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补偿PID的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前馈补偿PID的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摘 要 在高精度的伺服系统中,速度和方向是控制整个伺服系统的核心。由于系统的硬件的限制,伺服系统的速度和方向控制都存在一定偏差,这个伺服系统的控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前馈控制算法引入到伺服控制系统中,对偏差带来的干扰进行提前处理。改进了 PID 算法,将前馈补偿引入到 PID 算法中,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 MATLAB 仿真图,对比两种算法的输出和偏差,分析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本文主要通过仿真对两种算法进行对比,进而反映两种算法优缺点,以供使用。关键词:伺服系统;前馈补偿;MATLAB仿真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目 录 第 1 章 绪论.1
2、第 2 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2 第 3 章 硬件设计.3 3.1 主电路.3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4 3.3 D/A 转换器的选择.5 3.4 MC14433A/D 转换器.6 3.5 测速传感器.7 第 4 章 软件设计.8 4.1 PID 控制.8 4.2 P、I、D 参数的预置与调整.10 4.3 普通 PID 控制算法.11 4.4 前馈补偿 PID 控制算法.13 4.5 程序流程图.14 4.6 MATLAB 仿真程序.15 第 5 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17 5.1 连续系统离散化.17 5.2 MATLAB 仿真图及分析.18 第 6 章 课程设计总结.20 参考文献.2
3、1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 第1章 绪论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衡量伺服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有频带宽度和精度。频带宽度简称带宽,由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来规定,反映伺服系统的跟踪的快速性。带宽越大,快速性越好。伺服系统的带宽主要受控制对象和执行机构的惯性的限制。惯性越大,带宽越窄。一般伺服系统的带宽小于 15 赫,大型设备伺服系统的带宽则
4、在 12 赫以下。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伺服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使带宽达到 50 赫,并成功应用在远程导弹、人造卫星、精密指挥仪等场所。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测量元件的精度。因此,在伺服系统中必须采用高精度的测量元件,如精密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光电编码器、光栅、磁栅和球栅等。此外,也可采取附加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精度,例如将测量元件(如自整角机)的测量轴通过减速器与转轴相连,使转轴的转角得到放大,来提高相对测量精度。采用这种方案的伺服系统称为精测粗测系统或双通道系统。通过减速器与转轴啮合的测角
5、线路称精读数通道,直接取自转轴的测角线路称粗读数通道。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2 第2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图 2.1 系统结构框图 系统通过霍尔测速传感器将模拟量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传入单片机,单片机经过信号分析,通过 D/A 转换将数字量信号转换成模拟量信号传入伺服电机,达到系统控制的目的。测速传感
6、器 A/D转换器 89S51 控制器 D/A转换器 伺服电机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3 第3章 硬件设计 3.1 主电路 在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是基于复合控制思想,当闭环系统为连续系统时,使前馈环节与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之积为1,从而实现输出完全复现输入。利用前馈控制思想,针对 PID 控制设计了前馈补偿,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图3.1 主电路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4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89S51 是 INTEL 公司 MCS-51 系列单片机中基本的产品,它采用 INTE 公司可靠的 CHMOS 工艺技术制造的高性能 8
7、 位单片机,属于标准的 MCS-51 的HCMOS 产品。它结合了 HMOS 的高速和高密度技术及 CHMOS 的低功耗特征,它基于标准的 MCS-51 单片机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属于 80C51 增强型单片机版本,集成了时钟输出和向上或向下计数器等更多的功能,适合于类似马达控制等应用场合。89S51 内置 8 位中央处理单元、256 字节内部数据存储器RAM、8k 片内程序存储器 32 个双向输入/输出(I/O)口、3 个 16 位定时/计数器和 5 个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时钟振荡电路。此外,89S51 还可工作于低功耗模式,可通过两种软件选择空闲和掉电模式。在空闲模式下
