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当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化文本内蕴的解读中,依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爱好,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实力,挖掘和把握诗歌的
2、主要意象,进入诗歌意境。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实力。学习重点: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杨广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请大家齐读这首小诗,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题目吗?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这首诗的作者是历史上的大名人:杨广,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隋炀帝。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我想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很快忘掉隋炀帝,而走近张若虚。在人才辈出、群星绚烂的唐代诗坛,张若虚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因为“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而卓绝千古。
3、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整体感知。1、略介此诗,创设情景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2、配乐示范朗诵,学生整体感知。一个任务:订正字音。朗读结束多媒体打出几个字并注音,霰(xin)汀(tng)砧(zhn)由学生齐读一遍。三、学生自读诗歌。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分句算一句,这首诗共有几句话,共分几韵。四、深化赏析。明确上述问题:共36句,四句一转韵,共9韵。在中国古诗当中,不管多长的诗,语言、音节、思想内容等,一般都须要连续四句,才可以停顿下来。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前四句是
4、“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四句为一节,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或说一个思想段落。这样的四句诗,在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当中,就称为“一绝”。绝,就是断绝的意思。晋宋以后的诗,差不多都是四句为一绝,成为中国古诗的一个传统。这就是后来的格律诗中“绝句”名字的由来。现在我请大家接着深化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以“绝”为单位,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三个问题:第一,把你最喜爱的那一绝背诵下来,其次,用四个字概括你所选择的这一“绝”的主要内容(或画面),这四个字当中至少要用到题目中的一个字。第三,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两种东西:一是从中读出问题、困惑、启迪、感悟,二是读出你自己。为了给
5、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我先给大家示范一段:我选择了第三绝: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第一步,我把它背下来,其次步,我给它拟了个题目叫:孤月临江。碧空万里,江天一色,孤月高悬,夜色如水。此情此境,我读出了诗人的孤独与高迈,我看到了诗人的深邃与无奈,我从中读出了诗人那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作者从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中,转入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究。这种探究古已有之,且常说常新,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并成为文学的主题之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个天真而稚气的孩子的疑问,也是一个穿越亘古、永无答案的哲学家的天问。张若虚的这一问应当是受到了同时
6、代诗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启发,张若虚之后,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说:“清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这一轮高悬的明月中,我也读出了自己,是的,这一轮照过李白、也照过苏轼的月光,正照射在我身上。张若虚、李白、苏轼们已经在时间中永恒,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世上。那么我对着同一轮明月,是不是应当思索,我来到世间是为了什么?我应当留给这个世界什么,虽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但哪怕如雪泥鸿爪,哪怕只留只语片言,也不枉对这一轮明月,不枉对浩瀚的星空和早晨的鸟鸣!
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每一个个体,虽然都如蜉蝣寄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我们能不能让后来人在某一个不期然的瞬间,看到过我们曾经存在的生命踪迹,这,是一个问题。好,现在请大家阅读,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请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阅读展示,可以依据时间伸缩调整。老师板书:春江花月夜:春江月生,江月笼花,孤月临江,江月待人,游子思妇,月伴离人,望月怀远,江月流春,落月摇情。五、深化探究。现在,请大家来分析这首诗的题目中的五个字中,没有干脆描写而只作为背景来写的是哪两个字?,再结合我们刚才对上述9个章节的四字概括,看剩下的三个字中哪个字用得最少?。写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既然
8、江月就能概括这首诗的主体内容,我们现在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一下,改为两个字“江月”,和“春江花月夜”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题目本身就具有诗情画意,先声夺人,把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当中。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迷人探寻的奇异的艺术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诗应当是最相宜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体裁,比如我们说“诗情画意”,就是指诗画一般的美妙意境。所以德国美学家阿多诺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它经久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擅自改动的。六、课堂演练。改写第一绝,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把这首七绝改成五绝,其次种选择是把这首七绝改
9、写成散文。依据改写结果评点:古诗不是用来翻译的,而是用来吟咏的。意义可译,意境难翻;语言可译,文化不传!弄懂文意之后,大家须要做的就是反复吟咏,现在我们齐读这首诗。小结: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愿同学们美妙的人生路上恒久有一片皎洁的月光。七、作业:全文背诵春江花月夜。八、板书设计:春江月生江月笼花孤月临江江月待人春江花月夜游子思妇月伴离人望月怀远江月流春落月摇情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
10、诗歌的实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实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育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实力。教学重点: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课时:一课时过程:一、导入在星光绚丽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今日我们来观赏这篇经典诗作。二、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志向的高远意境。三、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
11、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究宇宙的奇妙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备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四、赏析诗歌(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
