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CACDD DACAA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刺激指机体细胞能感受的何种变化?A体液 B内环境 C内或外环境 D外环境 2下列为条件反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形成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出生后经过训练获得的 C可以建立和消退 D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3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参考信息 B、偏差信息 C、反馈信息 D、控制信息 E、干扰 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分娩 5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A、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机体细胞的功能 D、正常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2、E、机体与环境中间的关系 6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A.自身调节 B.反射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D.短暂 9.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10.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 A感受器 B受体 C神经中枢 D靶组织或靶器官 E效应器 二、填空 1、鱼类生理学
3、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 、和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 和 两类。3、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包括 、和 。4、机体对各组织器官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和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 和 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6、器官、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 或 。7、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细胞或结构称为 。8、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
4、,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2 答案:1、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2、分析法,综合法 3、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5、自动调节,反馈 6、兴奋,抑制 7、感受器 8、负反馈调节 三、判断 1、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所产生的反应不是反射。()四、名词解释:1、抑制:生物体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外表活动由显著活动状 态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强变为活动弱的改变称为抑制。2、刺激:能被机体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3、反应:各种生物体生活于一定环境条件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 及外表活动将
5、发生相应的改变。反应的形式分为兴奋或抑制。五、简答题 1、说明兴奋性、刺激、反应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也称为兴奋性。刺激是指能被机体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反应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外表活动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兴奋性是有机体共有的一种基本生理特征,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兴奋由刺激引起,并由反应实现。(1)有机体没有兴奋性,给与任何刺激都不会发生反应;(2)有机体不接受刺激,再高的兴奋性也不会发生反应。(3)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生理机能就不完整。2、反射过程如何进行?答:感受器感受体内某部位或
6、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电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改变效应器(如肌肉、腺体)的活动。3、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各有何特点?答: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急性实验又分急性在体实验和急性离体实验。在体实验是指在完整的动物身上进行的观察或实验,由于所观察的器官活动没有脱离机体,不仅可以掌握器官的功能活动,还可了解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且在体实验条件容易控制,观察分析较为客观,实验结果比较明确,但影响因素较多;离体实验是指将器官或细胞从机体分离出来,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由于脱离整体,可以排除体内的众多因
7、素的影响,实验因素单纯,结果容易分析,但实验结果与在整体时相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定局限性;慢性实验是指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并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接近自然,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和记录动物某些生理功能指标的改变,其特点是实验结果更接近生理状态,但与急性实验相比整体条件严格复杂,干扰因素太多。3 4、简述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答:1)整体和环境水平:强调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研究机体在不同胜利条件下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规律及机体在整体状况下的功能整合机制。2)器官和系统水平:主要阐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机制,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影响和调控其功能的因素。3)细胞
8、和分子水平:主要揭示生命活动现象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及其组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的理化特性。4 CDCCB CBBDD DBA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1、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最本质的标志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动作电位 DATP 分解释放能量 2Starling 定律(心脏定律)主要与()变化有关?A动作电位 B心肌代谢 C外周阻力 D肌节长度 3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的最多次数取决于()。A组织的兴奋性 B刺激的频率 C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D锋电位的幅度 4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BK+CCa2
9、+DCl-EMg2+5.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A.刺激强度 B.刺激频率 C.刺激时间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6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红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白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骨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 7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 B钠泵可使细胞内的 K+移出膜外 C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外高 Na+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 K+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 8.通常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
10、动作电位幅度 9.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丝 D.肌小节 10.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 B.在收缩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 C.在舒张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 D.在收缩期发生收缩的复合 11.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是()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12.安静状态下,神经和肌肉的细胞膜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5 A.Na+B.K+C.Ca2+D.Cl-1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电位变化 B.分泌 C.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 E.收缩反应 EC DAAAB CDBDC A 14.心
