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81384 上传时间:2022-03-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茶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面是我细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历史起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奇妙韵味,作了特别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

2、规则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相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芳香品尝,能使人闲和安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今日本才起先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

3、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明显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缺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显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

4、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行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好像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特别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洁的事情,简洁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困难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确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困难。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意于以茶修身养性的独创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究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建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自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加,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

5、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人们重视和宠爱的魅力所在。 茶道的发展 中国是茶的家乡,是世界上最早发觉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觉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闻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留意:“荼”在许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意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

6、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觉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需有某种特殊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须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旧。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确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

7、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记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别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改变的规律。 花茶 中国从何时起先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

8、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建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消遣,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志向。”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

9、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清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详细表现在“侘”字上。“侘()”日语音为wabi,原有“孤独”、“贫困”、“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渐渐演化为“清寂”、“悠然”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观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缘由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

10、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立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侘()”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偏僻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侘茶”,“侘”有“幽

11、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挚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殊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茶会,轻视倭物。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调,自有它朴实、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

12、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依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灵敏,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精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敬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是认为茶道是非常繁琐以及困难的事情,很都人认为“就算是

13、在自己家里,就算是一个人也可以喝茶。”但是,在茶道的本质中,和所代表的真谛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只要随时随地的从内心去体认茶道里的和,必定可以了解到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了多少世代而流传了下来,保存了数百年来的美感。对于自然的爱好,以及随着四季的变迁,以古老的习俗来做内心与内心的相互沟通,这就是“和”的感觉。的确,现代人的我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是被动的,但是人们却拥有对于美的极纤细的感受性。然而将此心性再加以提炼,就是所为的“茶味”,也就是茶道的精神。隐藏在茶道具中间的艺术性,以及种.种布置,摆设以及茶之汤,果子等,仿如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说到敬

14、,则是对于长辈的敬重,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侪间的尊敬。以和而敬,从今起先便绽开了茶道的真髓。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非常强调的部分。 很多人认为茶之汤中,肯定要运用古老的器物,注意是那个时代的哪个大师所做,以及是否是那个时代的那个名人所用过,总是把古老摆在全部事物之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最注意的应当是清洁,在利休百首中也咏道“水与汤可洗净茶巾与茶筅,而炳杓则可以洗净内心”。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清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视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厚的思索

15、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四个时代: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中日茶文化沟通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汉魏两晋南北朝以迄隋,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阔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渐渐发展,作为中日文化沟通关系的纽带,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16、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四周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后记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记事中,记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亲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宝龟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国的,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

17、要上贡。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说,在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也设有官营的茶园,种植茶树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觉,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吸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到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

18、绽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殊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常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很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殊是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沟通一度中断。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起先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

19、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起先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起先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茶道的由来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情,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

20、表现肯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心情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运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精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

21、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奇妙韵味,作了特别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则和仪式,茶宴

22、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相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芳香品尝,能使人闲和安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今日本才起先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

23、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明显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缺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显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

24、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行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好像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特别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洁的事情,简洁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困难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确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困难。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意于以茶修身养性的独创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究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建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自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加,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人们重视和宠爱的魅力所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