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普洛夫的狗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巴普洛夫的狗实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巴普洛夫的狗实验篇一:巴甫洛夫最后的实验 巴甫洛夫最后的实验 我们都知道,突然的紧张会增加身体里的肾上腺素,导致更快、更极端的反应。广为人知一个现象是,适当的紧张提升人的表现-比如测验,过度的紧张则导致混乱,极度紧张导致抑郁症会导致思维无法正常工作,因为他会导致经常是持续很长时间的极度的悲观,而且通常会伴随着让人什么都不想做的疲惫,大多数人对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抑郁以外的精神崩溃了解很少,但有一个例外,涉及 巴甫洛夫70-80岁做过实验。巴甫洛夫早期因他利用狗而研究得出的消化功能的生理机制得诺贝尔奖,他因发现最初流口水所存在单纯关联反应所造成的行为改变,称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导致巴甫洛
2、夫晚期成果的起因,是特别有意思。在20年代列宁格勒大水灾期间,巴甫洛夫笼子里有很多狗,这些狗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和标准奖励反应下,变得独特和与原先不同。在洪水上涨然后消退过程中,很多狗一度在他们的鼻子和他们笼子的顶端之间几乎没有了空间。很自然,这让它们面临极度的紧张。紧接着,巴甫洛夫发现很多狗的行为和他们以前不同了。比如,原来喜欢其训练师的狗现在不喜欢了,巴甫洛夫的这些狗所表现意料之外,极端的行为改变,会让任何一名出色的实验科学家极度好奇。这也确实是巴甫洛夫的反应。但并不会有很多科学家去做巴巴甫洛夫接下来所做的事情。而他所做的是在他的余生中,使他的狗因为紧张而神经崩溃,然后再试图扭转在种崩溃,并
3、在做所有这些的时候留仔细的实验记录。他发现(1)他能够对狗进行分类以预测某一特定的狗最终崩溃的难易程度(2)最不容易崩溃的狗最不容易回复到崩溃以前的状况(3)任何一只狗都会崩溃(4)除非重新施加压力使其紧张,否则无法扭转崩溃。篇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伊万.巴普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年,俄国著名实验生理学家。他对于身体如何消化食物充满兴趣,在其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进行的是消化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中,巴普洛夫提出了著名的经典条件作用概念。这种理论比其他方法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学习的某些方面,它几乎完美的解释了中性刺激如何与非习得、自发反应之间产生联系
4、(LoLordo,2000)。它特别有助于理解学生焦虑和恐惧的形成。一、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类型,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巴普洛夫关于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该实验中,巴普洛夫恰好在无条件刺激之前给予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中性刺激成为一种条件刺激,能够促使狗分泌唾液。 无条件刺激(US):指不需要事先学习而自动产生反应的刺激;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肉食US; 无条件反应(UR):由无条件刺激自动引发的非习得性反
5、应;在巴普洛夫实验中,狗因为肉而产生的唾液分泌现象是UR;条件刺激(CS):条件刺激之前是中性刺激,在与US 产生联结后最终诱发条件反射的刺激;巴氏实验中的铃声就是从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 条件反射(CR):为US与CS联结后产生的对条件刺激的习得反应。二、几个关键词1、消退(extinction):指在缺乏无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减弱的现象;2、自然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在行为消退后,如果能给予无条件刺激,则习得的行为能重新显现出来;3、泛化(generalization):指与原条件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产生相类似反应的现象,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4、分化(
6、discrimination):指有机体对某种刺激而非其他刺激产生反应。 1、强化:伴随条件刺激的呈现给予无条件刺激。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2、泛化:对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反过来说,条件反应可以迁移到类似原条件刺激的刺激上。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小阿尔伯特由对白鼠产生的恐惧反应,可以由白猫、小兔、狗乃至一块棉花引起。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也是泛化的表现。临床症状上许多恐怖症都有泛化情形,例如,一位妇女可能由一次外出偶然受惊而逐渐演变为害怕一切公共场所(广场恐怖症症状)。泛化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3、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
7、在泛化发生后,继续进行条件作用训练,但只对特定条件刺激予以强化,对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会导致有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只对特定条件刺激 发生反应,这就是分化。分化意味着有机体逐渐能够分辨刺激物之间的性质差异。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 4、消退:己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到强化,反应强度趋于减弱乃至该反应不再出现,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概念对两个潜在的意义。其一是,如果一个行为得以维持,个体环境中一定存在使之得以维持的强化条件。因为如果不存在这种条件的话,该行为应该已经自行消退了。其二是,可以改变环境变量,使之不再包含强化行为的条件,促使行为消退。消退并非全面、永久性的遗忘,实验表明,如果
