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086610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5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示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2.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 1能在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2能指认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学习北方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 对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中华优秀儿女的纵情讴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鄙视、否定。二学法引导 在熟读课文、把握关健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象征的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2/5 可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来完成。2 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是学习的难点,需要老师引导,分析。四课时安排 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喜或憎、褒或贬的鲜明态度。2结合第 7 自然段内容,讨论排比句和反问句的特点。3老师一方面引导讨论,一方面要善于随时小结。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研读关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的描写语段,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二)整体

3、感知 课文题目运用“礼赞”这个词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看似白杨实则北方农民以至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时代背景,兼说茅盾当时行踪,提出学习本 3/5 文应着重研讨的两个问题: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什么?2研读第一部分(第 1 段)。(1)体会“实在”一词的意义。(2)明确这一部分在全文中作用:内容上,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定下“赞美”感情基调;结构上,领起全文。3研读第二部分(第 24 段)(1)过渡: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本部分是否紧接着就描写白杨树?看一看,并想一想为什么。(2)着重研讨第 2、3 段。地理背景:黄土高原。自然景象:

4、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描写以上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4.研读第三部分(5、6 段)(1)通过“导语”明确本部分学习要掌握两点内容:白杨树形象特点及气质性格。(2)形象特点:总体特点:力争上游。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干、枝、叶、皮。描写时,兼用肯定否定句式,使特征更为强烈。(3)气质性格: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4/5 (四)总结、扩展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讨了三部分内容,研讨中对重点段落进行了朗读,使我们逐步加深了对白杨树形象的认识。课后请思考:写白杨树赞美了什么?有何象征意义?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

5、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象征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整体感知 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文中的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用自己的话,并适当引用文章的关键词语,说说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和气质性格。2研读第四部分(第 7、8 段)。(1)明确本部分的学习和研讨的要求,强调指出只有读懂了这部分才是真正读懂了全文。(2)作者是怎样看待白杨树美不美问题的?为什么说“也许”?(3)四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这个问题应作重点讨论。(4)第 8 段是怎样进一步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3研读第五部分(第 9 段)5/5 (1)写楠木是不是离题了?“那也是直挺秀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体会“高声”中包含的感情。(四)总结、扩展 出示茅盾先生 1943 年在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而作的一幅白杨图上题的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原与子同仇!读该诗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确本文主题以及象征手法写作本文的必要性和战斗意义。八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1整理本节课笔记。2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象征手法。第二课时:1思考第一题。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3背诵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