11、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 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储存少 C 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D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 B胆碱酯酸 C美洲箭毒 D六烃季胺 E四乙基胺 16.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A肌小节长度缩短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 H 带缩短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 H 带不变 D相邻的 Z 线相互靠近 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17.机体内 O2,CO2 和 NH3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入胞作用 18阈下刺激时
12、,产生局部兴奋,这是膜轻微()所引起的。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19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当刺激强度比阈强度增大 1 倍时,动作电位幅度()A不变 B.增加 1 倍 C.减小 1 倍 D.都不是 20两条神经纤维的直径相同,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A.等于 B.小于 C.大于 21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最大特征是具有()A.0 期即去极化过程 B.1 期即快速复极初期 C.2 期即平台期;D.3 期即快速复极末期 E.4 期即静息期 2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特征是()。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冲动 D.电位变化 E.反射活动 23.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动
13、作电位的最高次数取决于()。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刺激频率 24.神经活动的反馈调节,其结构基础是中间神经元的()联系.A 辐散式 B 聚合式 C 链锁式 D 环状 25.细胞内外存在的电位差,通称()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跨膜电位 D.局部电位 6 26.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动作电位 B.局部电位 C.收缩 D.分泌 CACB ABCDA DADB 27.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幅度()A.不受细胞外 Na+浓度影响 B.不受细胞外 K+浓度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播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2
14、8.阈电位是指()A.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D.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2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相当于()A.K+平衡电位绝对值 B.Na+平衡电位绝对值 C.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和超射值之差 30.关于钠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 Na+、K+依赖式 ATP 酶 B.分解 ATP 时排出 K+摄入 Na+C.转运 Na+、K+的过程是耦联的 D.是一种膜内大分子蛋白质 31.在刺激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15、强度是()A.基强度 B.阈强度 C.阈下刺激 D.阈上刺激 32.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锋电位 D.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 33.动作电位峰值接近于下述哪一种离子的平衡电位?()A.Ca2+B.K+C.Na+D.Cl-34.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35.减少神经细胞外液中 Na+浓度,动作电位幅度将()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36.对静息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B.膜内较膜外为负 C.接近于 K+平衡电位 D.是细胞的
16、去极化电位 37.阈电位是指()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B.引起超极化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D.衡量兴奋性高度的指标 7 38.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快速复极化是由于膜对()A.Na+通透性增加 B.Ca2+通透性增加 C.Cl-通透性增加 D.K+通透性增加 39.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与低常期相对应?()A.负后电位 B.正后电位 C.锋电位升支 D.锋电位降支 BA 40.阈强度(阈值)增大时代表()A.兴奋性增高 B.兴奋性降低 C.兴奋性先降低后增高 D.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 41.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与电流在导线上传
17、导一样 B.是不衰减性传导 C.是双向性的 D.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快 二、填空题 1、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阈强度愈低,意味着组织愈容易被兴奋,即兴奋性愈 ;反之,阈强度愈高,则兴奋性愈 。与阈强度相似,时值小表示兴奋性 ;时值大表示兴奋性 。2、哺乳动物的粗神经纤维为例,继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 4 个时期,它们依次是 、和 。3、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 向的,而通过突触传递是 向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 ,终板膜的受体为 型受体,其阻断剂是 。4、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的结构和机能联系部位,叫做 。5、静息电位是 的平衡电位。6、总时程 0.1
18、4ms,舒张期 0.09ms,则临界融合频率为 。7、生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刺激形式是 。8、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反应和兴奋传导的标志是 ,它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上是以 的形式传导的。9、在静息状态下,膜对 有较大的通透性,对 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 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10、欲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 ,三个方面达到最小值。11、静息状态下,膜两侧 Na+、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与 活动有关,静息电位主要是 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12、门控通道根据其开放和关闭的原理不同可将他们分为:、和 。13、可兴奋细胞包括 、和 。答案:1、高,低,高,低 2、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19、,低 常期 3、双,单,乙酰胆碱,N,箭毒 4、神经-肌肉接头 5、K+6、20KHz 7、电刺激 8、动作电位,局部电流 9、K+,Na+,K+10、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11、钠泵,K+12、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 8 控通道 13、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三、判断题 1、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2、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3、对骨骼肌的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肌肉的收缩和动作电位便可融合,出现强直收缩 4、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5、敌敌畏和敌百虫能抑制兴奋由神
20、经向肌肉的传递,其原理是抑制了乙酰胆碱的释放。6、在静息状态下,K 与 N 都容易通过细胞膜。7、肌肉收缩的启动因素是 C 与肌钙蛋白的结合。8、当刺激骨骼肌的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即可见骨骼肌的机械收缩和动作电位都完全融合起来,出现完全强直收缩。9、“望梅止渴”属于反馈调节。10、一般说,终膜的离子通道可因化学性信号而开放,又可因电信号而开放 11、分别用几种性质不同的刺激,当它们的强度都达到阈值时,在同一细胞所产生动作电位的波型都相同。四、名词解释 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 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快速的电位波动,这种电