8、对已消退的条件反射重新训练的话,所需训练次数要比原来建立该条件反射的次数要少,这一“节省”现象说明原来的条件作用训练残留了某种永久性的后效。它同时也使人想到消退很可能不是一种消极过程,而是一种对已形成的条件反应的积极的抑制过程。换言之,对一个已发生消退的条件反应来说,原来的条件刺激(它本来是强化物即将出现的信号)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信号,原来的强化物不会出现,这就导致了对原来反应的抑制。5、抗条件作用:如果对一个已形成的条件反应进行这样的操作:一方面撤除原来的强化物,例如在白鼠出现后不伴以强噪声,同时设法使一个不能与原来的条件反应共存的反应与原来的条件刺激建立联系,例如,让小阿尔伯特吃他喜欢的食物
9、(一种放松的积极的反应)。结果,原来的条件反应会更迅速地被消除(与单纯消退训练比较)。这样一种操作程序称为“抗条件作用”。抗条件作用就是沃尔普所说的“交互抑制”,它是几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训练的理论基础。中性刺激就是不会引起公开反映的一种刺激篇三:河北教育心理学必备考点之巴普洛夫的“狗” 河北教育心理学必备考点之巴普洛夫的“狗” 不管是教师资格考试中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联接主义学习理论都是随处可见。但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众多考生来说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今天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李芳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教育心理学“奇特动物园”,玩转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一起来见识巴普
10、洛夫的“狗”。一、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二、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1)条件反射的获得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名师点睛: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当给狗喂食前发出铃声,一给狗喂食前就发出
11、铃声,长此以往,只要发出铃声而不给食物,狗也能分泌唾液,也体现的就是条件反射的获得。(2)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名师点睛: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当狗一听到铃声不给食物也分泌唾液后,如果长时间只给铃声而不给食物,那么狗分泌唾液的量会越来越少,直至没有。2.刺激泛化与分化(1)刺激的泛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名师点睛:假设在实验中一开始给狗听小苹果的铃声,通过训练,使狗能够一听到小苹果不给食物也
12、能分泌唾液后,将铃声换成最炫民族风而不给食物,发现狗也能分泌唾液,这就是刺激的泛化,对相似的刺激做相同的反应。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蛇和井绳都做出害怕的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2)刺激的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名师点睛:假设在实验中一开始给狗听小苹果的铃声,通过训练,使狗能够一听到小苹果不给食物也能分泌唾液后,将铃声换成最炫民族风而不给食物,发现狗不分泌唾液,这就是刺激的分化。三、考题在线1.“杯弓蛇影”体现的是(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B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
13、让和退缩是刺激(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D 更多河北教师考试公告可关注:篇四:巴甫洛夫的狗 1. 巴甫洛夫的狗 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的第三课。“巴甫洛夫的狗”是一个科学的经典的研究,它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做的有关小狗的实验来说明动物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就是把这部分经典的研究作为教材的开始。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让学生阅读巴甫洛夫的做的这个经典的科学实验,其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经典的实验,二是让学生能够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既有非条件反射,也有条件反射。接下来分两个部分分别向学生讲述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
