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089411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2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简答题 1.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 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 1022 倍以上。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紫外一直到微波波段。主要采用的波段为紫外到红外波段。波长范围为:10-33.810-1m 的紫外波段到 0.71000m的红外波段之间。2.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答: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唯一,若知道了某物体问题就可以推算处它的辐射峰值波长。简述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

2、射的做用。3.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 答:又由于蓝光波长比红光短,因而蓝光散射较强,而红色散射较弱。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到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现蓝色。清晨太阳通过较厚的大气层,直射光中红光成分大于蓝光成分,因而太阳呈现红色。大气中的瑞利散射对可见光影响较大,而对红外影响很小,对微波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对同一物质来讲,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表现的性质也不同。例如在晴好的天气可见光通过大气是发生瑞利散射,蓝光波红光散射的多;当天空由云层或雨层时,满足均匀反射的条件,各个波长的可见散射强度仙童,因而云呈现白色,此时散射较大,可见光难以通过云层,这就是阴天不利于用可见光进行遥感探测地物的原因。

3、对于微波来讲,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的多,则由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房呈反比,波长越长散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投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4.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答: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候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成为大气窗口。目前所知,可以做遥感的大气窗口大体有如下几个:(1)0.31.15m 大气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2)1.32.5m 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3)3.55.0m 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4)814m 热红外窗口

4、(5)1.0mm1m 微波窗口,分为毫米波、厘米博、分米波。5.热红外波段在遥感器入瞳处的辐射亮度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1)目标反射其表面的辐射照度,包括直射太阳辐射、半球天空向下漫射辐射和大气向下热辐射。(2)目标自身辐射,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目标的比辐射率和大气头过滤,经大气草率见后到达遥感器入瞳处。(3)在遥感其观测方向上的大气热辐射,热红外光谱范围内。6.简述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答:黑体热辐射由普朗克定律藐视,它仅依赖于波长和温度。然而,自然界中实际物体的发射和吸收的辐射量都比相同条件下绝对黑体的纸。而且,实际物体的辐射不仅依赖于波长和温度,还与构成物体的材料、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我

5、们用发射率 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W/W。即发射率 就是实际无题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7.简述地物的反射辐射类型 答:地物的反射辐射类型有三种类型(1)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当发生镜面反射是,对于不透明的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能量。(2)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 不变,表面粗糙度 h 逐渐增加,知道 h 与 同数量级,这是整个标间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入射到比表面的电磁波会按郎伯余弦定律反射。(3)方向反射:实际物体标间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成为方向反射。方向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它发生在地物粗糙度继续增大的

6、情况下,这种反射没有规律可寻。8.简述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答:(1)土壤反射波谱特性: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壤的光谱特性曲线与一下一些因素有关,即土壤类别、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砂、土壤表面的粗糙度、粉砂相对百分含量等。此外费力也对反射率有一定影响。(2)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做用,所以各类绿色职务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其特点是:在可见光波段 0.55m(绿光)有反射率为 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 0.45m(蓝)和 0.67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有于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绿素对蓝光和共光吸收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在近

7、红外波段 0.81.0m 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致 1.1m 附近有一个峰值,形成职务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页的细胞构成的影响,处了吸收和投射的部分,形成发哦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1.32.5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特别是 1.45m、1.95m 和 2.7m 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估。职务波谱在上述基本特征下仍有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于植物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有关。(城市道路、建筑物的波谱特性,岩石波谱特性参见教材:1820 页)9.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很多因素会引起反射率变化,如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

8、身变异、大气状况等。10.测定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答:(1)它是选择遥感波普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的基础资料。(3)它是有效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是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11.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步骤 答: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1)架好光谱仪,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2)安置波长位置,调好光线进入仪器的狭缝宽度;(3)按照准器分别照准地物和标准板,并测量和记录地物、标准板在波长 1,2,n 处的观测值 I 和 I0;(4)计算 1,2,n 处的;(5)根据测量结果,以 为纵坐标轴,为横坐标画出地物反射

9、波谱特性曲线。12.遥感平台的分类?答: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通称为遥感平台。按照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1)地面遥感平台指用于安置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在 100m 以下。在地面上放置地物波谱仪、辐射计、分光光度计等。可以测定各类地物的波谱特性。(2)航空平台指高度在 100m 以上,100km 一下,用于各种资源调查、空中侦察、摄影测量的平台(3)航天平台一般指高度在 240km 一上的航天飞机和卫星等,其中高度最高的要数气象卫星 GMS 所代表的静止卫星,它位于赤道上空 36000km 的高度上,landsat、spot、MOS等