21、位波动就是 动作电位。2.兴奋性和兴奋:生物体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外表活动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或活动弱变为活动强的改变称为兴奋;组织 或细胞对刺激发生的反应能力称为兴奋性。3.可兴奋细胞和可兴奋组织:兴奋性比较高,对于较弱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很容易直接或通过 仪器间接观察到的细胞或组织。4.阈强度和阈刺激:要想引起组织兴奋,必须使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刚 好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达到阈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 刺激,称为阈刺激。5.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6.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
22、、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9 7.阈电位:是从细胞膜本身膜电位的数值来考虑,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数值,出现膜 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8.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较低时,刺激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整个时程,而又长于收缩期,则后一收缩反应叠加在前一收缩反应的舒张期,曲线呈锯齿状,幅度高于单收缩 9、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较高时,后一个收缩反应叠加在前一个收缩反应的收缩期中,肌肉收缩完全融合起来,收缩曲线光滑,幅度达最大 10、.基强度: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 1 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 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23、11、极化: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12、.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五、简答题 1、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答:静息电位产生机制:RP 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 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K+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是即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 K+向膜内扩散的结果,所以 RP=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当细胞收到刺激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
24、位减小到零并开始变为正电位(AP 上升支)Na 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 K+通道激活而开放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排斥K+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 RP 水平(AP 下降支);因为Na+0、K+i激活 Na+-K+泵,Na+泵出、K+泵回,所以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2、阈刺激与阈电位的关系如何?答:阈电位是从细胞膜本身膜电位的数值来考虑,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数值,出现膜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阈刺激或刺激阈值是能使细胞膜静息电位降到阈电位水平的最小刺激或刺激强度。3、局部兴奋有何意义?答:阈下刺激引起局部去极化,也就是静息电位距阈电位的差值减
25、小,这时膜如果再受到适宜的刺激,就比较容易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兴奋。因此局部反应可使膜的兴奋性提高。4、比较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如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的不同特点。答:(1)局部电位不是全或无的。随刺激增加而增大;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2)局部电位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可以以电紧张性扩布的形式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衰减的;动作电位可以沿细胞膜作无衰减传导。(3)局部电位可以总和。总和到使静息电位减少到阈电位时也可产生动作电位。包括空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动作电位不能总和。(4)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10 5、简述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答: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神经细胞
26、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 4 个时期:紧接兴奋之后,出现一个非常短暂的绝对不应期,兴奋性由原有水平降低到零,此时无论刺激强度多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继之出现的是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原水平,需要比正常阈值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接着为超长期,兴奋性高于原水平,利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第二次兴奋。然后出现一个持续时间相对长的低常期,此期内,组织的兴奋性又低于正常值。最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11 BBBCB CBECC B 第三章 血液 一、选择题 1、ABO 血型的分类依据是()。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
27、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2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凝固 D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3血浆 pH 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哪种缓冲对()。AKHCO3/H2CO3 BNaHCO3/H2CO3 CNa2HPO4/NaH2PO4 D蛋白质Na/蛋白质 4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5血浆 pH 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哪种缓冲对()AKHCO3/H2CO3 BNaHCO3/H2CO3 CNa2HPO4/NaH2PO4 D蛋白质Na/蛋白质
28、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缓冲温度 B运输激素 C运输 O2 D使血液呈红色 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凝固 D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8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纤维蛋白原 B1-球蛋白 C2-球蛋白 D-球蛋白 E白蛋白 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2 10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缓冲温度 B、运输激素
29、C、运输 O2 D、使血液呈红色 11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凝固 D、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CDBB EDCEA AA 1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E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13.O 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 O 型血液的()。A.血清含抗 A、抗 B 凝集素 B.红细胞膜含有 A、B 凝集原 C.血清中无杭 A、抗 B 凝集素 D.红细胞膜无 A、B 凝集原 14.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30、()。A.Rh 阴性母亲孕育的 Rh 阴性婴儿 B.Rh 阴性母亲孕育的 Rh 阳性婴儿 C.Rh 阳性母亲孕育的 Rh 阴性婴儿 D.Rh 阳性母涤孕育的 Rh 阳性婴儿 1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脑脊液 E.细胞外液 16.红细胞的特点是()。A.正常呈双凹盘形,但具有可塑性变形 B.平均寿命 120 天 C.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抵抗能力 D.红细胞的比重比血浆大,但红细胞的沉降却很慢 E.以上各条都是 17.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
