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85944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5、现代流行病学中

2、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6、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预防疾病;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监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措施;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这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疾病的自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

3、效果的最终判断。7、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精品文档.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8、流行病学特征: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的问题。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社会心理的特征,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病因和流行

4、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发展的特征,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的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9、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10、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11、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1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的因素:(1)新发病例数;(2)暴露人口数;(3)观察时间。精品文档.13、罹患率:也是测

5、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14、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15、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16、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17、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18、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19、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2

6、0、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时间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称之为大流行。21、地方性疾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也称地方病。22、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地区的居民发病率高;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23、疾病季节性的表现形式:(1)严格的季节性;(2)季节性升高。精品文档.24、何为疾病的周期性,引起周期性流行的原因是什么?疾病的周期性是指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

7、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原因:(1)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2)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机制,当易感者积累到足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3)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时间越久,周期间隔越长。(4)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病原体变异及其变异速度,是影响疾病周期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25、长期趋势:也称长期变异或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26、移民流行病学:是进行疾病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27、描述性研

8、究: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28、描述性研究的特点:(1)描述性研究以观察为主要研究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或事件的特点。(2)描述性研究中,其暴露因素的分配不是随机的,且由于研究开精品文档.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无法确定等原因,对于暴露与结局的关系的因果推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可做

9、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29、描述性研究的用途:(1)描述疾病或某种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2)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30、现况研究的目的、用途:(1)描述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进行疾病监测;(6)评价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健康水平。31、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则称之为偏倚。32、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

10、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33、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34、队列研究的特点:(1)属于观察法,队列研究中的暴露不是认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不受研究者意志决定的,这是队列研究区别于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品文档.(2)设立对照组,队列研究通常会在研究设计阶段设立对照组以资比较。(3)由

11、“因”及“果”,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其果,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4)能确定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35、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36、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对象现实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37、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掌握的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38、队列研究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1)累积发病率: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2)发病密度:队列研究观察的时间比较长,研究人口不稳定时。(3)标化比

12、: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时间发生率比较低时。39、队列研究的效应估计: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40、相对危险度(RR):通常包括危险度比和率比,危险度比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率比是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密度之比。都是反映暴露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有相同的表达方式和流行病学意义。精品文档.41、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42、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43、比值比: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

13、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所谓比值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44、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45、选择偏倚: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系统误差称为选择偏倚。46、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47、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叫混杂,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倚叫混杂偏倚。如何控制:在设计时

14、利用限制的方法和配比的方法,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可适当控制混杂偏倚。48、(1)实验流行病学:亦称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2)基本特点:a、属于前瞻性研究;b、随机分组;c、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d、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3)主要类型:临床精品文档.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4)主要用途:验证假设、评价疾病预防效果。49、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组,评

15、价临床各种治疗措施有效性的方法。50、霍桑效应: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51、安慰剂效应: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52、盲法试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人,为了去除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某些干扰作用,观察结果时最好使用盲法。53、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54、筛检的目的:(1)在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患有某病的个体,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实现二级预防。(2)发现人群中某些疾病的高危

16、个体,并从病因学的角度采取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3)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帮助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揭示疾病的“冰山现象”。55、筛检的实施原则:(1)所筛检的或状态应是该地区现阶段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指的是疾病的患病率水平高,且能对人群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2)有进一步确证的方法与条件。(3)对筛检阳性者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或可行的干预措施。(4)对所筛检疾精品文档.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足够长的可识别临床前期和可识别的临床前期标志,以满足实施筛检,且这种标识有比较高的流行率。(5)该病有较长的潜伏期或领先时间。(6)有恰当的筛检方法。

17、(7)预期有良好的筛检效益。56、筛检试验:是用于识别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可能患有某疾病的个体或未来发病危险性高的个体的方法。57、好的筛检试验应具备的特征:简单性、廉价性、快速性、安全性、可接受性、真实性和可靠性。58、真实性: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59、似然比: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60、阳性似然比:是筛检试验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项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的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该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价值越高。61、阴性似然比:是筛检试验结果

18、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价值越高。62、选择偏倚的控制:应通过适当的研究设计与实施予以控制。(1)掌握发生环节。(2)严格选择标准。(3)研究对象的合作。(4)采用多种对照。63、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控制:(1)严格信息标准。(2)盲法收集信息。(3)精品文档.采用客观指标。(4)调查技术的应用。(5)统计学处理。64、混杂因素:亦称外来因素、混杂因子或混杂变量,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衡,可以歪曲(缩小或夸大)研究

19、因素与疾病之间真实联系的因素。特点:(1)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2)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3)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4)混杂因素的作用结果是歪曲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造成偏倚。65、混杂偏倚的控制:(1)限制,指在研究设计时针对某些潜在的混杂因素,通过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予以限制。(2)随机化,指以随机化原则与技术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机率被分配在用于比较的各组之中,使潜在混杂变量在各组间分布均衡,从而排除其混杂作用。(3)匹配,是指在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使其与研究对象相似,从而消除这一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4)统计学处理,对混杂

20、因素的混杂作用,在资料分析阶段可通过一定的统计学处理方法予以识别与控制。66、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67、Mill 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68、因果推断的标准:(1)关联的时序性.(2)关联的强度。(3)关联的可重复性。(4)关联的特异性。(5)剂量-反应关系。(6)生物学合理性。(7)关联的一致性。(8)实验证据。精品文档.69、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

21、(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二级: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第三级预防发生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70、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71、伤害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治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7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种,突然发生,造成或

22、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特点:(1)突发性(2)准备和预防的困难性。(3)表现呈多样性。(4)处置和结局的复杂性。(5)群体性。(6)后果的严重性。精品文档.分类:生态环境破坏、水源污染、食品污染、媒介生物滋生、传染病流行。73、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1)我国心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多数发达国家,其中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冠心病死亡率低于多数发达国家;(2)与发达国家相反,我国脑血管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3)青壮年的发病与患病水平明显升高,发病和死亡年轻化的趋势明显;(4)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而城市和发达地区上升趋势减缓,该病的“城乡差别”逐渐消失;(5)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病例增加,需要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涨过快。74、简要评价卡介苗对人群结核流行的作用?卡介苗仅能够保护婴幼儿免于结核病的严重类型(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但不能预防结核菌感染,而且不能预防成人继发性结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