10、地球卫星高度也在 700900km 之间。13.小卫星的主要特点?答:(1)重量轻,体积小。(2)研制周期短,成本低。(3)发射灵活,启动速度快,抗毁坏性强。(4)技术性能高。14.传感器分类?答:传感器种类繁多,就其基本结构原来来看,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15.传感器主要构造?答:无论那种类型的传感器它都有如下基本组成部分:(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呈化学能或电能。(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4)输出其:输出获取的

11、数据。16.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转换?答:(1)光学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光学图像转变成数字图像就是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密度函数。图像函数 f(x,y)不仅在空间坐标上并且在幅度(光密度)上都要离散化,其离散后的每个像元的值用数字表示,整个过程叫做图像数字化。(2)数字图像转换为光学图像:数字图像转换为光学图像一般有量化总方式。一种是通过显示终端设备显示出来。这些设备包括显示器、电子束或激光束成像记录仪等,这些设备输出光学图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数模转换设备将数字信号以模拟方式表现,入显示器就是将数字信号以蓝、绿、红三色不同强度通过电子束搭载荧光屏上表现出来,。电子束或激光束成像记

12、录仪工作原理与显示器基本相似,另一种是通过照相或打印的方式输出,入早期的遥感图像处理设备中包含的屏幕照相设备和目前的彩色喷墨打印机。17.遥感图像存储介质的比较?答:(1)磁带,磁带是一种顺序存储戒指,要读取磁带上特定位置的记录需要通过该点以前的全部记录数据,数据处理起来较慢,所以通常只将它作为数据存储只用处理时将其存储的数据读入磁盘或内存中进行处理。(2)磁盘:磁盘是随机存储戒指,因此一个完整的图像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记录存储在磁盘的一个位置上,而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记录必须是邻接的。磁盘又有硬盘和软盘之分,硬盘盘片一般是金属制成,存储密度答,随机访问速度快;软盘的盘片为熟料制品,存储容量较小,

13、访问速度相对硬盘较慢。磁盘相对磁带来说,读取或存储速度较快。可以快速的随机在磁盘上地位一个记录,而不必像磁带,必须顺序绕过该记录以前的数据。(3)光盘:光盘的特性于磁盘相似,但其存储原理于磁盘不同。磁盘在盘片的表面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存储是,按照数据的不同对磁盘表面的磁性物质惊醒不同程度的磁化。读取是,根据磁化程度不同的数据进行表达,这样完成了存储和读取数据的工作。而光盘表面涂上一层反光材料,利用此光束对反光材料进行“蚀刻”,数据不同,“蚀刻”的程度也不一样,达到记录数据的目的。相反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光盘也是随机存储介质。范文数据的速度较快,另外它具有抗磁性,这一点比磁盘好。18.遥感图像

14、存储格式有那些?答:(1)BSQ 格式:所谓 BSQ 格式即按波段记录数据文件,陆地卫星 4,5 好 CCT 格式就是 BSQ 格式。这种格式的 CCT 磁带中,每一个文件记载的是某一个波段的图像数据。其第一个波段数据文件之前都有一个图像属性文件,后面又有一个尾部文件。(2)BIL 格式:BIL 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BIL 格式于 BSQ格式相似。(3)TIFF 格式:标签化文件格式(TIFF)是 Aldus 公司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多用途可扩展的用于存储栅格图像的文件格式。TIFF 不仅能很好地处理黑白、灰度、彩色图像,而且还支持对图像橡树的许多数据压缩方案。(

15、4)BMP 格式:现在很多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是基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而 Windows把 BMP 作为其图像的标准格式,并且内涵了一台支持 BMP 图像处理的 APT 函数。BMP格式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文件头和实际图像信息。19.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的功能?答:(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处理(3)图像校正(4)多影像处理(5)图像信息获取(6)图像分类(7)遥感专题图制作(8)与 GIS 系统的接口 20.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内容?答:遥感图像成图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图像本身的几何图像与其对应的地物形状往往是不一致的。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是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集合位置、形状、方位

16、、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遥感图像变形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两大类。静态误差是在成像过程中,传感器相对于地球表面呈静止状态时所具有的各种变形误差。动态误差主要是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地球的旋转等因素造成的图像变形误差。变形误差又可以分为内部误差和外部误差两类。内务误差主要是由于传感器自身的性能技术在地面同坐检校的方式的顶,其误差值不大,外部变形误差是在传感器本身处于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有传感器以外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误差。21.外部误差对图像变形的影响有?答:(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3)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4)地球曲率引起