31、百分比 18.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动静脉端的压力差 E.脉博压 19.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相同的()。A.Na+浓度 B.K+浓度 C.Cl-浓度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0.下述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内容正确的是()。A.血浆总渗透压近似 0.9NaCl 溶液的渗透压 B.血浆总渗透压近似 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血浆总渗透压近似 0.9尿素溶液的渗逸压 D.血浆总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 E.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 13 2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 B
32、.IgA C.IgM D.IgD E.IgE 2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是()A.纤维蛋白溶解酶 B.抗凝血酶 C.抗凝血酶 D.肝素 E.维生素 K CDC CBBBA B、D 23.体外血液凝固可因下列原因中的哪项而不发生()。A.将血液放置于空白玻璃管中 B.血液温度从室温升至 37 C.在血液中加入定量的草酸钾 D.在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双香豆素 E.在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 K 24.血小板数减少可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斑点,主要原因是血小板()。A.不易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血管回缩障碍 D.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减弱 E.以上部不是 25.缺
33、铁性贫血的特征是()。A.红细胞数目肯定明显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可以不变 C.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D.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 E.缺乏造血的原料铁和维生素 B12 26.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A.免疫抗体 B.属于 IgG C.难以通过正常胎盘 D.温抗体 E.以上均不是 27.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血管紧张素增加 B.血小板破裂 C.肾素增加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8细胞内液属于()。A 机体的外环境 B 机体的内环境 C 二者都是 D 二者都不是 29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的移动。A 细胞内外 B 毛细血管内外 30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小
34、,表示脆性越()。A 大 B 小 C 无影响 D 都不是 31.一般来说,将红细胞放在 9%NaCL 溶液中,其细胞形态(),若放在 0.25%NaCl 溶液中,红细胞将()。A.不变;B.皱缩;C.膨胀;D.破裂 二、填空 1、血液凝固的三个步骤都需要 离子参与,在血液中加入 作为抗凝剂,可降低该离子浓度而起抗凝作用。2、用沙利氏比色计测定罗非鱼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7.9,它是指 毫升血浆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克数。14 3、正常人和动物血管中的血液之所以不会发生凝固,是因为血浆中存在很强的抗凝血物质。在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有 和 。4、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
35、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渗透压。5、血液样品经抗凝剂处理后离心,离心管底部的红色部分是 ,顶部的淡黄色液体是 ,中间的一薄层白色液体是 。6、血浆蛋白质中,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维持 内外的水平衡。7、维持血浆 pH 值相对稳定的缓冲对有 ,和 。8、以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原理是 。9、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称为 ,此时血红蛋白携 O2 能力 。答案:1、钙,柠檬酸盐 2、100 3、肝素,抗凝血酶 III 4、胶体,晶体 5、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 6、白蛋白,血管 7、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蛋白 质钠盐/蛋白质 8、柠
36、檬酸钠与 Ca2+结合产生沉淀 9、溶血,丧失 三、判断题 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2、大动脉壁弹性减小,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3、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经常存在较大的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四、名词解释 1、碱贮:血液中 NaHCO3 的含量(或浓度)2、红细胞比容:每 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 红细胞压积。3、溶血:红细胞置于 Nacl 浓度过低的溶液中,过度吸水膨胀而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出,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4、纤溶系统: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
37、称纤溶。参与纤溶的物质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抑制物统 称为纤溶系统。5、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五、简答题 1、回答凝血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答: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在钙离子的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纤维蛋白、抗凝血酶 III、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15 物等。2、试述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答: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系统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
38、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激活物与抑制物。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纤溶系统与血凝系统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纤溶系统在保持血管内的血液处于液体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内源性凝血过程发动后,可形成少量纤维蛋白,但该过程中的活化因子 XII(XIIa)又可激活纤维酶原使之生成纤溶酶,纤溶酶又可使已经生成的纤维蛋白生成降解产物。这样就可使刚刚形成的凝血块液化。3、何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并说明其生理意义?答:晶体渗透压:有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生理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保持 R
39、BC 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有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组成;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16 DBBDA CCDDC C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选择题 1、衡量循环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A心率 B血压 C心电图 D心输出量 2、内环境指的是()。A体液 B细胞内液 C血液 D细胞外液 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A1 期复极化时程长 B2 期复极化时程长 C3 期复极化时程长 D4 期复极化时程长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40、DCa2内流,K外流 EK内流,Ca2+外流 5心动周期中出现心室内压与动脉血压相等时的周期是()A等容收缩期 B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6射血分数是指()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 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 D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 E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 7.心室肌细胞 3 期复极化主要是由于()。A.K+的快速内流 B.Ca2+的快速内流 C.K+的快速外流 D.Cl-的快速内流 8.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特点是()。A.复极化快,无平台期 B.复极化慢,无平台期 C.复极化快,有平台期 D.复极化慢,有平台期
