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晰嬉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挚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假如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假如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假如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始终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
8、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学生起先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打算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依据打出来的分数,推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嘉奖。四、实践应用五、小结讲解并描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快乐吗?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日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分糖果第一组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姓名1次 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详细情境与阅历,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的详细过程。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
9、名称。教学难点:在详细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教学打算: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爱吃什么吗?出示才智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2.板书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假如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
10、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课桌有多长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操作实力及估测的意识。3在实际测量与沟通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1、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兴奋地告知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其次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挚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洁。”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同学们,假如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纳书上供应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爱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剧烈的探究愿望。)(二)合作沟通,相识厘米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议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3)探讨:大家的桌子
12、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特别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2找一找(1)相识刻度尺视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补充。(2)相识1厘米相识1厘米。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试说,老师订正。)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说。)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
13、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练一练。a推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3)相识几厘米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留意测量的方法。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四)
14、概括总结,拓展延长师:假如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殊远的距离,你们觉得便利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假如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便利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经验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2、驾驭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和分析实力。教学重点:驾驭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15、。教学难点:培育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一、复习打算。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3+3=2+2+2+2+2=4+4+4+4=7+7=二、学习新知。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2)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1,2,3,4,1个1个地数。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5,10,15,20,5个5个地数。(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爱哪一种数法?为什么?(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生
16、答师板书:15=525=1035=1545=2055=2565=3075=3585=4095=45(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6)刚才我们依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肯定的规律。)(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议一下,看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探讨。)(8)利用口诀顺口、便利。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假如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依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老师将相应的口诀卡
17、片贴在黑板上。)三、巩固练习。(1)老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2)随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四、课堂总结。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在实际生活中,你发觉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详细情境,经验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驾驭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究编制2的乘法口诀,驾驭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
18、育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款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1)请同学们细致视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同桌相互说说,再汇报。)(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2、摆一摆,数一数。(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
19、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学生活动,老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相互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123456789几根筷子24(1)视察思索。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
20、的算法。4、试一试。(1)依据表格写乘法算式。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沟通、汇报。老师板书:12=2。)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沟通、汇报。老师板书:224。)同学们很聪慧,那你们能依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2)依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依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3)沟通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依据学生
21、的回答按依次写出乘法口诀。(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洁,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细致视察,同桌探讨“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觉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5、读一读、记一记。(1)按依次齐背。(2)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3)老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嬉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2、圈一圈。视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觉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
22、的。四、课堂总结。请小挚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须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须要几个轮子”的详细情境,经验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实力。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沟通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育数感。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洁的乘法问题。教学重难点:探究、编制、驾驭2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日我们一起探究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2、板书:3的乘法口诀。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23、1、画一画、说一说。(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假如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打算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老师巡察)(2)同学们,同桌能相互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2、填一填,议一议。(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老师加强巡察。)(2)“须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原委须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3)小组探讨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觉什么规律?(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三
24、、利用表格,编制口诀。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1)请同桌同学相互交换课本,相互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方法?四、加强练习,娴熟口诀。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竞赛。五、回来生活,解决问题。请大家都来观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情愿说给大家听?六、总结收获,体验胜利。今日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5、和体会?谁情愿来说一说?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详细情境,经验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驾驭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验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驾驭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挚友,喜爱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2、课件出示:小挚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立刻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根据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挚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二、探究新知。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
26、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1)独立思索,填写表格。红果有几串123456789红果有几个(2)小组沟通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2、板书算式和口诀。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快乐吗?4、请细致视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觉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假如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须要帮助的小挚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8、你有信念把个
27、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挚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日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14一四得四24二四得八34三四十二44四四十六45四五二十46四六二十四47四七二十八48四八三十二49四九三十六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14、