17、的图形变形(5)大气折射引起的图像变形(6)地球自转的影响 22.遥感影像的集合处理?答:遥感影像的集合处理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遥感图像的粗加工处理,第二是遥感图像的精加工处理。遥感图像的粗加工也成为粗纠正,它仅作系统误差改正。当已知图像的构象方程时,就可以把与传感器有关的测定的校正数据进行几何校正。遥感图像精纠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23.遥感影像的粗加工处理步骤?答:(1)投影中心坐标的测定和计算(2)卫星姿态角的测定(3)扫描角 的测定。24.遥感图像精处理的步骤?答:(1)根据图像的成图方式确定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之间的数学模型(

18、2)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模型确定纠正公式(3)根据地面控制点和对应像点坐标进行平差计算变换参数,评定精度。(4)对原始影响进行集合变换计算,像素亮度值重采样。25.遥感图像精纠正方法有哪些?答:(1)遥感图像的多项式纠正(2)遥感图像的共线方程纠正(3)SPORT 图像共线方程纠正(4)加入高差改正的 CCD 线阵影响的多项式纠正 26.多项式纠正方法步骤?答(1)利用已知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2)遥感图像的纠正变换(3)数字图像亮度(或灰度)值的从采样 27.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过程?答:(1)首先在参考图像上选取以目标点为中心,大小为 mn 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T1,并确保目标点在区域的中间

19、。然后确定搜索图像的搜索区 S1,其大小为 JK,显然 Jm,Kn,S1 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必须合理,使得 S1 中能完整地包含一个模板 T1,其位置的确定可以是大致估计或者根据粗加工处理以后坐标的相对误差来确定。(2)将模板 T1 放入搜索区 S1 内搜索同名点。从左致右、从上到下,逐像素的移动搜索区来计算目标区和搜索区之间的相关系数。区最大者为同名区域,其中心为同名点。(3)选取下一个目标去,重复(1)(2)以得到其在搜索区的同名点。28.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是?答:第一,如何在集合上将多幅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因为在不同时间用相同的传感器以及在不同时间用不同的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其几何位置和

20、变形是不同的。解决几何链接的是指就是集合纠正,按照集合纠正方法将所有参加镶嵌的图像纠正到统一的坐标系统。去掉重叠部分后将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更大幅面的图像。第二,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接近,没有明显的接缝,就要考虑接缝消除的问题。接缝消除的过程如下:a)图像几何纠正 b)镶嵌边搜索 c)亮度和反差调整 d)街边线平滑。29.传感器接收电磁波能量包括那些部分?答:(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3)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30.传感器辐射误差包括那些?答:(1)传感器本身

21、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2)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3)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31.辐射校正包括那几方面?答:(1)影像辐射校正(2)太阳高度角和地形影响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3)大气校正 32.对于红外波段,为获得传感器如后处的辐射亮度的步骤是?答:(1)选择一处温度均匀、稳定的大面积表面作为测量区(2)同步测量水面的温度和比辐射率,有普朗克方程计算出等效黑体光谱辐射亮度;(3)同步测量当时大气条件下的大气光学厚度和水气含量,利用探空测量垂直线上的压强、温度即相对湿度。(4)利用辐射传输模型,根据上面同步测量的数据,计算处传感器入口处的光谱辐射亮度。(5)通过图像处理定

22、位处目标区,读取传感器输出的亮度值;(6)根据传感器入口处的光谱辐射亮度,传感器输出亮度值球的绝对辐射定标系数。33.利用图像本来求反射率的方法有哪些?答:(1)内部平均法。以图像某一波段的灰度值除以该波段的平均值得到相对发射率。该方法要求地物具有多种类型,整幅图像的平均值光谱曲线没有明显的强吸收特征。(2)平均域法。在图像中找一块亮度高、光谱相应变化小和地形起伏小的区域,用图像灰度值除以该区域的光谱相应值。该方法能减少大气影响和一起引入的残留效应等。(3)对数残差法。该方法考虑了大气效应和地形影响。34.大气校正?答:辐射校正必须考虑大气的影响,需要进行大气校正。大气的影响是指大气对阳关和来

23、自目标的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消除大气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成为大气校正。大气校正包括:(1)基于地面场数据或辅助数据进行辐射校正(2)利用不断的特性进行的大气校正。35.地面场辐射校正的意义?答:(1)建立地面辐射校正场符合遥感数据定量化的需要。(2)建立地面辐射较正常可以弥补星上定标的不足。(3)满足多种传感器和多时向遥感资料的应用需要。36.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答: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遥感图像增前是为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是图像更易判读。图像增强的是指是增强感情徐的目标和周围背景图像间的反差。它不增加原来图像的信

