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初中重点文言虚词讲解知识讲解原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初中重点文言虚词讲解知识讲解原稿.pdf(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48 第一讲 初中重点文言虚词知识讲解:1、【故】1.旧,原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过的知识。)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原因,缘故。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公输:“楚王问其故。”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3.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4.所以,因此。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及】1
2、.到了时候,等到。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湖心亭看雪:“及下船,舟子喃喃曰”。2/48 2.到,至。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3.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和,与。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1.你,你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于是,就。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陈涉世家:“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诈
3、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曹刿论战:“乃入见。”公输:“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3.才,这才。陈太丘与友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48 隆中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4.竟然,却。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是。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其】1.第三人称代词。(1)相当于“他的”。智子疑邻:“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送东阳
4、马生序:“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邹忌讽齐王纳谏:“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愚公移山:“帝感其诚”。2.相当于“她的”。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3.相当于“它的”。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指海。)山市:“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可见其顶”。(其:指楼。)4/48 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指诗。)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其:指麦场。)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其:指潭
5、。)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其:指滁州城。)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惠子相梁:“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4.相当于“他们的”。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湖心亭看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2)第三人称代词。1.相当于“他”。陈涉世家:“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2.相当于“它”。两小儿辩日:“及其日中如探汤”。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指千里马。)5/48 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其:指潮。)3.相当于“他们”。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自己的”。童趣:“蹲其身,使与台齐。”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
7、其志”。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4)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塞翁失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其家:这家。其子:他们的儿子。)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五柳先生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三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6/48 上”。(其上:它的上面。)
8、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5)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狼:“其一犬坐于前。”口技:“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也。”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6)表推测。相当于“大概”。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表肯定。相当于“其实”。马说:“其真不知马也。”(8)表反问。相当于“难道”。马说:“其真无马邪?”(9)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5、【且】1.犹,尚且。伤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暂且,姑
9、且。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3.和,又。送东阳马生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7/48 4.况且。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唐雎不辱使命:“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5.将近。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6、【然】1.这样,那样。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伤仲永:“父利其然也。”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何时而乐耶?”唐雎不辱使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隆中
10、对:“谓为信然。”出师表:“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公输:“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是的,对的。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3.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地(的)”,也可以不译出。8/48 童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为之怡然称快。”“不觉呀然一惊。”山市:“居然城郭矣。”“尘气莽莽然”。“则黯然缥缈”。咏雪:“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闻之,欣然规往。”核
11、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记承天寺夜游:“欣然起行。”五柳先生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小石潭记:“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满井游记:“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娟然如拭”。“悠然自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愚公移山:“杂然相许。”4.然而,但是。9/48
12、 山市:“然数年恒不一见。”。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公输:“然胡不已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5.地名中的字。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若】1.像,好像。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核舟记:“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送东阳马生序:“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无所依。”满井游记:“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若夫:用在一句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2.及,比得上。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48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3.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此,这样的。五柳先生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5.假如,如果。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6.用于词尾,可译为“样”。公输:“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8、【为】(一)wi 1.做,干。核舟记:“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为:指雕刻。)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为:酿。)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当,担任。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1/48 论语为政:“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3.筑,造。陈涉世家:“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4.题,写。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5.看作,当成,当作,结为。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童趣:“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公输:“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五柳先生传:“因以为号焉。”隆中对:“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6.成,成为。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伤仲永:“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石潭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凝结,结成。)7.以为,认为。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孙权劝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2/4
16、8 口技:“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8.是。山市:“始悟为山市。”塞翁失马:“此何遽不为福乎?”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核舟记:“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隆中对:“谓为信然。”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公输:“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心理活动,心情。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10.表示疑问语气。公输:“夫子何
17、命焉为?”11.被。童趣:“舌一吐而二虫皆为所吞。”观潮:“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陈涉世家:“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13/48 隆中对:“贤能为之用。”(二)wi 12.给,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13.因为。童趣:“昂首观止,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14.为了。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5.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教材注为“为此”。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6.向,对。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18、”陈涉世家:“为天下唱,宜多应者。”9、【以】1.认为,以为。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口技:“以为妙绝。”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14/48 2.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1)可译为“用”、“拿”。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童趣:“徐喷以烟”。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醉翁
19、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陈涉世家:“祭以尉首。”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公输:“成,将以攻宋。”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2)可译为“靠”“凭”“凭借”。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论战:“何以战?”“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可译为“按照”。15/48 马说:“策之不以其道”。曹
20、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信。”(3)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童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塞翁失马:“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马说:“不以千里称也”。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满井游记:“夫不能以
21、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唐雎不辱使命:“徒以有先生也。”(5)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16/48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隆中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6)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不译。小石潭记:“近岸,卷石底以出”。送东阳马生序:“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7)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狼:“意
22、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陈涉世家:“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公输:“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可译为“以致”。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8)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7/48 观潮“自既望以