28、小挚友,你们视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15、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探讨并汇报)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记忆口诀。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竞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4、“练一练”第3题。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5、“数学嬉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四、巩固练习,深
29、化应用。1、看图,想一想,填空。一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二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三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四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2、实际应用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人)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娴熟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敏捷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
30、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娴熟驾驭口诀。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呈现信息。同学们,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1、细致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3、同桌相互说一说。4、指名说。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1、依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
31、动物?33=9(只)3、同学们真聪慧,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第2题组织学生沟通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列出算式。)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仔细视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爱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五、走
32、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觉许多的乘法问题。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内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肯定会有很多欣喜地发觉。练习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2、引导学生发觉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觉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实力。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育竞争实力。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教学难点:发觉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觉其
33、中积相同的部分,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实力。教学过程: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1、口算。2、把口诀补充完整。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供应数学信息。(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视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当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2、提出数学问题。(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二、嬉戏。(采纳竞赛形式)、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集体沟通、反馈。、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
34、个小组一颗星星。、请小挚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题)三、数学活动。、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找挚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题)四、嬉戏。、谁能说说青蛙的形态。、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独立填写第题。、小组相互检查。、集体沟通反馈。(完成练习一第题)五、找座位。、“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对号入座。静静的坐上,然后说明缘由。六、总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
35、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究并驾驭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验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并驾驭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验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仔细视察,说图意。
36、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索,列出算式。 (2)组织沟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45+25=70(人) 90-70=20(人) 90454590 -45-25+25-70 - 4520702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其次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57+42-69= 64+25-39=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52-43+77= 9
37、1-38-25=97-36+43= 46+26+34=73-49+35= 四、总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进行,计算时要仔细、细致。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课时授课安排课题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总课时支配5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2.积累测量活动阅历,发展度量意识和实力。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沟通、胜利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怜悯况。教学难点初步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
38、索、操作的空间供应了经验体会,积累干脆阅历的机会,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沟通法课前打算铅笔、尺子、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揭示新知1、谈话: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提出问题1、独立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如何合作?怎么分工?2、成立合作小组,打算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由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
39、生爱好。爱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巩固拓展思维提升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终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3、组织学生探讨: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留意什么问题?(学习成果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4、老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老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运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40、。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引导预设: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如: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1、调皮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调皮的木条长;调皮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3、探讨:谁说的对?(老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通过经验实际测量,体会、积累干脆阅历。在嬉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爱好。 培育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回形针长的,木条确定长。
41、)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出示图片,视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2、视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3、通过视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觉。(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今日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日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室有多长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摆得越多,摆得越高教学后记本节课是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单位的起始
42、课,有些乱,还要组织安排好每个学生的任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 课时授课安排课题课桌有多长(“厘米”的相识)总课时支配5第2课时教学目标1.再次经验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相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驾驭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教学难点让学生驾驭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学情分析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对长度单位的相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相识厘
43、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精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演示法课前打算课件、直尺,一条测量题目的小纸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 二、新知探究:1、谈话引入:今日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板书:桌子有多长2、提问:教室里有哪些桌子?他们究竟有多长?(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2)实际测量:学生用所带的物体动手量一量,分组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3依据测量结果,发觉了什么?探讨沟通:发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4、为什么他们说的数都不相同?该怎么办呢? 1、相识厘米:(课件出示直尺图)你在直尺上看到了
44、什么?(1)相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2)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3)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4)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视察尺子,说一说。2、提出要求:(1)用手比一比“1厘米”究竟有多长?(2)说说看,你在身边还能找到哪些“1厘米”的东西?同桌一起找一找再集体汇报。(3)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4)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视察尺子,说一说。3、量一量:(1)选一支铅笔猜一猜它是几厘米?再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45、你的铅笔长几厘米?学生自己测量,小组沟通。(2)想一想,哪只小熊测量方法对?(3)演示测量方法.探讨并归纳测量方法:起点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4)量一量,画一画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1、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老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通过讲解让学生相识直尺上的厘米。 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实际测量驾驭测量方法。 培育估算意识,提高估计实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总结2、第2题,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独立完成题目。3、第3题,可以让学
46、生先说说各是几厘米,再写在书上。4、学生独立思索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索作业设计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2、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板书设计课桌有多长0(起点)长度单位厘米:(cm)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安排课题一米有多长1(“米”的相识)总课时支配5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
47、物体的实际长度。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生疏,生活中常常遇到,教材通过情境引入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讲解法、操作法、探究法课前打算米尺、卷尺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境引入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三、合作沟通,探究反馈 四、实践应用生1:小狗门卫告知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超群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师:视察得真细致!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师:1米究竟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1.认一认,想一想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师:同学们找得特别精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日相识的一位新挚友。留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学生自己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