14、射,在非条件反射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一些动物的非条件的反射的例子,即动物的本能,与生俱来的本领。并让学生做一些活动来感知人的非条件反射。第三部分教材给出了一些动物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再让学生举出一些人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是人的条件反射多还是动物的条件反射多,从而知道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然而在这课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让学生从读“巴甫洛夫的狗”的故事开始的话,学生没有这样的体验,因此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没有太多的理解。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们从活动开始,从学生从尝醋开始,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开始。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尝醋的实验
15、中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能够做一些有关人的非条件反射的实验;能够提出一些动物与人的条件反射的例子。知识与技能知道巴甫洛夫做的有关狗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著名的实验;知道动物的刺激有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知道条件反射是与后天的学习、经历所分不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主动实验去探究未知世界;读生理学家的故事学学习探究的精神。 教学准备:一小瓶白醋,一小瓶冷的白开水,一盒棉签。 教学过程设计一、学生尝醋的活动。1、谈话: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小活动,想请几个同学帮忙。2、活动方法:请三四位同学到教师前面,让他们闭上眼,张开嘴巴,伸出舌头。教师在每位学生的舌头上用棉签点一些白醋。3、学生
16、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几个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酸,并且嘴里的唾液增多了)4、谈话:你们能想办法控制不流唾液吗?5、教师再点一次,让学生说说感受。6、谈话:能不能控制得住呢?其实唾液是控制不住的,这是人的非条件反射,不受意志的控制。课堂从活动开始,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主体的参与更有说服力,让学生通过控制流唾液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体的无条件反射。二、认识动物和人的非条件反射。1、讲述:我们尝到酸的东西流口水是不受大脑控制的,科学家把这种与生俱来不受意志控制的自动反应称为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有这样的本领。2、认识动物的非条件反射。教师讲述:如母鸡孵蛋,这个并不要学,她生来就会;小牛刚生下来
17、就会吃奶,这些都是非条件反射。谈话:你还能举出一些动物的非条件反射的例子吗?要求学生将这些例子记在书后面的记录纸上。3、认识人的一些非条件反射。讲述:人除了刚才的对味道刺激的非条件反射。还有其它方面吗?观察:让一学生跷起“二郎腿”,教师拿一只小锤在他膝盖下正中处轻敲一下,其他同学观察他有什么反应?活动:请大家也来做做这样的实验;并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其它两个实验,体验一下非条件反射。 (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意识的控制,即有意识地让小腿不要弹动,让眼皮不要眨,看看能不能做到) 非条件反射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怎样控制,身体在受到刺激时都有这样的反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意识控制可以让
18、学生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三、认识人和动物的条件反射。1、谈话:刚才尝醋的学生再到前面来,闭上眼睛,张开嘴伸出舌头。老师又要在你们的舌头上滴醋了,准备好。(教师实际滴在他们舌头上的是清水)2、学生说说各自的体验。即使这次尝的不是醋,但学生嘴里的唾液还是增多了。3、 谈话:没有滴醋,为什么嘴里的唾液会增多呢?4、讲述:这就是人的条件反射。比如望梅止渴,人还没见到梅子呢?一听说有梅子,嘴里的唾液就多起来了,自然也就不渴了。动物身上也有一些条件反射的例子,比如小狗能够做算术题,这实际是它经过重复的训练才会学会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是条件反射,你们还能举出动物其它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吗?将它记在记录纸上
19、。5、举例:让学生举出一些人的条件反射的例子,记在书后的记录纸上。6、交流学生的记录。7、谈话:其实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8、学生阅读书中的巴甫洛夫做的著名的实验,并说一说:在这个实验中,哪个是狗的非条件反射?哪个是狗的条件反射?9、比较、讨论:是人的条件反射多,还是动物的条件反射多?为什么?将“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调整到这个地方来,也就是在学生活动之后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都有了清楚地认识之后再来读一读这段科学故事,淡化了科学故事作为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作用,直接作为一段科学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从而可以看出课堂上让孩子们经历活动、获得体验的重要
20、性。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尝醋活动的教学片断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活动,需要请几个同学生帮忙。学生自告奋勇,教师选好四个学生即可。师: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直到活动结束,才可以睁开眼睛。没有做实验的同学不管老师做什么请不要发出声音,实验对人体没有伤害。教师从桌子下面拿了一个盛有液体的瓶子,瓶子里插着四根棉签。师:请你们将嘴巴张开,伸出舌头。教师将四根棉签分别在四个学生的舌尖上擦过。这时学生的姿态呈现不一,有苦着脸的,有张着嘴的,还有直接咽唾液的。师:说说你们的感受吧。生:老师给我们吃的是醋。生:酸死了,早知道我就不来做这个实验了。(生笑)师:当你尝到醋后,嘴里有变化吗?生:嘴里的唾液增多了