8、冻结 CPU 而 RAM 定时器、串行口和中断系统维持其功能。掉电模式下,保存 RAM 数据,时钟振荡停止,同时停止芯片内其它功能。89S51 有 PDIP和 PLCC 两种封装形式。图3.2 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5 3.3 D/A 转换器的选择 DAC0832 是采用 CMOS 工艺制成的单片直流输出型8 位数/模转换器。如图 3.3所示,它由倒 T 型 R-2R 电阻网络、模拟开关、运算放大器和参考电压 VRE 部分成。输出的模拟量 与输入的数字量成正比,这就实现了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一个 8 位 D/A 转换器有 8 个输入端(其中每个输入端是8 位二进制数的一位)
9、,有一个模拟输出端。输入可有 28=256 个不同的二进制组态,输出为 256 个电压之一。图3.3 DAC0832 Iout111lsbDI07Iout212DI16DI25Rfb9DI34DI416Vref8DI515DI614msbDI713ILE19WR218CS1WR12VDD20AGND3DGND10DAC0832LM741W15V5V+12V-12VV0.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6 3.4 MC14433A/D 转换器 MC14433 是美国 Motorola 公司推出的单片 3 1/2 位 A/D 转换器,其中集成了双积分式 A/D 转换器所有的 CMOS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具
10、有外接元件少,输入阻抗高,功耗低,电源电压范围宽,精度高等特点,并且具有自动校零和自动极性转换功能,只要外接少量的阻容件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 A/D 转换器,其主要功能特性如下:1.精度:读数的0.05%1 字 2.模拟电压输入量程:1.999V 和 199.9mV 两档 3.转换速率:2-25 次/s 4.输入阻抗:大于 1000M 5.输入阻抗:大于 1000M 6.功耗:8mW(5V 电源电压时,典型值)7.功耗:8mW(5V 电源电压时,典型值)图 3.4 MC14433 Q0Q1Q2Q3DS1DS2DS3DS4DUDO CCO 1CO 2C1VE EVSSVD DVRVA GVXCL
11、K1R1CL K0MC14 43 30.1u F0.1u F0.47 uF0.02 uF4 70 K3 00 k+5V-5 VIN1IN2.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7 3.5 测速传感器 转速测量的方案选择,一般要考虑传感器的结构、安装以及测速范围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适用性;再就是二次仪表的要求,除了显示以外还有控制、通讯和远传方面的要求。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进行工作的,其核心元件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霍尔元件。本文介绍一种泵驱动轴的转速采用霍尔转速传感器测量。霍尔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如图3.1。传感器的定子上有2 个互相垂直的绕组A 和 B,在绕组的中心线上粘有霍尔片 HA 和 HB,转
12、子为永久磁钢,霍尔元件 HA 和 HB 的激励电机分别与绕组 A 和 B 相连,它们的霍尔电极串联后作为传感器的输出。图 3.1 霍尔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8 第4章 软件设计 4.1 PID 控制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 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 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
13、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Ti 和 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PID 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对其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 PID 就可控制了。其次,PID 参数较易整定。也就是,PID 参数 Kp,Ti 和 Td 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整定。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变化,例如可能由负载的变化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新整定。PID 控制的原理和特点: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
14、 PID 控制,又称 PID 调节。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 控制技术。PID 控制,实际中也有 PI 和 PD 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
15、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9 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
16、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
17、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 PID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
18、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PID 控制器的参数。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0 4.2 P、I