12、围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白。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绽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3、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概雄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二)接下八句为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索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
13、关系。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不由自主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稀奇想:原委是谁最先在江畔望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起先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改变。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孤独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像”“但见长江送流水
14、”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华蜜的向往。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惦念游子的情形非常新颖,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好像想要劝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覆盖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旧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水纹,思妇只好托月华
15、来遥寄相思了。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最终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更加显得浓郁。这首诗当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究,境界是相当开阔的。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
16、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渐渐绽开、改变,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化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苦痛,以及青春的漂亮。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起先,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终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实行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调,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
17、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改变!诗中景物的色调,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改变,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酷爱和对人生华蜜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五、再次观赏老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妙而幽远的意境。六、作业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妙意境表现出来。(作业参考答案: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心,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
18、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逝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静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远眺,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水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
19、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究竟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板书:春江花月夜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宛转课外延长: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喜爱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意象含盖的情素。(1)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2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唐.李白)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孤独,冷落,凄美。(2)江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2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标题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感受乐曲美丽、迷人的意境,体会乐曲幽远、和谐、含蓄、安静的东方古典美。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酷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观赏,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包涵于音乐中的广袤文化内涵的体验。3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及 “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钢琴教学过程:一、简介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中国古典
22、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美丽流畅的旋律,奇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有十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颂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二 、倾听乐曲1。 听乐曲引子请学生思索: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2。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感受。3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谱例:江 楼 钟 鼓00
23、2(1) 倾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结构特点一:鱼咬尾提示学生留意前乐曲结尾的音与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 “鱼咬尾”。“鱼咬尾”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主要旋律两遍,体会旋律的委婉安静,美丽如歌。4学唱主题旋律5完整观赏春江花月夜月上东山:(第一变奏)1音乐与第一段对比有何改变?(旋律如何走向等)2请留意结尾音调优雅如歌的旋律、高雅协调的色调,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花影层叠
24、(其次变奏)1这段音乐的旋律中最有特点的乐思是哪部分?为什么?2结尾有什么特点?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在江水中,增加了江山秀丽的色调。“花影层叠”与“月上东山”的收束句完全一样,又与主题的收束基本相同; 而在收束前,它们的旋律都做了明显的变奏,这种创作手法叫做“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后面的几个段落音乐里也被采纳或者改变地采纳。结构特点二、换头合尾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和尾声组成。尽管前面部分旋律多变,但每段结尾基本相同,将乐曲的多个画面融为一体。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换头合尾。003这种 “换头合尾”式的改变