41、 9.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A.动作电位幅度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阈电位水平 D.4 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10.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A.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B.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速率快于正常 17 C.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D.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11.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速度 B.阈电位水平高低 C.动作电位 2 期长短 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CBAC DEDAB BA 12.若对心肌施予有效刺激,则心肌反应是()。A.刺激强度越大,收缩力越强 B.刺激强度越大,收缩力越弱 C.呈全或无式
42、反应 D.刺激频率增加,可出现强直收缩 1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心肌的收缩呈全或无式反应 B.心肌细胞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储存的 Ca2+量比骨骼肌少 D.心肌有特殊传导组织,具有自律性 14.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窦房节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B.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窦房节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窦房节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15.室性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是额外阈上刺激落在心室的()。A.收缩初期 B.收缩末期 C.舒张期 D.有效不应期 1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
43、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17.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A、0 期除极化速度快慢 B、1 期复极化的快慢 C、2 期复极时程长短 D、3 期复极时程长短 E、4 期自动除极速度快慢 18.一般人在心率大于 180次/分时,心输出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A、等容收缩期缩短 B、快速射血期缩短 C、减慢射血期缩短 D、快速充盈期缩短 E、减慢充盈期缩短 19.影响心室肌收缩期的主要因素是()。A、动作电位时程 B、植物神经活动 C、静息电位 D、传导速度 E、自动节律的发放频率 20.可阻断
44、浦肯野纤维的 0 期除极化的药物是()。A、心得安 B、河豚毒素 C、阿托品 D、异搏停 E、四乙铵 18 21.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现象 B、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持续到舒张早期 C、肌质网不发达,钙贮存量少 D、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E、心肌的传导速度 22.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A、外周阻力 B、心输出量 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静脉回心血量 E、心率 D B 23.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淋巴回流减少 C、有效滤过压减小 D、有效滤过压增加 E、静脉回流障碍 2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
45、时()。A、醛固酮释放减少 B、肾脏排 Na+减少 C、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 D、循环血量减少 E、ADH 释放减少 二、填空 1、离体心脏心跳频率较正常快,原因是 。2、鱼类心脏的起搏点基本是 ;哺乳动物心脏的起搏点是 。3、心肌无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4、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5、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 。它等于 与 的乘积。6、心脏自律性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8、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10、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 ,其包括 、和 等,其中 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11、射血分数指的是 和 之比。12、心指数指的是 和 之比。13、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 、和
46、 。答案:1、失去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 2、静脉窦,窦房结 3、有效不应期长 4、兴奋性,自律性,收缩性,传导性 5、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6、4 期自动去极化 7、复极化出现 2 期平台 8、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 液,血浆 9、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0、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11、4 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最大复极电位 的水平,阈电位的水平 三、判断 1、在心肌有效不应期内,给予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会引起膜的任何程度的去极化。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Na+的内流速度 3、StarLing 定律(心脏定律)也可以这样来表达:在生理范围内心脏能将
47、由静脉回流的血 19 液全部泵出,从而保证了静脉血液不会过度聚积。4、当细胞外液中 Ca2+浓度降得很低甚至无 Ca2+时,心肌能产生动作电位,也能引发收缩 四、名词解释 1、每搏输出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2、心肌收缩的“全或无”:在心脏,由于心房和心室内特殊传导组织的传导速度快,心肌细 胞之间的闰盘结构可引起心房或心室所有心肌细胞的同时收缩(同步收缩),使 整个心房或心室构成一个功能合胞体。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 常收缩之前的收缩;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48、 五、简答题 1、心脏在一次期外收缩(额外收缩)后,为何会出现代偿间歇?答:因为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很长,而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在期前收缩之后,紧接其后的来自窦房结的一次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往往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故而不能引起心室肌兴奋和收缩,便形成一次“脱漏”,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到心室时才能引起心室肌的收缩,而这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即为代偿间歇。2、试述骨骼肌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区别?答:骨骼肌的动作电位持续的时间短,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所以骨骼肌在连续的刺激下会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提高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而心肌不会,心肌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收缩的时间基
49、本相同,再加上心肌本身就有自律性,施加窦性心律额外的刺激,心肌会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3、心脏收缩有何特点?答:心室肌的收缩期相当于有效不应期,在收缩期内心肌不能再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收缩,因而心肌细胞不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就是说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具有同步性,与心肌之间的紧密连接闺盘及蒲肯野细胞的快速传导有关。心肌细胞的终末池(肌浆网)不发达、容积小、贮存 Ca2+比骨骼肌少,所以心肌收缩更依赖于外源性 Ca2+4、简述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答:4 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极速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
50、低。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5、试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生理特性的异同点。答:(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在整体内,心肌由自律性较高的细胞(正常起搏点)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骨骼肌收缩的发生有赖于运动神经上的传出冲动。(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3)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