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1《诗经采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1《诗经采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 1诗经采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 教学主题:走近古诗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
2、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2学情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后古诗,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再加上我校学生已在疯狂背古诗中背诵过这首诗,因此学情分析如下:(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书写时对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写出的字还不够美观。(2)基于阅读: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交谈中懂得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出评价,但是在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
4、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等方面还有所欠缺。3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 305 篇诗歌,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内容上分风(160 篇)、雅(105 篇)、颂(40 篇)三大部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通过写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情感。教学目标 1.读准“雨、载”字的读音,默写采薇。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评价任务 1.通过默读、
5、朗读,并正确认读“雨、载”字的读音。2.通过参考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停顿,达到背诵。3.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3 分钟)活动一(2 分钟)1.谈话交流,引出课题采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完成目标一)通过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课题的理解。(评价任务一)活动二(1 分钟)了解背景,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完成目标二)了解背景和诗经,回顾学法,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评价任务二)环节二 初读古诗(8 分钟)活动一(6 分钟)1.朗读课
6、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生字词认读和古诗朗读情况。1、把字音读正确。(评价任务二)2、通过听老师的范读,初步感知古诗的停顿。(评价任务二)活动二(2 分钟)教师读文,学生思考:借助插图说说从画中看到了什么?(完成目标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古诗的停顿,做到声断而气连。(评价任务二)环节三 精读品味(20 分钟)活动一(9 分钟)1.默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全班交流对每个句子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完成目标二)通过交流正确理解整篇古诗的意思。(评价任务二)活动二(5 分钟)朗读指导:指名读,教师范读。(完成目标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评价任务二)活动三(6
7、 分钟)1.诗中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诗人想表达行军战士的什么感受?(完成目标三)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评价任务三)环节四 熟读成诵 (5 分钟)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完成目标一、二)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评价任务一、二)环节五 作业 1.背诵采薇。2.默写采薇 复习采薇。(评价任务一、二)(4 分钟)(完成目标一、二)附:板书设计 采 薇 杨柳依依 情 对比 景 雨雪霏霏 交 融 爱国恋家、忧时伤事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
8、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主题:古诗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
9、己的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2学情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文阅读,学情分析如下:(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书写时对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写出的字还不够美观。(2)基于阅读: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接触的几首古诗,六年级的学生,学起来不太困难。(3)基于口语交际
10、: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交谈中懂得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出评价,但是在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等方面还有所欠缺。3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了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材编排的目的:一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文言文读准、读顺、读懂、读好,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2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 1
11、.通过默读、朗读和交流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作者为什么写本诗。2.通过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停顿,达到熟读成诵。3.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体会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在交流中培养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3 分钟)活动一(2 分钟)1.谈话交流,引出课题送员外使安西。2.教师板书课题,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完成目标一)通过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课题的理解。(评价任务一)活动一(1 分钟)认识作者(完成目标一)通过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评价任务一)环节二 初读课文(8 分钟)活动一(6
12、 分钟)1、朗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生古诗朗读情况。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评价任务二)3、通过听老师的范读,初步感知古诗的停顿。(评价任务二)活动二(2 分钟)教师读文,学生思考:诗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完成目标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古诗的停顿,做到声断而气连。(评价任务二)环节三 精读品味(20 分钟)活动一(9 分钟)1.默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全班交流对每个句子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完成目标二)通过交流正确理解整篇古诗的意思。(评价任务二)活动二(5 分钟)朗读指导: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齐读。(完成目标二)在理解
13、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评价任务二)活动三(6 分钟)1.诗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谁?2.他们在做什么?3本诗表达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语言古诗语言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师随机点拨 (完成目标三)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体会古诗语言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任务三)环节四 熟读成诵 (5 分钟)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配乐背诵。(完成目标二、三)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评价任务二、三)环节五 拓展延伸(4 分钟)1.介绍送别古诗。2.开展综合性学习,体会语言的魅力。(完成目标三)对古诗产生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综合性活动中。(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