23、至十八日为盛。”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9)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固以怪之矣。”10、【因】1.顺着,就着。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依靠,凭借。隆中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因此。送东阳马生序:“余因得遍观群书。”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于是,就。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隆中对“因屏人曰”。11、【于】(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1.可译为“在”。童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伤仲永:“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24、18/48 口技:“于厅事之东北角”。“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狼:“其一犬坐于前。”大道之行也:“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观潮:“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出没于惊涛万仞中”。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试用于昔日”。“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困于心
25、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可译为“到”夸父逐日:“饮于河、渭;河、渭不足”。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唐雎不辱使命:“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安陵君因使唐19/48 雎使于秦。”隆中对:“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于旧都。”公输:“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邹忌讽齐王纳谏:“皆朝于齐。”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可译为“从”。大道之行也:“
2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唐雎不辱使命:“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休祲降于天”。公输:“子墨子闻之,起于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惠子相梁:“夫鵷雏发于南海”。(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惠子相梁:“而飞于北海”。(于:一说“到”)邹忌讽齐王纳谏:“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愚公移山:“告之于帝。”20/48 公输:“
27、胡不见我于王?”可译为“给”。唐雎不辱使命:“请广于君。”出师表:“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译为“对”、“对于”。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译为“与”,“跟”,“同”。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从”。伤仲永:“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伤仲永:“其受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鱼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8、6)至于: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12、【与】(一)y 21/48 1.给,给予。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和,及。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公输:“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邹忌
29、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颠倒。)3.跟,同。童趣:“蹲其身,使与台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山市:“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咏雪:“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孙权劝学:“与蒙论议”。核舟记:“神情与苏、黄不属。”22/48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小石潭记:“似与游者相乐。”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满井游记:“而此地适与余近”。隆
30、中对:“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4.相伴,一起。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y 5.通“欤”,表疑问。唐雎不辱使命:“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鱼我所欲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三)y 6.欣赏。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原意为“参与”。)(四)j 7.通“举”,选拔。23/48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3、【则】1.乃,就是。用以加强肯定语气。伤仲永:“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岳阳楼记:“此则岳
31、阳楼之大观也。”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2.表示顺承。(1)相当于“就”。山市:“楼愈高,则明渐少。又其上,则黯然缥缈”。论语学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陈太丘与友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核舟记:“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陋世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观潮:“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满井游记:“作则飞沙走砾。”隆中对:“则命一上
32、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24/48 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曹刿论战:“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相当于“那么”。童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鱼我所欲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表示转折。相当于“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3、。(5)表示让步,相当于“倒是”。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6)无意义。与朱原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4、【之】1.去,往;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寡助之至”。2.第三人称代词。25/48(1)相当于“他”。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陈太丘与友期:“下车引之”。伤仲永:“借旁近与之”。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陈涉世家:“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之:指扶苏。)“楚人怜之。”(之:指项燕。)“令辱之”。(之:指吴广。)唐雎不辱使命:“长跪而谢之曰”。隆中对:“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34、(之:指徐庶。)“将军岂愿见之乎?”(之:指诸葛孔明。)“贤能为之用”。(之:指孙权。)公输:“愿借子杀之。”(之:指侮臣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畔之”。(之:指失道者。)“天下顺之。”(之:指得道者。)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之:指行道之人。)“蹴尔而与之”。(之:指乞人。)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之:指惠子。)(2)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之:指各地郡县长官。)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之:指关羽。张飞。)26/48 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愿陛下亲之信之。”曹刿论战:“公将弛之。
35、”(之:指齐军。)愚公移山:“跳往助之。”(3)相当于“它”。童趣:“鞭数十,驱之别院。”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论语子罕:“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之:指诗。)“受之天也。”(之:指通悟。)狼:“复投之”。“又数刀毙之。”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之:指桃花源的奇景。)核舟记:“箬篷覆之。”(之:指舱。)“闭之”。(之:窗。)“石青糁之。”(之:指刻字的凹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马说:“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之:指读书。)“走送之。”(之:指书。)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得之心而寓之酒
36、也。”满井游记:“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唐雎不辱使命:“愿终守之”。公输:“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4)相当于“它们”。童趣:“昂首观之。”(之:指夏蚊。)27/48 伤仲永:“忽啼求之。”(之:指书具。)陈涉世家:“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之:指上述各地。)(5)相当于“这件事”。伤仲永:“余闻之也久。”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陈涉世家:“然足下卜之鬼乎?”“固以怪之矣。”隆中对:“时人莫之许也。”公输:“再拜,曰:请说之。”“吾既已言之于王矣。”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暮
37、寝而思之。”3.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童趣:“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小石潭记:“心乐之。”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童趣:“故时有物外之趣。”伤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口技:“于厅事之东北角”。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28/48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三峡:“春冬之时”。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五柳先生传:“黔娄
38、之妻有言”。“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送东阳马生序:“益慕圣贤之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腰白玉之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醉翁亭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而不知人之乐”。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皆布衣之士也”。隆中对:“此用武之国”。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荆之地方五千里”。“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诚,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曹刿论战:“小大之狱”。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之臣莫不畏王。”29/48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5.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童趣:“心之所向”。论语子罕:“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孙权劝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0、乎”。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满井游记:“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唐雎不辱使命:“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要离之刺庆忌也。”公输:“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鱼我所欲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此之为失其本心。”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虽我之死,有子存焉”。6.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说:“马之千里者”。30/48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作宾语
41、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公输:“宋何罪之有?”8.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口技:“妇拍而呜之”。伤仲永:“卒之为众人”。狼:“久之”。桃花源记:“处处志之。”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陈涉世家:“怅恨久之”。曹刿论战:“公将鼓之。”9.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在乎山水之间也。”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16、【诸】1.众,各个。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
42、。2.相当于“之于”。31/48 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隆中对:“挟天子而令诸侯”。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4.人名中的字。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5.姓中的字。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
43、,而皆若偻(登泰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32/48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44、(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33/48【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
45、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17【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
46、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34/48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
47、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35/48 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
48、区区(孔雀东南飞)18、【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36/48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
49、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
50、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19、【所】37/48(一)名词,处所,地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