19、、D 参数的预置与调整(1)比例增益 P 变频器的 PID 功能是利用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差值来调节输出频率的,一方面,我们希望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无限接近,即差值很小,从而满足调节的精度: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调节信号具有一定的幅度,以保证调节的灵敏度。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事先将差值信号进行放大。比例增益 P 就是用来设置差值信号的放大系数的。任何一种变频器的参数 P 都给出一个可设置的数值范围,一般在初次调试时,P 可按中间偏大值预置或者暂时默认出厂值,待设备运转时再按实际情况细调。(2)积分时间 如上所述比例增益 P 越大,调节灵敏度越高,但由于传动系统和控制电路都有惯性,调节结果达到最佳
20、值时不能立即停止,导致“超调”,然后反过来调整,再次超调,形成振荡。为此引入积分环节 I,其效果是,使经过比例增益 P 放大后的差值信号在积分时间内逐渐增大 (或减小),从而减缓其变化速度,防止振荡。但积分时间 I 太长,又会当反馈信号急剧变化时,被控物理量难以迅速恢复。因此,I 的取值与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小时,积分时间应短些;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大时,积分时间应长些。(3)微分时间 D 微分时间 D 是根据差值信号变化的速率,提前给出一个相应的调节动作,从而缩短了调节时间,克服因积分时间过长而使恢复滞后的缺陷。D 的取值也与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
21、较小时,微分时间应短些;反之,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大时,微分时间应长些。(4)P、I、D 参数的调整原则 P、I、D 参数的预置是相辅相成的,运行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细调:被控物理量在目标值附近振荡,首先加大积分时间 I,如仍有振荡,可适当减小比例增益 P。被控物理量在发生变化后难以恢复,首先加大比例增益 P,如果恢复仍较缓慢,可适当减小积分时间 I,还可加大微分时间 D。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1 4.3 普通 PID 控制算法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 PID 控制。模拟 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 4-1 所示。系统由模拟 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图4.1
22、PID控制系统原理图 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trin与实际输出值)(tyou构成控制偏差)()()(tyoutrinterrot (4-1)PID 的控制规律为)()(1)()(101dtderrorTdtterrorTterrorktuDp (4-2)或写成传递函数的形式)11()()(1sTsTksEsUGDpS (4-3)PID 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terror,偏差一旦产生,rin(k)+yout(k)-+微分 比例 积分 对象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2 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2)积分
23、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 决于积分时间常数1T,1T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3)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3 4.4 前馈补偿 PID 控制算法 在精度伺服控制中,前馈控制可用来提高系统跟踪性能。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设计师基于复合控制思想,当闭环系统为连续系统时,使前馈环节与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之积为 1,从而实现输出完全复现输入。作者利用前馈控制的思想,针对 PID 控制设计了前馈补偿,以提高系统的跟踪
24、性能。图4.2 前馈PID控制结构 设计前馈补偿控制器为)(1)()(sGsrsuf (4-4)总控制输出为 PID 控制+前馈控制输出)()()(tututufp (4-5)写成离散形式为)()()(kukukufp (4-6)+-PID Vp I/G(s)G(s)y(s)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4 4.5 程序流程图 在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是基于复合控制思想,当闭环系统为连续系统时,使前馈环节与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之积为1,从而实现输出完全复现输入。利用前馈控制思想,针对 PID 控制设计了前馈补偿,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图4.3
25、 系统软件流程图 N Y rin(k),yout(k)error(k)=rin(k)-yout(k)()()pu kuk()()()pfu kukuk u(k)开始 M=1?返回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5 4.6 MATLAB 仿真程序 clear all;close all;ts=0.001;sys=tf(133,1,25,0);dsys=c2d(sys,ts,z);num,den=tfdata(dsys,v)u_1=0;u_2=0;y_1=0;y_2=0;error_1=0;ei=0;for k=1:1:1000 time(k)=k*ts;A=0.5;F=3.0;rin(k)=A*sin
26、(F*2*pi*k*ts);drin(k)=A*F*2*pi*cos(F*2*pi*k*ts);ddrin(k)=-A*F*2*pi*F*2*pi*sin(F*2*pi*k*ts);yout(k)=-den(2)*y_1-den(3)*y_2+num(2)*u_1+num(3)*u_2;error(k)=rin(k)-yout(k)ei=ei+error(k)*ts;up(k)=80*error(k)*20*ei+2.0*(error(k)-error_1)/ts;uf(k)=25/133*drin(k)+1/133*ddrin(k);M=2;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6 if M=1 u(k)
