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88674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页脚内容高中地理必修 1 知识点总结 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 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太阳黑子,

2、活动周期为11 年 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

3、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 平均 1o/日 近日点(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o(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 30 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 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2页脚内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

4、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 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 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

5、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 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点,晨线

6、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 18 点,依据每隔 15o,时间相差 1 小时,每 1o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2011-01-09 17:15 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 7 3 楼(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o-两地纬度差即为

7、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3页脚内容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

8、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 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倍,除以 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小时,则减 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回答者:122.15*8.*2009-11-22 13:34 检举?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

9、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 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 年 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

10、、巨行星、远日行星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4页脚内容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回答者:我叫天使 cc-一级?2009-11-26 20:04 检举?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11、.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2011-01-09 17:15 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 7 5 楼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

12、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5页脚内容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

13、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 月 22 日昼最长,12 月 22 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 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 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 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 1

14、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 月 22 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 月 22 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

15、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

16、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6页脚内容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

17、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

18、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K1+4

19、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7页脚内容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2011-01-09 17:15 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 7 6 楼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 A 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

20、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

21、“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8页脚内容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

22、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雨带的移动 春末(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 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 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

23、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 15 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 0 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 30o40o 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

24、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2011-01-09 17:20 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 7 7 楼 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o-60o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 35o-55o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9页脚内

25、容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 月,最低气温在 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 2 月,年降水量较多。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

26、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 O3)、酸雨(SO2、NO2)29、温室效应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 CO2 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 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30、绿化的环境效益: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 O2 和 CO2 的平衡,净化空气;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

27、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 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

28、径流起调蓄作用。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0页脚内容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

29、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南半球 4060 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影响航海 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2011-01-09 17:20 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 7 8 楼 4、

30、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 A 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

31、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1页脚内容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

32、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雨带的移动 春末(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 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

33、-8 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 15 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

34、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2页脚内容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 必修 1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有生物物质纯在,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35、: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地球自身的条件:距离适中,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等条件。2、(1)太阳主要成分是_和 ,表面温度为_ 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日 一个 日 除 外,都是

36、规律:公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年 大约 /d。大约 km/s 规律:近日点(月初)较 ,远日点(月初)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3页脚内容 (3)时间计算:东 西 。(加减)地方时:因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 1 度,时间相差 。600E 为 10 时,则 800E 为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本初子午线为 8

37、 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偏,北半球 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如 黄赤交角为 度。如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不填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全球 出现极昼范围 不填 节气 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向 夏

38、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和 季节变化,气候划分:月为春季、月为夏季、月为秋季、月为冬季。4、(1)地震波分为 、,波速度较快,波只能通过固态。(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4)岩石圈包括 、,软流层所在圈层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4页脚内容 第二单元复习 1(1)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作

39、用有关。(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形式:运动和 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最常见的形式:。(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 (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压流向 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高空大气风向是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风向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2、(1)大气环流: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和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全球共有 个气压带,

40、个风带,其中有 个低气压带。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1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成因:。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冬季风主要成因:。(5)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

41、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受 控制 南北纬 之间 全年 地中海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5页脚内容气候 受 和 交替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 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 冬 全年降水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 大陆 岸 全年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3、(1)锋面 锋面 概念 表示方法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刮风、降温天气。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后)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

42、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北 南 反气旋 北 南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一般指 1 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1860 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0C(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危害:(1)引起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三单元复习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6页脚内容1(1)

43、、地球水体的种类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补给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3 个)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6 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2 个)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判定该图所处的 半球。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

44、,还有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a、b、c、d 形成是由于 ,a、d 由于 风吹拂,b、c 由于 风吹拂。e、f 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性质上属于 。在太平洋里 e、f 分别是 流 和 流。在大西洋里 e、f 分别是 流 和 流。(3)增温增湿,降温减湿。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处往往多雾。(4)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

45、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洲、洲、洲、洲、洲、洲。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国居第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地区上 ,时间上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7页脚内容(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第四单元复习 1(1)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外力作

46、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黄土高原的 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山口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力的堆积地貌:、。(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2 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1):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运动、作用。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2)现实指导意义:储油、储水;下方建隧道,原因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4)板块构造: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47、5):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 ,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火山的组成部分 、。火山口中央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 ,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 和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 影响。3(1)河流侵蚀的种类:蚀、蚀、蚀。(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 和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8页脚内容之后 蚀作用加强,河流 (凹

48、、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形。(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山前形成 平原,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平原。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 、和生物等要素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 循环、循环、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 、相互 整体。(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5)植树种草可以 、。2、(1)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更替方向 备注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方向 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2)垂直分异规律与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海拔越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9页脚内容 我始终相信,时光会证明每天不管多晚多累都坚持在自己脸上涂抹半小时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