24、息,有时反而会损失一些信息。37.图像增强处理常用的技术?答:目前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空间域和频率域的处理。空间域处理是指直接对图像进行各种运算得到需要的增强结果。频率域处理是指先将空间域图像变换成频率域图像,然后在频率与中对图像的频谱进行处理,以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38.图像均衡化的效果是什么?答:(1)各灰度级所占图像的面积近似相等,因为某些灰度级出现的像素不可能被分割。(2)原图像上频率小的灰度级被合并,频率高的灰度级被保留因此可以增强图像上大面积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3)如果输出数据分段级较少,则会产生一些大类地物的近似轮廓。39.图像反差调整的方式有那些?答(1)

25、线性变换(2)直方图均衡(3)直方图正态化(4)直方图匹配(5)密度分割(6)其它非现行变换(7)图像灰度反转 40.图像平滑的目的,方法?答:图像平滑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干扰噪声,是图像中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是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图像平滑包括空间域处理和频率域处理两大类。图像平滑的方法有:(1)领域平均法(2)低通滤波法 41.图像锐化的目的,方法?答:锐化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反差,也称为边缘增强,其结果与平滑相反,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处理和频率域处理两种。42.图像融合的目的,方法?答:图像融合是指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

26、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的算法很多,主要有:(1)加权融合(2)基于 HIS 变换的图像融合(3)基于主分变换的图像通和(K-L 变换法)(4)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5)比值变换融合(6)基于特征图像融合(7)基于分类的图像融合。43.基于特征的图像的融合有那些方法?答:(1)对两个不同特征的图像做边缘增强,然后加权融合;(2)对其中一个图像做边缘提取,然后融合到另一个图像上(3)对两个图像经小波变换后形成基带图像和子带图像,对基带图像加权融合方法,而对子带图像采用选择子带中特征信息丰富的图像进行融合。44.基于 HIS 变换的融合过程?答:(1)待融合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和多

27、光谱图像进行集合配准,并将多光谱图像重采样与全色分辨率相同。(2)将多光谱图像变换转换到 HIS 空间。(3)将全色图像 I和 HIS 空间的亮度分量 I 进行直方图匹配(4)对全色图像 I代替 HIS 空间亮度分量,即 HIS-I1HS。(5)将 IHS 逆变换到 RGB 空间,即得到融合图像 45.基于正交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步骤?答:(1)对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集合配准,并且对过光谱图像采样与全色图像分辨率相同;(2)对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全色匹配。(3)对全色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分解,分解成 LL(低频部分),HL(水平方向的小波系数),LH(垂直方向小波系数),HH(对

28、焦方向小波系数)(4)对过光谱图像进行分解呈四部分,LL,LH,HL,HH(5)根据需要或保持多光秃色调的程度由(3)(4)中的 LL 重新组成新的 LL(6)根据需要由(3)(4)中的 LH,HL,HH 重新组合成新的 LH,HL,HH;(7)有(5)(6)所得到的新的 LL,HL,LH,HH 反变换重建影响(8)其它波段融合重复步骤(3)(7)。46.基于特征的图像融合几种方法?答:(1)对两个不同特性的图像做边缘增强,然后加权融合;(2)对其中一个图像做边缘提取,然后融合到另一个图像上;(3)对两个图像经小波变换后形成基带图像和子带图像,对基带图像用加权融合方法,而对子带图像采用选择子带

29、中特征信息丰富的图像进行融合。47.影响景物特征及其判读的因素有那些?答:(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3)目视能力的影响 48.传感器特性影响的因素?(1)几何分辨率(2)辐射分辨率(3)光谱分辨率(4)时间分辨率 49.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答:判读前的准备:(1)判读员的训练(2)搜集充足的资料(3)了解图像的来源、性质和质量(4)判读仪器和设备 判读的一般过程:(1)发现目标(2)描述目标(3)识别和鉴定目标(4)清绘和评价目标 50.侧视雷达图像上的色调与那些特性有关?答:(1)与入射角有关(2)与地面粗糙程度有关(3)与地面的电特性有关 51.什么是特征变换,特

30、征变换的作用有那些?答:为了设计处效果好的分类器,一般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特征变换是将原有的 m 测量值集合并通过某种变换,产生 n(n2m(4)选择前 n 各特征值对应的 n 各特征向量构造变换矩阵 n。(5)根据 Y=nX 进行变换,得到的新特征影响就是变换的结果,X 为多光谱图像的一个光谱特征矢量。53.主分量变换具有那些优良性质?答:(1)变换后的矢量 Y 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阵,对角矩阵表明新特征矢量之间彼此不相关。(2)经过主分量变换后得到几个变量,可以证明此时具有的军方茶在所有正交变换中是最小的,由于 nm 这样就用比较少的变量代替了原来的几个变量,实现了数据的压缩。5