27、=up(k);elseif M=2 u(k)=up(k)+uf(k);end if u(k)=10 u(k)=10;end;if u(k)=-10 u(k)=-10;end u_2=u_1;u_1=u(k);y_2=y_1;y_1=yout(k);error_1=error(k);end figure(1);plot(time,rin,r,time,yout,b);xlabel(time(s);ylabel(rin,yout);figure(2);plot(time,error,r);xlabel(time(s);ylabel(error);figure(3);plot(time,up,k,t
28、ime,uf,b,time,u,r);xlabel(time(s);ylabel(up,uf,u);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7+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连续系统离散化 前馈控制的典型结构如图 5.1 所示。图 5.1 前馈控制结构 图中,()nG s是被控对象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D s是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 s是被控对象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e,r,u 分别为扰动量、输入量、输出量。为了便于分析扰动量的影响,假定10r,则有 12()()()()()()()nu su su sD s G sG sE s (5-1)若要使前馈作用完全补偿扰动作用,则应使扰动引起的被控量变化为
29、0,即()0u s,因此 ()()()0nD s G sG s (5-2)由此可得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nG sD sG s (5-3)+u2 u1 e r rn+r1 u()G s()D s()nG s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8 5.2 MATLAB 仿真图及分析 伺服系统必须具备可控性好,稳定性高和速应性强等基本性能。可控性好是指讯号消失以后,能立即自行停转;稳定性高是指转速随转距的增加而均匀下降;速应性强是指反应快、灵敏、响态品质好。跟据要求采样周期 ts=0.001s。经过仿真普通 PID 控制算法得到的仿真图(图 5.2)得到上升时间 tr=0.089s,调整时间 t
30、p=0.17,最大超调量 Mp=30%。图 5.2 普通 PID 输出仿真图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9 经过仿真普通 PID 控制算法得到的仿真图(图 5.2)得到上升时间 tr=0.089s,调整时间 tp=0.17,最大超调量 Mp=30%。图 5.3 前馈补偿 PID 输出仿真图 通过两种算法仿真图的比较,清晰可见:普通 PID 的扰动调整时间较长,超调量大,不满足伺服系统的可控性好,稳定性高和速应性强等基本性能,而前馈补偿 PID 的调整时间相对较短,超调量小,对扰动的抗干扰也相对较强,基本满足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20 第6章 课程设计总结 控制策略在交流伺服中
31、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控制策略不但可以弥补硬件设计方面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交流电动机控制技术和系统的主要调节控制策略。高性能的交流伺服系统对控制策略的要求概括为:不但要求系统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和高的动、静态精度,而巳系统对参数的变化和扰动不敏感。PID 控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控制策略,只要比例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三个参数整定恰当,就可以避免调节过程过分振荡,就能实现无级控制,而且具有摇臂钻床抑制超调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划 R 动态误差和缩短调节过程时间。PID 控制结构简单、算法易懂,使用方便、适用性广、鲁棒性强,是工业过程挎制中常见的控制器,Pm 控制回路占世界
32、丁业控制回路总数的 80%90%。而 PID 控制中又分多种控制算法,本文是针对普通 PID 算法和前馈补偿 PID算法进行分析的,通过两种算法的仿真比较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最终我们分析出:普通 PID 的扰动调整时间较长,超调量大,不满足伺服系统的可控性好,稳定性高和速应性强等基本性能,而前馈补偿 PID 的调整时间相对较短,超调量小,对扰动的抗干扰也相对较强,基本满足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通过近几天的课程设计,使我跟进一步了解了前馈补偿 PID 算法与普通 PID算法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的区别,通过系统设计、硬件选取、MATLAB 仿真的一套设计,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两种算法对系统的影响。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21 参考文献 1 王召巴,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9-48,81-93 2 张晓明,伺服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45-56 3 李杰,关于伺服系统在工业生产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135 4 顾兴源,计算机控制系统,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25-40 5 任涛等,微型计算机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201-220 6 何立民,关于计算控制技术的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