25、绽开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它使全曲气概连贯,融会统一,提示学生:音乐艺术的主体特征是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观赏乐曲时可以视听结合,借助画面来感受音乐,但不宜机械地寻求标题与音乐之间的详细联系,不必拘泥于每段小标题所提示的详细景物,而应当从体会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蕴涵的情感入手,领会包涵于其中的广袤的文化内涵。四、观赏?观赏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 体会诗韵春 江 花 月 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
26、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提问:诗歌的意境与乐曲表现的意境相同吗?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观赏2绘画 春江花月夜:感受画的意境。提问:画面与 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吻合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带着问题细致观赏装饰画 春江花月夜。师生沟通
27、:画的构图很合理,色调运用恰到好处,很和谐,黄色的月亮在蓝色调的背景衬托之下愈发显得光明,倒影和小船隐隐可见,几座山头有明有暗,通过明度上的对比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给人以更多的想象余地。整个画面表现出春江花月之夜的一种悠远、朦胧、安静之美,与主题特别吻合。观赏3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师:在我国古代,乐与舞是不分开的,乐就包括舞,现在相对分成两个专业,但他们的亲密关系是分不开的,舞蹈离不开音乐。乐曲凭借声音塑造听觉形象,舞姿凭借形体塑造视觉形象,二者合为一体,才构成了舞蹈艺术形式。悠远宛转的曲调令人心旷神怡,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又把我们带入梦幻般的意境。提问:舞蹈的动作和情节与音乐的节奏和心情和谐一样
28、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欣赏后回答:整个舞蹈的动作很美,很伸展,情节好玩,舞蹈动作的幅度、快慢与音乐的节奏、心情和谐一样。当音乐起伏大时,动作的幅度也大;音乐欢快时,动作的节奏也快而灵巧;而音乐安静时,舞蹈动作和心情也较平和。音乐与舞蹈密不行分,舞蹈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方式。3分组探讨分析()诗歌、美术、舞蹈的观赏,对理解、体验乐曲春江花月夜有帮助吗?为什么?(2)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与诗歌、美术、舞蹈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分组探讨后同老师进行沟通:通过观赏诗歌、绘画和舞蹈 春江花月夜,开阔了文化视野,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与诗歌、绘画、舞蹈虽属不同的几种艺术门类,但它
29、们是姊妹艺术,彼此相通,相互交融,音乐中有浓浓的诗情画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舞蹈是 “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 “听得见”的舞蹈,二者密不行分。音乐与诗歌、绘画、舞蹈都是塑造艺术形象,诉诸于情感表达,表现出一种共同的美,就是悠远、和谐、含蓄、安静的东方古典美,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师:春江花月夜是自然、历史、人生之千古绝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艺术中有多数珍品,他们既有各自独特的风情又有共同的神韵,这就是悠远、和谐、含蓄、安静的东方古典美,这充分表明,艺术既有千姿百态又有共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借助其他艺术门类丰富我们的音乐素养,他们与音乐相融相衬,相互渲染,加深了我们对
30、音乐的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包涵于音乐中的广袤文化内涵的体验。五、表现与创建1、演唱 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2、以 春江花月夜为题,选择下列你所宠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表演。a一首小型歌曲 b一幅画 c诗歌d散文 e自编舞蹈片段要求:与音乐有机结合,体现出东方古典美,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发挥每个同学的爱好特长,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展示给大家。最终,让我们再次演唱全曲的主旋律,感受乐曲美丽、迷人的意境,体会乐曲悠远、和谐、含蓄、安静的东方古典美。在演唱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中结束本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2)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3)培
31、育学生带着情感观赏诗歌,有情地朗读诗歌的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培育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品尝诗歌的情感,进而观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打算:(1)制作课件,多媒体的运用。(2)以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日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二、赏析全诗:(一)、整体感受: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
32、感美。听读:请大家倾听此诗的朗诵,倾听时留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齐读:朗读时请留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明确:乡愁朗读点评(略)整体概说: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相互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二)、分片段观赏:A、景致: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明确: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
33、白沙看不见。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留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简评(略)描述:请大家绽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美丽的语句描绘下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展示:师生皆可。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宏伟壮阔。一轮明月伴随着滔滔江水一同生长,绵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处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曲折地绕过芳草遍布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雪白的雪。夜空中飘飞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辉中也好像迷失了踪迹,江边小块陆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晰了。诗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描绘了一幅浩淼壮阔、明丽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图。集体朗诵:
34、在刚才我们描述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八句诗。教学设想:学生从有感情的朗读到用美丽的语句描述诗句,让自身融入诗歌内容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B、情理:问:诗人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叹?请朗读相关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读: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人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怀?学生回答:如:(1)、“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借这轮孤月抒发内心孤独孤独的思乡之情。(2)、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感受到诗人