21、。生:嘴里碰到酸的东西唾液就会增多。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下面还请你们帮忙,还请你们再尝一次,这次有个要求,用你的意识去控制,不要流唾液,好吗?师用新的沾醋的棉签再次在学生的舌尖上擦醋。师:嘴里的唾液有没有增多?生:好像还是多了。生:还没碰到我呢,我嘴里的唾液就变多了。生:控制不住,就像是饿肚子,闻到食物的香味就流口水了。师:当碰到一些刺激,唾液会增多的行为是不受大脑控制的,科学家把这种与生俱来不受意志控制的自动反应称为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有这样的本领。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很活跃,让学生上来帮着做实验,他们每个都想来试一试,这说明从孩子的内心是很喜欢上科学课的,是很喜欢主动参与的。教师让他们闭
22、着眼睛,他们刚开始还有一点紧张,教师不告诉学生做什么,增加了课堂的神秘感,正是科学课堂上的这种神秘感引得孩子去主动探究。当孩子吃到醋之后说“早知道不来做实验了”,真的不来吗?从教学实况来看,她在 下面的环节里(教师往舌尖上点水)还想再来试一试。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用意识去控制无条件反射,控制得住,也许他们的反应可以弱一些,但无条件反射还是要有的,教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性,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一起,让孩子们愿学、乐学。 篇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导入 (实验)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手拿一支粉笔。向学生说明,每当我
23、说“写”时,他就要在黑板上划一条线。(其余我什么也没说)实验开始我站在实验对象身后,每次我说“写”的时候,同时用手拍一下实验对象的肩膀,共做20次。到第21次,我只用手拍一下学生的肩膀,但不说“写”。(提问)当我用手拍同学的肩膀,但并没有说“写”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同学划线了没有?在第21次时,我并没有说“写”,只拍了一下这位同学的肩膀,他也学会了划线,我们称实验者的这种学习方式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他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1、学习就是形成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实验
24、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当狗见到食物时,自然会分泌唾液。但巴甫洛夫发现,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其过程如下:1、食物可以使狗流唾液,流唾液是自然的、无法控制的反应。食物是一种无条件刺激。2、铃声不会使狗流唾液。铃声是一种条件刺激。3、巴甫洛夫把食物和铃声配合起来,使狗学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4、最后,即使没有食物,铃声也可以引起狗流唾液。(引导学生写出) 无条件刺激反应=见到食物流唾液条件刺激反应=听到声音流唾液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例一)其实在人的生理过程中也有非常类似的情况。哺乳期的妈妈,当婴儿吮吸
25、的时候,乳汁开始分泌。后来,当孩子一哭的时候,母亲会认为孩子饿了,就抱起孩子喂奶,如果持续几天以后,这位母亲一听到孩子的哭声,乳汁就开始分泌。(提问)在这个例子中,什么是无条件刺激?(孩子的吮吸)什么是条件刺激?(哭声)什么是无条件反应?什么是条件反应?(例二)大家都见过警车。警车开过的时候有闪烁的红蓝灯,还有刺耳的警报声。我们一般人走在大街上看到警车经过有没有反应?应该没有反应。警车的光和声音对我们来说属于中性刺激。可当一个人因为某次开车超速,而被警车拦截受到罚款,这次经历使他感到害怕或尴尬。如果这个人经常因为超速而受到罚款,那么他以后一看到警车,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2、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
26、规律 (1)习得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才能引起条件反射(2)消退抑制律:条件发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铃声)而不给无条件刺激(食物)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唾液分泌)会减弱直至消失。例子:小孩子不能骗。(3)泛化律:条件反射会泛化到与原来的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中,如原来的条件刺激是“铃铃铃”声音,现在用“当当当.”声音也能引起条件反射。(4)分化/辨别律:假如“当当当.”声音响起的时候,不再给予五条件刺激(食物),那样,狗对“当当当.”声音的反射就会消退。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的学生,搞些活动往往问“综合测评加不加分?”以此为例:张三你下午把会场打扫整理一下,加5分,这5分正好可以让张三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下次:张三你下午帮老师整理一下办公室,加3分,这3分对于张三来讲无所谓,有没有这3分他都不能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这种反射就会消退。也就是说,张三只对5分的劳动形成反射。(5)高级条件作用律:当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可以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例如在巴甫洛夫实验中,把铃声与灯光配对,也能使狗分泌唾液,狗对灯光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