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088195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1页脚内容高二语文上期 12 月月考试卷 第卷(20 分)一、基础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六国破亡之故事 C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B 孔雀东南飞 选自 玉台新咏,是我国保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 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C 离骚是春秋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

2、品,是楚辞的代表作。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3、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6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K1+478K1+5888

3、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2页脚内容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

4、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4从下面各项中,概括第句这个长句的要点,必不可少的几种是()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对错误学说的批判 对物种起源的认识 A B C D 5下列是对文段中第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

5、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6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B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外界条件不是唯一引起物种变异的原因。C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外界条件不是唯一引起物种变异的原因。D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啄木鸟的完善构造和槲寄生的情形都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共 8 分)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6、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3页脚内容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

7、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

8、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节选自 三国志 魏书 张辽传)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

9、从事 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吏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谢:感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以:以兵属董卓 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B乃:众心乃安 乃聚辽数重 C函:函梁君臣之首 署函边曰:“贼来乃发。”D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9下列句子正面体现张辽胆识的一项是()(2 分)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

10、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4页脚内容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B张辽约降昌豨一事充分表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11、,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第卷(80 分)四、(20 分)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3 分)(文中有下划线句子)。(2)古之人不余欺也。(2 分).(3)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 分)12阅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回答问题。(6 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

12、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5页脚内容(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千古名句应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妙处?(3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14 分)流浪的河

13、流 吴梦川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8 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如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

14、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浑 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6页脚内容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头扯出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

15、们殊途同归。这一结论让我觉得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类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

16、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了。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问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

17、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K1+478K1+5888 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7页脚内容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14、“我”是一个由蜀地入秦塞的异乡人,在与冷水河相依相亲的两年时间里,“我”的感受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文意,依次概括出“我”的感受(每项不超过 4 个字)。(2 分)15、请赏析“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这句话。(3 分)答:16、为什么说“

18、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3 分)答:17、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但人类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人类的流浪与河流的流浪有哪些不同?(6 分)答:六、(6 分)18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 46 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不超过 10 个字)(3 分)(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 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 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 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 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 人选答“朋友”,17 人选答“独自忍受”。K1+478K1+5888 段左

19、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 1 部分8页脚内容(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 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 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答:19为使下面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可删去哪三个词语?(只写序号)(3分)曾经有人谈过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图书馆里寻找资料,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排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七 作 文(40 分)阅读下列小诗,按要求作文。儿时,只要听到一声妈妈的呼唤,就破涕为笑了。青年时,只要听到一声恋人的呼唤,就转愁为喜了。中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儿女的呼唤,就苦累全消了。老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孙儿的呼唤,就返老还童了。在人声之路的跋涉中,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甜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人的一生中又何止是有亲人的“呼唤”,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时时、处处回荡着“呼唤”的声音。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你知道你能做到,别人觉得你也许可以做到,那么,少废话,做到再说,其他的怨气都是虚妄。自己没有展露光芒,就不应该怪别人没有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