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私立青岛育贤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私立青岛育贤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 1 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目标指南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学习要点: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现象,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3.掌握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构造地貌的形成及特征。探究问题:1.研究背斜、向斜、断层的实践意义。2.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
2、的_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 A 为_,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_,D 为美洲板块,E 为_,F 为南极洲板块。(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图中 a 是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_山脉、青藏高原。图中 b、c 是_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_、岛弧、海岸山脉。图中 d 是_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_裂谷带。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强烈_和水平_,使沉积岩发生弯曲。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_,如图中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_,如图中_处。(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_,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_。类型 岩层特点 发育的地形 实例 _ 两侧陷落、
3、中间突起 陡峻山峰 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 地堑 中间部分_ 盆地或谷地 吐鲁番盆地、_ 预习交流 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线被侵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_、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和错动。答案:一、太阳能 地壳运动 破坏、搬运和堆积 二、1.(1)岩石圈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2)消亡 生长(3)大陆 喜马拉雅 大陆 海沟 陆地 东非 2(1)碰撞 挤压 背斜 向斜 (2)断裂 位移 地垒 相对下沉 渭
4、河谷地 预习交流:提示: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相反,一侧上升,则另一侧下降。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会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 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侵蚀后会形成沟谷、河谷。3(1)火山锥(2)断裂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主题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材料:1910 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经研究、推断,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此后,伴随着新研究结果的出现,在大陆漂移学说基础上,继而推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下面是“板块相对运
5、动三种情形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板块边界有哪两种类型?请画简图表示。图 A 表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图 B 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图 C表示板块内部张裂运动。分别举例说明上述板块运动形成的地形。主题二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材料一: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地形的原始形态为山岭。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地形的原始形态应为谷地。但是我们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和向斜。不能看到山岭就高喊:“啊,背斜!”看到谷地就高喊:“啊,向斜!”那会闹笑话的。(1)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当岩层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背斜和向斜,若岩层不完整应如
6、何判断背斜、向斜?图中 A、B 两处哪一处为背斜?材料二:研究地质构造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背斜构造找油气,向斜岩层蓄水好;开凿隧道走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点;泉水出露顺断层,工程建设避断层;矿难瓦斯储背斜,透水事故看向斜。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2)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背斜找油,向斜找水”?为什么要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隧道工程为什么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有泉水出露的可能是哪一地?在 a、b 两处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哪一处?易发生透水事故的是哪一处?答案:主题一活动与探究:提示:图 A: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图 B:常形成深邃的海沟,
7、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图 C:常形成巨大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主题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褶皱形成后,在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形发生逆转,背斜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反而成为山岭。当岩层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上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所以 A 为背斜,B 为向斜。(2)提示:背斜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向斜岩层底部低凹,易汇集水。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
8、可能被侵蚀、搬运,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固态矿产,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故应在向斜构造处钻探。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甲、乙、丙、丁四处,丁处为断层,最可能有泉水出露;a处为背斜构造,瓦斯气体易发生聚集导致爆炸事故;b 处为向斜构造,易汇集地下水,导致透水事故。1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判读要点(1)板块的范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板块都包括大陆和海洋,如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2)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沟、海岭、断层、造山带。(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如红海;位于板块消亡边
9、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小,如地中海。(4)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2断层和断裂的区别与联系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3地形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区别 地形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是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的一个单元叫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断层的组合类型是地垒和地堑。1下图为“某岛屿形成过程示意图”。影响该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10、 D堆积作用 2板块构造学说是研究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它可以有效地解释地壳运动的机制与世界上主要地貌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为六大板块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的下面,往往形成深海沟和岛弧链 在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海沟 A B C D 3下列四幅“地质构造图”中,表示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A B C D 4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
11、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该开口上(如下图所示),观察泥盖发生的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火山喷发 D板块的运动 5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的名称。A_,B_,C_,D_。(2)在图中 B 构造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我国陕西_、四川_ 等。(3)在地貌上,D 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外力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 C、D 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4)断层线处易发育成沟谷河流的原因是什么?(5)若在 C、D 两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处。答案:1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积岩层受挤压隆起露
12、出海面形成岛屿,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内力作用。2A 解析:海沟和岛弧链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3C 解析:图中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为地堑,为向斜山,为地垒。4C 解析:由材料知,泥做的锥状模型为火山锥,漏斗口为火山口,水从漏斗口喷出模拟了岩浆从火山口喷出的过程。5答案:(1)地堑 地垒 向斜 背斜(2)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面隆起,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5)D 解析: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两大类,褶皱包括背斜、向斜,断层的组合包括地垒和地堑。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地壳下沉,外力作用沉积就会形成上覆岩层。地质学上强调“背斜找油,向斜找水”。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