35、因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而深感惆怅。(回答从这两方面入手,意思相同即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回忆古人相关主题的语句,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小结: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历来是文人感叹的主题。诗人却从短暂的人生中,看到了人类存在的绵延悠长。“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像”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从中得到了欣慰。诗人虽对人生短暂而感伤,但并不颓废而无望,这源于他对人生的追求与酷爱。C、思妇怀远片段:生命之河就像这流水一样经久不息。流水无情,江月有恨。由此引出下篇思妇怀远的情结。请大家齐声朗读下面六联,留意语速、语调的改变。
3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楼上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我们同学化用自己一双双巧手描摹出了这位女子的心事。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投影展示学生的想象片段:如:白云随着风悠闲飘去,离我远去。青枫浦的枫叶红了又绿,春去了又回。我的愁还是愁,思依旧思。你却是不归,今夜又是谁家漂浮江湖的游子,又是哪位对月寄予着思念。楼上的明月正照着梳妆台,照出一片相思冰凉,一片寸断肝肠。只恨月太明,卷起玉帘,卷不去它半分清辉。照在砧上,拂去了水也拂不去它的
37、一寸光华。相思无限化作泪,凉如水,更胜清辉。只愿随着月光,照射着你。却只能仰视鸿雁,俯视鱼龙,却照旧比不上月光,只是泛起微微水纹,化作点点相思,相思点点。(选择其中一两篇既可。)点评:同学们将思妇的内心世界描写得特别形象细腻,其中一卷、一拂这两个小动作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同学们,除此之外,诗人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来描写思妇的愁苦?先请大家来了解一下诗歌的表达手法。(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作描写等)、争论、抒情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点面结合、衬托(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烘
38、托、渲染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要求:下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分析诗人采纳了怎样的表达手法来书写思妇的愁苦?请你书写在书的空白地方。学生发言:略如以下角度,意思相近就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运用“白云”、“青枫浦”这几个诗歌中常用来表示离愁的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达到了融情于景的效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的“扁舟子”、“相思”诗人干脆流露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怜楼上月徘徊”的“徘徊”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月光好像也对这位思妇心生爱怜,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来陪伴她,为她疏愁解闷。“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
39、时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却人隔天际。只希望多情的月辉能带去我对你的思念。“愿”干脆抒发了思妇的愁苦与期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本想叫鱼雁传递音讯,可如今鸿雁长飞却飞不出光的影子,鱼龙潜跃,只激起点点波澜。诗人借景抒情,思妇内心的愁苦无以言语。D、游子思乡从别后,忆相逢,柔肠一寸愁千缕,几回魂梦与君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人以思妇怀远的方式虚写游人的乡愁,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下篇水到渠成地生发了游子的思归之情。请大家自由朗诵。三、总结全诗:朗读:集体朗读(留意朗读时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由朗读较好的学生来朗读,其它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全诗总结:
40、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如同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验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射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呈现出一幅充溢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犹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唐诗鉴赏词典)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5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实力。2、提高学生
41、联想和想象实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育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实力。教学重点: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始终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予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她是漂亮的象征,创建了很多美丽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予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挚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
42、索,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望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在人才辈出、群星绚烂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多数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一、学问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著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赴长安求官时,
43、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喜闻乐见、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爽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张若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
44、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厚,与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别。特殊是其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的.笔法、清丽新奇的语言风格,与初唐流行的浮艳诗风迥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诗人,都从中吸取过艺术养分。后人还将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回环、往复、连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调配这些艺术特色,总结为“春江花月夜之格”。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3、写月亮的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45、杜甫)二、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滟滟皆似霰绕芳甸汀上皎皎扁舟子捣衣砧碣石潇湘2、再读课文,说明下列加点词含义:滟滟霰穷已但见扁舟清风浦上不胜愁不知乘月几人归逐月华摇情可怜楼上月徘徊水成文3、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华蜜的向往。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三、合作探究1、观赏诗的景物美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