31、4.常用的特征变换有那些?答:(1)主分量变换(2)哈达玛变换(3)穗帽变换 55.什么是监督分类,监督分类的思想是什么?答:监督分类是基于我们对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内地物类别一致,于是可以利用这些样本类别的特征作为依据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监督分类的思想是:首先根据一致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位置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带入到判别函数,在依据判别准则对样本的所属类别做出判定。然后计算每一类别对应的判别函数总各个参数,监督分类意味着对类别已有一定的先验知识。56.监督分类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32、?答:(1)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3)选择训练样区(4)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5)根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训练样区的图像区域进行分类。57.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结合操作步骤?答:第一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非监督分类。第二步:获得多个聚类别的先验知识。第三步:特征选择。第四步:使用监督法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 第五步:输出标记图像。58.简述高程信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答: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会使地物的光雾反射特性发生变化,并且不同地物的生长地域往往受海拔高度或坡度坡向的制约,所以将高程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参与分类将有助于提高分类的精度。59.简述纹理信息在遥感图像

33、分类中的应用?答:纹理特征有时也用来提高分类的效果,特别是在似无光谱特性相似,而纹理特征差别较大的场合,如树林与草皮,草皮的纹理比数目的纹理要细密的多,氮而这的光谱特性相似,这时候加入纹理信息辅助分析是比较有效的。60.结构模式识别方法的主要内容?答:(1)模式机缘的选择与抽取(2)模式文法(3)串的识别与分析。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新方法?答:(1)模糊聚类算法(2)神经元网络方法 分析题 1.论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答:地球大气从垂直方向可以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大气的成分主要有: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气体。他们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在可见光波段,引起电磁波

34、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散射。在紫外、红外于微波区,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收。引起大气下手的主要成分是氧气、臭氧、水、二氧化碳等,他们吸收点此辐射的主要波段有:臭氧主要吸收 0.3m 一下的字歪曲的电磁波;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带分别为 2.602.80m;水蒸气主要吸收到在 0.71.95m 间。此外氧气对微波中的 0.253cm 及 0.5cm 处也由吸收作用。工业集中区附近的高浓度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氧化硫等具有吸收电磁波的作用。大气吸收的主要影响会造成遥感影响的暗淡。在可见光范围内,大气字吸收的影响很小,主要是散射引起衰减。散射造成太阳辐射的衰减,但是散射强度遵循的规律于波长密切相

35、关。太阳的电磁波辐射几乎包括电磁辐射的各个波段,因此,在大气状况相同是同时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散射。电磁波于大气的相互做用还包括大气反射。大气反射各个波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该尽量选择物语的天气接受遥感信号。2.论述遥感数字处理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成的遥感数字处理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指进行遥感图形数字处理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备。软件是指进行遥感图像处理是所编织的各种程序。一套图像处理程序构成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运行于特定的操作系统之上。(1)遥感数字处理的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电子计算机存储设备以及系统操作台。(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是建立在一定操作

36、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当前遥感处理软件主要运行于 Unix 和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上。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所包含的功能有:图像文件管理、图像处理、图像校正、多影像处理、图像信息获取、图像分类、遥感专题图制作和与 GIS 系统的接口等功能。3.3S 集成 答:遥感技术通过不同遥感传感器来获取地表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分析,最后获得感兴趣的有关信息,并且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多能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地理信息系统的长处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遥感能帮助 GIS 系统解决数据获取和更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 GIS 中的数据帮助遥感图像处理。由于 GPS 在实时定位方

37、面的优势,使得 GPS 于遥感图像处理的集成变的很自然。不管是地理信息系统,还是遥感图像处理系统,都处理的是带坐标的数据,而 GPS 是当前获取坐标最快,最方便的方式之一,同时精度也越来越高,3S 集成,即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集成。3S 集成的亮亮结合,即 GPS 与 RS 集合,GPS 于 GIS 集合和 RS 和 GIS 集合。其中RS 和 GPS 集合是核心。(1)GPS 与 RS 结合的关键在硬件,即 GPS 于 RS 传感器的集合。而这的集合能够实现无控制点的情况下空对地的直接定位。(2)GPS 与 GIS 结合关键在软件,GPS 作为 GIS 数据源用于寻找目标,帮助 GIS定位以及数据更新。而这的集成可利用地面与空间的GPS 数据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以满足GIS不同比例尺数据库的要求。而这集成的最成功的应用是车载导航与监控。(3)RS 与 GIS 的结合。RS 与 GIS 的集合有三种方式:分开但是平行的结合、表面无缝的结合、整体的结合。遥感图像判读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